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300000003

第3章 秦的改革与先易后难 远交近攻策略

长平之战说明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但在胜利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大好形势,秦国最高领导层却缺乏思想准备。长平之战后,韩、赵使苏代说秦相范睢曰:如秦灭赵,“武安君(白起)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故不得已矣。”长平之战后,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秦军又占上党,白起就留在这里,准备进攻赵国都邯郸。又令王龁率一支军队攻皮牢(翼城东北);令司马梗攻太原(今句注山与霍山之间地区)。这时,范睢对昭王说:“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白起“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范睢虽然犯了错误,但他提出的远交近功的策略思想,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无法忽视的。,秦孝公后,秦惠文王即位,采用了将军司马错提出先易后难的策略思想;秦昭王即位后,又采用了范睢远交进攻的策略思想,对秦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今陈述如下战国时各国的改革,有的国家只能坚持一代,到第二代就趋向保守,不思改革,国家就走向了衰落。如魏文侯以改革命闻天下,魏武侯就转向保守,排挤走了吴起。其后,商鞅、公孙衍、张仪就从魏国到秦国去找出路。魏国就转化成了弱国。楚国也是如此,楚悼王用吴起变法,楚一度强大。楚悼王死后,宗法旧贵族射死吴起,楚国从此衰落。两相比较,人们不难受到启迪。今就秦国任用贤农,不断改革的事迹,陈述如下:

一、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即位,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称王。他即位后,虽然处死了商鞅,但仍坚持继续改革,用人唯贤。商鞅变法时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人注意军工,如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工论,不得为属藉”,“有功者荣现,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秦惠文王仍然推行这一政策,所以险害商鞅的公子虔一类的宗室贵族仍然不受重用。所以,魏国的公孙衍、张仪一类士人就纷纷投奔秦国去找出路。秦惠文王任用的除法家外,还用纵横家、兵家和墨家。他任用魏国阴晋人公孙衍为大良造,接替商鞅死后留下的职位。公孙衍曾任魏国的犀首(相当于将军的官职),所以来秦后被称为犀首。此外,秦惠文王采纳了将军司马错的意见,重用了纵横家张仪。这些人对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惠文王时继续向外扩张。秦惠文王三年(前335)攻韩,取宜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六年(前332),魏献阴晋给秦,秦改名宁秦(汉代改名华阴县);八年(前330),大良造公孙衍(犀首)率军攻雕阴(今陕西中部富县),大破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俘魏将龙贾。这次战败后,魏国把占领的河西地献给秦国。十年(前328),令公子华与张仪率军攻魏,占蒲阳(今山西永济北)。为求和,魏又把上郡的十五县献给了秦国。这都说明秦国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昭王四十九年(前258)九月秦又发兵,因白起有病,不能去,所以令五大夫王陵攻邯郸,屡次失利。白起病愈,昭王想使白起代王陵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秦惠文王当时面临着是先伐蜀,还是先伐韩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明秦当时面临着策略上的调整问题。巴、蜀是秦西南的两个小国。蜀王封其弟于汉中,为苴侯。苴侯与巴王关系好,巴与蜀有仇。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蜀互相攻击,两国都告急于秦,请求援助。而当时秦与韩国的关系也很紧张。张仪主张先伐韩,认为伐韩能“以临二周之郊,……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又说:巴、蜀乃“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不主张先伐蜀。将军司马错主张先伐蜀,理由如下:

其一,提出先易后难的原则,他说“臣愿先从事于易”,蜀是小国,又是“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容易达到目的。

其二,蜀国有今有“桀纣之乱”,伐蜀“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西南地区)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其三,如果“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而且,这还会引起齐、赵与楚、魏的反对。所以,不能先伐韩。

秦惠文王采取司马错的主张,在更元九年(前316)派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张仪等人率军从子午道入蜀,在葭萌打败蜀军,灭蜀,后又灭了苴国与巴国。这是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一个大胜利。在此过程中,更元十年(前315),任命张仪为秦相。

司马错提出的“先易后难”策略思想,在当时是有意义的。战国初期,西戎义渠就已“筑城数十”,“称王”,活动在北地、陇西一带,以游牧为业。秦与义渠发生冲突时互有胜负。如,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攻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县);公元前317年,义渠趁东方六国攻秦之机,在李帛(地名)打败秦军。秦惠文王在平定巴蜀后,于更元十一年(前314),攻义渠,得二十五城。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由于楚怀王腐败与张仪对楚怀王的肆意欺骗,楚将屈匄攻秦,秦军在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大破楚军,俘楚将领屈匄等七十余人,夺取汉中。次年,秦又取楚之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先难后易策略虽非张仪提出,但张仪在执行时却很尽力。李斯在上秦王政的《止逐客令》中称赞张仪说:

不可。”昭王感到自己说不动白起,就使应侯去请白起。白起最终决定不行,就称病。昭王随使王龁代王陵为将,在这年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后来楚、魏联军数十万,攻秦军,秦军败。白起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呢?”昭王闻之,怒。要白起去带兵,白称病。让应侯去请,仍不去。昭王于是免去白起职务而为士伍,后赐其剑,令自裁,白起遂自杀。

二、远交近攻策略思想出现与作用

秦惠文王公元前311年去世,其子武王继位。公元前310年为秦武王元年,武王对张仪不满,这年张仪离秦至魏,次年死于魏。武王即位四年而亡,其异母弟继位,是为秦昭襄王,史籍又称昭王。公元前306年为秦昭襄王元年。秦昭王在位时期继续向外扩张,在对齐、楚与三晋的战争中都有重大胜利。如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破楚都郢,秦设置南郡;次年,秦蜀守张若定巫郡(今川东及湖北一部)、黔中郡(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三十五年(前272年),以前一年魏所献南阳地区为南阳郡,发兵攻灭义渠,设北地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

虽然如此,秦国最高统治集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昭襄王306年即位,宣太后乃其母,以太后身份干预朝政,影响极大。魏冉则是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弟,有立昭王之功,其后五次出任丞相,合计任相达二十五年之久。宣太后的同父弟,华阳君芈戎(又称新城君),曾为将军,有罪去楚,后被宣太后、魏冉召回,任左丞相。昭王的同母弟,宣太后之子高陵君、泾阳君也都参预国政。所以,秦国的军、政大权权为宣太后的家族所把持。魏冉等人都是当时秦国最大的封君,其“私家富重于王室”。为保护自身的特权利益,他们“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秦国的传统是重用客卿,然而魏冉等人却对进入秦国的士人严励稽查,不让他们进入。再如魏冉的封邑在山东定陶,在军事上他积极主张越过韩、魏两国去攻击齐国,以扩大自己的封邑,这种设近求远的策略,并不符合秦国的利益。这种情况导致了昭襄王与魏冉等人的尖锐的矛盾。

范睢,乃魏国人,想在魏国建功立业,在魏国中大夫須贾门下做家臣。后随须贾出使齐国,被怀疑受了齐国的馈赠,几乎被凌辱至死。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随秦出使者王稽到了秦国。通过王稽的引见,见了昭王。次年,以远交近攻之策说昭王,被任命为客卿。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其上书与谈话所涉及的远交近攻之说内容主要如下:

其一、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范睢上书说:“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其二、秦昭王三十七年(前270)范睢又对秦昭王说:“夫穰侯(魏冉)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赵皆附,齐必懼矣。”这次谈话后,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

在白起与昭王的上述矛盾中,范睢是难逃其责的。尤其是白起提出不应攻邯郸是有一定道理的,范睢作为相在这样的问题上不表态,正是其失职的表现。而且,范睢思想狭隘,用人唯亲。如:郑安平是他在魏国遭凌辱几乎致死时,救出他的恩人。在攻邯郸时,范睢举荐郑安平为将军与王龁率兵攻邯郸。在楚魏联军救邯郸时,郑安平所率二万人被包围,后投降,被赵封为武阳君。再如,范睢是依靠王稽进见昭王的,昭王五十一年(前256)范举荐王稽为河东守,但王稽却暗“与诸侯通”。按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范睢所谈上述三点内容,都为昭王所接受,并逐渐变为现实。第一是范睢要求在用人上要赏罚分明,用有功,昭王逐渐把范睢等人提拔到了重要的职位。第二是加强王权,打击宗法贵族势力魏冉等人,这点昭王也作到了。第三是贯彻远交近攻的策略原则,兼并各国土地,这点昭王也积极地加以贯彻。昭王甚而对平原君说:“昔日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说明,昭王对范睢的看重。

从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之时起,昭襄王就积极地加以执行。昭王三十九年(前268)秦派五大夫绾率兵伐魏取怀(今河南武陟西南)。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秦又攻取魏的邢丘(河南温县东)。

范睢曾向昭襄王提出一个灭韩的计划。他说:“秦韩之之地形,相错如绣。……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不如收韩。”又说:“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路不通;北断太行之路,则上党之师下,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必亡。”昭襄王称赞他讲的话,于是伐韩。

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秦攻取韩之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河南济源南)。公元前264年,秦将白起攻韩,取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等。

秦对韩国的进攻导致了后来秦赵长平之战的发生。昭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攻韩,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完全隔断了韩与上党郡的交通线。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而归附了赵国,赵封冯亭为华阳君。赵派老将廉颇屯兵长平以拒秦兵。

所以范睢有罪,王稽之罪当死,郑安平也系重罪。据云梦秦简《编年记》载: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范睢)死。”这说明王稽与范睢被处了死刑。范睢之死说明当时执法是公允的,是不徇私情的。这正是真正的法家的执法特点

赵国国君中计,就用赵括代替廉颇。这时秦用白起为大将军,王龁为裨将。秦军佯装败走,引诱赵军出击。赵括中计,赵军分两处被秦军包围,并被截断粮道。赵军被困,四十余日无粮,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死。赵军瓦解,向秦军投降。赵军投降后,白起竟下令把归降者全部坑杀,仅留下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归赵。长平之战,赵军前后总共损耗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死者过半”。这次战争是战国时期最激烈的一次战争。秦国由此显示了其实力的强大。

秦惠文王取河西等地的前后,秦国在的兼并、扩张事业面临着策略上的调整。秦惠文王九年纵横家张仪入秦。张仪出身魏国公族的庶子,曾与苏秦从鬼谷先生学纵横术。《汉书·艺文志》说:“纵横家之流,盖出于行人(使者)之官。……其当权事制宜,受命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崇尚)诈谖(欺诈)而弃其信”。这句话意思是说:纵横家当权办事,非常灵活,不受辞令的约束。不正派的人来做,就会欺骗别人而无信用。张仪一生的主要事迹就是游说六国侍奉秦国,即连横事业,为秦兼并六国服务。

“惠王用张仪……,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文王在位共二十七年(前337——前311),在位期间,取魏之河西、上郡、取得巴蜀及义渠二十五城、取楚之汉中,为秦国以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应看到,先难后易策略思想的提出是秦国当政者思想方法的一个进步。秦国按着先易后难的策略去兼并别国的土地,大大加快统一别国的进程。

其三、数年之后,范睢在昭王空闲时,又说:“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无讳(畏),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非王子孙也。”于是,昭襄王“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乃拜范睢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封范睢于应(在河南宝丰县西南),号为应侯。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派左庶长王龁在长平与廉颇军相持。范睢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说廉颇好对付,秦国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其实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空谈家。

同类推荐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海外明夷录

    海外明夷录

    明初大航海时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率空前绝世的水师舰队,云帆高举,七下西洋,臣服数十国,辉煌记忆让人热血沸腾;其同袍、朋友分踪五大陆、七大洲,历险奇趣寻宝探秘……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热门推荐
  •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内心有点悲哀,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找到媳妇。他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学学别的小动物是怎么追求爱情的。于是,他遇上了弹丝说爱的蜘蛛、用灯语传情的萤火虫、为爱情搏斗的蟋蟀、向异性展示美丽的琴鸟……书中描绘了许多动物有趣的生活习性
  • 曾经我爱你

    曾经我爱你

    从前,叶成晋带岑晓去看电影,岑晓夸大银幕里的男主演——顾惟野长得帅。叶成晋佯装不满,逗她说哪有我帅,以后不许你看别的男人。后来,顾惟野陪岑晓散步,街边偶遇昔日恋人叶成晋……顾惟野却嘴角挂笑地告诉她:我准许你天天拿前男友来和我作对比,渐渐地,你便会觉得他一文不值。岑晓哭笑不得:顾先生,看来我要重新审视你强大的自信心。这世上总会有一个人,足以拨云见日,带你走出迷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官员商人的故事

    官员商人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奇妙糖果屋

    奇妙糖果屋

    十年前,她是突然出现在垃圾堆上的孤儿,收留并抚养她长大的迦斯五年后离奇失踪。她苦苦寻找等待,却因为误救了一名神秘男子,居然莫名其妙变成了吸血鬼。啊啊啊,为什么所有的倒霉事都被她碰上啊!各种奇异事件纷纷而来,血族帅哥们也分别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为什么她总是出现在事件的中心?她的身上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血族女王白颜夕,堕天使莉莉丝,东方晓,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当平凡的女孩踏进开满暗夜蔷薇的舞会,优雅的血族王子翩翩走来,魅惑的舞曲正要开始。
  •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