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2400000016

第16章 森林美好而和善

森林中的人类社会已经罕见。

他们顽强地依托着高大茂密的丛林与森林外的世界抗拒,完全过着原始部落的生活。现代人企图一次次地接近他们,解救他们,告诉他们森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他们的林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却是宽阔而圣洁的,部分的原因是他们对当今地球上拥挤与奢华一无所知。

他们固守着祖代相传的信条:

“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森林死亡时,它的孩子也死亡。”

这是非洲热带森林中的俾格米人、南美洲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告诉这个正在威胁他们宁静生活的现代世界的格言。

伐木机隆隆的声响。已经使所有的森林震颤了。

他们所占有的林地的资源,早已为森林外面的人朝思暮想了。

假如仅仅从对森林的理解和情感而言,到底应该是谁解救谁?

假如这个热闹的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每一天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心里想着“我是森林的儿子,我为此自豪”,我们这个世界的森林就不会减少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绿色洋溢着平安吉祥的气息。

中国东北的深山密林中有着名的鄂伦春族,他们居住在山林中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鄂伦春族的后代也许会最终告别大森林中的木屋,可是他们对森林的至珍至爱却只有一句话:“没有了森林,我们还有什么呢?”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不曾间断的是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匈奴的不断被驱赶便是一例。当匈奴控制河西走廊的时候,这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小心地爱护着祁连山上的原始森林。“祁连”一词本是匈奴语,意谓“上天”。在匈奴牧人的眼光里,祁连山是圣灵之山,是绝对不可以冒犯的衣食清泉之源。

在中国的大西南的十万大山中,星星点点地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黎家的山寨、傣家的竹楼、苗族的笙歌,腊染、织锦、泼水节、孔雀舞……等等,无不吐露着森林的气息和色彩。

即便是住在森林边缘地带的人的群落,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会超过城里人十倍百倍,他们要活得更加心平气和,因为他们离绿色更近。

不敢领悟光明的民族是悲哀的。

不能保护绿色的民族是无望的。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最紧要的还是认识森林,是绿色意识的普及,是知道默默地晃动着绿叶的树木,对于人类生命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

对于都市,森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世界上堪称最美的城市,倘若是从建筑物的角度去判断,那么无论如何它也只是钢筋水泥有机玻璃的组合。

只有能源才能给它以活气和光亮。

只有孩子的欢声笑语才能给它以生命的律动。

只有绿色才能给它以清新和谐。

都市的一个含义便是集中,人口的集中,工厂的集中,住房的集中,车辆的集中,当最早的都市出现,人们品味着集中的壮观及方便时,还来不及想到都市历程中人口爆炸的未来岁月。

如今谁不觉得都市是压抑的呢?

如今谁还去赞美都市的烟囱与汽车鸣笛呢?

能够消除噪音、吸尘灭菌、对大气污染起到天然净化作用的,只能是森林树木。

一个大都市,如果有人均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全部吸收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考虑到厂矿、车辆排出的更大数量的废气,实际人均需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这个都市的空气新鲜而洁净。

1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氧气,供1000人自由地呼吸。

1公顷的松树林一天能吸附滞留灰尘36.4吨,云杉林则为32吨,绿化地带的灰尘要比空旷无树地带减少37%~60%。

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个分贝。

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结核、赤痢、伤寒、白喉等多种病菌的杀菌素,绿色对人类之爱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桑树、泡桐、紫穗槐、垂柳、龙柏、夹竹桃、罗汉松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最大,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

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梧桐、大叶黄杨、女贞树还是吸收氟的优良树种。黑胡桃、法国梧桐、柠檬、白皮松、雪松等树木,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然而,在现代生活中把城市建设成为森林城市的设想,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至今仍然只是很难付诸实施的美好的设想。

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为人均4平方米。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城市人能呼吸清新空气的最低限度。

这个数字还在被建设性的破坏所威胁,比如北京,1993年的统计说,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人均绿地4平方米面积下降了。

建设一片森林、一座公园,还是盖一座新楼、卡拉OK歌厅,人们很容易选择后者,轻轻地抹去的是人类生活真正必需,并且能惠及子孙后代的绿地花木。

总有一天人类将会以绿色的多寡来衡量一个都市、一片土地、一个民族的富强与衰弱。

全世界都在谈论“都市综合症”。

就连曾经以摩天大楼作为一时骄傲的美国,人们正在纷纷走出都市,哪怕仅仅是为了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在远离都市的农村田野、山乡僻壤,森林对于这一片广阔天地来说,那就是守护神一般的至珍至贵了。我们生活着,毫不觉察我们籍以立足的土地有些什么哀怨,有些什么变化?我们总是觉得天天如此,一切如常。

地球一直在为水土流失所困扰。

简单地说,水土流失就是降落的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沟坡下流,冲刷土壤使之流失的一种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

黄土高坡是世界典型的水土流失区。由于肥沃的可以生长五谷杂粮的表土不断被冲刷,随着雨水山洪而去,山川成为瘦骨嶙峋的不毛之地,耕种与生存从此变得格外艰难。

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接雨水,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

山区、丘陵,如果有了森林覆盖,那一个接一个的绿色树冠便是无数把打开的雨伞,树叶上也会有叮咚声响,那是欢快的乐曲。再激骤的暴雨因为繁枝密叶的承接,当雨水沿着枝干流下时,已经是涓涓滴滴了。

林业专家告诉我们:树冠所截留的雨水占降雨量的15%~40%。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有森林的土地比无林地每亩至少可以多蓄20立方米的水。一万亩森林的蓄水量就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

即使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我们一样不敢想象,没有了遍地都是的杨柳、竹林;没有了守护农田、村庄、河流的绿色,富庶和秀美会怎样疾速地流失而去。

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了改变荒山秃岭,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造林绿化,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6%。林木的增加改变了过去林木稀少时的干旱,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到1855毫米,蒸发量减少75%,相对湿度增加了1.5%。

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生命离不开绿色,绿色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存在于生命活动的一切方面。

我们每开采1吨煤,需130立方米木材。每修建1公里铁路,需用枕木160立方米。每建造1万平方米房屋,所耗去的木材为600~1000立方米。

每生产1吨纸,需3.5~5.5立方米木材作为原料。

人类为了生存而走过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寻找森林得到能源,砍伐森林为了耕种的历史。

我们在森林日益稀少的20世纪末歌唱森林。

不仅仅为了怀旧,而是祝福未来。

真的,森林是美丽的,森林是和善的。

同类推荐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太空世纪

    太空世纪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每一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总是挂满点点繁星,让抬头仰望的人无限神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_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对自己头顶的这片星空浮想联翩。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十二星座的故事风靡全球……还有许多神秘精彩的故事,尽在本书中!
  • 探索世界:身边的物理

    探索世界:身边的物理

    这个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他们的小脑袋里总会接二连三地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书从力、热、声、光、电等几大部分,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那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为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者掀起物理神秘的面纱,揭示高新技术背后的奥秘。
热门推荐
  •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心有灵犀梦江山

    心有灵犀梦江山

    【女强、宠文、、爽文、美男超多】她本神族族女,却有灾星之体,极阴之质,带来灭门之祸毁谷之患,世人却皆趋之若鹜,为了得到她,不惜血溅三尺,踏碎一地尸骨!五行之男皆上品,眉眼如画之润下,孤冷怪异之曲直,热血单纯之炎上,妙手神医之从革,神秘鬼魅之稼穑……为让自己体质改变,平了那血雨腥风,求一个世间和平,她必须寻齐五男并与之结合。然,一生一世,只能有一双人,情与义之间,终难平衡。她爱的,只有他,怎去管世间刀光剑影、乱世纷争……
  •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本书是小学生注音版,为了更好的教导小朋友,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助人,从小学抓起。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我在你不要的世界里,何苦不找个人来代替。可惜我谁劝都不听……这其实是一个阴沉医生老师带着一个迷糊医学生的故事。,我宁愿留在你方圆几里,至少能感受你的悲喜,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就能陪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