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维尔斯堡大学物理学院的实验室里亮着灯光,伦琴和往常一样,正独自一人在进行阴极射线管的放电实验。他先从仪器架上取下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安放好,又将一块黑色的硬纸板细心裁剪,糊成一个套匣,再仔细地套在放电管上。然后他拉严窗帘,熄灭灯光,准备检验这个黑纸套匣是否漏光。接通电源后,高压放电通过了克鲁克斯放电管,黑纸套匣很严密,没有漏光,伦琴很满意。正当他准备开始正式实验时,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工作台上发出了微弱的荧光。当时室内一片黑暗,而硬纸套匣又没有漏光,那么这荧光是从何而来的呢?
伦琴对此迷惑不解,他转念一想:这会不会是一种新现象呢?他急忙划着一根火柴来看个究竟,原来这神秘的荧光发自工作台上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晶体的纸屏。伦琴断开电流,荧光消失了;他接通电流,荧光又出现了。他把纸屏挪得离放电管稍远一点儿,纸屏仍然发出荧光;他又把一本书放到放电管和纸屏之间进行阻隔,纸屏照样发出荧光。看到这种情况,伦琴极为兴奋,因为他知道,普通的阴极射线是不会有这样强大的穿透能力的,因此可以断言一定有一种人类未知的贯穿力极强的新射线存在。
回到家里,伦琴没有讲他在实验室里的惊人发现,年已半百的伦琴只是悄悄地告诉妻子:“我在做一些让人们说‘伦琴疯了’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伦琴抓住机遇反复试验,决心揭开这种射线的奥秘。
一连数日,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精心设计并安排了一次次实验,又精心实施并操作了一次次实验。他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实验室成了他全部活动的天地,射线和实验成了他全部思维的主题。对每一次实验,他都细心操作、认真观测,绝不放过细微的、偶然的现象。
一次实验时,伦琴发现在荧光屏上有条特殊的黑影,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查找,原来是一根金属线横放在放电管的前端引起的。这个现象给了伦琴深刻的启示:这种射线不能穿透或不能完全穿透某些金属。那么它到底能穿透什么物质,又不能穿透什么物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伦琴选择了许多不同物质来做实验。当检验到铅对该射线的阻断能力时,他手持一块小铅片并把它放到适当的位置上,令人惊讶的是,荧光屏上不但出现了铅片的黑影,还出现了手指骨骼的黑影。此外,他还发现这种射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于是一个新的念头浮现在他的眼前。
1895年12月22日夜晚,伦琴说服妻子,让她把手放在装有照相底片的暗盒上,然后将放电管对准妻子的手照射了15分钟,经过显影,在底片上出现了没有血、没有肉的手的骨骼。伦琴夫人看到这张骨骼毕现的照片,惊诧万分,不敢相信这一奇迹。史无前例的人体第一张透视照片就这样诞生了,它对于人类医学事业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斗,伦琴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实验并做了反复多次的比较,他终于肯定了这种新射线的存在,还发现了这种射线的许多性质。12月28日,伦琴将关于该射线的学术报告送交维尔斯堡的物理医学学会,并很快发表在《学会会议报告》上,题目为《关于一种新的射线》。由于当时对该射线的奇异性质了解甚微,所以伦琴把它叫做X射线。
众所周知,X在数学上常作为未知数来进行求解,在此人们即可看到伦琴探索未知的决心。该射线的发现给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欢呼雀跃、振奋不已,世界也为之震动。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伦琴就荣获了物理学奖。但是伦琴却拒绝接受当局授予他的一项贵族头衔,也不去申请X射线的发明专利,他认为自己的发明创造应贡献给全人类。
伦琴发现X射线从表面上看来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因为X射线既不是他预计的实验结果,也不是他原定的探索目标,只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在他看来是一种机遇。但毋庸置疑,机遇只提供了科学发现的线索,而没有给出科学研究的结果。关键在于发明者要准确地发现它、掌握它、利用它。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性的机遇的诰,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事实上,在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就有人碰到过X射线。但当时非但没引起实验者的注意,反而使实验者因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相底片莫名其妙地曝光而气恼。有的科学家在实验时也看到了克鲁克斯放电管近旁的荧光,但由于他们只专注于研究阴极射线,而没有对这种奇怪的现象产生怀疑和兴趣,结果与发现X射线的良机擦肩而过。而伦琴则不同,他抓住这偶然的机遇,穷追不舍,从一点荧光,一丝阴影,追根溯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终于取得了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功,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机遇,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一种幸运,可这种幸运,决不同于中奖,谁都可以拿着奖券去兑换奖品,更不同于在地上拾东西,俯拾皆是,唾手可得,它就相当于一次考试,检验你是否已经有足够资格拥有它,并充分利用它进行创意,而它要考的主要科目就是你的观察能力,你的眼光是否敏锐,只要你达到了这个标准,你随时会遇到这位“幸运之神”。
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者是薄弱环节,需要后来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的是对已知的不满足和对未知的强烈好奇。
专心致志是观察的基本要素,对观察的事物注意力不够高度集中,总是会受到很多的困扰,我们必须懂得,做许多事,尤其是创意,最有效的捷径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
自瓦里尤斯以来,许多学者也都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天才创意者的出现都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克罗伯在对历史上的各个领域——哲学、科学、语言学、雕刻、绘画、戏剧、文学和音乐当中出现的伟人进行了勤奋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创意来源于敏锐的观察能力。
詹姆斯也曾经说过:“天才的出现是由于社会。”他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物质条件上比西西里岛优越的撒丁岛却在重要性和文化发展上远远落后于西西里岛呢?回答是这样的,他说这种悬殊差别只不过是因为那里没有诞生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并能燃起国民的民族自豪与雄心以及渴望独立的人,所以以至于他们眼中对事物的敏感度不够强烈,最后导致一生无所作为,没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创意的原形。
每个人都有大约相同的潜在性,却拥有不同的敏感性,也许你对事物不都是走马观花,但在你看过之后是否真正从中得到一些提醒,给自己敲一下警钟呢?
在真理的海洋中探求机遇
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巨大创意力。”在哲人的眼光中,真理就像汪洋无尽的大海,这是人类远古的祖先告别这片汪洋时怀着留恋的心情包容起来的“海”。同样,在哲人的眼中,人类创意和智慧产生的大脑也是海,是人类不断沿着新的航路,一路采撷思维的花束而开拓出来的智慧之海。每个人也应如一叶浮萍,在智慧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尽管有时会漂浮不定,但支持它的那种意念是不会动摇的,它会带你乘风破浪,把你从“沉睡的巨人”变成时代的创意者,这就要求你能够运用这片海洋的资源。
下面是纪实小说家乔治·埃格尔斯顿讲述的一个故事:
一天,在西格诺·法列罗的府邸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主人请了一大批客人,就在宴会开始的前夕,负责餐桌布置的点心制作人员派人来说,他用来摆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大型甜点饰品不小心被弄坏了,管家正急得团团转。
“如果你能让我试一试的话,我想我能造出另外一件来顶替。”这时一个孩子走到管家面前怯生生地说道,这个小孩是在厨房里干粗活儿的一个仆人。
“你?”管家惊讶的喊到,“你是什么人?竟敢说这样的大话?”
“我叫安东尼奥·卡诺瓦,是雕塑家皮萨诺的孙子。”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回答道。
“小家伙,你真的能做吗?”管家将信将疑的问道。
“在没有别的办法时,你不妨叫我试试。”小孩子开始显得镇定了一些,于是管家就答应让安东尼奥去试试,他则在一旁紧紧地盯着这个孩子,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他怎么办。不一会儿工夫,那不起眼的黄油在小孩的手中变成了一只蹲着的巨狮,管家喜出望外,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塑成的狮子摆到桌上。
客人之中,有威尼斯著名的实业家、有高贵的王子、王公贵族,还有眼光挑剔的专业艺术评论家。但客人们见到这只“巨狮”时,都不禁齐声称赞,纷纷认为这是件天才作品,都不忍离去,甚至忘了自己到此的目的,结果宴会成了黄油狮子观赏会。
客人们不断问法列罗,究竟是哪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竟然将自己天才的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化掉的东西上。法列罗也愣住了,当即问起管家,于是管家把小安东尼奥带到客人们的面前。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安东尼奥是如何在“海洋”中寻求到机遇的,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伟大创意力的,但是,没有人会不知道后来著名雕塑家卡诺瓦的大名的,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雕塑家之一。
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在微睡着的智慧女神的统辖下,都有一个“超级矿藏”被掩埋着,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它开发出来。成功进行开采的,便是强者;没有进行挖掘的,便是弱者,寻求机遇的路途上,也就是陪伴着创意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的阻挡与挫折,也许你只看到了高高在上的伟人的荣耀和地位,都看不到他们创意历程中的艰辛,也看不到他们求索机遇时付出的汗水。
因写作《人间喜剧》名扬天下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自身悲剧不断,一生坎坷,然而他在创意的海洋中找到了机遇,并牢牢抓住它,最终完成了伟大的创作,他曾在自己手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人生需要机遇,但如果机遇太明显了,追逐的人就会很多很多,追逐的方向和目标也就会越集中,这就很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潮流,而在这片海洋上,又有多少人才是聪明的呢,在这样“一哄而上”的竞争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呢?
有这样一句名言:“在人超过的山路后面,必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径与盛开的花朵。”真正聪明的人,真正想出奇制性、完成创意的人,便应该关注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径和盛开的花朵”。有人也把机会称为“时机”,也就是说它具有时间规定性,尤其是它可为你提供最佳效益的一段时间可能非常短暂,转瞬即逝,所以要想把握住机遇必须要有想象力和勇气。
机遇固然是偶然的、意外的,但积极捕捉的人把握住机遇的概率数要大得多。以科学探索中的机遇为例来说明,既然机遇是在观测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或事件,人们就有可能做一些事情以便抓住机遇:
首先要尽可能地从事实际观测或实验,让客观进程本身有透露意外信息的充足条件。
其次,不要把自己研究的对象只局限于传统的步骤,而应当主动去尝试新奇的步骤,这样,抓住机遇的可能性才会增大。
总之,机遇是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得到。
做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聪明人
机遇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科学认识本来是要达到必然性,可为什么客观上常常由偶然性起作用呢?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科学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不可能完全遵循着一条预定的路线达到预期的目的地,科学创意的目的性和意外性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二是因为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完成的。必然性必须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一旦条件俱备,偶然的东西就转化为必然的东西了。其实,机遇就是蕴含着转化为必然条件的偶然。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突然没有了橡胶和橡胶制品,那该是怎样的情况。显然事情将麻烦不堪。首先穿梭如鲫的汽车、自行车将由于缺少橡胶轮胎而无法行驶;接着运转如飞的机床、工作机将由于缺少橡胶皮带而无法运行;然后人们将因失去各种橡胶制品而倍感不便和烦恼。现代社会已离不开橡胶和橡胶制品,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曾几何时,橡胶还因其遇热像烛泪一样稀软,受冷却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令人嫌弃。是美国发明家查理·固特异发明的硫化橡胶及其制造方法赋予了橡胶新生,使之成为现代生活和生产中最具普遍性的产品之一。
当西班牙探险者从亚马逊河流域的土著人那里了解到橡胶时,它只是一种由乳白色橡胶树液经加热或曝晒得到的黏稠的可塑性物体。这种“天然橡胶”或“生胶”可制成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但性能不佳,未能得到广泛使用。1823年,英国化学家麦金托什发明了橡胶涂成的雨衣,由于它质轻价廉,受到人们喜爱,至今英伦三岛还把雨衣叫做“麦金托什”。但这种雨衣夏天像黏胶、冬天像铠甲,难以满足人们在舒适美观方面的要求。
1830年,美国发明家查菲用松节油和炭黑做添加剂,制成表面光滑的黑色橡胶。用这种橡胶和织物制作的雨衣、车蓬以及屋顶风靡一时。可惜好景不长,1836年夏季,美国大地遭受热浪袭击,赤日千里,铄石流金,橡胶制品都变成了一团团稀泥,把其他物品也弄得污秽不堪。人们把对炎热气候的报怨转移到了橡胶身上,就连《纽约时报》也载文疾呼:“让可恶的橡胶见鬼去吧!”正当橡胶工业江河日下、一落千丈时,是美国发明家固特异以其伟大的发明拯救了橡胶、拯救了橡胶工业。
固特异1800年出生于康涅狄克州纽黑文市。从小就对科学探索充满好奇和兴趣,立志为社会作贡献并把它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小学毕业后,由于家贫,他进了一家铁器店当学徒,尽管条件艰苦,他仍然没有放弃发明创造的理想。成年后,他在纽黑文市开设了一家五金店,边做生意,边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