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6600000002

第2章 生命的歌者(代序)(2)

在《无上布施》中他宣称穷人高于国王,诗的技巧也是十分高超的。比如《轻微的损害》,这首诗讲到皇后把穷人的茅屋点着,诗人从古代一些宗教比如佛教和印度教的传说中,国王惩罚了她,让她去做乞丐讨饭。约略言之,宣扬穷人比富人要好。这种同情穷苦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其他国家文学史上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着作中也可以找到。比如中国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锄禾日当午”等都是。泰戈尔同中国这样的诗人一样,当然只是从远处观察,而不是亲身感受,只是同情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难道能说有点同情心比没有同情心更有毒害吗?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过于苛刻的形而上学的要求,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第二阶段的诗歌创作,是同他的退避生活相适应的。像第一阶段中的那些政治性强的诗歌不见了。他在这期间写了一些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有时候内容模糊,令人难以猜度。从这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西方一些文学流派的影响,比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纯诗、为艺术而艺术等。在这些诗歌中最着名的当然是1912年出版的使他誉满欧洲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吉檀迦利》。在这一部号称难懂的诗集里,他着重宣扬了爱,一种抽象的、没有阶级性的爱。他也颂扬了儿童的天真无邪。1913年出版的《新月集》着重歌颂了儿童。《比丘尼》、《丈夫的重获》(杜尔西达斯救了一个想自焚殉夫的女子)等也都充满了人道主义的色彩。有这个主题思想的诗歌占这部集子的绝大部分。泰戈尔毕生热爱儿童,替儿童们说话。他曾慨叹过:“他们(儿童们)什么都说不出,第一阶段可以他的《故事诗》为代表。在这里面,他们没有反抗的声音。”(《炉火边的泰戈尔》第68页)。其中包含多少对儿童们的同情啊!1916年出版的《飞鸟集》,风格依旧,但是主题思想好像有了点改变。里面一些诗简直像是格言,比如第五十七首:“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他退出政治运动,受到人们的误解与批评。他精神苦闷,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想在宗教中去寻求安慰。他考虑到人类的前途,想让世界成为一家。这些又都是难以实现的。在这十几年中,他的诗歌几乎都是歌颂爱情,歌颂儿童的。这些诗歌好像都是脱离了现实世界,不食人间烟火。黛维夫人(《炉火边的泰戈尔》第151页)说,只要泰戈尔听说别人有病,即便是不认识的人,他也坐立不安,拚命查医书,找药方,直到病人好了为止。很多诗只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至于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连诗人自己也有点说不清楚。我们把这第二阶段的诗歌归纳起来看一看,宣扬了爱国主义,如果想找出一个特点的话,我们可以借用一句现成的话:菩萨慈眉。

到了第三阶段,随着泰戈尔重新生气勃勃地参加政治活动,诗歌的创作,不管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了一些改变。这个时期的诗歌,政治内容多了起来,他热情歌颂“刚强的女性”。他不同意爱所有的人(《问》),他热情歌颂受压迫的少数民族(《山达尔女人》),再一次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歌唱了多少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非洲:啊,你是隐藏在一块黑纱下面使你的人类的庄严模糊成耻辱的黧黑的幻象。

他对非洲怀着深切的同情心,他用愤怒的声音去痛斥那些侵入非洲的殖民主义者。1937年泰戈尔看到法西斯匪徒的罪恶活动,诗人发出了烈火般的咒骂。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略中国,残杀无辜的人民,诗人忍不住怒火中烧,提倡了印度民族的大团结。比如《被俘的英雄》是歌颂反对莫卧儿的锡克族英雄农民般达的。《戈宾德·辛格》是歌颂锡克教祖师戈宾德·辛格的。泰戈尔也歌颂了人道主义,用辛辣的诗句来讽刺这一帮匪徒整队到佛陀座前去祈祷胜利(《敬礼佛陀的人们》)。对于帝国主义分赃的慕尼黑条约,诗人也加以申斥(《忏悔》)。1939年,将近八十高龄的诗人欢呼新时代觉醒的黎明。同情别人好像成了泰戈尔的天性。1941年逝世前,诗人做了自我批评,批评自己没有走进田间农民、纺织工人、撒网的渔夫等劳动者的院子:如果一位诗人不能进入他们的生活,他的诗歌的篮子里装的全是无用的假货。多么诚恳的自我反省啊!生活了80年写作了60多年的诗人,临终的诗给自己的一生竖了一块光辉的碑。诗人晚年的诗对人类前途充满了信心,对东方充满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邪恶发出了诅咒。诗人整个第三阶段的诗歌,内容充满斗志,调子激昂慷慨,同以前的诗人判若两人。如果也用一句现成的话来标明它的特点的话,选取了一些故事,那就是:金刚怒目。

我上面已经讲到,泰戈尔的一些诗,特别是在第二阶段的诗,是非常难懂的。诗都写得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呢?诗比散文要难懂得多,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中国古人说:“诗无达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诗主要靠形象思维,逻辑性在这里不像在科学论文中那样重要。中国古代有一些诗只有名词,没有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只有靠读者的想象去填充。因此就产生了难读的问题。此外,诗人对诗的看法,也是很不相同的。

泰戈尔还同情锄着枯地的农民和凿着石头的筑路工人。泰戈尔认为:“真理是,诗的作用就是让人高兴。”他又说:“了解诗的主要途径是去欣赏它。”(《炉火边的泰戈尔》第99页)他的意思似乎是诗歌不一定有什么教育意义,写得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从古代丰富的故事宝库中,只要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也是可以的,这样做诗的目的也算达到了。实际上,不管诗人承认不承认,诗总是要有所宣传的,表达诗人的思想和观点的,不承认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泰戈尔当然也不例外。他要宣传的东西,我上面已经做了些分析。足证诗不只是完全供人欣赏的,他也同别的诗人一样,执着于要宣传一些什么,反对一些什么。第一阶段的诗可以看到这个情况,第三阶段的诗更特别突出。那些像火焰一般炽燃。像利刃一般锋利的诗句难道仅仅是供欣赏的吗?难道仅仅是取悦于人的吗?

我上面也已经谈到,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其中也包括诗歌,诗人在这些诗里歌颂了民族英雄,受到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纯诗等流派的影响。我在这里再谈一谈印度古代梵文诗歌和印度民歌对他的影响。泰戈尔精通梵文文学,谈话时常引用一些梵文的诗句。他对于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对于迦梨陀娑的作品都非常熟悉。他这种人道主义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他受一些梵文文学的影响,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很自然的。但是泰戈尔决不是迷信古代。他对梵文文学的缺点明确地指了出来。他曾经说过:“整个梵文文学是装模作样的、文体复杂的、惨淡经营的诗——《沙恭达罗》是例外,在梵文文学中寻找真正好的作品是很难的。”(《炉火边的泰戈尔》第98页)。我认为,泰戈尔提出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见地的。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笼统,不具体,没有说明哪一个时代的梵文文学是这样,也没有说明哪一个类型的梵文文学是这样。容易产生误会。至于民歌对泰戈尔的影响,那是很显着的。他作诗就喜欢用人民大众的语言。

总起来,写成了诗。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当然是诗人自己的,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泰戈尔都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东西两方面的影响,他都受到了,但是归根结蒂,他还是独立的。思想和形式的基调都是印度的。《最后的一课》虽然主题不是宣扬爱国主义,但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但是,祖国啊,它现在风雨飘摇,软弱无力,它任人宰割,破碎支离。在形式方面,他有意运用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所以他的诗很为老百姓所喜爱。他自己又是音乐家,他的许多诗都铿锵可诵,富于音乐感。他的诗之所以流行于印度,特别是孟加拉,其原因就在这里。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泰戈尔的诗歌对中国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与原来的含义可能完全不同。这一些诗的情节都是在某一方面动人心魄的,泰戈尔一生同情中国,热爱中国。他曾两次访问过中国。第一次访问时,虽然有一批中国“玄学鬼”和其他的人想利用他为自己的主张张目,但是他还是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他访问以后,他的作品大量译成了汉文。当时译的绝大多数都是诗歌,有少数剧本。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诗歌。从2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小诗,可见泰戈尔诗歌对中国萌芽时期的新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此外,他在诗中表达的一些思想感情也影响了中国。最突出的,我认为就是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他对穷人表现出一些同情心。在中国封建时代,孩子是没有地位的,除了《幼学琼林》、《神童诗》一类的书以外,几乎没有给儿童读的书。五四运动前后,进步的文学家,特别是锡克族的英雄,比如鲁迅等,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泰戈尔的诗介绍到中国以后,他那热爱儿童的感情对中国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一些中国作家开始关心儿童文艺,写了一些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寄小读者》一类的书也陆续出现了。这可以说是中国新时代儿童文艺的开始。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泰戈尔虽然久已作古,但是他的影响在印度人民中还是存在的,他促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为了加强同外国人民、其中包括印度人民的友谊,为了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为了批判继承世界各国的文学遗产,在今天,当我们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开始的时候,读一读泰戈尔的诗歌,也还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就为泰戈尔诗歌汉译本做了如上的介绍和评价。

1979年11月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传灰姑娘和花美男

    传灰姑娘和花美男

    所谓的才子佳人和今天的韩剧差不多,男主人公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起初也许富贵也许落魄,但最终必然功成名就,锦上添花。女主人公,不但美若天仙、艳盖西施,还兼擅诗文,学富五车。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又是一段佳话……
  • 不太平的太平间

    不太平的太平间

    也许是医院里太多游离于死神和凡间的人,所以黑暗的力量特别浓,尤其在停放尸体的太平间,这里静得可以听见死人的呼吸和每一阵轻风,也许是因为这里口粮充足,环境幽人,所以特别容易招一些灵界的东西……
  • 腹黑王爷下堂妃:我不倾城谁倾城

    腹黑王爷下堂妃:我不倾城谁倾城

    她苏吉儿要嫁人了,结果发现老公爱的是他她安娜穿越了,结果穿到了帅哥皇帝身上,那就KISS下吧她倾城要嫁人了,结果武林盟主不肯娶她,那就……爆笑小白,切勿提内涵二字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爱罢不能

    爱罢不能

    只为等待着自己梦中的王子;六年后的现在,她才清醒的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遇不到王子的灰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子心里住着他自己的公主;总要到了最后,她才明白,六年前的任淰以为自己是一个公主,自己不过是灰姑娘恶毒的姐姐,是在破坏着别人的童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
  •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可否认,人生中有很多艰难困苦,这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为此在等待老天开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援助,可是,更多人在这种等待中垂垂老矣,一事无成。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凡事靠自己”的坚强和自信,那么你就...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