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800000015

第15章 与傻瓜对话我们即成傻瓜(1)

凡你所见之物,都将迅速消亡,那些目送过一切崩溃的人也不久于人世。长命百岁者与早年夭折之人都会被带到完全一样的地方。

这些人的理性是什么?他们的忙碌所为何事?他们喜欢与尊崇的理由是什么?设想你直接看到了他们可怜的赤裸的灵魂。如果他们以为自己的谴责会造成伤害而夸赞会带来利益的话,这可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思想啊!

失去只是另一种变化的形式。但宇宙的本性就是热衷于变化,而且,就是因为服从它,万事万物在目前都进行得很好,自古以来,宇宙始终都在如此运动,而且未来也将继续下去没有终结。那么,你说什么呢?难道你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恶,并将一直为恶,诸神没有行使能力去矫正它,而使世界陷入无止境的恶中吗?

所有事物的腐朽,恰恰是一切事物的根基所在。水、灰尘、骨头、垃圾;再者,坚固的大理石,其实只是土的硬化;金与银,只是沉积物;衣服,只是一堆毛发;紫袍的染料,其实是血;其他一切也都是如此。就算是会呼吸的人,也符合这一规律的变化,从这个变成那个。

生命如此不幸,充满抱怨和可笑的阴谋,已经足够了。你为什么烦恼呢?那有什么新鲜的呢?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不安?难道是事物的形式吗?你要看透才行啊。或者是在内的实质?也要看得透彻清楚。但除这两者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所以,信神吧,现在,一切都终于变得更简洁更好了。我们无论是花一百年,还是花三百年来考察这些事物,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犯了错误,那么最终受损的是他自己。但是,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

或许,一切事物皆源自同一个理智的本原,并且集合成一整体,那么作为部分就不应不满,因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或许只存在原子这一物质,除了原子的混合与分解,别无他物。那么,你为什么烦恼呢?难道你会对理性说:你死了吗?你衰败了吗?你是否在扮演伪善者?你难道要变成一头野兽吗?你跟其他人活在一起有什么不满吗?

神灵或者有力量,但也可能没有力量。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你为什么向他们祈祷呢?然则,如果他们是有力量的,那么你为何不向他们祷告,祈求神灵赐予你不再畏惧任何事物的力量;或者赐予你不再有贪欲的力量;或者赐予你不再为任何事物痛苦的能力,反而祈求神灵发生或不发生这些事呢?的确,如果神灵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他们肯定会让我们如愿以偿的。但是,你或许要说,神灵早已把这些能力赋予了你。

那么,不如像一个自由人那样,去运用你的能力,不强过你像奴隶和卑贱之人贪图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吗?谁告诉你神灵不会帮助我们去实现力所能及的事业呢?你还不如这样去祈祷,看看结果如何。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跟那个女人共度春宵呢?而你要这样祈祷:我如何才能使自己放弃这种色欲呢?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从此摆脱?你要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不起摆脱的欲望?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么做才不会失去我的孩子呢?你要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做到不会害怕失去爱子呢?总而言之,换一种心态去祈祷,看看结果如何。

伊壁鸠鲁说:就算生病了,我也不会说出身体很痛苦的话,我也不会对看望我的人说这些。我会将原先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着重这一点,虽然心灵会因为可怜肉体的痛苦而分心,但需要免受其侵扰。我从来不会让医生摆出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好像他们所从事的事情是多么的伟大,而实际上我的生命继续在平静和幸福中度过。

因此,无论你在病中还是做别的事都要如此;永远不要放弃哲学,在各种哲学派别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无知之人或不懂自然本性的人,不要做无谓之谈。不如多注意你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和行事的方法。

当你因为无耻小人得罪你而苦恼时,不如问问你自己:世界上没有无耻之徒可能吗?不可能。不可能的事不要强求。因为,这个冒犯你的人,也只是世界上存在的无耻之徒中的一个。假如你碰到招摇撞骗者、背信弃义者以及其他行恶之人时,不如也想想这个同样的道理。唯有如此,你才可以随时提醒自己:这些人是必然存在的,既然如此,你还是在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上都更和善些较为妥当。

在当下,下面的想法也是有用的,对那些与一切邪恶行为势不两立的人,自然赋予了他们什么样的美德。自然特别赐予了人们某种与众不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无异于一种解毒剂,因为其可以让人们抵制住愚蠢、疯狂以及其他的恶行。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劝导那些迷失于尘世的人并让他们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因为每个人都会由于做错事而误入歧途。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伤害到你呢?因为你会发现,在那些冒犯你的人之中,根本没有一个人做了什么能让你心灵被玷污的事情;所谓的伤害,只存在于人心。如果做出毫无教养行为的人,根本没受过教育,那么又能带来什么伤害呢?有什么奇怪的吗?想想,你是不是还不如谴责自己呢,因为你根本没有想过这些人会犯下如此的错误。

因为,你本来完全可以很理智地预料到他的这一错误,现在只是你遗忘了,并且还对他所犯的错误抱以大惊小怪的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在你谴责一个人背信弃义时,实际上都可以回过头来谴责你自己。因为很显然的是,这错误是你自己犯下的,或者是你自己误以为这些人会信守诺言;或者说,在你待人为善的时候并不彻底,你并没有觉得会从施恩中得到回报。

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还会想得到更多回报吗?你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你的本性,难道这样你也不满足,一定要从中获取回报吗?好像眼睛视物要求回报,用脚走路也要求回报。这些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为某种特殊功用而赐予人类,按照它们各自的结构工作才成为它们自己;人也是如此,人在先天上就是为了行仁爱,当人们做出仁爱善举,或者做出公益之举的时候,他就是依照本性而为,才成为他自己。

依性情而为就能得享幸福

这一反思可以帮助我们驱除对虚名极度追求之欲望,即你的能力无法像哲学家一样掌控自己的一生,或至少长大成人之后的生活,但是,世间芸芸众生与你一样,都明白自己与哲学家相距甚远。所以你的生活陷入混乱,而你也不再可能得到一个哲学家的名声。你的人生规划完全与其南辕北辙。假如你已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就请去除杂念吧,只要你按照依循本性的方式去度过余生,你就可以从中得到满足。

然则,你需要去考察与探究你的本性究竟意欲何为,并且不要让心外之物使你误入歧途。因为,你有过不少四处飘荡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找到最终的幸福。不在三段论中,不在财富中,不在名声中,不在享受中,你在每个地方都找不到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幸福就在你依循本性而为的事情之中。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实现它呢?如果这个人拥有着统率其自身情感与行为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又是什么呢?它是关于是非善恶判断的准则:即如果一个事物无法使一个人拥有公正、谦和、勇敢和自由的品性,那么对这个人而言就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好的,如果它不使人变成与上述情形相反的品性。

在做出任何行动时都扪心自问,其与我有何干系呢?我会不会在将来后悔呢?还有一点时间我就将死去,那么所有一切皆如浮云散尽。如果我当下所为之事,乃理性之人、社会之人及与神同受法则约束之人当为之事,我又有何求呢?

亚历山大、盖乌斯和庞培等人与第欧根尼、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相比算什么呢?他们对事物了如指掌,深刻了解事物的原因(形式)与内在实质,而且他们大都拥有同样的精神指导原则。但对后者而言,他们不得不关注多少事物?而且他们被多少事情所奴役啊!

但是,你别忘记,人们依然要去做这些事情,纵使你勃然大怒。

首先,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切莫庸人自扰,因为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符合宇宙之本性;而你自己却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荡然无存,并毫无踪迹可寻,就像是哈德良和奥古斯都那样。其次,要全神贯注地盯紧你手头上的事情。

与此同时,你要记住,尽量成为好人是你的职责所在,无论人的本性有着什么样的要求,做事时不要抱逃避态度;言谈要尽量恰当贴切,只是做到好的气质与温和谦逊即可,切莫虚伪。

宇宙的本性的一个工作便是将属于此地之物转移到另外的地方,改变他们,使这些事物从此处到彼处。一切事物皆在变化之中,但我们无需害怕新事物,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对象,而这些事物的总体分布情况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当每一个自然事物在依循本性而行的道路上行进得很好时,当然会对自身心满意足;而一个理性自然实体要在其前进道路上一帆风顺的话,自身的各种思想必须摒弃一切错误或不确定的内容,其活动仅朝着社会行为的方向前进,将其自身的欲望和憎恶限制在它能力范围之内,完全满足于共通的自然分派给它的一切事物。

因为每一个特性都是共性的一个部分,正如叶子的本性是其所属植物本性的一部分一样;只不过对植物而言,叶子所属的本性部分是没有感知力和理智能力的,而且这种本性非常容易被阻碍;但是,人之本性所属的那个自然本性是不受任何干扰和妨碍的,有智性和正义感,因为它对每一个事物都分配了平等的份额,并且根据价值、时代、内容、原因(形式)、活动以及事件来决定最终的赐予。

但我们考察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去揭示出任何一个事物和其他个别事物相比较在各个方面都是完全平等的,而是要将一个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摆在一起,然后将其逐一与另一个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比较。

你或许没有闲暇时间或能力去阅读。但你肯定有空闲或能力来戒除自己身上的傲慢之气;在需要超越快乐和痛苦时,你肯定会有时间的;在需要戒除对虚名的过分热爱时,你也肯定会有时间。不要因为那些愚蠢和忘恩负义的家伙而焦躁,你完全可以不理他们。

不要让别人再听到你对宫廷生活或自己生活的抱怨之声。

后悔是这样一种事情:你忘记去做某件非常有用的事情,所以你感到深深自责;因为好的东西必然有着可用之处,至善之人应当孜孜以求之。但至善之人并不会因为错过了什么感官快感而心存遗憾。所以,快乐既非为善之物亦非有用。

这一事物,它自身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这一事物的物质内容和组成原料究竟是什么?这一事物的外形(或形式)又是什么?它正在这个世界上做些什么呢?它能存在多长时间?

如果你赖在床上不想起来,那么就请想想:你的天性和作为一个人的本性都要求你必须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而就睡眠本身而言,无理智的动物也同样有此习惯。但是,即使是依据个体之本性的东西,也有着专属于他自身的特性,而且这一专属特性更符合这一个体的本性,所以在实际上能给这一个体带来更多的快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坚持用物理学、伦理学和辩证法来对待灵魂的每一种感知。

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人,都要记得问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什么样的呢?因为,对于苦与乐、因与果、荣与辱、生与死等问题,他有各种看法,会做出各种事情,这是不值得惊讶和感到新奇的事情,但我会在心里记住的是,他是不得不这样做的。

记住,无花果树结了无花果,如果你对此感到大惊小怪,那么你应该感到羞愧,就像对世界产生了本该由它产生的事物感到惊奇也应羞愧。就像医生或舵手对于病人发烧或风向不对感到惊讶一样应该羞愧。

记住,观点是可以改变的,听从指出你错误所在的人,这并不违背自由的原则,即便是在你犯错时执迷不悟,也同样如此。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一选择是根据你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点来做出的,所以在实际上也符合了你自己的理解力。

如果这件事是你力所能及的,那么为何不做呢?但是,如果这件事在别人的职责范围之内,那么又能责怪谁呢?——原子(偶然)还是神灵?怪谁都是荒唐可笑的。你根本无需责怪任何人。假如你真的想做点什么,那还不如去纠正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如果你找不出问题的根源,那至少去改正事物本身。而如果连这你也做不到的话,那么你光发牢骚又有何用呢?没有什么事物不带有某种目的。

即便事物寿终正寝了,但仍在宇宙的范围之内。如果它依然留在这里,那么也会有所改变,化解为恰当的成分,即宇宙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你自身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都在变化之中,但却不抱怨。

事物存在于世,必有其功用之处,如一匹马,一棵葡萄树。为何你还奇怪呢?就连太阳神也会说,我的存在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其余的诸神也会说出类似的话来。那么,你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呢?为了贪图享乐吗?问问你的良心能否说出这个答案。

自然对每个事物关怀备至,不论在开始、过程中,还是在最后,都是如此,就像一个人把球抛上去然后接住一样。那么对这个球来说,被抛上去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球在落下来以及不小心没接住落在地上的时候,又会给它带来什么坏处呢?再以气泡为例,聚合在一起对它有什么好处?被弄破又对它有什么坏处呢?这个道理对闪电来说也同样适用。

深入考察它(身体)内部,并看清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事物;在身体老化的时候,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在身体生病的时候,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论是赞美之人还是被赞美之人、缅怀之人抑或是被缅怀之人,他们的生命都是非常短暂的,而这些只是发生在世界中的一个角落里,即便在这里,也无法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甚至连同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候也会不协调。然则,整个地球本身也只不过是宇宙世界中的一个点。

专注于你面前的事物吧,认清它是一种思想,一个行为抑或只是一句话而已。

你要公平地忍受:因为你的选择是明天成为好人而非今天。

我是否有所作为?我所为之事皆关乎人类福祉。我可有得到回报?我坦然接受,并将其奉于神灵,神灵是万事万物发生之肇源,一切发生之事物皆由此而来。

在你洗澡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些东西——油渍、汗垢、污物以及脏兮兮的洗澡水,所有这些东西都令人恶心。我们生命的每个部分乃至一切事物,其实都是如此。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帝后传说Ⅱ庶女皇后

    帝后传说Ⅱ庶女皇后

    这年头穿越的事情多了,可谁TMD的有这个福分,一而再再而三的穿越。你这个贼老天,我杨紫衣招你了还是惹你了,连死都不让我死。好吧!我忍,可你偏偏又让我感受了一次爱的苦。难道我真的要再一次执起长剑来个美女救英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她,21世纪身份极其神秘的顶尖杀手,冷酷腹黑,口蜜腹剑!一朝穿越,却是纳亚家最无用的废物二小姐……天才?废柴?不屑?嘲讽?丫的!不怕死的都放马过来!想杀她?哼!那也要看看地府敢不敢收?呃!神马?魔君看上我了?好吧,长的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农家商户之女当家

    莫愁当年不顾家庭反对嫁给大学同学宁川,婚后一直尽心尽力,还是被婆婆折磨嫌弃,最后被小三登堂入室赶出家门,她擦干眼泪从头开始,一心一意过生活不怨不恨,没想到宁川不顾多年夫妻情分,联合婆婆要榨干她所有积蓄,她走投无路从他们最初幸福的山顶跳了下去。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大学时候活泼爽朗的自己,打抱不平的自己被岁月磨成了一个忍气吞声的包子。宁川的小心眼,自私,都寻到了蛛丝马迹,那时的自己真是猪油蒙了心,瞎了眼,好在一切都结束了。莫愁再睁开眼的时候简直无法相信,为什么她还活着,几番确认才知道自己穿越了,来到一个刚死了丈夫的寡妇身上,起早贪黑忙活里外,累得腰酸背痛赚钱养家糊口。谁想,婆婆觉得理所当然,公公对她颐指气使,二叔安然享乐,三叔挑三拣四。农田被抢,村长大放厥词,女人不得分田产。宗族聚会,族长高声喝叱,女人不得进祠堂。还没搞定家里的窝里横,外面又来几个搅屎棍,莫愁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势要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给他们好看。万年受气包莫愁悲苦一世幸得上天垂帘,得到新生,却是在一个极度轻视女子的乡村,这一次她将不会退缩不会忍耐,我已经不再是前世打落牙齿混血吞的受气包了,要叫那帮迂腐看看,女人当自强。感情?男人?有,当然有。
  •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万变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适者生存,个体不被社会所抛弃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从生物型的个体转化为社会型的个体。本书提出了“适应力”这个概念,通过“三步适应法”:第一步,接受改变;第二步,扩大选择范围;第三步:采取精准行动,为在感情、事业中感到迷茫、困顿的人提供指导,在适应现实的前提下,活出快乐的自己。
  • 家有仙师

    家有仙师

    她,七世善人终修成正果。他,六界苍生齐称浮华神。她拜他为师却屡犯天规。他收她为徒却暗生情愫。碧落黄泉,千生千世却换来一段仙缘。她微笑,你可曾记得千年池畔的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