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300000004

第4章 生命之虹(4)

邮局设在地下大厅,来自联合国的祝福

也许是还不够老的缘故,几排几案,几个邮筒,几个工作人员,看上去跟街头的邮局营业所没有什么不同。邮局里人来熙往,却并不怎么拥挤,排上队不过三五分钟的样子,信封和邮票就买好了。同去的作家朋友似乎比我兴趣更浓,报告文学作家李玲修一下子买了十几张。以写“大墙文学”和“京味小说”而知名的老作家从维熙、赵大年,每人买了八九张。彝族诗人吉地马加和中国作协外联部的钮保国,每人买了一叠子。连一向对这类事缺少热情的我们的团长、着名老作家浩然也不甘落后,伏在案前一笔一划地向远在祖国的亲人们书写着发自内心的祝愿。

我买了四张,第一张写给了女儿,第二张又写给了女儿--女儿不过三岁,还在呀呀学语的年龄,就连孩子们痴迷的集邮也其情淡淡,但在我的心目中却分明是一轮照耀生活和未来的太阳--那祝福不仅仅是写给今天的,更是写给未来的呢!

第三张写给了妻子,第四张还要写给女儿,翻译汪小姐忽然来到面前。她大学毕业没多久,据说正处在要与男朋友明确关系的紧要时刻。我当即把那张空白的明信片递到她手里,说:“寄,多给你男朋友寄几张去!”

联合国大厦地处纽约曼哈顿第一街和东河之间,是一块属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又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领土”,门前一排树林般的旗杆上,长年飘扬着上百面五颜六色的会员国国旗。据说那块地方是联合国成立时洛克菲勒公司无偿捐赠的,洛克菲勒中心由此赢得了与联合国总部一样悬挂各成员国国旗的荣耀。

四张明信片寄出了三张,三张来自于联合国的原本珍贵的明信片,又阴差阳错地出现了三种不同面目,这自然更增加了我珍藏的心思。妻子已去天国,女儿还小,我要把这珍贵的礼物一直珍藏下去,直到女儿长大为止。我相信,发自联合国总部的祝福,是一定会给女儿带去好运的!

2002,恰恰是我自己龙飞凤舞的笔迹。

一张上:“刘泓泓,1。一枚4美分。

女儿的第十八本相册

七月最热的那一天是女儿的十八岁生日。生日庆过,照例,她的第十八本相册便完成了。这已经成了“规矩”,每年、每次,作为最后一项庆祝和最早一项祝福的总是相册。那妙处是不言而喻的,相册一翻,说不尽的天真、欣悦、美好、成长,使会奔撞跌扑蜂拥而来。那是女儿的一部小小的历史,也是我的一笔小小的财富。

每年一本确是我的发明。与当今幸福得流了油儿的孩子们一样,女儿从诞生的那天起,便与相片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一张明天一卷,这儿一堆那儿一册。第一年不过二三百张的样子,还觉不出什么来;第二年加了倍,找时便有些麻烦杂乱了;及至第三年、第四年筒直就多得不得了,成为和平的使者!”

一张上:“泓泓,每每找起来要费不少功夫了。于是,五本一册的相盒我一次买回几个,按照每年一本的原则,进行了好一番选精拔粹、淘多汰劣的工作。那工作远没有想象得那样容易,好照片、难以割舍的照片太多,最后只好在每张正式入选的照片背面,额外地再储存上几张。这样一来,原本轻轻薄薄的一本相册,便显出沉甸甸的份量来了。这说的是八岁以前。八岁以后,因为女儿与同龄的孩子们一样,对照相产生了抵触和逃避,照片也就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随着数码相机和电脑的结合,照片大多并不需要洗出来和放进相册。可即使这样,由此不少好的邮票、明信片就成了别人的猎物。那是1994年7月10日,我随中国作家访问团开始了在纽约的参观访问,过东河,从唐人街上路,华尔街、自由女神、百老汇……一路前行,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了举世闻名的联合国大厦前。然而也有例外,每年一本的规矩也还是被保留下来--自然,那已经是在电脑的相册中了。

相册带给女儿的欢乐是难以言尽的。八岁以前,每过一段时间女儿总要翻出相册,或者津津有味或者胡乱八糟地品上一通、翻上一通。那一品、一翻,好多已经模糊甚至于压根儿没有记忆的情景便在脑子里找到了位置;好多巳经荒疏或者忘却、消解了的情景便得到了复原和深化。看,这一副!这个光着大屁股、只顾啃西瓜的小臭孩是谁呀?呀,这一张!海滩上打滚的这是谁呀,怎么成个小沙孩啦?哎,这是哪儿,怎么跟大海狮亲起嘴儿来啦?怪了,这个小小的孩儿怎么抱了这么大的一个奖品哪?哟,这副画是爸爸画的吧,怎么挂到人家展览馆的墙上去了?哦,这个弹钢琴的不是咱们孩子,我的女儿,是大风车上的龙龙吧?……问、答、笑、嚷、吵、闹、哭、唱,搂脖子、跳高儿、打滚儿、翻跟斗……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个礼拜天,经常便不知不觉溜走了,就连吃饭,每每也得动员上一通、强制上一番的。八岁以后,女儿这方面的兴趣逐渐减少,但每当打开相册,也还是会兴奋上一阵子、议论上一阵子的。

那天,大概是七岁生日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女儿翻过自己的相册之后,忽然搬过小凳,踏着,从橱子里搬出我的相册。我的相册与女儿的大同小异,只是封面不是两个玩耍的孩子,里边也不是严格按照每年一本的“规矩”编排的。

“爸爸,我希望你快快长大,你小时候的照片呢,怎么找不着呀?”翻着找着,女儿奇怪地扬起了眼角。

相册中我的第一张照片是中学时代留下的,几个土里土气的中学生,端端正正地捧着“红宝书”,站在一副巨大的宣传画前;那时的我,已经是十七岁的大小伙子了。

“我?小时候的照片?……”

不知哪儿来了气,我把话问得又重又艮。作为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农村孩子,我的童年是吃着掺了糠菜的饭,穿着加了补丁的衣度过的。即使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电影也至多每年看上三四场。照相机、照相馆则是上了中学、进了县城以后才且惊且奇地见识了的。否则云天万里、关山重洋,三张如此不同的明信片,怎么会如愿以偿地飞到女儿和妻子手里呢?好在无论是从联合国到济南多少邮局工作人员的共同疏忽还是得意之作,对于我都无疑是一个福音:不管从收藏或者祝福的角度上说,一枚36美分,这样三张明信片都应该是别有一番意义的吧?

还是说一说明信片的来历吧。中学时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三毛钱,这张十七岁时的、最早的照片,如果不是毕业前夕,大家豁出去要留个纪念,我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大厦向你祝福!”

因为是礼拜天,联合国大厦内的各项活动全部停止,原本有意的参观访问只得放弃,车到门前,导游小姐提醒的唯一的一件事是:这里有个特设的联合国邮局,分为两枚,大家可以去给亲友们发几封信或者明信片。于是下车后,大家在那座象征和平的、被弯曲了枪管的机枪雕塑下照过几张相,便向邮局那边奔去。

另一张上:“宇红:我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大厦向你祝福!”

三张明信片贴的都是联合国的邮票,也是没人照得起的。

我告诉女儿·女儿似懂非懂地抛过几个白眼,又问:

“那我爷爷奶奶呢?怎么也没有照片啊?我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样儿呢!”

孩子,真是个孩子!爸爸尚且如此,爷爷奶奶……

的确,女儿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的父亲母亲,是一辈子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来的。父亲是没有,绝对的、从小到老一张照片也没有照过--更谈不上留下了。母亲却是照过一张的。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村里一位老先生病重,他的一位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儿子回村看望时留下的。老先生早年教书,因为蒋家王朝败逃时莫名其妙地“赏”了他一个国民党员的“衔儿”,使他和他的儿女们遭受了不少苦难。儿子还村,出于给乡亲们做点好事、留个好印象,也给父亲留下一个好环境的意思,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我的保密箱里就一直锁着三张明信片--三张来自联合国的明信片。

这倒不是我与联合国的哪个机构或者官员有什么来往,给村里几乎每一位成年人都拍了一张,回去后,还果真把相片寄到了乡亲们手里。

母亲就是那次照了一张相片,有生最早也是最后的一张相片:二寸,黑白,身后是一堵猪圈的矮墙,脸上带着几分因惊诧和意外而流露的窘怯。

母亲的那张照片被插进家庭相框(那是已经成了国家干部的姐姐们留下的)的一角,好多年一直都插在那儿。然而母亲去世之后,在我当兵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那张相片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母亲一生唯一的一张相片,因此也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我告诉女儿,女儿似懂非懂地瞪着眼睛,象是问我又象是自言自语地说:“就一张啊?也太少了点儿吧?”

的确,一年一本和一生一张、一生没有一张是无法相比的,对于收藏一类的事我一向没有多少兴趣,一岁二三百张和十七岁第一张也是没法相比的。可那就是事实,就是历史--谁也否认不了、改变不了的历史。更有趣的是,三张同时同地寄出的明信片上,一张盖着两个不同图案的联合国邮戳,正反两个济南投递局的邮戳,而另两张的邮票上干干净净,压根儿没有联合国邮局留下的任何痕迹,就连济南投递局盖上的邮戳也各有一枚,且一反一正。

我说:那全是因为穷的缘故。如果是今天,即使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也可以照好多相片的。

女儿胖胖的脸上漾起了一重惋惜和无奈。她似乎什么都明白了,一转身却又半是疑惑半是不满地问道:“那,你们那时候为什么那么穷啊?”

问得好!问得好!一个七岁的孩子竞然问出这样大的问题!可面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我该怎样回答呢?

联合国邮局成立于1951年,目前除了联合国总部,只有日内瓦万国宫和维也纳国际中心设有分支机构。联合国邮局的邮票,是聘请各国着名的美术家特别设计的,仅限于联合国内部购买和使用。从心情上说,联合国总部是地球大家庭瞩目的中心,从这里向亲朋好友遥致一声问候,确是机会难得、情谊非常。而如果从集邮上说意义就更大了。三张4美分的图案是联合国大厦的俯瞰模型和联合国的旗、徽,三张36美分的图案却各不相同,有联合国大厦的远景,也有大厦会议厅里正在开会的照片。一枚40美分的联合国邮票,再盖上一枚联合国总部邮局的邮戳,身价不成百上千倍地向上翻才是怪事。这或许正是前来联合国总部的人激情踊跃、乐此不彼,甚至于连我这种对集邮一向缺少热情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心动的原因吧。

我笑了,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秘密,爸爸现在不说,等你长大了,有了第十八本或者第十九本相册时你就明白了,那时候再由你来告诉爸爸好不好?”

女儿并不满意,可听说“有趣”而且“秘密”,不觉又露出了笑脸,说:“那,每张40美分,好吧。”

如今女儿的第十八本相册已经摆到面前了,她会做出怎样的回答来呢?

2009,7。

蓝天上的一首歌

--女儿成长记事

“哇--”的一声啼号,女儿来到人间。

女儿之来到人间,正可谓应了两句话,一句是“千呼万唤、跚跚来迟”,一句是“晕天幻地、突如其来”。

所谓“千呼万唤、跚跚来迟”,说的是爸爸妈妈本来结婚就晚,婚后又流了两次产,妈妈因此落下病来;为了治病跑了不少医院,妈妈甚至于昏厥过两次,可总不见好转,两人急着要小宝宝的心愿也就一直没能实现;直到爸爸三十九岁上结识了气功师韩文水,妈妈的病才好了,爸爸现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大厦,也才怀上了小宝宝。初时,有人认定妈妈怀的是一龙一凤,那让爸爸高兴得神魂颠倒、四处张扬。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时妈妈便住进妇幼保健院,爸爸和姥姥、大姨等人便轮流担起了送饭的重任。那是七月,遍地流火,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自然有说不出的辛苦,可因为心里有了盼头,爸爸和姥姥、大姨等人谁也没有一句怨言。特别是爸爸,每天沉浸在一龙一凤的喜悦之中,经常都是哼着小曲去唱着歌谣回的。

所谓“晕天幻地、突如其来”,说的是早晨起来,不知是由于晚上睡得不好还是天气特别溽热--那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署呢,那三张明信片上留下的不是别人,爸爸自觉眼前晕晕乎乎,跟进了幻觉世界似的。上午去市场买菜,竟然把准备向外邮寄的几本书给扔到菜摊上。也让人好生奇怪:这是邮局工作人员意外的疏忽还是得意之作?如果是疏忽,那该是从联合国到济南不知多少邮局工作人员共同的疏忽才对;而如果是得意之作,也该是从联合国到济南不知多少邮局工作人员共同的得意之作。因为当天是韩老师的五十大寿,爸爸和一位战友去给韩老师送礼物时,还特地让他发了一阵子功,在脑袋上、身上拍打了好一会儿。然而奇怪的是晕晕乎乎总也不见好转,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跟做梦和过电影似的。下午六点左右,爸爸晕晕乎乎中把晚饭送到病房时,忽然发现妈妈的床上空了;一问才知道,妈妈早晨就生了,生的是一个女儿。爸爸一下子给愣了:离预产期还有二十天不说,好好的一龙一凤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女儿?可当爸爸找到妈妈面前,听妈妈说了情况,又透过门上的玻璃朝隔离箱里的女儿看过几眼,我的亲爱的小女儿,只得接受了眼前的事实。也就在此时,闹腾了爸爸将近一天的晕晕乎乎竟然消失了。晚上爸爸与韩老师通电话时说起这个情景,韩老师哈哈大笑说:“看来这个小崽子不简单,以后得仔细了。”

这是女儿来到人世的情形,没有一点夸张和渲染的成份。据韩老师说,大署是天地四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女儿选择这个时刻来到人间,并且闹得爸爸一天不得安宁,但愿那预示的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医院的《宝宝出生记录》中记载的女儿的出生时间是七时二十五分(夏时),体重是二点九公斤,身长是五十一厘米,生肖是羊。出生记录上还有一句话是“新生儿生后哭声好”。出生记录的下面印着一个鲜红的小脚印,同时附着一袋胎毛。

带着这些最为原始的记录,女儿唱响了生命的第一支歌。

今天是女儿满月的日子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魅生(涅槃卷)

    魅生(涅槃卷)

    魅生系列终于迎来大结局,熟悉的人物又将再次登场,为大家演绎一出出如梦似幻的易容戏码。万千声色,百般变化,十分手段,只此一人。他是天下最好的易容师,优雅地操着刀,焚香修改他人容颜,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由他随心妆扮。声、色、形、影、态,皆如海市蜃楼般空幻迷离;绝美的容颜和惊艳的技艺,都足以颠倒万千众生。人之于他,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可供赁香的故事;他之于人,却直如主宰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 植物为什么能杀死蚊子?

    植物为什么能杀死蚊子?

    植物真的能杀死蚊子吗?是的,有些植物确实能杀死蚊子。你可别以为这是玩笑。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哦!你肯定会问,是哪种植物这么神奇呢?告诉你吧,就是一种叫“除虫菊”的植物。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更多的植物奥秘吗?翻开这本书吧,我将带你们去畅游植物王国,探索植物的奥秘。
  • 旷世商女:逆天废物三小姐

    旷世商女:逆天废物三小姐

    当第一杀手意外穿越成‘傻子’三小姐肿么办?徐颖表示没有压力,傻子嘛!你们既然说是,那我就装,直到装到你们后悔的那一日。只是,成日的装傻子,终有一日,她竟然被貌若‘傻子’的男人给算计了,这算不是算是一物降一物?某男笑得很嫩的对着某女道,“娘子,我们是不是该……”“滚粗!”某女冷若冰霜的脸顿时瓦解,冷脸变热脸,红艳美不胜收,只是谁又能想到,她那都是怒火!小夏新建了一个读者群,亲们喜欢这文的可以加群哦!群141606849
  • 忙里偷闲的生活指南

    忙里偷闲的生活指南

    本书是一本指导女性如何生活的图书,读完这本书,你不会再有任何心虚或不适的感觉,相反却能更好地安排和改善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信心百倍地开始你的新生活,并享受这种改变给你的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快乐,有自信的女人才最有魅力,所以相信自己可以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 大神戒

    大神戒

    当一枚可以穿梭世界的神戒从天而降,林扬表示不能淡定。汉末三国,一个夜光瓶,你出价千金?一个音乐盒,你当成传家宝?绝世武功,仗剑江湖!倩女幽魂?仙剑奇侠传?西游记?这是要成仙的节奏?风骚的人生,从林扬走进一个个世界开始。咱的口号是,我是林扬,我喂自己袋盐。(扣扣群,529942076。)
  • 学院:拽校花VS王牌校草

    学院:拽校花VS王牌校草

    她到底是谁。是他全心守护的妹妹?是他总爱调戏的少年?是他寻找已久的至亲?亦或是与他有着契约诅咒关系的恋人?她的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本文美男多多,精彩多多。】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铅笔债

    铅笔债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