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34

第34章 雾中的勃拉姆斯(4)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曲》op.24,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迪阿贝利变奏曲》并列为音乐史上的三大变奏曲。变奏大师勃拉姆斯具备巴赫式的学习态度,不受旋律与画面诱惑,他沉入古老的时间,精耕细作,寻找和声变化的温柔与壮阔,发掘织体的潜力,力求一种音型的最透彻的表达。在此过程中有不少柳暗花明的意外收获。从容、广阔、神秘、温柔,在一种节奏或音型里寻找各种幽微的信息,才有了第21变奏那样酣畅而通透的曲调。他在变奏中精心塑造内部子结构:第1—12变奏、第13—16变奏、第17—19变奏分别成一组,而第13、21则独立成章。最后的赋格曲,从容的主题在和声变幻与织体铺排中,塑造了管风琴似的恢弘凝重。《a小调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似乎是对帕格尼尼的主题发表看法:华丽配上沉郁的和声才算有底气。这样华丽的曲调,到了勃拉姆斯手里,像一个女子洗尽铅华,还原她温柔迷离的本色。而海顿的气息令他十分自在,他在《海顿变奏曲》中陷入沉思。此外还有大型乐曲中的不少变奏曲。《C大调第二号钢琴三重奏》的第二乐章,勃拉姆斯最美的变奏曲之一。此处变奏曲的段落感似乎从未打断音乐的展开,那个匈牙利舞曲节奏中的美与痛楚,闪耀着梦境般的诱人光泽。还有《降B大调第一号弦乐六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优雅的洛可可趣味,是献给克拉拉的变奏曲。

最后的交响

要不要写交响曲?勃拉姆斯一直很纠结。22岁时他就曾立志写交响曲,可是到1870年代初他又说,我永远都不会谱写一部交响曲。之后过了5、6年,他终于写了《第一交响曲》,此时他已43岁。不是才能不够,也不仅出于深思熟虑的创作态度,而是他前面有一座世界第一高峰贝多芬,勃拉姆斯只能绕道走。“倘若有人胆敢在贝多芬之后还写交响曲,那必须是完全不同的。”后来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彪罗称作“贝多芬第十”,听来好像模仿之作,这叫勃拉姆斯有些不快。但谁都可以听出,乐曲中时有向贝多芬致敬的段落,比如第一乐章里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片段,最后乐章的主题类似《欢乐颂》。但他的交响曲显然不只模仿,还有延续和深化,也包含对贝多芬交响曲的一些当代看法。勃拉姆斯从22岁开始起草,43岁才定稿,共写了21年。漫长的孕育过程,生出了一部丰饶、复杂而伟大的作品。他在美丽的吕根(Rugen)写“一交”。那是德国最大的岛屿。他住在海边,视线开阔,窗外的玉米田一直延伸到海边,不远处是大片森林。这里开阔的地貌似乎也给了这部作品朴实崎岖的质感。

每个乐章都不轻松,每听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第一乐章,一个级进上行的曲调建立了全曲的基调,它像朴素的青砖,可交叠出各种形状。这一乐章展开得温和而有序,困惑与幻想交织,情感难以名状。第二乐章,典雅中藏着哀愁;他以优雅的小快板替换了第三乐章惯用的谐谑曲。这里流露了勃拉姆斯的个性,就像门德尔松没有真正的痛苦,勃拉姆斯也没有透明的欢乐。即使抒情段落也以温厚洗练的对位法编织他的重重思虑。在之前的层层积淀之后,第四乐章从缓慢的序奏开始展开了宏伟气象,序奏的4个曲调暗示了呈示部风格,到了呈示部部,一段快板的民谣风与一段爽朗的旋律交织展开,并进一步发展至一段从容的快板,最终跃入狂喜的音乐海洋。这一交响曲终于彰示了勃拉姆斯的交响性。这是其他浪漫主义者难以把握的交响思维,他们只是学到了交响曲的方法,而勃拉姆斯多虑的个性几乎就是为交响曲而生,他在交响思维中展开丰盈的结构。对于真正的交响乐作曲家,交响曲不是描绘,不是抒情,交响曲是大海,是整个世界,完整而自足。

有这首第一交响曲的成功激励,第二年勃拉姆斯就写完了《第二交响曲》。二交洋溢着幸福感,首演即好评如潮。相比一交的烈日灼人,二交就像和煦清风。这也许是勃拉姆斯最畅快最温暖的曲子,是勃拉姆斯的“田园”。一般赏乐书上总是建议人们从这首《第二交响曲》去接近勃拉姆斯的交响曲。这里四个乐章结构精炼,曲调充实,一气呵成。第二乐章的奏鸣曲慢板,对位法铺排的思虑稍稍流露了孤寂。其余乐章中皆弥漫温暖浪漫情愫,叫人想起德国乡下的质朴景致,因它的质朴与温暖,最后乐章的快板真正充满蓬勃欢欣,叫人想起巴赫。但这首乐曲后来竟给勃拉姆斯自己说得十分复杂,好像写个明快的曲子叫他挺难为情似的。他说这是为他的好友、著名乐评家汉斯力克的新婚而作,可是首演时他却说,这是一首挽歌,出版时可以考虑配个黑框。叫人困惑的曲子。如果他不是稀里糊涂,那么这首乐曲就是对爱与死的至深了悟吧。谁说得清呢。乐曲写好之后,已脱离作者跟随自己的命运而去,记得格里格曾说:“一处被雾霭和云翳遮掩着的境界,在那里我们能够发现古老教堂的遗迹,它像希腊神殿一样伫立,这就是勃拉姆斯!”迷雾般的情感,稳健的复古格局,构成了勃拉姆斯的奇妙组合。如此艺术境界,在如今的德国音乐家手中传承,如一场盛大的迷失。生命中不能了解的那部分总是叫人着迷。

人到中年,勃拉姆斯稳步到达声誉的顶峰。克拉拉说她晚年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着勃拉姆斯的事业逐渐壮大。如果说那时勃拉姆斯还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朋友接二连三地离开了他,去世的去世,消失的消失。他与约阿希姆交恶,与克拉拉也时常僵持不下。他越来越孤僻暴躁。除了工作,就是度假,偶尔寂寞。不过那时不断有晚辈音乐家们前来膜拜。他偶尔去小约翰·斯特劳斯那儿聚会,并一手扶持了德沃夏克。仿佛为了坚持某种内在的安宁,他拒绝了各种美差。英国的传记作家保罗·霍尔姆斯说:“勃拉姆斯谨守着抽象音乐使内在感情精致化的信仰,而不让任何个人的悲剧色彩显露在音乐中。”他越来越抽象了么?也许为坚守纯音乐,为风格的提炼而升华至化境,日常生活也不得不让步。

《第三交响曲》照样是从浓雾中开始。第一乐章鲜活奔放,通体舒畅而不无精湛的乐句;第二乐章遁入云山雾障,再次叫人迷失;第四乐章的音响如发光的洪流。如果觉得贝多芬烈日灼人,那勃拉姆斯的激情刚刚好。他有他激情的方式。音流一直涌动在中声区,他慢热,温热肺腑,最后总能叫人酣畅淋漓。当然三交的标志是第三乐章,是那个听过即毕生不忘的旋律。勃拉姆斯与贝多芬、舒伯特一样,习惯音音斟酌,句句推敲,但他们雕琢得非常成功,了无痕迹。天然有天然之纯,雕琢有雕琢之精,全在功力,天才总是不断刷新标准。

《第四交响曲》,经典的复古之作。其中出现了不少古老的形式,如第二乐章的教会调式、第四乐章里延绵的恰空舞曲。形式之美即古典之美。第一乐章里大起大落的主题,被耐心而有序地展开;第二乐章的中庸行板,孤寂中有温暖;第三乐章是欢快的谐谑曲;第四乐章的恰空如爱恨绵绵无绝。整首交响曲,结构宏伟,展开繁复,像雾中山谷,葱茏而峻峰叠嶂,又像大地一般仁爱包容。也许它就是人生,一段经历转一味,一程山水一程歌,生命一层层绽放欢喜。它的每一乐章的每一主题、每一细节都执拗得精美绝伦。最后的恰空舞曲,建立在古老弥撒曲主题之上的丰富变奏,此时命运的悲壮,繁华,孤寂、哀美、破碎一齐涌来,却都像隔了一层雾气,激昂深处有挥之不去的忧郁。欲说还休,欲罢不能。而他的忧郁不是空虚的,到了晚年,智性的力量超越了任何音乐形式。

孤独的恰空,最后的交响,他漫长吟唱不愿散场。如一曲德奥交响曲的挽歌,多少深情付诸清风流水。这样巨细靡遗的大型乐曲,教我们听懂了一个人对古老事物的迷恋。如今刮了近半个世纪的怀旧风,在他这里或可找到一些渊源。怀旧不是潮流、情调、装饰或一种贵族气质,它是一种无以言说的深情,只能反反复复歌唱;它是学养与时间的沉淀,契领经典本质的历史眼光;它是态度,坚持某种缓慢的时间刻度,品尝每个瞬间和每个音符,在时间隧道中等待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于变幻流逝中;它是维多利亚式路灯、古董柜、假面舞会和醉生梦死;它是仪式、钥匙、慢板、信、心的皱纹、一丝不苟的旧外套,它是一切美丽而昏暗的事物。木心的诗中有一句—“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一天,勃拉姆斯到火车站送别他的朋友亨舍尔。汽笛长鸣,告别时分已到。庞大的蒸汽火车冒着滚滚白烟,缓慢启动,在轰隆隆巨响中开起来。生活跟着逐渐起速、飞奔、旋转,将田园牧歌的日子抛在身后,一个充满灵性与激情的世纪也跟着远去。白烟模糊的玻璃车窗外,那一刻勃拉姆斯孤独站在路旁,像一个末路英雄,黑色身影渐渐缩小、模糊。亨舍尔后来在日记里写;“除了旷野、云雾和勃拉姆斯以外,什么也望不见。”

推荐唱片: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的《贝多芬、莫扎特和勃拉姆斯作品》。勃拉姆斯是一位精于雕琢的作曲家,雕琢地了无痕迹,而克莱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本领,他是多么了解这些乐句,好像每一句里都有他的热烈叹息。他的感性气息弥漫于音乐中,笑望风云变幻时间流逝。

同类推荐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热门推荐
  • 惊世狂后

    惊世狂后

    女杀手风华被未婚夫和闺蜜谋害,穿越成为郡主,深陷重重杀机,为生存也为复仇,风华斗姨娘斗姐妹,意外发现身怀五灵同修体质,走上修灵道路,且看主角如何筑城敛财战五界。【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十年前,一场穿越时空,让江美美找到了真爱,但是无奈命运弄人,自己却又被迫离开爱人,回到现代。十年后,还是穿越时空,但却不是江美美一个,还附带一个拖油瓶儿子,寻找爱人的同时,这对宝贝却把江湖搞了个天翻地覆。十年前,莫御辰爱上了美丽可爱的现代女人。十年后,痛失爱人的他创立了势力强大的组织冷情山庄,却也想不到被一个九岁孩子搞得无可奈何。守候十年的爱情,如何再重圆,古灵精怪的天才儿童,如何玩转江湖。自由一番妙趣。***********晴的完结文:《丑颜魅绝色》晴的新文:《独宠罪妃》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辛亥革命,大浪淘沙;民国初年,风云际会。激烈的血战,惊天的权谋,让民国历史更显悲壮!孙中山角力袁世凯,双峰并峙逐鹿中华。宋教仁创建国民党,功业未成身先死。对于过往之事,蒋介石为何极力掩盖?首义元勋恃功生骄,黎元洪暗施黑手。身居总理高位,唐绍仪弃官私逃为哪般?巨匪白狼流窜各地,北洋名将全力围剿……大民国时代,英雄辈出,乱云飞渡。熙熙攘攘的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在长河深处,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 恶魔殿下的霸爱甜心

    恶魔殿下的霸爱甜心

    他是全校公认的完美王子,在别人面前温柔,亲和。只有在她面前恶魔,混蛋,是个外表温和却无比腹黑的美少年。她,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让她丧失了过去15年的记忆,再次醒来后化身为一介草根,甜心一枚。刚刚考进贵族学院的她,意外的中了大奖。奖品居然是和全校公认的“温柔”王子共同住在了一座巨豪华的别墅寝室里。从此,小红帽就落到了大灰狼的手里。开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顽强生存的受虐待史。而这一切,究竟是缘分的巧合,还是命运的捉弄?看似单纯的贵族学院生活,又会慢慢浮现怎样的天大秘密?是复仇?还是真爱?***此文绝不弃坑,小扑出品,品质保证!所以请亲们放心阅读嗷。
  • 陷仙

    陷仙

    ,造就万物。他们排除险阻,混沌初开,始生阴阳,与天抗命,阴阳平衡,千万生灵莫不想打破枷锁,寿与天齐。一位少年伴随着亲情,天地无情,逆天者无不千难万险,友情,终有一些大毅力,大智慧之生物,爱情,力求逆天改命,魂飞魄散。乃天地坚守规则。然,看他如何踏上巅峰
  •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