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100000020

第20章 楚汉相争(9)

定都关中,拥有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这就好比卡住别人喉咙,压着别人脊背,天下哪有不安宁之理!”刘邦听了娄敬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诏告群臣商议。群臣大都是山东诸国的人,纷纷发表意见,说:“周王朝建都洛阳,传国数百年之久,而秦王朝建都关中,两代即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水,背靠黄河,面向洛水,其险足可固守,不可迁都关中。”刘邦群臣的家乡观念很重,所以争着发言,生怕回到关中去。群臣争论不休,刘邦也拿不定主意,只好亲自去问张良。张良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人,所以一心辅佐刘邦,主要是为了替韩国报仇。自从项羽一死,江山一统,特别是建议刘邦夺去韩信兵权之后,他就向人宣称,他祖宗几代相韩为臣,韩被秦灭,他不惜万金家产替韩国报仇。如今暴秦亡,逆楚灭,汉室兴,而他凭三寸之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侯,已心满意足,决心从此不问天下俗事,跟随赤松子学习道法,了此一生。张良自从发表宣言以后,长期闭门不出,专习吐纳之术,不问世俗之事。张良所要追随的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一个仙人。传说赤松子在神农皇帝的时候为雨师,靠食水中之玉而生活。教神龙皇帝学仙,能够入火自焚不伤身体。经常出没于昆山之上,住在西王母的石室里,驾风随雨,行止自由。炎帝的女儿跟他学道,也成神仙。张良宣称要跟随赤松子学道,也没去昆山等地,只是练习吐纳之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气功之类。史书记载他练习“辟谷”,不吃饭食。他的此举,是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呢?恐怕是为了避免飞来横祸。如果韩信也像他一样,恐怕不至于身首异处,被灭三族。张良虽然不理国事,但是刘邦下问,他也不得不答,其实他可能早有计谋,只是不肯先说而已。谈到迁都关中,张良自有一番理论。张良对刘邦说了以下一段话:“洛阳虽然有险可守,但是腹地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之固,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防胡之利,三面据险而守,一面东临天下诸侯。天下安定,通过漕运,供应京都所需;诸侯有变,顺流而下,出师运粮,天下可定。关中之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之言,安邦定国的大道理。”刘邦对张良一向是言听计从,于是决定迁都长安。娄敬进言有功,拜为郎中,号奉春君,赐姓刘。从此,中国第二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完全建立起来。建都是一门大学问。建都首先要注意国家的安全。古代的都城,是国家的象征,国都被占,往往是灭国的标志。国都应该进可攻,退可守,有足够的资源补给。国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军事重心,刘邦选择长安,就等于找到了国家的重心。四百年的刘氏政权的建立,就在这定都的决策之后。刘邦建都长安,可谓一子落地,全盘皆活。

学当皇帝

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意思是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汉朝的统治政策有了大的变化,主要是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用一种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八年战争,空前激烈,人祸加上天灾,天下百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刘邦的龙车配不齐四匹清一色的马,王侯出入只得乘坐牛车。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只得下决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保证他的统治。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解决劳动力问题。汉初人口锐减的确严重,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战争、天灾、逃亡!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文中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里面的人是因为逃避秦末之乱而躲了进去,因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明代有书记载:在山中发现一群“毛人”,见人就问:“秦始皇还在修长城吗?”回答说:“还在修!”这些满身长毛的人立即远遁而去……虽然这些只是文学作品或者传说,但是难道没有一些历史真实的影子?刘邦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一是集逃亡劳动力;二是放奴婢;三是励生育;四是释囚徒;五是兵归农。刘邦还减轻赋税,节省开支,奖励军功,鼓励农耕,限制商业……汉虽然继承秦制,但是刘邦尽量减轻赋税,让民众休养生息,无疑是秦代所没有的,这不能不说历史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国家制度是统治者的最根本的统治方式,除此之外,刘邦重用儒生叔孙通、陆贾等人制订礼仪,建设封建社会文明礼仪。叔孙通对于汉朝初年政治稳定的主要贡献是为刘邦制订朝仪。这些制度与汉初政权机构相适应,对于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权威起着不可小看的重要作用。战乱中讲利害,和平时期谈礼节。统一中国的刘邦,必须重建社会及政治伦理。刘邦这个人,本来不讲究什么繁文缛节,凡事无所谓,但得到了天下,如果还是什么都无所谓,显然行不通。更何况,匈奴的严重威胁已经让他不得不加以正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何有效建立皇帝权威便于中央管理,刘邦还是要动点脑筋。因此,一向不修边幅的刘邦,开始关心社会伦理风气,认真学习当皇帝了。因为不喜欢儒生,刘邦曾经拿儒生的帽子撒过尿,显得很没修养。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功臣大多是武将,又很多是哥们儿,因而这些人动作粗野,没有什么礼数可言。这样一来,就经常出现无上无下,率性而为的情况。特别是在争功上面,经常闹得脸红耳赤,甚至拔剑击柱,弄得朝廷上鸡犬不宁……终于有一天,向来宽容的刘邦也逐渐忍受不下去,有意无意地逃避上朝了,这就使朝廷的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萧何看不过去了,打算改变这种状况。春天到了,气温明显回升。二月,萧何兴建中的长安城主殿未央宫也已经临近尾声。未央宫在长安城西南隅,周边长达28里,和东南的长乐宫并立。西汉的长安约在今陕西西安市的西北方,原长安故城位置。宫殿南向,但上书、奏事、谒见者均由北阙进入,阙是种观门,高30丈。而且公车和皇帝御用交通工具亦停留在北阙附近,所以北阙为正门。东阙也很重要,可联系丞相府。北阙名为玄武,东阙名为苍龙,都极为壮观华丽。前殿、武库、太仓均极为豪华。刘邦毕竟是从农村闯出来的,知道人民的疾苦。他看这宫殿如此奢华,心里有些反感,而且也很不以为然。他向萧何埋怨道:“连续数年的战乱,影响生产,臣民都陷入痛苦的生活。我虽然努力经营,但结果如何犹未可知,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财,来盖这么豪华的宫殿?”萧何从容回答:“就是因为天下未定,皇权未稳,才更需要以宫殿来象征威重的权力。天子以四海为家,统治天下,不修得如此壮丽,无法代表他的尊贵和力量。而且,皇帝的宫殿

建设最好是一次到位,以免后代还要增建,对祖先有不敬之意。”刘邦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未央宫的规划。接着,刘邦重用儒生叔孙通、陆贾等人制订礼仪。叔孙通是薛(今山东滕县东南)人,秦始皇时代凭借文才学识,为待诏博士,大概相当于候补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胡亥知道后,召集众位儒生、博士计议此事。秦二世说:“楚地戍卒攻下蕲,占领了陈,各位有何高见?”儒生、博士30多人一起走向前去纷纷说:“人臣反叛,格杀勿论,望皇上发兵征讨!”秦二世十分忌讳“反叛”的字眼,天下本来已经开始“反叛”,他却不喜听见。史书曾载,出使之人回来向秦二世报告有人造反,秦二世大怒,下令把此人处死。从此之后,无人再奏。秦二世问及,人们只得说“几个小贼,早已被地方官吏剿灭”云云。秦二世实在是闭塞言路,自取其祸。叔孙通此人极善观言察色,急忙向前启奏:“这些人的话都是胡说八道。现在天下合为一家,毁诸侯城邑,收天下兵器,表明太平时代已经到来。况且明主高坐,普施法制,人人奉公守法,四方臣服,哪里还有反叛之人?楚戍之事,只不过是偷鸡摸狗之徒所为,何足挂齿!皇上下令叫郡县官吏派人擒拿即可,皇上尽可高枕无忧。”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话,完全不明其言外之意,还连声称善,回头又去盘问那些“不识时务”的儒生。那些儒生有的说是“反叛”,有的说是“盗贼”。秦二世下令御史将那些说“反叛”的儒生尽皆依法审判,而那些说“盗贼”的儒生得以安全返回。秦二世欣赏叔孙通,赐给锦帛20匹,一身新衣服,还拜为博士。回来后,那些儒生责骂叔孙通说:“先生为何如此阿谀奉承?”叔孙通说:“你们不知道,我都差点难逃此劫!”几天后,叔孙通从咸阳逃回老家薛地。当时薛地已经归楚。不久,项梁大军到了薛地,叔孙通投靠项梁。项梁死后,他自然依附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叔孙通归顺刘邦。刘邦大败而逃,叔孙通也跟着逃走。叔孙通是个儒生,自然穿着儒服,幸而没有戴儒冠,否则又要被刘邦用来撒尿。刘邦憎厌儒服,叔孙通就脱下儒服,换上楚制短衣,刘邦因此喜欢叔孙通。叔孙通归顺刘邦,带着100多名儒生弟子,但是叔孙通从不向刘邦推荐使用,而专门向刘邦推荐一些武勇之士。弟子们见到此种情况,议论纷纷:“我等追随先生多年,而今又跟着归附汉王,但是先生专门举荐那些勇夫,而不推荐我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些话传到叔孙通的耳朵里,他召集诸位弟子,开导说:“汉王正在亲冒兵矢争夺天下,你们哪一个能够驰骋沙场攻城略地?所以我当然只能举荐武勇之士。等到汉王夺得天下,我当然要推荐你们。你们专心读书,好好地等着,我怎么会忘记你们呢?”叔孙通是一个识时务者,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久,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了天下,在定陶当上了皇帝。刘邦废去了秦朝的一切苛刑仪法,所以朝廷上一片混乱。“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史记》语)。叔孙通早已探知刘邦的这一系列情况,决定游说刘邦重建朝仪,瞄准这一机会,准备一展宏图。他对刘邦说:“儒家之道,的确难以用来争夺天下,但是可以用来稳定天下社稷。我请求到鲁地招募儒生,再加上我的弟子一起共同制定朝仪。”刘邦说:“是不是比较困难?”

叔孙通说:“五代三王礼乐不同,有增有减。礼仪要根据时代、人情,进行必要的改变。我准备参考古代仪礼,再参照秦代仪礼,制订出一套新的仪式来,不会很繁琐。”刘邦说:“你就去试着办吧。一定要简明,以我能够做到为准。”叔孙通奉旨行事,又重新操起了老本行,自然是轻车熟路。他前往鲁地,招募到30多位儒生。其中两位儒生不愿西入栎阳,对叔孙通说:“你这人,先前在秦为博士,接着又到项王手下,现在又到皇帝手下,所事之主快到十个了吧!你实在是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才得到今天的显贵。天下刚刚安定,你又兴风作浪,搞什么礼乐?礼乐是那么容易搞的吗?积百年之德,礼乐才能兴。我等不愿意看到你的所作所为。你的行为,不合古代礼节,我们不去。你快走吧,不要污辱了我们!”叔孙通并不生气,笑着说:“你们迂腐到了何等地步,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还是老样子!”看来叔孙通要兴礼仪,也不是一帆风顺,连某些所谓儒生也不理解。叔孙通带着30人同返都城,召来原来弟子人等,操练月余,请刘邦去看彩排。刘邦观摩完毕,说:“这些事我办得到!”刘邦回到宫中,下令群臣都要去学习朝仪,次年岁首开始施行上朝礼仪。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初一,汉制每一年的岁首,各国诸侯、文武百官,黎明即起,身着朝服,齐到长乐宫前,依照职位高低排列整齐,等候朝见皇上。到了这一天,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先在宫殿门外等待,他们由宫廷的侍从人员,依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依次序引入宫殿门,并分东、西两边朝列。侍卫的郎中等,分阵排列,林立于廷中。他们全副武装,手持兵器,旗帜鲜明,由殿门到皇帝主殿间,共有数百人,气氛严肃。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依次排列于西边,面向东。文官由丞相率领,依官职高低排列于东边,面向西。接着才宣告皇帝辇车出房,百官持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依次序逐一奉贺。此时,每一个人都为礼仪之庄严而震惊不已。朝礼毕,置酒宴,依礼节,不得饮至酒醉。诸侯百官坐殿上,先低头敬礼,再仰头行祝酒礼,以尊卑之次序,一个接一个向皇帝敬酒并祝健康。每人饮9杯后,侍从官便宣布罢酒。这时,御史举法为评判,如有动作不合礼法者,便喝令退出。君臣置酒终日,无人敢失礼哗乱,与往常的闹酒喧哗完全不同。朝拜赐宴完毕,刘邦起驾回宫,群臣跪送。刘邦召见叔孙通,高兴地说:“我到了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叔孙通制定朝仪有首创之功,刘邦给予重赏,“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趁机向刘邦进言:“我的弟子和儒生跟着我辛勤劳作,希望皇上念其辛劳,各赐一官,以安众心。”刘邦立即降旨,这些人都当上了郎官。叔孙通谢恩而退,唤各位子弟、儒生来见,传达刘邦旨意,将所得之金全部分赠众人。这些人尽皆欢喜,都赞颂说:“先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叔孙通因此青云直上,两年之后,被拜为太子太傅。这种朝见仪式,一直延续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形象写照。到了大清帝国末年,有不少外国使节拒绝在中国皇帝面前行三跪九叩之礼,因此得不到中国皇帝的接见。乃至于外国使者是否在皇帝面前行此大礼,成了两国外交谈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汽车驾驶员必须坐在前面,并且无法跪拜,慈禧宁愿不乘汽车。这种朝见仪式,是封建社会所必需的,也是这种制度腐朽的标志。这种制度,不仅在朝

同类推荐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热门推荐
  • 豪门前妻:身嫁百万首席

    豪门前妻:身嫁百万首席

    穿越前一天刚从豪门阔太太变成路边小屌丝一个,穿越第一天就背上了几百万的债。然后被带到拽不死的首席老大面前,接着就被绑在人家裤腰带上下不来了。等被首席老公养熟的那天,才知道原来老公你心口有一颗不可以触碰的朱砂痣,而我这个不过是高仿的白月光。可是我都跳坑了,也爬不起来了。伤心之余还被你爸拆散,可怜我们误会还没解释清楚,我就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前夫,我们不是离婚了吗?为什么你一脸深情的看着我?我和你恩恩爱爱,见鬼去吧。难道我和首席老公的恩爱史都是我自己个杜撰的?你别过来,首席,你再不来,你家老婆又要变成豪门前妻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创业之旅

    创业之旅

    萧梦龙一个农村出来二流的中专生,毕业由于改革的潮流只有自谋出路,正当他以为自己事业有些起色的时候,家庭发生巨变,让他颓废的回到了老家,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于是又一头扎进了城市,开始了他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创业。同一时刻一个七十年代后期的小有成就的百万富翁因为投资失败和他一起走上了创业道路。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是他没有放弃!
  • 雄狮去流浪

    雄狮去流浪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本书介绍的食谱做起来方便简单,所用的材料都是超市里容易买到的食材和家庭厨具,而且每一道菜中都注明了其营养成分和含量,让家长做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在书中除了现成的食谱外,还对儿童营养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解决了家长们不会为宝宝做营养配餐的烦恼。《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中的每一道菜式都是作者按照宝宝的喜好和口味来设计的,它的形象可爱,让孩子看到它就会勾起吃饭欲望;它营养健康,作者按照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成长特点而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的营养搭配,能够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它易学易做,家长们看到书中的菜谱就能学会每道菜的做法,让做饭成为家长们的生活乐趣。
  • 口才成就一生(全集)

    口才成就一生(全集)

    在现代生活中,口才是衡量一个人学识和魅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的人往往四处碰壁;寸步难行。而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人则可以左右逢源,无往不胜。 口才好的人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总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说到他人心里。这种高品质的沟通不仅能让交流无障、谈话愉快,而且能帮助你轻松交际,达成所愿。
  • 杀八方

    杀八方

    《八方传奇》的原著小说,伪满时期,辽西。频频出现的针对日本人和汉奸的暗杀事件,引起了“特高科”的高度警觉。“杀此人者,杀八方”的字条成为了唯一的线索。谁是“杀八方”?是在鬼子的围剿中已经被“击毙”的传奇大土匪“杀八方”复活?是温文儒雅的“满洲国”“参议”,日本亲王的“救命恩人”张涛?是南满支部的地下抗日组织,还是复兴计潜入东北的特工!在繁华都市,在深山老林,处处都有“杀八方”的身影。军火库被炸,是杀八方;投靠日本的绺子被倒旗,是杀八方;共产党叛徒被暗杀,还是杀八方!当真正的大胡子“杀八方”身中数枪屹立不倒;当南满支部滨海市负责人张来财慷既就义;当地下抗日队伍“辽西抗日救国军”为了掩护炸毁军火轮的志士全军覆没;当张涛等人和特别军列同归于尽之后,“杀八方”马上暗杀了警察局长。日本人终于明白,杀八方是一种捍卫尊严的信仰,是这块黑土地的图腾。是扑不灭的抗日烈火!让我们一起,走进尘封的关东传奇,回到那个血火交织的抗战时代!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
  • 安迪密恩的觉醒

    安迪密恩的觉醒

    统治全人类的教皇将号召教会的全部力量,展开以“圣战”为名的血腥屠杀,而伊妮娅,是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人。永生的代价是什么?残存的内核,又有什么样的险恶动机和秘密?移走地球的“神秘人”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伊妮娅知晓。而谜一般的伯劳——是怪兽、天使,还是杀人机器——也将最终显露出它身上悬而未决的两大谜题:它的起源和目的。
  • 狼性三少:99日索情女王

    狼性三少:99日索情女王

    “女人,我要你的身和心皆臣服于我。”男人高高在上地宣布,狼性的目光准确无误地捕捉今夜的晚餐。“你会为你狂妄的话付出代价。”“我们有一辈子可以耗,你一定会爱上我,愿你好好享受爱上我之前的时光。”饿狼拍拍猎物的脸颊,目光灼灼,邪气地翘起红唇。这是一个狼与美女的故事,上演着最原始的追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