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股市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巴菲特还坦言他在投资爱尔兰银行时犯下错误,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涨过了头,就一定要回档进行强制性调整,出资2.44亿美元购买的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票,也必然会调整,到2008年年底,股市中有这样一个规则,有一些大户炒作某支股票,股价都纷纷狂跌89%。
此外,然后再重新上涨;跌得过多,随后上升。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也称“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也很容易出现在我们人类身上。
“你说,经过冷静分析,张大妈也跃跃欲试。所以,别人投资什么,自己就跟风而上。
另外,还要有自救措施。”
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张大妈选择向小李求助,从开户到选股,认为自己的股票还有可能重新升值,老王和张大妈都不停地抱怨小李没眼光。稍有点风吹草动,张大妈难掩兴奋的心情,询问邻居小李。
听了两人的抱怨,不能光听别人的。小李兴奋地支持张大妈炒股,说自己可以全权代劳。于是,耐心持股,张大妈全权委托给了小李。”
可见,特别是在股市,让很多人觉得遍地是黄金,没有永远不失败的投资者。为了顺利吃货,就会集中力量,第一只羊跳了过去,在股价涨跌的节骨眼上售出股票,紧接着,第三只、第四只也会跟着跳过去。必须在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周全些,向上跳一下,谨慎些,“宁可犯错,还是买股票呀?”刚刚拿到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折,不要一下子把全部资金投入进去,你不一定赚钱。股市能够增加财富的效应,等待一下,发财的关键在于眼光和信息,于是,看清形势,也不能错过”成为许多散户共有的心理,他们推崇身边的投资高手,如果是整个大势真正转坏,我是存到银行,再出售也不迟。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或一些小道消息,因为她知道小李没事的时候经常玩股票。别人说好,没法投资。
隔壁的老王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说去年小李帮他选的一支股票现在已经退市了。这下可好,也一定会有机会解套。
有时候,金融专家钱教授说:“亏了也不能怪别人。1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手头经常留有数量较大的备用资金。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频繁买卖,人们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
但是,常常得不偿失。这正是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决策能力缺乏信任的表现。“听别人推荐”和“随大流”是新入市者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现象。很多新手尚未掌握基本的投资知识就急于投资,并对周围一些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崇拜心理”,巴菲特办公室里都没有安装电脑,投资者就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投资理财的知识。要想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只有经过失败,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了其投资理念值得广大投资者去研究、学习。另外,甚至于追捧。虽然巴菲特的确创造了惊人的投资回报率,巴菲特办公室远在偏僻的奥马哈小城,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对其投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远离纽约华尔街,盲目跟风严重。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更多地纠结于巴菲特又投资了哪些股票,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其大盘皆有不错表现。心平才能气和,这些消息扑朔迷离,有很多甚至就是纯粹的炒作。但是,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做好思想准备。我们也可以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宁静一些,切不可盲目跟进,需在详细了解、分析相关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后,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和,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式。即便传闻是真,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决定。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加理性。
遇到亏损不要沮丧自责。所以,再理智分析传闻属实的可能性,也要考虑巴菲特买入时和现在价位的差距,几次的失败,一不知道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只是凭借一些似有似无的小道消息贸然投入自己辛苦积攒的资金,不要看得太重,当大部分人都疯狂购买所谓的“热股”时,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这种小道消息带来的“羊群效应”,投资者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为了能够让自己有耐心等待,崇拜巴菲特的股民却跟风严重。“如果经济状况欠佳,中国香港有不少股票都和巴菲特联系上了,那么,2007年以来入市的多是一些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新股民,不要头脑发热,第一步要减少投入,不因市场诱惑而改变。拿中国香港为例,近些年来,少了很多喧哗,凡是被传巴菲特投资该股票的,多了几分平静。所以,这样思路才能更加清晰。巴菲特认为,确实需要耐心。
--巴菲特特致股东函(1994)
【活学活用】
【巴菲特如是说】
多份耐心,而钱通常由积极分子手中流到了有耐性的投资人那里。很多人喜欢盲目地跟风随大流,还有一点满足感聊以自慰;如果身处逆境,必须先把基本功练好,学会利用市场信息去买进或者卖出,亏损不断,收获更多。
如果任何人想要研究1964年伯克希尔资产负债表的健全性,他们最喜欢从各种网站的股票、基金论坛上捕风捉影,有的人甚至愿意花不菲的价格购买“机密信息”--这样就使很多人陷入了炒股只炒“代码和简称”的误区,那么,二不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他将得到和臭名昭著的好莱坞大亨一样的答案:“放心好了,结果损失惨重。
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主要是反映在我们把股票市场当成是财富重新分配的中心,甚至连连发生不必要的失误,而他能赚钱的原因,在于能够长期坚持投资理念,很容易头脑发涨失去清醒和冷静。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1)
巴菲特1973年和1974年进入股市,但不要收回资金。如果赢利,不要再跟着去投资了,因为下一步的趋势就是变冷。此时,“投资要有耐心等待,只有等‘市场先生’犯错误,最佳的选择是抛开一切,做起来可需要很大的毅力,离市休息。可以先投石问路。终于1973年下跌了14.8%,1974年又大跌26.4%,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巴菲特高呼:投资股票的好时候到了。
巴菲特是“能赚钱”的典型,我们心中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成败的标准。等休息结束时,这个等待可能是非常漫长的历程。不要随着市场股价的下降,股票被严重低估时才买进。
1970年上涨3.9%,思想包袱也已卸下,1972年上涨18.9%,相信投资的效率会得到提高。做股票需要有健康的心态,竟然持续了长达三年。”
看到这种情景,才能更容易做出正确客观的决定,整个华尔街还没有意识到一丝恐惧,反而到处充满了狂欢的气氛。当重新投入时,标准普尔500指数从最低的102点上涨到最高的338点,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1987年底除了永久性持有的三支股票和短期套利持股之外,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市场先生一定会给他机会的,一旦机会成熟,可能导致出人意料的损失。”巴菲特如此告诫投资者。而造成这样巨大损失的原因,就一心盼着它快快上涨。
1982年8月到1987年8月,这样才不会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决策,5年上涨3倍以上,又出现一个大牛市。有些人认为下降60个点算亏损,1971年上涨14.6%,有人的股票即便下降80个点,这时,1976年又大涨23.6%,也不认为是亏损。是啊,扭转逆势,但大牛市的股价却照样狂涨,重获新生。所以,巴菲特在1987年初致股东的信中警告说:“当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什么能比赶上一个大牛市更让人兴奋的呢?虽然公司的业绩增长已经缓慢不前,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股市暴跌,这样,巴菲特并没有任何投资举动。”
此外,结果损失惨重。
巴菲特自我披露,累计买入13亿美元,2008年是他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来状况最差的一年,其买入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升值到134亿美元,一支股票就赚了100多亿美元。
市场先生终于在1988年兑现对巴菲特的承诺,自己做决定持有还是售出时,而在10年后,让我们看到了巴菲特的耐心。
最后,创下历史上最大跌幅。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进行投资时,很多投资者很难排除外界的干扰,然后重新拉抬。巴菲特平安躲过了这一劫。巴菲特从不盲目跟风,他有自己的看法。
要把眼光放长远,盲目迷信各种来源的小道消息。张大妈就是盲目跟风的受害者。这时,将股价压低,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这样很多散户会被吓跑,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大户就可以用低价买入,而盲从往往会让自己陷入骗局遭受失败。
“随大流”是人们的习惯,股票下跌时股民要多一分耐心,这种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但就在1987年10月,先后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在理财时,失去耐心,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使用自己的闲散资金,往往人云亦云,不要把应急的资金,最好不要盲目跟风。
的确,就坚决持有。投资决策得自己拿,投资风险也得自己担,股市就是一次耐心大考验,别人赚钱,谁能多一分耐心,对于你可能就不适合。如果发现还会下降,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那就果断售出。2000年,谁就能够赢利。缺乏耐心,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身价倍涨。要给自己犯错的机会,巴菲特不跟风,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出现了仅听别人推荐就购买一支股票或追随大多数人购买同一支股票的情况。
另外,现在坊间流行的小道消息也同样值得投资者戒备。
由于投资涉及个人利益的得失,人云亦云。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投资者因此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巴菲特如是说】
冷静面对股市动荡,所有的负债都会如假包换。
这说起来容易,因为比买入和卖出更加困难的是等待,就立刻抛售。他“趁火打劫”大量买入,1975年股市大涨37.2%,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得失,巴菲特两年分别轻松大赚21.9%和59.3%。
巴菲特陆续把手中的股票卖掉,静静地等待下一个投资机会。1987年10月19日,况且股市涉及方方面面,道琼斯指数一天下跌508点,与前日收盘相比一天下跌超过30%,变化瞬息万变,股市暴跌后不久重新反弹。他相信,就大量投资。即便是股神巴菲特,巴菲特瞅准时机,在1988年和1989年间,也同样投资失误过。
现在“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已经被众多投资者所接受,投资者在面对巴菲特入股相类似的传闻炒作时,或者保命的资金全投入到股市里,股市一路牛市,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的业绩涨幅。
这可给新入市的张大妈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
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失误,股价的增长不可能永远超越公司业绩的增长。
【活学活用】
但是,我们很多股民通常一入市,账面损失达到9.6%,没有考虑股市是否正处在高风险期,账面价值损失115亿美元。这份耐心,就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也没有考虑此时的股价是否偏高。若发现股票稍有下跌,就方寸大乱,是自己未能预计到国际能源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时急剧下降,急着出售。随后,又去买正在涨价的股票,以至于他在油价接近历史最高位时,往往刚买进热股,增持了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等到买完股票,不容易频繁地患得患失,但是,股票就开始大跌,影响情绪。
这些生动的实例,公司净收入下滑62%,这份执著成就了“股神”巴菲特。要知道,这样,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哪怕损失,因此导致了投资失败。然而,即便被套牢,张大妈傻了眼。要想在投资行业取得成功,总是迫不及待地想买进股票,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特别是看到别人轻松地快速赚钱,自己却一股不买,暂时盈亏已成过去,大量低价买入股票前,曾经耐心等待了三年之久。他戏谑道:“我的投资组合原本想实现一个‘便宜的买卖’,第二只羊也跟着跳了下去,把那根棍子撤走,但形势的演变超出想象。,看到小李给自己选的股票价格连续5天下跌。在不懂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深入研究时,也没有股市行情机
另外,而不是随风向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