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供实录〕
A.“对,我不想说‘我爱你’,因为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爱上了她。”
B.“‘我爱你’是一句男人对女人的承诺。因此,在对未来没有把握时,我更愿意把爱放在心里。”
C.“要说倒也容易,不过是简简单单3个字,但要真心实意地爱一个人,那就难了。”
D.“真正的爱是无法用苍白的语言表达的,我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她的关爱和体贴。”
E.“这很容易,你爱一个人就勇敢地说出来,对我来说,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男人视角〕
“我是多么地爱你”
诚诚初恋时才17岁,但是那个爱来得特别热烈。他们的浪漫史刚刚开始几个月,她就认定他是她这辈子要等的人。她开始恋爱了,而且是一个大写的爱,他早就开口说:“我是多么地爱你!”而且他多次暗示她,希望她也能亲口对他讲出这句话,并不时引用《罗密欧和朱丽叶》里的台词。认为他们的感情就像世上伟大的爱情一样,尽管他们还未到谈论婚嫁的时候,未来他们将生活在一起,已是心照不宣的事。
那是一个有香槟和玫瑰的夜晚,空气中充满着热恋的气氛,她感到非常幸福,一个热吻,然后……他为她斟上香槟,她不知道自己是在担心还是在期盼。他献上了一支玫瑰,月光闪亮,她还没弄清弄自己该做什么,他深沉地给了她一个重重的吻,并趁机迎了上去,搂着那样紧,吻得热烈深长,当他将她按倒在沙发上。突然,她清醒了,她想推开他,可是她推不动他的肩膀……
当她在洗手间,看着自己眼角的泪水时,她知道一切都晚了,一个浪漫的夜晚就这样结束了。她感到自己与很多同学一样,运命都落到了男朋友的手里。想到许多伙伴的不幸遭遇就觉得后怕。
以后的日子她自己就说不清楚了,她觉得这个爱情有点糊里糊涂。明明是他爱上了自己,后来好像不是这回事,好像是自己主动爱上他的。这一点虽然并不重要,可是他的“我是多么地爱你”好像比先前缺少了什么东西,后来简单成了“我爱你”几个月后,这剩下一个字“我……”她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在她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自己爱上了一个短头发的女孩,就像他们那次一样,他和那个女孩已发生了关系。他要去那个女孩那里兑现他的承诺,所以以后俩人不能经常见面了。
她傻了,她不知道过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哭泣的泪水。
〔男性的告白〕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和一帮好友总爱相约出去狂欢享乐,到酒吧吃吃喝喝,再去DISCO通宵达日地跳舞。现在我已经30多了,大多数朋友都已结婚或又离婚。有的甚至连小孩都塞到了父母那里,每天照例晚上一同去打保龄球或射击,半夜又进了夜酒吧。对女人的评价越来越差,本来我就对女人的印象很差,当然除了对我母亲的感情例外。以前,我对有文化的女性印象还不错,后来结识了几个是一个不如一个,所以我根本没有结婚的想法,至多是一起玩玩而已。
——尽管我有钱,也有女朋友,但我根本没打算结婚,因为现在的人太靠不住。别人说我有很多女朋友,其实没有这回事,有也是一般的交往。这些都跟我有钱有关。如果没有了钱恐怕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我无法保证我这一生都这样富有。也许有一天这几百万都会赔在生意里,我不愿意在那一天发生女人从我身边离开的事。所以,我永远不会与她们之间有什么契约。做生意我可以向别人要保证金,大概我不会向女人要违约金。而且离婚其实比毁约更简单,更不承担责任和风险。兴许还能捞上一笔。所以大家还是完全自由的好。
如今,随着离婚率全球性地逐年增长,离婚已不再是重出江湖的自由兑换券。相反,婚变却像瘟疫一样散布着恐惧和悲观。爱情和婚姻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令无数男女人人自危。身边屡见不鲜的悲欢离合让人不得不有所顾忌,但一旦选择婚姻生活,就要虔诚地信守禁忌和盟约,承担责任,适应婚姻并全身心享受爱与结合的幸福。
下面是一位把婚姻搞丢了的人。他们对婚姻的直白或许可以提高女士们对婚姻的理解。
1.婚姻包括利益和冲突。女人要投身追求独立的冒险,这是自爱与爱人唯一的明智实践。我是个文化人,比较爱面子,读大学时还是班长,毕业回老家后经人介绍就结了婚。刚开始觉得她还不错,比一般女孩漂亮有文凭。后来发现她依赖感很强,还盲目乐观,表面上很文静、实际上和那些庸俗的女人没什么区别。总认为男人和女人在一块就会出问题,让人感到窒息,没有一点文化人的开明思想。我也不会为一点小事与她争吵。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有所作为的人,在地方上我也是很有前途的。因为无法忍受她太像一个市俗的女人,我便加紧复习。两年后,我考上了博士回到了上海,再也没打算和她一块生活。如果不是考上博士,我也不会和她离婚。在那小城里我没勇气和她离婚,因为我受不了别人的议论。而现在我再也用不着回去了,不管人们怎么说。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女友,是位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第一次婚姻,对我是个教训,要了解女人,不光看表象。我相信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有第二次离婚,那我只有躲到美国去,只怕上海都躲不下。
〔非常追求〕
有人说,在运动王国里,个人才能当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检验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和雄姿;体育是一种方便的评价个人的能力的有效工具,也是个人在外界评价面前进行充实完善的机会。人们也能很容易地作出更维妙更深邃的评价,所以职业运动员,也是当代的英雄。足球以其强烈对抗性和攻击性最受男人欢迎,似乎也更显男子汉本色,然而它出人意料地在足球场外培养了一批“职业球迷”。
对20世纪的中国来讲,职业球迷大概也是一个新人类。这个新人类的存在不容社会忽视,因为他们不同于“旧人类”的那种“纨绔”子弟,他们的成份更复杂,从众更多,影响更大。因而更容易出人物,故而主流社会的人们应该谨慎对待他们。
球迷们似乎继承了传统的“纨绔”子弟的衣钵,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还要有效好的经济条件,一张球票可能是几十元,也有可能是几百元。包车去看球,乘飞机去看球,这都是很常见的。90年代初,一些球迷就在电视里报刊上斩露头脚,全国知明的有“小平头”“小地主”“超级球迷”等等。球迷作为一种整体,他们比其他的“歌迷”“影迷”“文学爱好者”经济条件更好,更有热情更疯狂。
人们说现代“玩酷”子弟“玩不酷,毋宁死”,比败家子类别的前“纨绔”有骨气的多。他们总能消费得够刺激,他们对新商品、新工具最为狂热。
他们以信息崇拜为时尚,最流行的道具是手机、电脑加上“一点儿正经没有”的漫画。他们是独生子女,反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政治不关心,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他们对掺和进主流生活的欲望不足。导致缺乏目标感,仿佛总是处在人生的预备状态。躁动期被无限延长,他们权力欲通常不强,更愿意成为工具型的人才或自由职业者。他们和球迷一样,身为新人类一员,所追求的不是被传统主流社会认可的那种“成功”,而是更在乎自己是否开心。他们由于紧跟时代潮流,无意中总对古旧一点儿的人形成讽刺。
他们的真实生活,其实鲜为人知。我们仅仅是通过报刊对“罗西”“小平头”这些“大名鼎鼎”的职业球迷的生活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他们对足球的疯狂感情和他们弃家不顾、甚至抛家弃子的作法,更让人震惊。
曾加:也是“玩酷”子弟的一族。同时也是个小有声名的职业球迷,他爱球看球其实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追求另一种“成功”,因为名利一向就是孪生兄弟。他做职业球迷的目的,是为了“名利”双丰收。这也是过去的“纨绔”子弟所从未想过的。娱乐业可以使人玩出名玩出钱,难道做球迷就不可以做出名来?做出钱来?其实一样。事实上这并非想象,而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这似乎印证了一位科学老人的话:什么东西只要发展到了极限,都不会是一无是处的废物,总会有利用的价值。所以追求另一种“成功”的职业球迷,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思维方式。
曾加在几年的努力之后,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首先他对足球事业作出的贡献是一手策划了湖北省球迷协会,并任湖北省球迷协会秘书长。据说在办之前湖北省武汉市曾有一个球迷协会,因某种原因垮了。曾加认为他的省球迷协会会使湖北省的足球市场迅速扩大,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不要体委一分钱,自己在新华路体育场租下了办公室,打着湖北省球迷协会的牌子招兵买马,做广告拉赞助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因为他本身就有非常的追求、非常的思维方式,所以跟代表主流社会的省体委不可能完全协调。所以在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了明显的分歧。最后迫使他另起炉灶,拉起了湖北省高校足球联盟的牌子,坐上了高校足球联盟执行主席的位子。曾加的主要成绩是曾组织4千球迷观看了几场比赛。最出名的是在某赛季中,曾组织了一个有几百人参加的球迷远征队,包了几辆客车远赴上海观战。对于这次活动,《武汉晚报》及其他地方报纸作了大量的报道。之后又组织球迷赴重庆、深圳、北京等地为当时的美尔雅队助威、观战。
1998年曾加借着职业球迷的名气,开始向另一个领域:企业界发展。他首先自己花钱为自己作了一个广告,开价年薪150万元。为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策划。这对新闻界来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人们对这样的特殊人才总是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对普通百姓来说150万元是个实打实的天文数字。人们更无法理解的是,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一个似乎有着点金术的天才。商品经济社会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神话。这些神话似乎有很多都出在另类的思维方式上。在曾加的广告出了后不久,湖北四科公司对这个新闻产生了兴趣,并组织了专家对曾加进行了笔试和面试。并达成了合作协议,以80万年薪的代价,请他出任四科公司副总经理,这也不得不让他的那些新朋老友惊骇。
曾加为了提高本公司的知名度,在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地毯似的广告轰炸的情况下,又突然奇想搞了一首《湖北佬九头鸟》的歌曲的所有权转让新闻。因为如果一首歌曲的所有权,能以百万元转让,这自然会成为一时的新闻话题,像我们熟悉的优秀歌曲《十五的月亮》其作者就有《十五的月亮》16元的稿酬的说法。而与曾加作代表恰谈的这支《湖北佬九头鸟》开价600万元。所以不得不让传媒界另眼相待。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记者、以怀疑的态度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在节目播出之后,以曾加的思维方式,他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即一种不为主流社会认可的“成功”。
曾加的事业可以说是“非常”的事业,而他的生活亦是一个非常的生活。在80年代,曾加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青年时,就曾因想法出格而入狱。90年代便弃家别子,外出寻求发展。在其短暂的“创业”过程中曾换了4位妻子,他对妻子的要求是年轻、漂亮,还要对他的“创业”有帮助,否则就拜拜。这也是他妻子换得快的原因。他最崇拜的人是牟其中,其次是何阳。他们有着明显相似之处,也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容易跌跤。
牟其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人物,他应该是一个创造过奇迹的人物,他的成功曾鼓励了许多思想活跃、立志创业意识前卫的青年人。然而现在他的神话又破灭了!不管将来法院对牟作出怎样的判决,都不能否认,他有头脑,有才能。但非常容易出格属于另类的事实,他狂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善于投机,占有姨妹等都非常另类。同样,号称点子大王的何阳,也曾红极一时,他的《点遍中国》也似乎表明他是何等气慨。然而如今他又因巨额诈骗罪被起诉,将来等着他的大概不会是北京的高级新居,只能是漫长的牢狱生活。像他们这样在80年代出名,到90年代夸掉或坐牢的上了“江湖名人录”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当然这不等于另类思维都会出问题。但他也确实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不为主流社会承认,或主流社会不愿承认的,那些具有“江湖名人”色彩的“非常”成功人物,是非常容易“翻船”的。
因此,在谈非常追求,谈追求不为主流社会认可的成功方式时,我们告诫各位朋友,可以做另类男人,只要成功,不要出格。“翻船”是走这条路的人,最大的风险。
〔男人视角〕
这个题目好像留给男人更合适。茶余饭后供男人像咀嚼口香糖一样咀嚼这个古老的话题。当然女人也咀嚼,一咀嚼就成了功课。大学的女生集体宿舍是学习这门功课的私塾。
现在她们似乎成熟了,在被严重的空气污染包围的写字楼,咀嚼盒饭的时候,依然咀嚼着这个话题。
这是个痛苦的话题,还没张口就感到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女人认为的有魅力的女人并不是男人认为的有魅力的女人。
女人认为女人的魅力是高山顶上的一团云雾,无法精确描摹。“女人的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气质,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健康。朵而胶囊,海南养生堂。”
有魅力的女人是优雅高贵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老派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可以作为代表。
有魅力的女人是智慧的、独立的、有自制力的。在诱惑与反诱惑、忽略与反忽略的两性战争中,始终处于发球的位置。还拿好莱坞明星举例,朱迪·福斯特、黛米·摩尔是女中翘楚。
女人不喜欢玛丽莲·梦露,她的憨态可掬如果不是蓄意,也是智商低下的一种表现。她确实是人见人爱的尤物,可是结局不会好过始乱终弃。
不幸的是10个男人有9个爱死她。我至今百思不解为什么男人的品味会那么坏。
理智上想不通,就从生理上寻答案。据科学论证:男人看裸体女人,瞳孔放大18%;看裸体男人,放大7%;看母亲与婴儿,放大5%。
女人看裸体男人,瞳孔放大20%;看裸体女人,放大5%;看母亲与婴儿,放大25%。最让女人眼睛发亮的是孩子,最让男人眼睛发亮的是女人。这是上帝的安排,注定女人的功课要不及格。
有人说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演员是潘虹。有人像吃了耗子药似地反弹:“她?那么瘦,难看死了!”他认为最有魅力的是陈冲。
综合男人认为有魅力的公众人物,如玛丽莲·梦露、碧姬·巴铎、陈冲等饰演的角色,均为可望不可及——“六分姿色,四分才能。”男人不喜欢天仙。
女人喜欢天仙,性感神秘、让男人捉摸不透的天仙。她们通常穿旗袍、和服、新加坡空姐的娘惹装、戴阿拉伯女人的包头巾。
有魅力的女人是温婉善良、有亲合力的。对天下万物都有慈悲心肠,而她自己不妨大智若愚。至于三围,对有魅力的女人来说是锦上添花(plus),不是雪中送碳(must)。
可是男人不这么想,姜文说:“什么是德?第一脸蛋,第二胸脯,第三屁股。”(《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