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600000013

第13章 花忆前身(6)

使萧红一举成名的是《生死场》。是在1935年鲁迅的资助下,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叶紫的《丰收》一起编入《奴隶丛书》出版的。鲁迅在序言里称赞道:“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并称她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女作家刚从事写作的时候,无不是从自己的爱恨写起,细细碎碎的情爱故事,缠绵优美,但总显得不够大家气派。萧红不是,她触笔就是最底层的麻面婆、二里半们的苦苦挣扎,他们动物一样活着,麻木呆滞,每天在贫瘠的黑土地上艰难劳作,每一次的生育、疾病带给他们的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当年的她那样年轻,却有着对卑微生命别样深刻的关注。未尝不是她对自己的看法。那些在童年时铭刻于心的人和事,在此刻自身遭际的映照下,更显得清晰。写下别人的苦难和不幸似是对自我的关照,让女作家明白,苦难是与生俱来的,人活着就是承受苦难。这种渗入骨髓的悲剧精神在她的作品里闪烁出光辉来,使她的作品区别于她同年代的作家们,在70年后的今天依然分外耀亮。

与萧军在一起的五年,全在萧红的散文集《商市街》里了,她琐琐碎碎、不厌其烦地记载下来:得到了稿费的欣喜;家用之物的留恋;饥饿;寒冷……还有怄气,争吵,有别的女子介入二人世界。越是相爱越是不能容忍一点点的情感背叛。情感无所归依时,萧红去了日本。但是,能够逃到天涯海角却逃不脱自己的心。

半年后她回来了,却悲哀地发现,那道裂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悄无声息地越来越大。彼此的人生选择,对世界的看法都出现了太大的差异。萧军选择了投笔从戎,融入集体的民族的洪流,他骨子里是个英雄,流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大丈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血脉。

而萧红呢?虽然她离开萧军,嫁给了端木蕻良,是她再一次的遇人不淑。但我以为,萧红以惊人的准确认识了自己,她的精神气质,她的写作追求,都注定了她是属于个人的。

或许,经历了风雨沧桑之后,萧红已然发现一个真理:和谁在一起并不重要,情感和生命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用文字给自己营造出真正自由的空间。也只有在文字里,她不再是那个昏昧无知、被人嘲笑的女子,不再是某人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精灵般的女子。

然而苦难并没有因为她的彻悟而结束,它早就缠上了她。

萧红发现自己怀上了萧军的孩子,那个貌似温存的端木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最困难的日子,她是独自一人的。仿佛又回到了松花江边黑暗的库房里,独自吞咽着冰冷的泪水。梦魇般痛苦的孤独。在她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还在逃难,被码头的绳子绊到在地,很长时间后才被路人发现,把她拉起来。她挺着大肚子,每天抽烟、喝烈酒,自己麻醉着自己。后来她生下一个死婴。

对萧红来说,这一次的死里逃生,使她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个人历史中的惨淡、隐痛、不堪回首的创伤,是伴随年龄、阅历和心智的渐渐成熟才越发变得清晰。

所有曾经的懵懂都已经了解,所有的困惑都知道了答案。洞悉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女作家选择了悲悯的叙述眼光。她沉浸在呼兰河童年的回忆中,并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她用成熟而又充满童真的语言描画出了那个偏远小镇的风俗人情,写得如同一首古老的民歌。后花园闪着别样温馨的光芒,隔了几十年怅惘的回望,而格外令人留念。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有从墙头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树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多么自由的图景,童话一样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在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后花园简直就成为了她心目中的天堂。什么都是自由的,为着各人的生活蓬勃的生长,不受限制和阻碍,没有闲言碎语,没有粗暴干涉。活得明朗快意。

自由,这个生根一样疼痛在女作家心里的词,她一辈子不都是在为这个词而奔波,而经历艰辛坎坷,而受尽屈辱,而痛苦吗?而自由始终离她那么远,她所有反抗都变成了屈辱和痛苦,现实的困窘,物质的匮乏始终如影随行。她一生都在挣扎,想要自由地做一些事,却落得屈辱的命运,一生都在贫病交加中。

于是后花园里的黄瓜、蝴蝶让她无比留念,于是在怅惘的追忆中,她的笔依然露出刀锋一样的尖利。

“我就是看着恶长大的”“我们活着,就是‘生’和‘死’,生是锁,死是锁里面的簧”。这才是她对人生的理解,才是她写作的真实用意。

鲁迅对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萧红则对她笔下的人物多了一层嫌恶。被认为“兄友弟恭,父慈子爱”的老胡家,活活打死了那黑乎乎、笑呵呵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她“太大方了,不象个团圆媳妇。”进门没几天就开始不分昼夜地打,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用烧红了的烙铁烙她的脚心,打出毛病后又夜夜跳大神……甚至当众剥光她的衣服,把她按在滚烫的水中洗澡。看客们眼看着小团圆媳妇受折磨,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就连她的死,也只是众人的一口闲聊的唾沫。她的笔像一把锋快的刀子,刺痛了习焉不察的生活里的蒙昧无知。读书的人因着这痛,也反观着自己。

在她的文字里,我们惊讶地看到,这个怀着天真、幻梦和飞翔的激情的女子,同时又对阴暗险恶的人生有着多么清醒、深刻的颖悟!

只是,天妒英才,才华深似海的萧红,偏偏命运薄如斯。上天只给了她八年的写作时间。八年,还要加上漂泊的生活,情感的折磨和身体的戕害。而这些早已经提前透支了她的生命。《呼兰河传》写完后不到两年,萧红就在孤独凄凉中死在了香港。临死前,身边没有一个护理的人。

在一张纸上,她写下了这样的遗憾:“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心不甘,心不甘。”

仅仅三十一岁的天才女作家无声地离开了人世。只留下那些杰出的作品,依然散发着北国冰雪的清冽和腊梅花淡淡的清香。

六、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

有一种女人常常让人觉得醉在春风里,不知不觉被牵引,被迷醉,被她牢牢地吸附在身边,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忧虑。也忘却了自己。

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人。

如果说她美,倒也称不上绝世容颜。不过清秀而已,淡雅而已。从来用不着刻意装饰,也从没花心思雕琢自己,眼波流动处的诗意是她最好的妆采。她美在神采,美在风韵,美在气质,美在诚心待人的真挚。

这样的美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抗得住她的魅力的。

提到女人,提到女人的美,尤其是有名的女人。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与她相关的男人,那些爱她或者被她所爱的男人,那些因她发生的缠绵故事总是被津津乐道,一再传扬。

说到林徽因,人们就会说起徐志摩,那个多才多情的大诗人在婚后遇见了豆蔻年华的林徽因,宛如董永遇见了七仙女,一颗才情洋溢的心便全部系在了她的笑靥上,为她相思成灾,为她魂牵梦萦,为她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向结发六年的妻子提出离婚。

可能实实在在出乎林徽因的意外,她毕竟只有十六岁,十六岁还是一个幻梦的年龄,一个在诗歌中神思飞扬的年龄。十六岁是桃树的初绽花蕾,是杨柳的初泛鹅黄,是夜莺才学会啼叫。刚刚品尝到人生的甘美,一转眼看见了现实中的纠葛,纠葛中的伤痛和残酷。她虽不能体会张幼仪的痛苦,却也以一片纯真体察到了那条道路的凶险。

无论世人以何种不怀好意的目光来审视这段感情纠缠,审视林徽因,我都认为,她是多么无辜,她只是因为太年轻太有朝气太有吸引力。她原本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怎不吸引了诗人前去吟诵?

即便是她当初也曾动心动情,即便是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选择了清朗疏阔的道路,又怎么能怪她呢?即使好几年之后,徐志摩回忆这段时光,也是这样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来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也是我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说来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在那个春天里发现了世界的美,所有物事都铺展了流霞。”

爱一个人就一定要拥有她吗?得到了她的人,得到了婚姻才是一段情感的完满归宿吗?世人为此争执不休,喋喋不已。为什么不能听听徐志摩自己所说呢?虽然尝到了失去的痛苦,但那曾经拥有过的日子不是灿若云霞,永远留存在记忆的天空了吗?

即便是后来遇到陆小曼,有一段焚毁身心的情感燃烧,即便有著名的爱眉札记流传后世,可在诗人心里,“那一春”是不必落笔纸墨的,因为它早已融进了灵魂。

他们后来是终身的朋友,从最初的迷恋已经变成一辈子的互相扶持。这样的情感朗如明月,香沁寒梅,才是最美的结局。

不是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初恋情人成为朋友的,不是每一段情感都能诗一样优美。把握尺度的人是女人。一个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也是一座春天的花园,她会凭借理性和超越男女之爱的馨香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与林徽因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哲学家金岳霖。人们传说他逐林而居,终身为她不娶,甘愿做自己情海里的一株水草。“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就是他送给林徽因的挽联。在他的心中,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诗情洋溢,美若春花的女子,令他迷醉,终身追随。哪怕她已是别人的妻,哪怕她永远也不可能属于自己。只要爱着,只要眼前有她,一切就足够了。

在林徽因去世多年以后的一天,他忽然宴请一班旧友,在饭桌上潸然泪下:“今天是徽因的生日。”甚至在他八十多岁的时候,有采访者前去采访他,想请他写一些关于林徽因的文字,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跟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深情,圣洁如雪,高蹈如云,又是芸芸众生中几人能够理解的呢?

那么,在那个生命里究竟蕴蓄着怎样的美丽呢?只要有她,人间就是春天,生命便了无遗憾。

相比较这两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她与丈夫梁思成的爱情反而显得寂寂无名,平淡平凡了。

可这平淡却是相携终身的幸福,是患难与共的真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同面对人世的繁华和萧条的坦然和从容。

俗世中的众生不是一直都在渴望着这样的婚姻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老得我们哪儿也去不了,坐着摇椅慢慢聊……”

西式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娘都要面对圣经和众人发誓:无论贫困富贵,都要相伴左右。

抛开那些所谓的浪漫,我们来看看梁林的婚姻,是多么值得羡慕的一对璧人。梁思成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家学渊博,人也长得玉树临风。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他也曾留学日本,才情纵横,对生活充满热情,贪图风雅,对人生有着理智犀利的理解。

梁父和林父都是声名显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又同样才识超群,情趣俊逸,又是世交,这给二人的婚姻扎下了极其坚实的根须。

而这对小儿女同时钟情于建筑学,一个厚重坚实,一个灵动飘逸,共同组合成了一对大师。在这里,林徽因的诗意不再只是清新灵动的几首小诗,而是融铸在建筑设计中的飞扬的才华,对美的独到理解。

因为痴迷于古建筑,她可以拖着多病的身体跟随丈夫四处去考察,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在坎坷的山道中,在臭气熏天,虱子到处爬的小旅店里,这株开在春天的娇花焕发出了另一种生命的活力,燃烧了绚丽的光彩。

在这种风雨兼程,相伴相依的日子里的情感不是更为华美么?人们常常忘记这一点,人们常常只记住了了她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只知道客厅太太的妙语连珠。却忘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经常饥寒交迫的她是怎样坚守了对建筑学的痴迷,又是以怎样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做出了丰硕的成果。

有人这样说过:爱不仅仅是双目对视,更重要的是看着同一个方向。她和梁思成不但看着同一个方向,还相扶相携向那同一个方向进发。这样的爱不是更坚实,更可靠,更有人间气息吗?

如果有来世,这样的爱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女人仍会是一座春天的花园,是花园里最俏丽的那一枝。

我想起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是那样好,好得如艳阳映照下的夏日荷塘。两人吟诗填词,赏玩金石书画,就连闺房之乐也常常是斗茶猜书。只是那段婚姻短暂得令人扼腕。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热门推荐
  • 对不起,爱上你

    对不起,爱上你

    八岁,她被许家收养。许父为官,许母经商,少有时间在家,便嘱咐许南城好好照顾小妹妹。经过慢慢的接触,轻漾开始接受许南城,而许南城也喜欢上了轻漾,甚至不同兄妹间的那种喜欢。五年之后,他们再次相见,似乎一切都如原来一样,似乎一切又都变了样子。他还是五年前疼她的那个许南城,而她,苏轻漾,五年前却从许母那里得知自己生母曾经的往事,开始与许家越来越远。在许南城离开的五年间,轻漾认识了陈安凉,陈氏集团的少总,一个可以为她放弃一切的男人。轻漾、许南城、陈安凉、裴心莹之间,天一、裴氏、陈氏之间,开始了种种的纷乱纠葛。而轻漾与许南城,一次次靠近,又一次次远离。许南城为她默默打理好一切,陈安凉为她可以放下一切。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逃妻不靠谱

    逃妻不靠谱

    他说:这一生,其实我己经爱了你三世,遇见你之前,丢失你之后,还有我们短暂的厮守!她回:一生三世?先生,你确定你的数学不是历史老师教的么?某男发现,这个失忆的女人还像从前一样抽风难搞!于是他直接将玫瑰塞进她的怀里,将她塞进他的车里,12个小时后,某女在他怀里醒来,看着浑身上下无一完好的皮肤,挥拳发誓:“门牌告诉我,我要废了那个教你两性知识的历史老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抽烟喝酒防癌书

    抽烟喝酒防癌书

    本书教您最科学的防癌查癌方法,送您长寿金牌,助您长命百岁。声音嘶哑、胸痛、干咳、胸闷、气喘、咳嗽……每个抽烟、喝酒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特别在意,只是去药店配点药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健康的极度不负责。要知道,癌症危机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漫不经心的生活习惯背后。据研究,长期抽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抽烟者高10~12倍,喉癌高6~8倍,食管癌高4~6倍……本书作者医学博士柳垂亮、教授李万瑶,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了无数由忽视不良习惯而引发癌症的病例。在本书中,他们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提炼出71个典型病例,为您讲述最科学、最权威、最有效的防癌、查癌方法。
  • 千载相逢

    千载相逢

    前世里刚跟搞外遇的丈夫离完婚的骨科女大夫,被自家医院门口的救护车给撞了个魂飞魄散。一觉醒来却变成了自己跟别人搞外遇然后被休,继而自杀不成的出墙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乱起萧墙》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卷,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的事。 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脏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胤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四皇子胤一向待人刻薄,人称“冷面王”,由于谋士邬思道的指点,他在革除弊政中,政绩显著,被康熙选中。康熙立下谴诏:传位于四皇子,即为以后的雍正皇帝。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