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100000022

第22章 终于离婚,及此后的米列娃 孩子们

情人节离婚。

1918年6月,爱因斯坦与米列娃草签了离婚协议。米列娃并不愿意离婚,但是由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加上抚养孩子的经济重担,以及爱因斯坦一再的要求,她考虑了1个星期后只能同意,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诺贝尔奖金。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一则,她要抚养孩子;二则,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时,她也做了大量工作。

而且爱因斯坦曾经在信中答应,如果有朝一日他得了诺贝尔奖,则所有奖金都归米列娃,以作为离婚补偿与孩子抚养费。但他又警告说:“当然,我只是在没有异议离婚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如果你不同意离婚,那么除了6000马克以外,我一个子也不会多给。”

米列娃的朋友看了这封冷酷无情的信后,叹息道:“总而言之,事先没有任何通告,刀就架在脖子上了。”也就是说,爱教授这个要求实在太为霸道。

1918年11月,瑞士苏黎世法庭开始审理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离婚案。爱因斯坦在法庭上承认,他与柏林的表姐有通奸行为。

1919年2月14日,法庭判决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正式离婚,那时离爱因斯坦40岁还差1个月。爱教授除了负担诉讼费用以外,还被罚款100法郎。并规定他应该负责孩子的养育费,在假期他有权接儿子们和他同住。另外,爱因斯坦被命令在一家瑞士银行中存入4万德国马克,其利息归米列娃支配。

他被宣布为通奸者,并禁止2年内再婚。但这条处罚只在瑞士境内有效,在德国就可以“逍遥法外”。不久,他就与爱尔莎结婚了。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对许多热恋中的情侣与恩爱夫妻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但在这一天,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却分道扬镳了,16年的婚姻终于走到终点。

离婚让米列娃万念俱灰。但不知道爱教授是否也觉得伤感,因为,一方面,结发妻子(还是曾经的大学同学、科研伙伴)带着挚爱的两个儿子,可能要与他永远“BAY-BAY”了;另一方面,他的又一“未婚妻”(又是表姐、堂姐)与她年轻、漂亮的女儿正在柏林等着他,他都不知道究竟娶哪个好--而且,他的事业亦即将走向辉煌:就在此日前后,英国天文学家对日蚀的观察结果,证明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研究中的重要预言--光线经过强力场时会产生偏离,这使整个世界科学界为之震动。

与米列娃离婚以后,爱教授就很少再去苏黎世。米列娃则一直生活在苏黎世。

米列娃临走时,在如何对待爱尔莎的问题上,还给爱因斯坦提了条“建议”。根据传记作家克拉克的说法,她的意思(可以从他的回答来推断)是:“如果他有朝一日希望离开他的第二个妻子,地球上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

她对儿子们则说:“他仍旧是你们的父亲,仍旧希望得到你们的爱和尊重。他在许多方面都是个奇特的人,但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根据传记作家彼得·米歇尔莫尔的说法:“米列娃知道,阿尔伯特尽管表面上满不在乎,其实对个人关系非常敏感,而且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据说,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后,真的把奖金(总计2.8万美元,一说3.2万美元,换算成今日币值至少要多10倍)全部交给了米列娃,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米列娃用这笔钱在苏黎世买了3栋房子,其中一栋在胡腾街62号,她一直住在那儿,直到去世。

但是另外也有人说,当爱因斯坦拿到奖金后,只付给了米列娃一部分;但她到底得到了多少钱,迄今仍是一个谜。一切人世间的幸福,皆离米列娃而去。

而据2006年希伯来大学曝光的爱因斯坦信件显示,爱教授当时并没有依约把这笔钱全部存进瑞士的银行给米列娃,而是大部分拿去美国投资,却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化为乌有。爱因斯坦是个大科学家,却并不是经济学家。

爱因斯坦的毁约自然让米列娃相当不高兴,导致后来他必须付出比奖金更多的钱给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更为不幸的是,他们的小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10岁时(1922年)突然精神失常,这对米列娃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打击。为了给他治病,米列娃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别人家孩子钢琴来维持生计。

伟大的母亲。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折磨之后,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们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和解。在米列娃生命的最后20年中,她和爱因斯坦之间又有了书信往来(多达好几百封)。

米列娃离婚后仍保留爱因斯坦的姓,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对爱因斯坦多了几份理解与认同。

尽管爱教授与米列娃离婚了,但仍关心她的安全。纳粹上台后,爱因斯坦希望米列娃离开瑞士,回到她的出生地塞尔维亚去。米列娃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幸运的是,塞尔维亚后来被德军占领,而作为永久中立国的瑞士却没有受到打扰。

1933年,当爱因斯坦受到希特勒法西斯的迫审,以缺席判处死刑,只好准备迁居美国时,米列娃通过书信对他说;“亲爱的,让他们判你的死刑好了,你研究你的吧,谁也动不了你的一根毫毛。”

就在这一年,为躲避纳粹在德国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爱因斯坦逃往美国定居。从此,大洋相隔,战火封锁,他与米列娃就再也无缘相见。

20世纪30年代,米列娃的大儿子汉斯也偕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与父亲相会。米列娃则一直留在瑞士,照顾生病的爱德华,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度过了她的余生,虽清苦,倒也安宁。只是晚年饱受病痛折磨,生活颇为凄惨。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长期生活在美国普林斯顿。他与1919年结婚的第二个妻子爱尔莎的婚姻也不是很美满。他是这样评价这第二次婚姻的:“不成功尝试的婚姻,由于某种偶然维持了下来。”

1948年5月,病情曾一度稳定的爱德华旧病复发,再次被送往苏黎世精神病医院。早已崩溃的米列娃经不住刺激,也旧病重犯,被朋友送进医院。米列娃在医院里一直神志不清。

1948年8月4日,米列娃这位坚强的女性,在身体、精神和家庭财力都极度衰竭的情况下,于苏黎世的一家医院里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她死于一次中风,之前她已经处在绝望的半身瘫痪之中。人们在她的床垫中,找到了8万瑞士法郎。她被埋葬在苏黎世市一个没有任何记号的坟墓中。在她的讣告上,并没有提及她与爱因斯坦的关系。

米列娃终其一生都爱着爱因斯坦,并始终珍藏着他写给自己的全部400多封信件,一个人守着患有精神病的小儿子,孤独地死在苏黎世。你不能不承认,她是个伟大的母亲。

米列娃本来富有才学,应该在科研道路上更有成就,却白白放弃了。英语世界不但不认识她,而且下意识地不想认识她。有一位塞尔维亚人为她写了一本传记,叫做《在爱因斯坦的阴影下》。

7年以后,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

他们的大儿子汉斯是爱因斯坦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博士,后来成为了一名水利工程教授,湍流与泥沙专家,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1973年死于柏克莱大学,享年69岁。正因为他有个出众的父亲是棵华盖亭亭的大树,所以他再怎么挣扎、奋斗,也走不出大树的阴影,几乎是与草木同朽了。

汉斯先后娶了两个妻子--芙瑞达与伊丽莎白。他有3个孩子:生于1930年的大儿子伯恩哈德·恺撒·爱因斯坦(Bernhard Caesar Einstein)是一名物理学家,二儿子凯劳斯·马丁(Klaus Martin,1932~1938年)因病早夭,都是前妻芙瑞达生的;以及养女艾芙琳(Evelyn)。伯恩哈德有5个子女,其中最大的孩子托马斯·马丁(Thomas Martin)1955年出生,后来成为了一位医生;保罗1959年在苏黎世出生,是名小提琴手。

他们的小儿子爱德华,生来就继承了父亲爱因斯坦的艺术禀赋,与母亲米列娃多愁善感的性格,后来又不幸患上精神分裂(据说是受米列娃家庭遗传的影响),一生并未婚娶。当母亲去世后,他则只好在瑞士的医院中度过余生,死于1965年,享年55岁。

汉斯的学业、职业、婚姻、孩子,怎么与其父亲爱因斯坦那么相似?真是令人称奇。

同类推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热门推荐
  • 仙道狂龙

    仙道狂龙

    他是一个凡人出生,他没有天才该拥有的资质,然就这样的一个凡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修道,创世,空间,宇宙,道本是悟,凡人修仙,一切尽在仙道狂龙。灵根:苦灵根、准灵根、人灵根(灵根)、地灵根、天灵根主角:曾浩(准风灵根)道号:混沌天尊用名:鸿钧道人又名:鸿蒙老祖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久久不散。,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
  • 霸王宠妻

    霸王宠妻

    信心:一个异世的孤儿,生性淡薄钟离亦邪:商界的霸主,冷漠无情她与他,相遇了他愿意宠她、护她,不求回报而她只需要接受他的宠平时冷漠孤高的商业霸主,不近人情只有在她的面前,才会卸下冷漠的面具在看见她的第一眼起,她就注定只能在他身边不容许任何人觊觎,哪怕是多看一眼也不舍不容许她消失在他的眼前,哪怕是睡觉也要抱在怀里为她,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付出生命而她,却当作没有看见,执意要走为她,他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在所不惜而她,远走天涯在路上当她消失在自己的眼前整个世界开始冰冷,嗜血、狂杀脚踏一路荆棘来到她的面前最终抵不过她的笑靥如花拥抱那娇小却温暖的身子上天入地,他也愿随她而去推荐娜的完结文《冷王宠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别为小事生气

    别为小事生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以理智和豁达去化解矛盾,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理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我们将赢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