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巴菲特在收购某家公司时,也会把管理层对公司是否负责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他认为,只有那些拥有对公司很负责的管理层,这个公司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值得购买。
所以,他每次准备收购某家公司时,会先询问该公司的领导者是否愿意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巴菲特倾向于收购这家公司,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巴菲特十有八九会放弃收购。
著名管理学家柯林斯在为撰写两本企业管理书籍进行采访和研究后,惊奇地发现,通常企业所有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企业的战略问题,而是企业的管理层问题。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旦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者,那么,企业的发展就像这些优秀的管理者一样出众,前途不可低估。
由此可见,我们在投资某家公司时,要看看这家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具有高度负责的优秀品质,是否能够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那样认真管理,这些都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谁能带领公司渡过难关。
【巴菲特如是说】
1962年,我们控股的登普斯特农用机具制造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就像现在一样,当我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就会去找芒格,芒格给我推荐了一位他在加州的朋友哈利。一星期后,哈利来到内布拉斯加州接手登普斯特公司,很快,该公司的很多问题立刻得到了解决。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7)
【活学活用】
在企业平稳发展的时候,管理层不是很优秀,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企业发生危机,这时候就需要有优秀的领导来带领企业渡过难关。企业的危急关头正是考察企业是否具有优秀管理者的时刻。
2000年,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从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担任董事会主席,此后不再涉足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把企业目标定位在了全球性战略扩张上。
之后几年里,星巴克不断扩建门店,当然,销售利润额在每个季度都有所增长。但是,到了2007年,星巴克突然走下坡路了。因为过分追求增长,星巴克忽略了公司运营,也不再看重公司的核心价值。并且更不利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了。星巴克该怎么办?
就在这危急时刻,舒尔茨毅然重新担当起首席执行官的重任,扭转星巴克的惨淡局面。他亲自去和门店经理、区域经理、地区经理以及咖啡师交谈。在交流中,舒尔茨发现星巴克正偏离它的核心业务。星巴克原本只是供应咖啡的,后来又推出早餐三明治,这些食品的味道把纯正浓郁的咖啡香搅混了,咖啡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整个星巴克越来越像个大众消费小店,而不是为高雅人群提供休闲的场所。舒尔茨立即作出大胆决策,停止销售与主业无关的所有花哨产品,关闭疯狂扩张时期盲目增加的店铺。
2008年2月某个星期二的下午,星巴克在美国的店铺统一停业。停业的7100家门店贴着相同的告示:“我们致力于使我们的意式浓缩咖啡臻于完美。而这一切源于熟练,这也是我们全情投入雕琢技艺的原因。”
接着,舒尔茨又培训店员,创新饮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这些措施都曾遭到领导层各界人士的质疑和反对,但舒尔茨力排众议,勇敢地承担起重振星巴克的责任。最后,他成功了。
2009年财务年度第三季度的业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实现了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首次赢利增长。
2010年9月,星巴克创造了历史上赢利最高的财务季度,收益增长达到了创纪录的107亿美元,营业毛利增长了13.3%,创下了历史的最高点。
拥有如此优秀领导者的企业,我们能不对其充满信心吗?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陷入困境,很多时候只有优秀的管理者才能让企业死里逃生,渡过难关。
巴菲特谈到的哈里也是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哈里不仅在1962年帮助巴菲特将陷入危机中的登普斯特公司走出困境迈上正轨。他还在1986年,帮助伯克希尔旗下的K&W公司解决了经营困难,1987年,K&W的赢利水平创下了新高,净利润比1986年增长了3倍,而产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也少了20%,公司不仅摆脱困境,还在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拥有像哈里这样能够随时拯救危机的领导人,我们还用担心企业一蹶不振吗?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关注那些曾经陷入危机,后来扭转危机的企业,了解一下该公司的经理人是否具有足够出众的能力,拥有优秀经理人的公司,更值得我们信赖。
能够坚持专业化经营。
【巴菲特如是说】
在进行控股收购和买入股票时,我们想要购买的目标公司,不仅要业务优秀,而且还要有非凡的才能、受人敬爱的管理者。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强调,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要使公司长期保持专业化经营。他的经验表明,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赢利能力更高。所以,巴菲特在选择公司管理层时,除了考察人品外,还非常看重他的专业能力。
巴菲特说:“经营赢利能力很强的企业,通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还和其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在一块总是动荡不安的经济土地上,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当然,经营方式不变并不等于企业一成不变,不在进步。企业总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产品、服务、技术,这些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但是,如果企业经常发生变化,就可能因此遭受重大的失误。
虽然现在有些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有的企业坚持专业化经营方式,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专业化发展之路更为适合,世界上很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高度专业化的企业。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公司只生产可口可乐饮品,以及在其细分市场中的相关饮品,并没有进入食品、电器等其他行业。同样,还有我们熟知的苹果公司,通用电气等,他们走的都是专业化道路,而不是像宝洁那样的多元化方式。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的领导者也都是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同样,我国招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等明星企业家,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打造出了国内一流的企业。
汤姆·墨菲是巴菲特非常欣赏的管理者。汤姆·墨菲毕业于哈佛大学,起初在哈德逊峡谷广播公司任职,让奥尔班尼市一个濒临破产的电视台起死回生,汤姆·墨菲和丹·伯克共同将这个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广播、有线电视和出版为一体的传媒帝国。后来,该公司更名为大都会。巴菲特买入大都会股票,在买入后,虽然一度出现股价下降的情况,但巴菲特相信汤姆·墨菲的管理能力,结果,汤姆·墨菲凭借自己在该领域发展的经验和理性,逐渐扭转了公司的境况,巴菲特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具有这样专业背景的公司,是一个简单的公司,有一条简单的经营战略,一条简单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链,一个简单的组织结构。这种简单的专业化公司正是巴菲特最喜爱的公司类型。同样,巴菲特也倾向于寻找专业化管理的领导者。
对于管理层的专业化上,巴菲特还提出一个担忧,他担心管理层进行偏离主业的专业化。巴菲特说:“如果一家伟大公司的管理层偏离主业,忽视了非凡出众的基业所在,忙于收购其他平平常常或者更加糟糕的公司,那么,公司的经营就会出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出现这种问题时,投资者常常会遭受无休止的磨难。这正是多年以前可口可乐和吉列都曾出现过的问题。(你会相信几十年前可口可乐养虾,吉列做石油勘探吗?)当查理和我思量投资于总体看来相当优秀的公司时,偏离主业是最让我们担忧的事情。”
所以,我们投资者在考察企业管理层的时候,一定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专业化经营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看该公司的管理是否偏离了其主营业务。如果管理层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并且在企业占有优势的主营业务上进一步细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这个领导者很有才能。反之,我们就要慎重考虑了。
高瞻远瞩,富有远见。
【巴菲特如是说】
他们忘记了美国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滑走后再追。”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没有长远眼光的团队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做不了大事。因为个人的局限性限制了团队的发展,他将很难成为团队的核心。万科总裁王石的个人目标是要让万科发展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周正毅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结果王石的万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企业,而周正毅最后进入了监狱。之所以结果区别这样大,是因为王石更高瞻远瞩,目光放得更远,而周正毅只盯在金钱上,缺乏远见。
巴菲特本人就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管理者,他能够为自己的分公司找到优秀的管理者,然后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投资,对股东绝对负责地进行投资工作。他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他每天接听的电话屈指可数,平时只和少数几家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子公司的负责人保持联系,很少召开会议。他在谈到自己日常工作时都会表示没有多少事可做。
其实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有很多,它们都能运转正常,并且给总公司带去丰厚的收益,由此可见巴菲特卓越的管理能力。
巴菲特非常重视管理者,伯克希尔公司每年都会在自己的年报上刊登一个公司收购广告。简短的收购标准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公司要具备优秀的管理层。伯克希尔公司还郑重声明,自己没有提供管理层,如果该公司具有优秀的管理层,伯克希尔公司将会为这些优秀的公司和经理人提供非常理想的归属。伯克希尔公司会给予这些经理人广阔的施展舞台,不会干涉他们的经营,只会在他们需要协助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
正是巴菲特给了公司经理人如此宽松、优厚的发展条件,使旗下拥有各行业杰出的管理者帮助他一起打理伯克希尔帝国,才让这个帝国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同时,巴菲特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投资领域,用富有远见的眼光投资股市,对股东负责,引领伯克希尔公司稳步向前。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考虑非常周密,并且有长远的远光。这就像是下棋,高手能看到的棋步往往很远,总能提前做好准备,下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我们在投资股市考察领导者时,也应该看公司的远景发展规划,并看其实施情况,看其内部结构,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拥有大胸怀,是否富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