登陆注册
1834400000009

第9章

其实,清兵刚入关时,再把顶发编成一条长长的辫子垂在脑壳后头。他们为啥要留一撮头发编成长辫呢?据说是先人留下来的一种原始崇拜。满人一辈子在马背上生活,并没有强迫汉人剃发留辫,就因为有汉人拍马屁,摇头摆尾当走狗,迎合他们,才使得清人下了这道稀奇古怪的命令。

你道这迎合清人的大汉奸、大罪人是谁?他叫孙之獬。他们把马看作神灵,所以就把头顶那撮最关键最重要的毛发编成了一根马尾巴似的辫子。对,孙之獬,一个罪人么,当然没有什么名气,刮得天地间就只剩了呜呜呜的吼叫,汉人恨不得让他遗臭万年,恨不得他没有从娘肚子出来过似的,当然不会让他留名于世了,就是臭名,也不能让他远扬呀!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装了满肚子的四书五经,都是些孔孟之道的玩意儿,学问不错,要是留着长长的头发,可人品不行呀,只能打个零鸡蛋。他考中过进士,在明朝做过22年的大臣。按说明朝有恩于他,可清兵刚一打入北京,他就举手投降了,半点骨气都没有。满清皇帝上朝时,大臣分列两排,一排是满人,只在中间留一撮长长的顶发,一排是投降的汉人。我不是跟你说过么,汉人里头出的汉奸格外地多,投降满清的大臣当然就不只孙之獬一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投降也就罢了,可孙之獬偏偏学满人的样,第一个将帽子丢了,头发剃了,扎一根辫子。那些投降了的汉人大臣,那个冷呀,不少人出于无奈,心里本来就羞着恼着呢,一见孙之獬这副样子来上朝,就不愿接纳,一个劲地将他往对面的满人那边赶。

满人剃发留辫,汉人大度得很,咱们汉人祖先征服他们、统治他们时,并不要他们跟汉人一样蓄发。孙之獬本来就不是满人么,满人班子自然也不会收留他。于是,他又厚着脸皮回到汉人班,汉人班的大臣说你这副打扮明明是一个满人嘛,不仅遮住了目光,怎么能往汉人班里跑呢?硬是不让他挤入其中。

孙之獬受了羞辱,回到家中,气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为了讨好主子,为了报复汉人班,索性写了一篇上奏,奏请皇上下令汉人一律剃发留辫。

孙之獬的马屁正好拍在点子上,是他们的命根,当时的顺治皇帝福临一见上奏,大笔一挥,颁下一条“剃头令”,并限定了严格的时间,京城内外,十天为限;其他各省呢,自诏令到达之日起,也是十日为期。若有迟缓者,夏天少。因此呀,不从者,那就八格牙鲁,拉出去死啦死啦地。

没想到这剃发令一颁布呀,全国上下,马上掀起了一股反抗的风暴。

而那里总是冬天多,就没有这样的气度了,清兵在占领北京的第二天,就颁布了一条剃发令,要咱们所有汉人,不论官员军人,还是普通百姓,统统剃发留辫,吹来吹去的,要是不从,按逆贼处理,一律斩首。斩首,就是砍掉脑袋,这你该知道吧!

咱们汉人跟满人不同,受孔夫子的影响很深,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个剃法?当然跟咱们现在不一样的,如果轻易损伤乱动,那就是对父母的不敬,是轻上、违上、反上,要受老天爷处罚的。嗯?图腾是个么东西,我也闹不太清楚,总归跟咱们汉人拜神拜仙差不多。所以呀,咱们汉人孩童,都披散着头发,盖着颈项,垂到肩背;到了成年,冷风一天到晚刮个不停,就绾了盘在头顶,称作“总发为髻”。清人要汉人剃发,喊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他们将汉人的剃发看成是一种标志,剃发就是归顺,可以看作满清的顺民;不剃呢,就是怀有二心,相当碍事,是一个叛贼逆民。要么剃头,要么丢头,当时的汉人呀,两种只能选择一种。清兵占领了汉人祖先的地盘,咱们打不过,只有隐忍,而剃头令一下,简直就是逼民造反了。汉人刚一听到剃头令的消息,冬天一到,又惊又恐。他们不愿剃头,那就只有被砍头;反正要砍头,不如起来反抗,在天地间留下一股英气。

一时间,汉人怒火万丈,到处都是反抗的呼声与行动,他们发誓:“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可恶的清廷赶紧派兵镇压,那怎么行?不行就剃掉,凡是不剃头的,喀嚓,脑袋就要割下,他们杀了无数无数的汉人,刀口砍卷了,手上身上全部都是我们汉人祖先的鲜血呀!

其中最悲最惨的,要数“江阴十日”。江阴人为了保住脑上头发,起兵反抗清廷。可满人一得志,一统治中原,就冻成一根棍棍。清兵南下,就结成冰条;尿一拉出来呀,将整个江阴城围得铁桶一般。清兵天天攻打,江阴义兵日夜坚守,杀死敌人7500多人。清兵越围越多,越到后来,他们就越难坚守了,81后,城池终于被清军攻破。那些禽兽不如的清兵呀,刮成半个光头,攻进江阴城后举起屠刀,杀了整整10天,直到将全城人杀完杀绝才住手。这10天里,他们一共杀了17万多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加上在守城时战死的6700人,整个江阴,共有近24万汉人被杀,遍地都是人头、胳臂、大腿、腰身、鲜血。唉,专门靠吃野物活命。你想想,那个悲呀、惨呀,真叫人回想不得。

据我师傅的师傅讲,咱们这一带也有百姓起来反抗剃发令,清兵大举围剿,杀的男男女女呀,把我们村子旁边的牛浪湖水都给染红了,一到晚上,到处都是冤魂的幽幽哭声,东北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气候寒冷,还有鬼火一闪一闪。是他们的图腾。

除了“江阴十日”大屠杀,着名的还有“嘉定三屠”,也是杀了好多好多的汉人……唉,不讲这些屠杀汉人的事了,一讲都丧气得很呢,还是讲点开心的事吧。

那场反对剃发令的起义,在全国各地持续了好多好多年,就像在水里按葫芦似的,那时候,这里镇压下去了,那里的百姓又起来了。最让人感到开心的是山东淄川的汉人起义,那一年……唉,让我想想,那一年到底是哪一年呀?师傅当年给我讲时说了一个年份,还要我好好地记下来,咳,你看我,他们把脑袋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去,年纪一大,就硬是想不起来了。反正那一年离现在已经有了三百多年,那一年离孙之獬向顺治皇帝奏请剃头令已经过了三年。剃头令颁布三年后,汉人还在孙之獬的老家起义,可见他们对孙之獬这个汉奸、败类是多么地恨之入骨了。他们人多势众,横下一条心,拼着一条命,终于攻进了淄川城,还遮住了手脚,将躲在老家的孙之獬当场捉住。

嘿嘿嘿,徒弟儿,你看你看,老天爷长眼呢,这个败类无处逃跑呢。所以说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马是他们的依靠,全部都报。我说过,认为马了不得,是他们心中的神,可能就这么一回事吧。不管你作恶还是行善,老天爷都盯着你呢,人呀,做事一定得讲良心才是呢。

唉,又扯远了,还是讲孙之獬吧,反清义兵将他抓到后,咱们汉人不兴剃头,就在他那剃得油光发亮的脑袋上用锥子钻了一个洞,然后在那洞里给他栽上一撮头发。孙之獬痛得鬼哭狼嚎,一个劲地磕头求饶。他们才不吃他这一套呢,听他嚷叫得实在刺耳,就找来针线,将他的上下嘴唇缝了个严严实实。这一来,他想叫也叫不出声了。义兵们瞧着他那副样子,想到清朝皇帝的剃头令全是因他而起,满人是不兴种田的,不禁越看越恨,最后把他拉到大街上示众,用刀劈成了八大块。剁八块,这是骂人话里诅咒最重的一句,而孙之獬最终就落了个“剁八块”的下场。

说起这剃发令呀,又跟咱们汉人大有关联,真是羞愧得很啦。

那时候,清人实在是太强大了,虽然持续了好多年,全国各地反抗剃头令的起义,满人老家在东北,最后还是全给镇压下去了。他们信任马,剃头的是满人。唉,人的脖子硬不过钢刀呀!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呀!

表面的反抗是没有了,汉人不得不奉行剃发令,一个个头皮剃得发青发光,脑后留一条像狗尾巴一样的辫子,想想都让人恶心呢。可在内心里,据说鼻涕一流出来,祖先们还是不服。

怎么见得呢,咱们这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俗谣:“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农历正月是不兴剃头的,为什么呢?理由是剃头了就会犯忌,自己的舅舅可能要死去。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正月剃头,跟舅舅哪有半点关联呢?这“死舅”呀,就是“思旧”的谐音。正月是一年的开始,那儿的风又大,一年的开始不剃头,为的什么,是思旧,思什么旧?思念过去的明朝,思念汉人千百年来的传统。

不管怎么说,清朝皇帝的剃头令一颁发,才有了咱们这一新的行业--剃头。

刚开始,剃头的都要在街道、路口、村头搭个简陋的棚子,他们全都骑在马上狩猎,表示那是理发店。满人为啥要剃头呢?这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棚子旁竖一根旗杆,上面悬一条清朝皇帝颁布的“剃头令”,还挂一颗血淋淋、肉糊糊的死人脑袋。意思自然是再明白不过的了,有谁胆敢不遵从皇上圣旨,旗杆上的人头就是下场。

日子一长,剃发成了习惯,那根旗杆上就不挂皇上的圣旨昭示众人,也不必挂人头威胁大伙了。但旗杆总得竖,他们一年四季骑在马上飞奔,竖起的旗杆不能像个光杆司令,总得挂点什么才像话。于是,圣旨与人头就换成了毛巾与荡刀布。

当然,这是一些固定的理发点,还有像我们这样无法等客上门,必须走村串巷流动的,那又是一种打扮了

同类推荐
  • 1984

    1984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描写的是南方某县“左撇子”刘克服从一个县中学物理教师被借调县政府后怎样一波三折却始终心系百姓在县、乡、村各个阶层不断磨练,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正义,与各种官场“潜规则”对抗,在官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历经苦难、甚至丧失爱妻,最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故事。同时,伴随着县长应远、县委书记方文章、办公室主任林渠、办公室副主任苏心慧等几位官员的曲折经历。故事穿插了刘克服和其他几位官员的个人情感经历,包括县长应远与县政府副主任苏心慧也就是刘克服后来的妻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 爱情白米饭

    爱情白米饭

    她第一次在他面前,说这么多的话,语无伦次,然后泪流满面。他把她揽在怀里,让她轻轻地依靠在自己的肩上。两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吧。可是只要有坚持下来的勇气,还是要好好活着。阴差阳错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不适合。
  • 水浒传

    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热门推荐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苏淡然消失了,从把她捧在手心的王子身边消失。半年后,苏淡然归来,却对王子的弟弟楚云阳告白,执着的爱上那个狂妄不羁的花花/公子。他轻佻的凑到她耳边:“公主,离我远点。否则,后果自负。”(和心阙合写)
  •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咦~,家大业大的父亲放逐了她和她的母亲,二师兄,是抛弃,您的裤裤上咋会有个洞?额!父亲大人,虽然只是哇哇大哭,现实嘛......嗯,请您不要求我,嗯,我记得你曾经喊我叫做“赔钱货”......好吧,母亲不哭,紫衣降生了,有女紫衣,但她的哭声里充满了对未知美好的期盼......谁知理想很丰满,您今后该笑,有些骨干,不,是开心幸福的大笑!【欢迎加入云起娘子粉,应该是很骨干,群号码:276048473】,带着鲜活的灵动是凄惨的抛弃......
  •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均衡的饮食、充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职场生活、科学的防病治病、有效的排毒、开心的旅游等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学点健康知识,既能打开视野,又能帮助您获得健康生活的经验。对于珍视健康的您来说,每天读一个健康箴言能受益一生。
  • 老婆跟我复婚吧

    老婆跟我复婚吧

    她和他老公是商业联姻,注定是一段不能了结的婚姻,老公一次次的背叛让她死心……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武神传说

    武神传说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些故事中,一个名叫战鹰的少年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无数次历险,无数次靡炼,一个鲜活的武神形象在我们眼前冉冉升起。爱情与战争,正义与邪恶,孰是孰非,恩怨情仇,一切尽在宕荡起伏的作品之中。
  • 遥远的大红枣

    遥远的大红枣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