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期发展稳定的产业。
【巴菲特如是说】
我喜欢的是那种根本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挣很多钱的行业,它才是我想投资的那种行业。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一再强调,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一定要选择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产业。早在1967年伯克希尔用86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了国家产险和海火险公司以后,当年他们的保费收入就达到了2200万美元,一直到1977年,累积的年保费总收入已经达到1.51亿美元。
巴菲特在美国运通股价最低的时候买入该公司5%的股票,随后将近两年时间,运通的股价就大涨了3倍。五年后,运通股票涨了5倍,股价从35美元上涨到了189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4年的年报中对他投资美国运通的历史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正是对该公司的长期了解才会大笔增持了该公司的股票,后来看来这是很明智的投资行为。由此可见,一个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产业,拥有较大的赢利空间,将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那么,我们怎样去辨别哪些是具有长期发展稳定的产业呢?
要选择具有长期发展稳定的产业首先应考虑其周围环境,一方面看外部的宏观环境,比如自然、社会、人口、技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法律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要看产业的竞争环境,其产业内的竞争对手情况、买方、供应商、替代品生产厂商、潜在进入者等。
通常,产业外部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起到间接的影响,而产业竞争环境则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影响。
其次,还要考虑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确立和其可持续发展起到深远影响。产业之间的竞争不断降低某个产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当某个产业的收益率低于投资资本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水平时,一些投资者就因为无法承受长期的低收益率,甚至亏本的危险,而及时退出该产业,转投其他有更高收益的产业,这样,原来投资的产业竞争压力减弱,收益率会逐渐回升。当某个产业收益持续走高,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该产业分割这块蛋糕,直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收益逐渐下降,直到最低,挤走一些投资者,这样,这个产业才逐渐反弹。
既然市场就那么大,怎样在市场上持续占据一定地位,就要看该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能否顶住高竞争压力,或者是否拥有特权产业结构。比如像报纸那样,在各个地区都有固定的受众群,其他地区的企业无法进入该地区。这样具有垄断性质的产业,就是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值得我们投资的产业。
另外,在投资某类产业时,一方面要考虑该产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其平均赢利能力是否足够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该产业的结构变化程度是否较大,是否具有稳定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才能尽量比较准确地投资有发展的产业。
资本配置能力决定企业存亡。
【巴菲特如是说】
企业经理人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应该是资本配置。一旦管理者决定进行资本配置,那么,其基本行为准则就是促进每股内在价值的增长。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优秀管理层的企业。而衡量企业管理层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就是他们是否能够主动站在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在机构强制力的束缚下工作。管理层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资本配置,资本配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层能否正确地把大量资本投资于未来长期推动股东价值增长最大化的项目上。资本配置的远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远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者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同时,管理者是否具有资本配置能力,也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对企业和投资管理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关系着企业的存亡。
在经历了席卷华尔街、惊动全球的次贷危机之后,有的人倒下了,而巴菲特却站了起来,而且站得更高。在2008年3月5日发布的福布斯最新全球富豪榜,巴菲特取代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身家稳坐全球首富。巴菲特为什么能够逆市而上、险中取胜呢?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一次次的成功,绝不是因为他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一直坚守自己最重要的投资法则之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他绝不会冒险把所有的资产都投资于风险系数极高的股票资产,他手中的股票资产仓位只保持在40%~60%之间。正是能够控制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掌握了资产配置的艺术,他才成为了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他不敢拿股东的利益做赌注,会慎重考虑每一次投资,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分钱都是应该能升值的,绝不能浪费每一分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把手中的利益用在那些毫无赢利能力的高价项目上,结果惨烈失败。这就是没有合理进行资本配置而导致的。正确的资本配置应该是把资金不断投资到具有高回报率的项目上,为股东赚取更多收益,这样才能促使股价上涨并且保持这种长期趋势。想要在短期内通过显著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回报,最终必然会导致股价报复性反弹。
另外,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因为他们因为缺乏改变,结果也无法做到合理配置资本。通常,一个管理者身居公司领导岗位,就好像有一个固定思维,认为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按照公司原有的步调前进,这是一种对管理者的无形强制力。要求管理者按部就班地按照老样子前进,即便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管理者也不必动脑筋,只需要模仿和照搬就可以了。并且,公司管理层无论是否优秀,他们所作的决策是否明智,下属都会投其所好、推波助澜,这就逐渐把企业领到了歧途上,这样的公司将来一定会出现问题。
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向来重视减少伯克希尔公司所属控股公司管理层的机构强制力的影响。另外,在投资企业的时候,巴菲特还会劝告广大股民要尽力避免投资那些公司管理层不够优秀,或者公司管理层虽然优秀,但却受机构强制力摆布的上市公司。
总之,只有能够站在股东立场考虑问题,能够据此做出明确的决定而不受机制强制影响的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稳定的发展。
掌握企业治理结构。
【巴菲特如是说】
在年度股东会上,有人常常会问:“要是哪天你不幸被车撞到,该怎么办?”我只能庆幸他们还在问这样的问题,而不是问:“要是哪天你不被车撞到,我们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让我有机会谈谈公司治理这个很热门的话题,它分为三类。
第一类,这类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没有一个具有掌控能力的大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董事会的行为应该像是公司的一个因事未出席的大股东一样,在各种情况下,都要确保这位虚拟大股东的长期利益不受到损害。但是,很不幸,所谓的长期利益反而给了董事会很大的弹性操作空间。
我认为,董事的人数不用太多,十个正好,董事人员,应该主要从外部选,而外部董事应该建立对CEO表现的评核制度,并定期聚会,在CEO不在场的情况下,依据这些原则评断其表现。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3)
【活学活用】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投资者、管理团队和董事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当这三者能够公开而又独立交流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公司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现代公司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功能定位和治理形式等,也将直接决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其实,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就是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因为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公司的经营权就交给了职业经理人行使,该怎样保证职业经理人按照股东的意志经营企业并获得最大效益呢?这是摆在很多股东面前的重大问题。
巴菲特之所以具有长期持续的高回报,不仅仅取决于他独到的投资眼光和超凡的能力,还有他对投资企业所倾注的心血。然而,绝大多数的股东并非像他这样。比如,某家公司的管理层准备把公司的利润一部分分给慈善机构,管理层常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来确定慈善机构,而决策常常和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无关。在巴菲特公司,捐赠的慈善机构是由股东制定的,是以股东利益和意志为转移的。
之所以会出现管理层不站在股东立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公司股东缺乏长期持股准备,并不是高度关注做好企业,而这样,公司就必定付出内部人控制的代价。巴菲特指出,在美国众多的公司中,股东对经理人的约束是很差的。至于公司经营状况,股东也没有足够重视起来,结果,公司治理的灵魂就丢失了,最后导致管理层经营失效,直接影响股东的利益。可见,股东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在必要的时候表态,而不是紧盯着利益。
另外,股东和经理人应该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才容易协调,保证企业的大发展。那么,怎样选择一个合格的经理人呢?巴菲特关于合格经理人有“三条永恒的信念”:热爱自己的公司;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廉洁奉公且才华横溢。对于这样的经理人,股东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消除一切与生产无关的活动,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上,明确经理人的职责,使他们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唯一财产。
最后,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很多企业通过让管理层分享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收益,使得他们的行为更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巴菲特认为可以采取现金奖励的方式奖励优秀的管理者,然后,再由他们去购买公司的股票,如果他们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他们就会站在公司所有者的立场上工作。
而对于公司的董事会,巴菲特在1993年的伯克希尔年报中说道:“如果只有不直接进行管理的单一所有者,董事应该通过各种适当的途径提高该所有者的长期利益。”这意味着董事应该撤换不称职的经理人,不管他多么可爱。董事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如果一个能干但贪婪的经理人做过了头,并试图摸进股东口袋深处的话,董事们必须赶快敲打他的手。”
但是,董事们常常没有做到这些职责,为什么一些聪明又体面的董事如此不称职?因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所拥有的股权数量来衡量言行,没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缺乏负责任的态度,结果导致对经理人监管不力,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所以,董事会应该独立起来,并负担其应有的责任。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考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投资者、管理团队、董事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整个企业发展就会出问题,比如,经理人私吞财产,董事会形同虚设,股东大会不停地召开,如果这样,这个企业发展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了解投资对象的内部治理结构。了解这些信息并非很难,年度代理委托书中都详尽地列了出来,会介绍董事会内部人员的构成。另外,如果我们投资较大,那么,其中怎样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值得关注。我们可以集合大多数投资者联合对公司决定提出异议,发表自己的建议,这样也保障了自己的收益。
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巴菲特如是说】
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投资秘诀:“如果你是20~21岁的人,想把你的全部家当都押到股市上去的话,你就得亲自去考察一下。你需要真正分析它们的财务情况,你得努力搞清楚它们是否拥有持久的竞争力,评估其管理层的才能和完整性,然后你再去决定是否要以合理的价格去购买它。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全部。”
其中,企业想要具有持续竞争力,就必须在该行业中拥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其发展得稳而快。想要具有让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核心竞争力,品牌优势和低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巴菲特投资的企业,要么像保险或超市那样的低成本公司,要么就是像可口可乐、吉列那样的具有国际品牌的大公司。这些公司都有竞争优势,即便在竞争最为激烈,经营环境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还能支撑,不会轻易倒下。除此之外,它们的产品在行业内极具竞争优势。即便品牌大,如果该企业缺乏持久创新力,导致不久之后另一品牌的后来居上,那么,该品牌很可能被排挤出去。所以,不但要有品牌优势,还要具有维护品牌优势的能力,特别是创新产品,引领行业的竞争优势。当然,有些行业并不需要品牌优势,比如超市。如果选择这样的行业,就要看它成本观念是否够强烈。成本足够低,获利空间大,它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公司的股票值得投资者考虑。
第一,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股票。
股票发行公司的利润是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股票价格随着公司赢利情况而变动。因此投资者应选择那些业绩卓著,发展前景光明的公司的股票。选择此种股票,不仅不必担心股息收入,而且投资者还可从股价的增值中获得差价收益。
第二,大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