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700000024

第24章 每天发挥一点创意意识(1)

不要轻易拒绝看似荒谬的想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看似荒谬的想法”,指的就是一些伟人大胆提出的假说,创意者可以用他们独特的创意意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再对这些假说进行发明创意。

恩格斯曾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物就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一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起来,那么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对各种相互联系作系统了解的需要,总是一再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周围营造丰收茂盛的“假说”之林。

恩格斯的这段话论述得十分精辟,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意都是以科学假说为先导的。

创意不是一瞬间的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要求创意者把全部所需资料收集齐后再去作出发现,是不切实际的,他们需要提出假说指导下一步的工作,以加速发现过程。正像一个在陌生大地上旅行的人一样,不是等待有关这块土地的信息收集齐后,再出发,而是先设想某一条道路可能会达到目的地,然后边走边观察边打听,逐步校正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创意者正是借助假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的。

1543年,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积40年的探索和观测,终于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学,向“地心说”提出挑战,向科学的宇宙体系迈出了十分艰巨而又最为关键的一步。由于宇宙的复杂性和当时科技水平的局限性,这种理论体系是一种假说,那么,这个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呢?应当承认,哥白尼提出这种新的宇宙学假说不是偶然的,当时的托勒密“地心说”与天文观测事实相矛盾,应用“地心说”不能准确测定地球上的方位,而无法满足历法的需要,此外,哥白尼还受到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迪,敢于正视旧体系遇到的困难,继承了来自古希腊的哲学和各种不用于“地心说”的宇宙学模型,这是他的假说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

哥白尼的宇宙学说经过后来的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一系列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已建立在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之上,成为人们反对这一假说的依据,尤其是1821年法国学者布瓦尔德发现了天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有偏离理论计算的椭圆轨道的现象,这样天王星轨道的摄动就构成了检验日心说的一个最关键的步骤,只有在伽勒根据法国青年勒维烈的提示下发现了海王星之后,天王星轨道的摄动现象才得到解释,哥白尼的学说才成为人们公认的科学理论。正如恩格斯评价说:“哥白尼太阳系学说有300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后来伽勒确定出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明了。”

由此可见,假说不仅是一种认识,具有知识形态,而且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科学创意的任何一个阶段,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大部分假说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一些新的事物被发现,使得旧的理论不能解释它们了,于是产生一种新的猜测性的说明——假说。如我们前面举到的“日心说”。此外,X射线、放射线、电子的发现与原子不可分的学说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各种原子结构的假说。有的假说是为了直接解决理论自身的矛盾或对新的事物矛盾的假定性说明,比如哈恩否定费米的假设而提出自己的假说的过程。当时由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推断失误,匆忙宣布发现了超铀元素,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大失误。后来,德国化学家哈恩通过正确的推断,提出了大胆的假说:最重的一些元素吸引中子之后直接分裂成为两个差不多对等的部分,从而产生了一些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间的元素,最终发现了裂变反应,推翻了费米的假设,从而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假说通常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任何假说都以一定的事实或理论作为根据,解释与它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而避免与它引为根据的已有理论的矛盾,比较而言,事实更为重要,因为理论要服从事实,假说必须能解释事实,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前人的理论和自己发现的事实基础上提出的,哈恩的也是如此;其二假说还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假定性,它虽然以科学为依据,但在研究问题时,根据常常不足,资料也不完备,对问题的看法只是一种猜测,所以任何假说都常有猜测性和假定性成分。同时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假说,但这些假说都要制约于反映客观情况的真实程度。

所以,假说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看似荒谬的想法也是发挥创意思维能动性的有效环节,而且不同看法的争论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而发展。它凝结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劳动,离开假说科学不可能取得进步。

敢于提问才能见真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意。”

由此可见,任何有创意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获得知识和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与成绩,都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深造,一步一步地更新知识,创意同样也是如此。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创意,不可能无中生有,他的创意发明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按照一定的规律,合理地利用所具备的一切条件而进行。

在创意和发明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相信现有的一切都正确,持“向来就是如此”的态度,只能导致原地踏步。循序浙进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以旧的东西为准绳,束缚人们的思想。“迄今或许如此,然后如今恐怕并非如此”,我们需要经常以这样的态度和意识来观察事物。

在17世纪,西欧和中欧各国的冶金工业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化学家都把精力集中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燃烧理论方面。在化学史上出现了由著名化学家史塔尔创立的“燃素论”。这种学说认为,一切能燃的物质里面都含有一种特殊的燃素物质,在物质燃烧时,本身所含的燃素便分解出来,因此,燃烧的本身便是失去燃素的过程.这一学说风行一时,受到了许多化学家的推崇,人们把化学上的许多问题,都用“燃素论”来解释,“燃素论”统治了化学界百年之久。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传统的“燃素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个学说明显地成了化学前进的绊脚石。俄国大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就是敢于用自己的实验和理论打破这一局面,向“燃素论”挑战的人。

1736年深秋,罗蒙诺索夫以在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的优异成绩和其他两名同学一起,被科学院派往国外学习。他们来到德国的马尔堡大学,跟随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沃尔夫教授学习。罗蒙诺索夫非常善于独立思考,思想上从不受前人的束缚,对科学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是对沃尔夫教授的某些观点他也常常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次沃尔夫对学生们几天前进行的燃烧试验进行讲评,依据的就是“燃素论”。学生们像在听《圣经》一样静静地听着,没有人敢对此说出半个“不”宇,可年轻的罗蒙诺索夫却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他在教授讲完后站起来说:“教授,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有燃素的说法很值得怀疑。”“怎么?你怀疑燃素的存在吗?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教授听了大吃一惊。“我暂时还不能。”“那等你有了实验证明再做结论吧!”

当时罗蒙诺索夫虽然不甘心,却也只好沉默,然而在他心里已经埋下了志愿,一定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到了1741年,他学成回国,几经周折建造了科学院的化学实验室。1750年他开始利用实验手段向“燃素论”正式挑战,.他将一块金属称了重量之后放到一个专门的玻璃容器里,然后将容器的颈部焊死,放在加热炉上熔烧,然后再打破容器取出金属的烧渣称其重量,结果发现它比原来的重量有所增加。

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按照“燃素论”说法来讲,烧后的烧渣应比原来的金属轻才对啊,可见“燃素论”与事实不符,可容器里别无他物,只有空气……难道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才导致重量的增加?那么容器中的空气重量就应减少,倘若不打破容器,那么整个容器的重量就应不变。

他的这一系列想法在他再一次的实验中终于得到了证明,燃烧的整个容器的重量完全一样,这也狠狠打击了“燃素论”,从而证明了金属的燃烧根本不是燃素在起作用的结果。

此后,法国的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也仔细研究了“燃素论”的内容,根据他对实验的观察也对这一学说产生了怀疑,经过数不清的精心实验,拉瓦锡终于证明了物质本身并不含有什么燃素,燃烧是绝对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的,物体燃烧时,是在和氧气化合,所以重量增加。1789年,拉瓦锡拨开了“燃素论”的迷雾,为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武器。

在科学上许多重大发明都需要对已有的理论或经验提出疑问,以激励自己进行探索。如果总是墨守成规,迷信已有的知识,对任何事情都不敢提出疑问,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不会更深入、更广泛,就没有更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产生,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也不会有所改善,世界也就无法前进了。我们可以把科学看做从发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开水为什么会沸腾?”“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科学家们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着忘我的研究。

问题对于人类的创意是一种激励、一种挑战,正因为人类敢于接受这种挑战,才有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人类才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一个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人类在改造大自然中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对自然王国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不受前人的束缚,敢于打破旧框框,而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思考问题的过程,更是学习知识和理论的过程。凭空提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事物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得越多,说明他对这个事物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得越深入。

从以上的几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创意,都必须有敢于对过去的理论或技术提出质疑的精神。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对“燃素论”提出怀疑后没有就此止步,他们都经过多次实验和积极的思考,逐渐接近真理,终于发现了崭新的燃烧理论。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敢于解除迷信,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创意的关键一步。把握住这一点对创意意识的开发将有很大帮助。

以批判的眼光去革新

创意活动既要以继承为前提,更要以创意意识为条件,创意者在有效地从事创意活动时,必须要有创意精神和创意能力。创意精神既表现在强烈的创意动机上,还表现在对各种事物的批判精神和革新精神上;创意能力则是一个创意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创意品格,它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任何创意能力总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而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一切创意活动的起始点,创意地解决问题是产生新成果的必经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也就是一部在科学、技术、文明领域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

英国著名化学家道尔顿以原子量为核心提出了新原子论,为化学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恩格斯说:“化学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但是道尔顿的原子论也存在着毛病,其中之一就是他用复合分子概念代替分子的概念,忽视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正是这一点使原子量的测定陷入困境,而盖·吕萨克气体反应定律对道尔顿原子论是支持的,没有想到首先起来反对气体反应定律的恰恰是道尔顿本人,因为他认为,如果按照盖·吕萨克的说法,一个体积的O2和一个体积的N2化合成两个体积的NO,那么NO的复合原子岂不是由半个氧原子和半个氮原子组成吗?这是和原子不可分的观点相矛盾的,这就是他持反对态度的“理由”。

他们两个人互不相让,终于引起了一场争论。

1811年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提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他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而分子则是游离状态下单质化合物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同时还修正了盖·吕萨克的假说,提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一切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而不是相同数目的原子。他将前人的研究成果统一起来,形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论。这时,道尔顿又起来反对说:“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不同气体所含有的气体粒子数,随气体而异。”结果,出现了原子论的创始人阻碍了原子论进一步发展的可悲事实。19世纪一些有胆识的人开始探索怎样实现人类上天飞行的夙愿,有些科学界的名流站出来劝阻: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同地距离的法国科学家勒让德说:“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装置去进行飞行是绝不可能的。”赫尔姆霍茨从物理学的角度论证要使机械装置飞上天纯属空想,美国天文学家纽康通过大量“证明”认为飞机甚至无法离开地面,可是到了1903年,飞机还是飞上了天。

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思维惯性,习惯于依据已有的知识,按常规方法去思考问题,当出现与已有知识相矛盾的新理论、新知识时,就会感到不以为然,体现不出强烈的批判精神,难怪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上述的实例反映的正是这一情形,这告诉我们,创意者在从事创意活动中要警惕,不要受“已知”的束缚,要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以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革新精神。

同类推荐
  •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

    老黄牛升职记:职场人必读的办公室转运学

    本书的主旨就在于:给他们提供一种避免吃亏上当的处世哲学;让?们看清职场的形势,摸清自身所处环境的布局;给他们提供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告诉职场里的老黄牛们,如何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行走于职场,在职场理直气壮地占有一席之地,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只是一朵小花的盛开,一抹云彩的变幻,一阵微风的拂过,或许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一个善意的微笑,但你若能轻轻拢住,就会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份感悟,心灵得以沉淀,灵魂就不会为缺少妆点而淡泊,岁月就不会为乏陈色彩而黯然。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生活中最美好的景致,不在于言说,而在心与心的沟通中;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本书精选了100多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并在每个故事之后附有妙语点评,书中封面版式精美,令您爱不释手。
  •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借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从服从、执行、勤奋、责任、自动自发、方法、忠诚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没有任何借口”所包涵的职业信念,是职场人士最佳的精神读本。
  •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本书收集了男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如善于交际懂得网织人际关系、敢于开拓创新、风度与魅力兼具等,并强调了如何改变、如何让男人提高自己的能力。
  • 受益一生的41种学习方法

    受益一生的41种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好坏只能用我们学习的效果来判断,因为,学习方法只有运用于学习过程,有效地完成我们的学业才有价值。
热门推荐
  • 毒娃要弃夫

    毒娃要弃夫

    时序正值入冬,黑雾山上的雪茫茫,入眼的树木房屋皆被覆上了白白的一层棉被,看似温暖却泛着袭人的寒意。黑雾山上白月教,是江湖中盛传的邪教。居于黑雾山,这满山的黑雾皆因白月教练毒而起,刚开始,这山也不叫黑雾山,这山也没有笼罩着一层黑雾。泌冷的寒夜,白月教左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络绎不决,声声说话颇为热闹,直至寒夜之中一声惊人的凄惨叫声,所有的人停下动作,静待着的是出生娃儿的啼哭声。……
  • 夫君请让道

    夫君请让道

    女扮男装不是她的错,被一大群男人追着跑那更不是她严鸾吾的错了!
  • 天道逍遥录

    天道逍遥录

    七界在混沌开始之后的数万年中,终于是走向了混乱的道路,一场以人界为起点的动乱逐渐走向无法控制的边缘。上古始祖盘留下轮回天道,为天地万物划定规则。无人知晓轮回天道到底是什么,但必定和七界中心人界有关,于是无数秘密势力在人界展开残酷的斗争。传闻:得天道者,掌六道轮回!主人公颜天,从一个孕育千年的鬼胎,一步步走向力量的巅峰,最后探索出何为天道轮回!
  •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她,生性有点儿二。见一次网友而已,竟然被人撞了,这也算了。本想维持淑女不与斤斤计较,却反倒被称作为“很傻很二妞。”他,长的俊俏,犹如尤物般的存在,骑个车子踏个青竟撞住了人,本想戏弄一下,没想竟被这呆女人叫“富二狂躁男。”她与他的二缘便开始了,一个二一个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修罗战神

    修罗战神

    加入佣兵团百战成圣,逆天修炼成辉煌战神!,获百年兽魂及上品宝丹凝聚出气海,冲破身体封印得无上功法和武技,三族大会一战成名,废材少年刑决得神秘高人相助
  • 自巴黎一路南下

    自巴黎一路南下

    一段纸上的环球旅行,世界多国留学生携手旅外青春作家带你体验别样的留学生活和异国游历奇遇。在法国:难忘法国童话般的小镇,邂逅小镇里那个男子;在美国:开车穿越传说中的66号公路,遭遇惊悚的hitchhiker;在日本:一品浪漫的京都小雪;在德国:柏林墙头,一段穿越时光的生死恋;在俄罗斯:体会一个人在异国的独立生活;在印度:亚穆纳河波澜不惊的缓缓流过,有穿着红袍的印度女人,颈子里带着金色的项圈,咖啡色的皮肤美丽的暴露在阳光里,映着亚穆纳河波光粼粼的流水,闪耀的眸子带着夺人的亮光……
  • 嫡女,谋嫁天下

    嫡女,谋嫁天下

    因为他,她的父亲官职被贬,哥哥被迫娶了不爱的女子为妻,而她千里迢迢背井离乡从一个千金小姐沦为深宫婢女。她牢记此仇,发誓一定要找到他作奸犯科的证据,让他人头落地!当然,若能诛个九族更好。谁知他却说,你吃饭的钱是我贪来的,你裁衣的钱是我贪来的,你头上戴的首饰也是我贪来的,你坐的凳子睡的床,这府邸上上下下统统是我辛辛苦苦拼命贪污攒来的。还有,我一定在诛九族之前把你娶进门。这奸臣!*今上昏庸无能,太皇太后培养她将她送至皇上身边,她励志要唤醒昏君,打倒奸臣。谁曾想,昏君酒后戏言轻松将她送给了她眼中最大的仇人。皇上选秀,表姐荣登桂冠,本以为总算有一个依靠,却不想背后竟暗藏漩涡。一段谜案令她身处险境,命悬一线之际心目中的英雄归来,扬言要娶她为妻。谎言织就一张大网,当真想披露,她才知,不是太坏,只是无奈。不是不爱,而是太爱。*她要把他贪污的钱统统充公,他抓住她恶狠狠说,秦禾晏,放下我的老婆本!“……”这是一个有点二的女汉子斡旋在奸臣与昏君之间的狗血故事。
  •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残艳刻毒的厉鬼王爷;悲悯宽容的皇族弃子;浪漫雍容的贵公子;隐忍沉静的神秘人,以她为中心,一个个卓然不群的人物相继登场,昔日的恩怨情仇一点点被揭露。两个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截然相反的脾气,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们竟是……她,守望千万年,只为寻找最初的爱。而她的守望,也终会得到他的守护。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