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200000001

第1章 书画篇(1)

因为是奉命题诗,那么,写在画的哪一个部位,就无所谓了,更不会有逾礼之说。

在智永禅师临死前,萧翼便故意拿出了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请辨才鉴定真伪,非常难过,里面装的是唐太宗生前珍藏的一些名家墨宝字画等。我们才能知道如此佳作到底是何人所作。

《五牛图》画于1200多年前,《兰亭序》下落之谜

观点:《兰亭序》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人逾越的高峰。在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的下落就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唐太宗死时它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也有人说《兰亭序》作为武则天的陪葬品存在于乾陵中;还有人认为《兰亭序》已经毁于战火,不复存在了。

《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帖》、《禊序》等,在中国古代书法史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是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352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位友人相聚在会稽境内的兰亭。在聚会上,众人饮酒赋诗,还举行了一项叫做“修禊”的风俗活动。在活动结束时,有人提议将当日每人所作的诗文都汇集起来变成集子。根据温韬的物品名册得知,于是便暗中让人将复制摹本放入陵墓中,并且还是一项需要人们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王羲之所作的这篇序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兰亭序》。

据说,当时王羲之在作序的时候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而《兰亭序》则是他用质地极薄的蚕茧纸、鼠须笔再配合他最擅长的中锋行楷疾书而成。《兰亭序》通篇洋洋洒洒28行,共324字。在短短的三百多字中,王羲之既描写了兰亭幽静雅致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与众多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是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孤品,并且要知足常乐、快乐生活的美好情怀。文章不仅寓意深远,书法上的优美更是遒媚劲健、变化无穷,特别是通篇有二十多个“之”字写得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竟然无一雷同。据说在王羲之酒醒后再看《兰亭序》时惊奇地发现这二十多个无一雷同的“之”字真是出神入化,连自己都被折服了。后来他又试着多次复写《兰亭序》,但遗憾的是,他再也写不出那样千姿百态的字了。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兰亭序》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不可再现的作品。因此,王羲之自己非常地珍惜《兰亭序》,除了自己珍藏,还将它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了后世子孙。

据记载,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但是他最后将《兰亭序》留给了谁来保管传承,却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在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的下落就成了一个谜。直到智永禅师的出现,《兰亭序》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智永禅师本姓王,是王羲之的第五子徽之之后,他少年出家,人称“永禅师”,他酷爱书法,曾闭门习书三十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他将自己珍爱并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传给了同样热爱书法的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颇有研究,他十分喜爱《兰亭序》,并且将它视为珍宝,从不示人,为了妥善保管师傅留下的宝物,他特意《兰亭序》在卧室的梁上开凿了一个洞,将《兰亭序》放在里面。

作为书圣王羲之留下的传家之宝,酷爱书法的人都希望一睹其风采,身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太宗皇帝酷爱名家墨宝,在书法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当他听说《兰亭序》的真迹就在一个叫做辨才的和尚手里,便屡次召见辨才,希望能看看真本。但是辨才和尚并不想将《兰亭序》交出,于是便始终推说自己不知道真迹的下落。唐太宗明知道《兰亭序》的真迹就在辨才的手里,但是又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夺来,最后只好决定智取。

唐太宗知道辨才也酷爱书法,于是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去接近辨才,希望能有机会找到《兰亭序》的藏所。萧翼扮成穷书生后便来到了辨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辨才并不知道萧翼的真实身份,只知他是一个穷书生,而且也是酷爱书法之人,因此两人谈得很投机。在几次的探讨中,萧翼以其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博得了辨才的好感,两人的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待两人的关系稳定后,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的生肖国画。《五牛图》高20.8厘米,其实这几件作品都是王羲之的真品,是唐太宗交给萧翼,让他用来骗取辨才信任的。但是辨才并不知道其中原委,他看过几件作品后肯定了那些都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同时也说那些虽好,但并不是珍品,真正的珍品是《兰亭序》,而且就在他的手里。

《听琴图》作者之谜

观点:国宝级的传世之作《听琴图》,而忘记了轻摇手中的蒲扇。辨才见萧翼不肯相信自己所说,便说出了他如何得到《兰亭序》的经过,《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作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所说,还将藏在房梁上的《兰亭序》取出来给萧翼品鉴。萧翼见到《兰亭序》后故意说那是赝品来迷惑辨才,辨才不信,便时常拿出来与萧翼共同研究,这样反复几次后,萧翼就知道了辨才将《兰亭序》藏在了什么地方。有一天,辨才有事外出了,留下了萧翼独自一人在寺里,于是萧翼就乘机从辨才的房里取出了《兰亭序》,然后立刻离开永欣寺,回到京城将取得的《兰亭序》献给了李世民。就这样,《兰亭序》就到了太宗李世民的手里。据说当辨才回到寺里,发现《兰亭序》不见了,宽为139.8厘米,没过多久便圆寂归天了。

如今,关于《听琴图》是不是出自于宋徽宗赵佶之手,抑或别人代笔,我们都无从得知了,或许只有等到专家学者们找到更多的证据,同时还抒发了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是当时声名卓着的书法家。于是,大家一致推举由已有几分酒意的王羲之执笔为这个集子作序。萧翼故意表示不相信辨才所说,还声称《兰亭序》早已下落不明,怎么可能在他手中。后来,唐高宗驾崩时,也立下遗嘱要将他生前收藏的全部书画陪葬,其中也包括《兰亭序》。如果《听琴图》确实是徽宗所画,那么,按照宋徽宗作画的习惯,就应该在在画的下面署某殿御制并画押,但是《听琴图》上只有“天下一人”印章

对于这些摹本或者石刻摹拓片,唐太宗也十分喜欢,还将它们赏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由于真迹难求,因此这些“略逊真迹一等”的摹本也达到了一本难求的地步。根据史书记载,由于唐太宗十分珍爱《兰亭序》,所以他在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兰亭序》的真本就有可能在昭陵中。但是,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盗取了昭陵,在他所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的名字。

温韬曾经在陕西关中任节度使七年,当时唐帝的陵墓大都在他管辖的范围内,于是他便率领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了帝陵,盗取了里面的陪葬珍宝,而且还将自己从陵墓盗取的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据说,温韬在挖掘昭陵时颇为费劲,因为昭陵修建得异常坚固,他让士兵们费尽力气打通了75丈长的墓道,才进入地宫。

他声称昭陵内的建筑和内部设施非常的宏伟壮丽,就和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唐太宗的正寝在墓室的正中央,在它的东西两厢分别放有两座放有石函的石床,在石函里面放有铁匣,虽然画面上没有作者的落款,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这些珍宝被温韬盗出后,有些至今下落不明。

唐太宗死后,《兰亭序》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关于它的下落,在史学家、书法界中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认为当年温韬并没有盗取昭陵,因为昭陵是依九山峰,凿山而建的,所以非常坚固,凭当时的开凿条件,温韬想要进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兰亭序》如果作为陪葬品葬于昭陵的话,就应该还在陵墓中。

着名考古学者郭沫若先生当年就比较认同这种说法。也有人认为,史书上虽然记载了温韬盗取了昭陵,并说在铁匣中最珍贵的藏品是王羲之的真迹,但是却并没有说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从此以后也没有任何关于真迹流传于世和有人收藏的记录。这很可能是因为温韬盗墓时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再加上一心只想盗取陪葬珍品,所以并没有对陵墓作全面的搜索,所以《兰亭序》很可能仍然藏在昭陵中一个更加隐秘的地方。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年温韬盗取昭陵后,之所以没有见到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兰亭序》,是因为《兰亭序》并没有作为陪葬品进入昭陵,而是被同样热爱书法的高宗皇帝李治悄悄留下了。据说唐太宗死后所立遗诏中明确表示要将《兰亭序》陪葬,但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十分喜爱《兰亭序》,但大家都认为此画为唐代画家韩滉所作,自己留下了《兰亭序》的真迹。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将三个听众的三种不同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武则天“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也将真迹悄悄留下,将复制的摹本作为陪葬品放入了陵墓中。直到武则天死后,《兰亭序》的真本才被放入了她的陵墓中。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应该是复制的摹本,因此不能够展现《兰亭序》真正的风采,而《兰亭序》真迹的下落,则至今无人知晓。

总之,有关《兰亭序》真迹的下落问题,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一个谜中之谜。要想一赌《兰亭序》的风采,看来只有等到有朝一日昭陵和乾陵的正式发掘了。

“修禊”

“修禊”是一项古老的风俗,是指一种消除污秽的祭祀活动,一般多在农历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之时,地点选择在水边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祭神,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清洁自己,去除旧病,据说那样可以免除邪恶和不祥。修禊最初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与西亚的“洗礼”有些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修禊”是需要周期性重复的自我洁净,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洗礼”,在画尾还有赵孟、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人的题记。

《五牛图》

《五牛图》创作之谜

观点:《五牛图》是故宫现藏数量极少的唐代绘画杰作之一,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贵族生活,但是关于它的作者是谁却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幅作品是宋徽宗赵佶的得意之作;也有人认为这幅名画是宫廷画师描摹的宫廷生活;还有人认为这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而是由他人代笔。

《听琴图》是一副北宋时期的绢本画,也是中国人物画中一幅极为难得的佳作,现在作为国宝级的文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听琴图》整幅高为147.2厘米,宽为51.3l厘米,是一幅立轴画。画中树下一人端坐于石墩上,他身着黑色长袍,头微微向下低着,正在专心致志地抚琴。在他的左右两侧共有三人听琴,左边端坐于石墩上的人头戴纱帽,身穿绿色长袍,正抬头仰望,那专心的神态好像已经被美妙的琴声带入到了一种忘我的优美境界;在他旁边站着一个蓬头小童,他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正远远地注视着树下抚琴的人,仿佛也已经陶醉在动人的曲调中了;右侧的人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头微微低着,侧身坐在石墩上,左手拿着扇子轻轻按在膝盖上,右手则反支着石墩,那神情好像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优美的琴声中,是国家级的文化瑰宝。有人认为它最初是纸本画,在右上角还有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写成的“听琴图”三个字,左下角是赵佶“天下一人”的印章。在画面的正上方是一首七言绝句:“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落款为“臣京谨题”,由此推断此诗应为当朝奸相蔡京所题。然而,画面上虽然有宋徽宗的印章和蔡京的题诗,但《听琴图》是一幅“神笔之妙、无以复加”的上乘作品是人们却不能确定它究竟出自于何人之手。

有人说,这幅作品应该是宋徽宗赵佶的得意之作。因为像《听琴图》这样能够用简单的构图将气宇不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一一展现出来,恐怕是一般的画院画师画不出来的,只有徽宗赵佶的“真笔”才能画出如此的佳作。而且从画面上的题字钤印来看,此图与宣和内府所藏名画的规格相同,可见宋徽宗对自己这件作品是非常珍视的。由此可以推测,这副《听琴图》应该是出自宋徽宗赵佶之手。

也有人认为《听琴图》虽然延续了北宋宫廷画的细腻画风,但不可能是出自皇帝之手。从宋徽宗的传世作品来看,此图与宋徽宗其他画作的笔法有所不同,应该不是赵佶的笔墨。

《听琴图》上除了树下的抚琴人和三个听众外,并没有赞赏之词,题完后又觉得松上空白绢地尚多。更重要的是,蔡京在《听琴图》上的题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似乎也说明了此画并非出自于皇帝之手。因为整首诗只是简单的描述,有人认为是绢本画;有人认为图上五牛是作者借牛比喻自己,这不符合蔡京给皇帝画作题诗的习惯。

因为蔡京在宋徽宗的画作《雪江归棹图》上题着“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又说:“盖神智与造化等也”。在宋徽宗的另一幅画作《御鹰图》上题有“皇帝陛下,德动天地,仁及飞走”与“神笔之妙,无以复加”等等颂扬的辞句。由此可见,《听琴图》根本不是宋徽宗的画笔,也不是代笔,可能是画院中的某个画师将此图呈献给宋徽宗,而宋徽宗看过之后对此画非常满意,便在右上方题了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酷爱艺术,他在位时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就是当时的宫廷画院,而且还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徽宗不但酷爱书画,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宋徽宗本人又擅长绘画,因此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如今确定为他的真迹的作品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另外,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这种字体挺拔秀丽、飘逸俊秀,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称赞不已,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达到他的高度。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听琴图”三个字。但是,也有人认为作者画五牛是想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听琴图”三个字显得有些孤立,便命蔡京在画面上题诗一首以补空白,而画中所剩位置也只有正中,因此蔡京也只是奉命在上面题诗,所以没有对画笔加以赞扬。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非常喜欢,不但经常拿出来欣赏,还特命大臣赵模、冯承、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精心复制了一些摹本。

同类推荐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研究军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阀是什么?如果按字面释义,军阀的“阀”有点近乎于日常我们所用的“霸”字,因为无论是什么角色的人,只要后缀以这个倒晦的“阀”字,就会变得霸气冲天。军阀可以理解为依仗武力无法无天的人。如果我们还想深究一下“军阀”一词的政治内涵,那么不用花多少气力就会发现两个为众多有关军阀伪定义所公认的要素,一是专恃武力,二是割据地方,英语“军阀”一词WARLORD恰到好处地显示了这两个要素(WAR,指军事、战争,LORD意为土地),无论是西方学者“凡是依军事实力主宰一个地区的人”(谢里登)的定义,还是国内的权威性概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辞海),概莫能外。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为后人,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热门推荐
  • 盲爱

    盲爱

    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一对看上去很奇怪的夫妻,因为我们都看不到光明,可是我们却彼此搀扶,相互照顾。我在心里默默发誓,此生,我将与她不离不弃。上天是公平的,虽然他带走了我的眼睛,却又一次赐给了我光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三千独宠

    三千独宠

    【蓬莱岛】她是逍遥王爷的宠妃,却被囚禁在凤阳侯的府中。权倾朝野的侯爷,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他被世人讥讽绿云罩顶,依然不改初衷。他玩弄权势,用权力把人困在自己身边,可最后失去的却是……
  • 遥远的麦子

    遥远的麦子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主要是叙述道家仙祖之道统以及主要事迹。故事是说东华帝君得道度钟离权,钟离权得道又度吕洞宾。《金莲仙史》是一本宗教小说。
  • 如何纪

    如何纪

    农村出身的一介书生张向北,阴差阳错地娶了副市长苏剑的女儿苏书慧,此后一路青云直上。妻子的“优雅、端凝、雍容”在他看来只“适于堂皇的客厅”,缺少他要的“闺帷中的旖旎情致”。苏剑的妻子,这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市长夫人”趁着每月到郊外圆月寺上香,奔赴与情人的约会,她渴望的是激情,是“疯狂的,惊艳的,生命的华彩章节”。作者将笔触深入个体家庭“幽暗的内核”,从副市长苏剑父女两代人表面光鲜的婚姻中探幽发微,直击暗疾丛生的人性。
  •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有人对世界上的那些富豪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这些富豪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继承遗产成为富人的,而95%以上都是通过白手起家的,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鳄摩根、软件业皇帝比尔·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
  • 修道大掌教

    修道大掌教

    李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携带着可修炼道术的修道系统来到了这个世界。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 家有龙夫

    家有龙夫

    都市觅夫系列:1.〈家有龙夫〉已完成2.〈家有冥夫〉已完结3.〈家有妖夫〉正在连载神之传说:〈龙宝宝续集〉正在连载(寻求出版)~~~~~~~~~~~~~~~~~~~~~~~~~~~~~~~~~~~~~~~~~~~~家有龙夫〉简介:不就是对着不知道是什么东东的东西说了一句好丑嘛,有必要跟到家里来吗?一夜混战后,醒来才发现那个东东居然是条传说中的龙。噢,我的天啊,怎么说也是我们的祖先啊,我还不要命的跟它打了一个晚上的架,不仅剥了它几片龙鳞,还用锤子敲了它的头,然后用打火机烧了它的龙角,最后踢了它的下半身。要不是因为体力透支,左邻右里过来敲门并且威胁报警,估计这场架还没打完。没想到这条龙的身世还那么可怜,而且他不吃虾鱼蟹蛇,害得我也没得吃。不过也没关系了,龙的世界就和人的世界一样,怎么可能吃自己的同类呢。这条上古的龙还天天跟在我身后姐姐姐姐的叫,对别人理都不理,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但是为什么,相处久了,我也会有若得若失的感觉?这条上古的龙有一天会飞天而去吗?好像某些东西在悄悄地改变,在身体的某个角落漫延。龙的世界是怎么样呢?命运又如何走向?~~~~~~~~~~~~~~~~~~~~~~~~~~~~~~~~~~~~~~~~~~~~〈家有冥夫〉简介:人倒霉的时候,喝口水也能呛死。不是说给我找的是风景秀丽,安静宜人的住宅吗?当我看到中介公司给我介绍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绝对安静绝对风景秀丽的房子时不禁目瞪口呆。风景是很秀丽,周边绝对安静。为啥?方圆五里,荒无人烟,就只有这么一幢不知道是哪位有钱的闲人建起来的房子。难怪租金那么便宜,就是因为谁会来这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啊。算了,算了,倒霉就倒霉吧,我认了。谁让我这个宅女,坐家闲得要命,又正好赶稿子呢。可是什么?这位一身黑衣的极品帅哥却说,我占了他的房子?占了他的地盘?让我赶紧滚出去?有没有搞错啊?有房产证没有?有国土局的地证没有?如果没有,应该是他滚出去!什么?阴宅?吓唬人啊这是。为了想赶我走,居然连阴宅也搬出来了。没想到极品帅哥不单单是帅,而且还很无赖,硬是要住下不走了。高我不够他高,打我不够他打,骂我又不够他骂,不摆明了我被他吃定了。我真是太可怜了!孤男孤寡女共处一室,共同生活的日子可想而知。就发挥大家的想象吧!~~~~~~~~~~~~~~~~~~~~~~~~~~~~~~~~~~~~~~~~~~~~〈家有妖夫〉简介:“小嫣,外婆给你求个神仙保佑你好不好?”头发花白年老古稀又沉默寡言的外婆有一天突然开口说道。“天灵灵地灵灵,快派个神仙保佑我家小嫣。”外婆叽哩瓜啦的在神台前自言自语,对着那正在燃烧的三柱香不停的念着。罗小嫣觉得外婆是不是老糊涂了,居然会求个神仙保佑自己。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好不好?外婆老了,脑袋不好使了。不过外婆很疼她,对她特别的好,一定是知道自己活的时间不长了,所以才救神仙保佑她,想到这里罗小嫣不禁泪眼朦胧地看着还在不停念咒的外婆。怦。一声很大的声音穿透屋顶,横空落在外婆面前的那张神台上,把已经摇摇欲坠的神台催毁了。罗小嫣目瞪口呆地看着落在神仙上的邪魅男人,那头长长的头发,丹凤眼,正似笑非笑的薄唇,修长高大健壮的身躯。“你是神仙?”罗小嫣傻兮兮地问道,神仙长得不是一脸善良的吗?怎么这人一点也没有这方面的特征?邪魅男人一甩长长的头发,还顺便顺了顺自己的头发,向罗小嫣抛了一个媚眼,才傲慢地说:“什么神仙,我是妖精,我叫易白,你叫什么名字?”纤手一指朝着罗小嫣。妖精?我的妈啊。外婆不是说要招个神仙来保佑她吗?怎么招来了妖精啊?而且还原是个男妖。罗小嫣被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给吓住了,外婆真的是老眼昏花,老糊涂到招来了妖精到家里来。“以后,我就在这里住下了。”易白弹了弹自己的玉指,头也不抬地说道。虾米?男妖要住在这里?罗小嫣终于吓得倒在了地上。~~~~~~~~~~~~~~~~~~~~~~~~~~~~~~~~~~~~~~~~~~~~〈龙宝宝续集〉简介:只要是看过〈家有龙夫〉的读者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咱们这位宇宙超级无敌的龙宝宝龙睿,也就是龙帛和江果的儿子,三界之首的大人物。此续集分为四个系列(暂定):妖精界,魔界,仙界,人界。主要为龙宝宝在四界中的奇遇,喜欢龙宝宝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