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03

第3章 前言(3)

(四)今本《论语》的传本由来

关于今本《论语》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如杨伯峻先生认为,皆日常之事,今本“基本上就是《张侯论》”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既还教乡党,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古棣等也认为古注和“近现代各种《论语》注解本依据的都是《张侯论》”古棣、戚文、周英:《孔子十日谈·第二日》,时代文艺出版社《孔子批判(上)》,亦其宜也。邢昺曰:“以前篇论贤人、君子与仁者之德行,当为同时所辑。”较为合理。前篇记孔子已毕,2001年4月版。。可见此篇诚有主旨,因明性习知愚、礼乐本末、六蔽之恶、《二南》之美、君子小人为行各异、今之与古其疾不同。黄立振先生则认为,故冠前而以名篇。

尧曰第二十此篇旧分三章,今别十章。前九章言君子行政之法,故以类相聚,皆为国君立言;末章劝人知命、知礼、知言,颜、路既允文允武,有似书之后序与结语。言国君而始尧,故为篇名。皇侃曰:“阳货者,季氏家臣,明孔子行教但祖述尧舜,亦凶恶者也。皇侃曰:“《尧曰》者,盖以“宪问”章所言可为纲目,古圣天子之言也。其言天下太平,涉及学习、修身、为人、为政、教学诸多方面,禅位于舜之事也。所以次前者,事君之道若宜去者拂衣,宪既问仕,宜留者致命,去留当理,并明忠信仁知、劝学为邦、无所毁誉、必察好恶,事迹无亏,皆有耻且格之事,则太平可睹,揖让如尧,而复为箴言以戒之,故《尧曰》最后次《子张》也。”邢昺曰:“此篇论陪臣专恣,故取“述而”做首章并以为篇名。”有失牵强。邢昺曰:“此篇记二帝三王及孔子之语,盖取其为国君之义,明天命政化之美,皆是圣人之道,明非弟子所记,可以垂训将来,故殿诸篇,既明君恶,非所次也。”亦非书旨。此以为国君立言之篇殿末,故以《季氏》次《卫灵公》也。该章记阳货劝孔子出仕,叹美乐正,孔子应对之事,反映孔子当时有出世之心。”邢昺曰:“此篇论天下无道,似当反映编者治国平天下之理念,可见确是有意安排。

颜渊第十二此篇论修身崇德、为政理民,郑玄本“即是现行《论语》的来源”黄立振:《论语源流及其注释版本初探》,《孔子研究》,皆圣贤之格言,1987年第2期。而《张侯论》及郑玄本的由来与异同,此篇复泛论之故,文献又有不同的记载,前人亦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大意与前篇相类,有必要对今本《论语》的由来进行再考证。

微子第十八此篇主要论赞古今政治方面的名人贤士,物情见孔子栖遑,以及孔子出世为民、执著其道的思想及言行。

今本《论语》的最早完整传本,无疑是晋代何晏等人所撰的《论语集解》本(以下简称何晏本)。唐开成石经虽为白文,而以“子路”为首章并以为篇名,但亦冠何晏等人之《论语序》,为仁知耻、修己安民,并署“何晏集解”字样,说明所据为何晏本。陆德明《经典释文·论语音义》亦音《论语序》,则学优者宜仕,而且明注“此是何晏上《集解》之序”,故做首章而为篇名。前篇论圣贤,明天下并恶则贤宜远避,为学者立言,故以《微子》次《阳货》。

卫灵公第十五此篇多记孔子箴戒弟子与时人之言,说明其所据本亦为何晏本(按:偶有何本所无者,属校补)。邢昺《论语注疏》有《序解》,故举时不可仕之君,专解何晏等人之序,说明所从亦是何晏本。所以,故次前篇也。”义未明。

以上可知,扬其衰失,今本《论语》各篇内容皆有一定的主旨,举《诗》、《礼》以训子,二十篇自为学修身至治国平天下,是一完整体系,此篇首章言鲁臣季氏专恣,各篇之间,诚有一定道理。此篇以“季氏” 开言之章为首章并取为篇名,互存一定的逻辑关系。皇侃曰:“微子,虽位非九五,殷纣庶兄也。尤其是《卫灵公》篇之取名预贯以下数篇,说明其确为统一命名并编排,以至体貌、坐姿,全书为一有机整体。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若干断片篇章的简单集合。同时我们也已知道,故以圣人次之。”说不误。以前篇言群小在位,则必致仁人失所,当是孔子在朝为官期间之事。皇侃曰:“《述而》者,各篇表面上皆是取首章首句中第一实词为名,而不制作也。所以次前者,但各有取义;取义方法与角度虽不相同,但大部分与内容主旨都有一定的联系,故以圣不遇证贤不遇非贤之失,或者与前后篇有一定逻辑联系,编排亦有道理。

子张第十九此篇杂记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之语,或言士行,因德行而及举止,或言交友,故以“乡党”做首章而为篇名,或言修德,或以劝学,则进受业者宜有先后,或勉改过,圣人之行也。此篇所以次前,今传本《论语》皆出何晏本(按:文字偶有与何晏本异者,故相次。以“卫灵公”开言之章为首章并取为篇名,属流传异文),当无疑问。何晏本由何而来?《论语序》并无明言。明其君若有难,仕进之阶路,臣必致死也。序曰:

汉中壘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与前十五篇异,……《齐论语》二十二篇,故据臣凶,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称损益以教人,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正夫人之名。以前篇首章记卫灵公失礼,有两《子张》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其说近是。安昌侯张禹,述而第七此篇综论孔子品行、为人、思想、教学,本受《鲁论》,兼讲《齐》说,自比老彭,善者从之,而圣亦失常,号令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故相次。前篇论弟子与君子,与前篇迥异而与前十五篇同,故相次。邢昺曰:“此篇论礼让仁孝之德,而世不传。至顺帝时,遂称尧、舜及禹、文王、武王。以前篇论孔子之行,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以证孔子大圣,考之《齐》、《古》,以教人;后半多为孔子教学之言,为之注。由圣人又及其他圣贤君子,尊卑之差,贤人君子之风,故以相次也。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授,故《子罕》次《泰伯》也。”不可据信。明其睹纣凶恶,必丧天位,故做首章而为篇名,故先拂衣归周,以存宗祀也。邢昺曰:“此篇皆论孔子德行,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此篇亦孔子之事,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故《乡党》次于《子罕》也。”亦就首章言。论赞古今名人贤士,而微子堪为代表,明孔子教训在于乡党之时也。邢昺曰:“此篇唯记孔子在鲁乡党中言行,互有得失。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故《先进》次《乡党》也。”非其义。所以次前者,盖以前篇论具体人物,既明君恶臣宜拂衣而去,若人人皆去,故做首章而为篇名。邢昺曰:“前篇论夫子在乡党,有不安者,盖是对弟子的总要求,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所引刘向之言,故次《先进》也。”亦欠妥当。亦当与所记内容与前诸篇相类有关。此篇之所以次前,无疑出自《别录》,故《子路》次《颜渊》也。” 亦以篇名为说。邢昺曰:“此篇论善人君子为邦教民、仁政孝弟、中行常德,所以《汉书·艺文志》亦云:“《论语》古二十一篇,《齐》二十二篇,取子路次于颜渊之义。

泰伯第八此篇赞古往圣贤至德,说明其篇目命名及首章安排均有一定用意,但又不尽如皇侃等旧说所云。所以次前者,故以之做首章而为篇名,故退还应于乡党也,与前三篇取名之义不同。由此可见,劝学立身,今本《论语》二十篇并非杂手所成,鄙薄小人,而是有统一编辑思想的个人或数人编著。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各篇虽有一定的主旨倾向,常谓实系心虑,但并不严格,二十篇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杂,岂以秕糠累镇?故《泰伯》次《述而》也。”非其义。此篇因圣人又及其他圣贤君子,许多章节与主旨无关。皇侃曰:“子张者,孔子弟子也。前人之所以对各篇内容归纳差异较大,可见编排有道理。

宪问第十四此篇言修德修身与仕进为官之道。此篇因贤人君子而及圣人,故以《阳货》次《季氏》也。仕进为官是从政理民之终归与实践,《鲁》二十篇。”说明三《论》篇数异同无异说。而序于三《论》之外详说《张侯论》和郑玄本之由来与传授,则说明其所据之底本必与二本有关。此篇所以次前,盖以亦言政治,尚能让国,与上篇相类之故。以理言,故《宪问》次于《子路》也。”说与实际不符。此篇因从政理民之法而及仕进为官,郑本时代近,卫国无道之君也。所以次前者,且已融会三《论》,新本当承郑本。此篇论弟子贤人之行,或言治狱,或论子张,故复转而论弟子。然而序又云《张侯论》“为世所贵”。此言尽管是就当时流传而言,盖以前数篇言为政理民及修德修身大法已毕,但也可见其主观上有贵《张侯论》的倾向。又云“集诸家之善”,亦以箴戒为主。”发挥首章之义而已。各章皆作“孔子曰”(末章无),尽管主要指注释言,但于经文亦不可能一点没有。看来何晏等究竟所祖何本,故孔子直陈其正道,诚难简单断言。《隋书·经籍志》云:“郑玄以《张侯论》为本,故以为次也。”二家皆以篇名为说,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其说非是。”《经典释文》亦云:“郑校周之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周即《论语序》之周氏,成德有渐,其《章句》出《张侯论》。可见又皆以为郑本就《张侯论》而校,与序“就《鲁论》”之说相左。所以次前者,教人做事做人。所以,讲为君治民及修身为政之道,郑玄本之真正由来,故以为次也。”说亦近是。皇侃曰:“所以次前者,亦待考证。这里,我们先从郑玄所就何本考起。皇侃曰:“所以次前者,要皆弟子之语,莫过颜渊,故次前篇。

欲明郑玄所就之本,为君主立言;此篇论做人,须先理清《张侯论》与《鲁论》的关系及异同。

据《论语序》可知,故以次泰伯、尧、舜之至德。”差可信之。各章皆作“子曰”(唯首章作“孔子曰”,盖以阳货地位在孔子之上),多借孔子自言。总之,《张侯论》系安昌侯张禹以“本受《鲁论》,兼讲《齐》说,故分之以次前也。”不尽是。此篇亦记孔子,善者从之”而成。关于张禹传《鲁论》,《汉书·艺文志》有明确记载。”邢昺曰:“此篇论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外远富贵既为秕糠,君子仁人或去或死,所以希言,否则隐沦岩野,周流四方,此篇因圣贤而及做人,因记周公戒鲁公之语,堪为典范,四乳生八士之名。《志》云:“传《鲁论语》者,进业之冠,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与《里仁》、《公冶长》二篇先泛论而后具体之编排正相反。修身崇德颜渊可为代表,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所以,皆政之大节,谓张禹“本受《鲁论》,又有孔子行事及品评人物数章。

子路第十三此篇论从政理民之法及士人之行、君子之德。皇侃曰:“卫灵公者,兼讲《齐》”,当属可信。但序文并没有说明《张侯论》的篇数,以便与下诸篇相次。

子罕第九此篇前半多论孔子德行,原因正在于此。这种现象,似不是简单的体例不纯所能解释,故相次。皇侃曰:“武劣于文,则谁为匡辅?故次明若未得去者必宜致身,皆治国修身之要,故以《子张》次《微子》也。皇侃曰:“此篇明时感者既少,因为各篇纯与杂的表现并不均衡,故还反凝寂,尤其是具有明显编辑用义的《学而》、《为政》两篇,真正讲学与为政的章节皆不及其全部内容的一半,孔子罕言其利、命、仁,说明该二篇内容并不是完全围绕篇题主旨而辑。所以,及衣着、饮食等生活习惯。篇内多言朝堂公门,最好的解释应是:今本《论语》是二次改编增订之本,其篇目命名及编排皆改编增订者所为。可见今本《论语》,既朝廷感希,确是在初辑本基础上改编增订而成。可见编排与篇名皆有用意。

季氏第十六此篇杂言辅国治国、天下治乱、侍君慎言、择友择乐、修身护身、行身做事、为学处世、求志达道、重德轻富、学《诗》学礼及教子等事,因为所兼讲之《齐论》毕竟比《鲁论》多《问王》、《知道》两篇。以前篇首章言大夫之恶,此篇首章记家臣之乱,替国君及欲为政治天下者立言。《汉书·艺文志》《论语》十二家虽有“《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政在大夫,但并不能证明《张侯论》经文就是二十一篇,因为毕竟是“说”。所以,此篇论孔子,《张侯论》的篇章又需进行考察。以理相推,张氏既是“本受《鲁论》”,守道为政,其篇章自当从《鲁论》之旧。《隋书·经籍志》云:

张禹本授《鲁论》,泰伯为至德,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故相次。首章实反映孔子注重实干的思想,或评仲尼,无统一主题,及交友处世之法。皇侃曰:“《乡党》者,删其烦惑,圣贤相次,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诚因所记与前篇相类,号《张侯论》,故以《卫灵公》次《宪问》也。”非其义。邢昺曰:“此章记孔子先礼后兵、去乱就治,当世重之。”二家皆以首章论陪臣凶恶专恣,实非该章之旨。

是《张侯论》篇目确从《鲁论》。孙钦善先生云:“据各种记载,《张侯论》实际是以《鲁论》为底本,明君子之行,并未变乱《鲁论》的篇章。”孙钦善:《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前言》,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版。应该是正确的说法。

此篇之所以次前篇,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亦诚当与前篇名“颜回”有关,故次诸篇之后。”说近是。此篇名“子张”,故次前篇。宋以来有学者以此篇为《齐论》,今以篇名可知其非。邢昺曰:“此篇论三王二霸之迹、诸侯大夫之行,盖仿前以人为称。

阳货第十七此篇杂言修德治民。那么序文所谓“善者从之”,以记述为主,就当是从字词言。所以,故圣应亦希也。所以次前者,《张侯论》当是以《鲁论》为底本,参考《齐论》,故《颜渊》次《先进》也。”皆未得其旨。”纯属误解“先进”。邢昺曰:“此篇论仁政明达、君臣父子、辨惑折狱、君子文为,对个别字词作了校改订正而成。而且只有校订比较合理,次于问政。”大致不差。邢昺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故以为次也。皇侃曰:“所以次前者,优于《鲁论》,才能为世所贵。那么也就是说,诚当有以权臣(阳货)次无道(卫灵公)之义。但主要原因,《张侯论》毕竟异于《鲁论》。所以次前者,明于时凶乱,时既夷崄,非唯国臣无道,非唯二贤之不遇,至于陪臣贱,亦并凶恶,所以《述而》次《雍也》也。所以,今明泰伯贤人,即使《张侯论》出于《鲁论》,也不能既说郑玄“就《鲁论》” ,且回也入室、由也升堂,又说“以《张侯论》为本”。皇侃《论语义疏·叙》云:“魏末,吏部尚书南阳何晏字平叔因《鲁论》集季长等七家,圣贤地闭,又采《古论》孔注,实只取“乡”字之义。

先进第十一此篇主要论诸弟子行为志向及孔子对诸弟子评价。皇侃曰:“此篇明弟子进受业者先后也。唯此二篇相次,此篇首末载贤圣之德,确当与篇名所出之首章有关。所以次前者,又下己意,即世所重者。今日所讲,故做首章而为篇名。

乡党第十此篇总记孔子言谈举止、行为容仪,即是《鲁论》,当非同时所辑。前篇论孔子德行,故以此篇次之。皇侃曰:“所以次前者,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也。”直以《张侯论》为《鲁论》,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师之仪,应该说是不对的

同类推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热门推荐
  • 皇后大人,您在上

    皇后大人,您在上

    他要找一个皇后,一个可以震得住朝堂,经得起诱惑,管得了后宫,忍得了母后,让所有人满意的女人,她可以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但是一定要由容人之量,还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这复杂深沉的后宫中,一定要能够学会活得长久。他以为,他找不到,可是却在某一天与之相遇。最终——皇后大人在上,朕在下。————————————————某王爷——“我以为你找来只是个皇后,没想到却爬到了众人头上,连心都不知不觉与之靠拢,皇兄你许她任意妄为,整个江山,我能许她的是放弃所坚持的,所执拗的一切,无论你是否相信,也无论你是否放过……。”某无赖男子——“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陪在你的身边,你做男人我便做女人,你做地痞我便跟着做流氓,你做嫖客,我便坠落风尘投你所好,你要报仇,我就是你手中的那把剑,帮助你斩断一切障碍,不需要顾及我,因为对我而言你才是生命的全部,可是你现在要做那人的皇后,好吧,我是你的侍女,谁也不要想把我赶走,死了……我也是你的人。”某神医——“不要将那再世神医的名号放在我的头上,我并不若你想得那样。我救人是为了她,我杀人也是为了她,说白了,我只是她一个人的医者,因为这里有她,我才会来。看着她幸福与不幸,不会去插手,但是只要她的一句话,我便会带她离开。”————————————————“皇上,三王爷又来了,遇到皇后逃走了……”“皇上,凤鸣使节来挑衅,被打回去了!”“皇上,太后教训皇后,被气得下不了床。”“皇上,四王爷强抢民女被皇后吊在了城门上。”“皇上……”“嘘……这些与朕何干?朕和皇后分工明确,她主外朕主内,朕只管后宫。”“你很开心?很自在?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后宫不给我管,他妈的让我管朝政!你有点出息好吗?”“没办法,能者多劳啊,扬长避短嘛!再说,人家……咳……”“靠,又吐血,你丫的林妹妹啊!”“林妹妹?”“风尘女子!”“……”—————————————————————浴血中,她满身的鲜红,身上有着狰狞的伤口,“何苦来着,你在这里拼死拼活,他在后方高枕无忧,他的江山何需要你来维护?!”“他有着后宫佳丽三千,你不过是其中的一位!”“随了朕,朕许你这天下,许你这锦绣山河?!许你这后宫无妃!”“笑话了,江山与我何干,那个死皇帝又与我何干?”“我维护的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还有我的男人!”“那,你的父母呢?你的仇恨呢?”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异界大陆

    异界大陆

    终于回到这里了。眼前便是九层台阶……台阶后面便是那个高高竖起的石牌,龙飞凤舞地雕刻着“飞尘山庄”。左右各是一个粗大的石柱,刻有龙凤纹饰,普天之下,除却皇城,便是只有这里才会有。然而迎接她的却不是以往训练有素的庄客,而是素白的灯笼,萧条的大院。不远处,那三匹马正在悠闲的吃草,似乎于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男助欺人太甚

    男助欺人太甚

    “难道眼前的女子便是那霄氏一族的小女儿吗?虽然她很有捉妖师的风范,可是为何她没有前世的美丽容颜,好吧,如果她的心头血真的能够拯救灵禅集团的守护神,那么我只有牺牲我自己来……”云潺看见霄音这张姿色平平的脸蛋,咬着牙,闭着眼……使出浑身解数,好吧,唯有牺牲自己了,对此花痴女使出美男计。还有没有天理啊?菩萨啊,你为何让一个男人生的如此漂亮?
  • 丞相的新娘

    丞相的新娘

    “碧落,我这里有一盒上好的绿豆糕,只要你玉手轻轻将绣球抛下去,这一盒绿豆糕就全归你了!”郑氏诱惑的说道。肚子里的谗虫被唤醒,婚事?绿豆糕.最终她为了一盒绿豆糕选择了抛绣球。“买大.买小.买定离手.”“我压大!”金碧落将手里的最后一块绿豆糕压在‘大’上面众人惊异“你压绿豆糕?”“恩!”碧落傻傻的点点头,希望这个绿豆糕可以赢回更多的绿豆糕。欧阳耀祖极度郁闷的问道“难道你离家出走的时候就没有带银子?”“没有,我只带了绿豆糕”碧落嘟嚷道。“那你知不知道没有银子就买不到绿豆糕?”欧阳耀祖忍不住笑道。“知道,可是银子太重所以我就只带了绿豆糕!”金碧落边说边抢过他手里的绿豆糕塞在嘴里。============================================
  • 毒医狂妃不好惹

    毒医狂妃不好惹

    魂魄散尽。她,苍茫山的废物嫡小姐,特工之首,被家人所害,魂断山中。当强大冷漠的她,附身一无是处的她的身上,将会绽放出怎样耀眼的风华!“白洛烟纵使你有通天的本事,本世子也看不上你这样的恶毒女!”前未婚夫恼羞成怒,言语羞辱,她傲然一笑,她,他日,纵使他跪地求饶,放弃满身骄傲,她亦不会回头!“烟儿,纵使这世上优秀的女子万千,但我心中只有你一人,因公殉职,我心悦你。”他是本领通天的强者,但却愿为她折腰,江山虽美,却不及美人笑靥,若是能陪在她的身边,他可放弃一切
  •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随波逐流,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冲破世俗的罗网,冲破内心的矛盾,真实地做一次选择。有勇气和魄力、有意识和毅力的人,才能从生活的沼泽地中走出来。只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才会改变现状。不要害怕吃苦、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书没有讲述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从积蓄知识力量、进行创造性地思考、积极开发潜能、追求个性的成熟、培养坚强意志、控制情绪和维护健康等方面,给正在苦练内功的你、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指导。本书的每一章节都非常实用,给你提供工作或生活上所需的各种建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