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腾波恩先生是美国资深的新闻评论家,他在哈佛大学当学生时,曾参加过一项讲演竞赛。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他把这篇故事逐字背诵,并预讲了许多次。但在比赛那天,他说出了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他顿时不知所措,但在绝望之下,他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当评审把第一名奖章颁给他的时候,他真是吃惊极了。从那天起,卡腾波恩先生便不曾背过一篇讲稿,通常他只做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用讲稿,那是他广播事业成功的秘诀所在。
脱稿演讲要比照稿念好得多,因为脱稿演讲有利于直接与对方沟通,让对方觉得你真实可信,因此主动参与沟通,还有一点,就是演讲时难免出现一些意外,如观众提问、忘记演说词等,这时候还照稿念就难免失败了。
温斯顿·丘吉尔年轻时,爱写讲稿和记讲稿,然而,有一天当他在英国国会上大背讲演稿时,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也感到羞辱极了。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脑子依旧一片空白,而脸却变成了猪肝色,他只得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因为它不是演讲者发自内心的言辞,而只是出于记忆的应付。平常我们私下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并把它直接说出来,并未特别去留心词句。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呢?许多人把讲稿扔进纸篓去以后,不是反而讲得更生动、更有效果吗?这样做,也许会遗忘了某几点,说起来有些散漫,但是起码它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
有些演讲脱离讲稿会有很大困难,尤其是一些科技类演讲,这时候建议你使用大纲卡片。
如果你能够不读演讲稿,那么尽可能不要读稿,而同时你想要对演说的内容加深记忆,那么就用5×7寸的小卡片做的大纲来代替演讲稿。带好演讲稿以便随时参考,把写着大纲的卡片放进活页夹中。
用大字把演说的大纲写在卡片上。第一张卡片注明“开头”,最后一张上注明“结尾”。中间一张卡片记录你想表达的每一个要点。用粗笔给卡片编号,用给原稿加注的方法,也给卡片加注。这样你的卡片和演说稿就可以互换了。
当你不需要看演讲稿而能够进行流畅的演说时,就可以和听众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更有针对性地演说。没有必要拘于材料,你只要对要讲的内容熟悉就可以了,知道该说什么并说下去,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
如果你能不看演说稿,按大纲演说,演说的效果会大大提高。但是,也许会有例外——比如,有可能需要用到一个技术上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卡片上注明相应的演说稿页码,以便参考。
但是要做到脱稿演讲引人入胜,事先做一些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你可以做以下练习:
1.想象你坐在那里,集中精力,等待被邀请上台演说。你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不能是僵硬的和不自然的,而应当是轻松愉快和自信的。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你被介绍之前(或正在被介绍的时候),很多听众会盯着你看,在你站起来演说之前就已经在对你做出判断。
2.思考你演说的内容,并且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开头,要点,结尾,想象听众会做出的积极的反应。
3.对着镜子做一次正式的排练,看看自己用什么样的姿势能提高演说的效果。观察你的姿势和身体语言,去掉那些分散观众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如果有可能,找一两个人——可以是你的配偶或同事,对着他们练习。
4.最好用磁带录下你的演说,看你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仔细推敲短语、句子和段落,使得演说重点更为突出。对自己的演说进行评价并记下你的评语,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5.进行充分的练习,不放过任何缺点。如果你手头有录像带,你会发现通过看你的演说的录像带,能得到很多启迪。
当你走上讲坛开始演说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这些准备都是值得的。
演讲稿宜简短凝练
演讲是长好还是短好,这是没有定论的,只要有内容、有感情,长短都可以。但是通常人们都认为演讲还是短一些为好。
你的演讲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如果长篇大论最容易让别人失去耐心。相反,最简练的文字中往往浓缩了最具代表的情感和信息,因而也是最精彩的。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当演讲者在台上喋喋不休,没话找话说时,最让听众生厌了。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很有好感,准备捐献身上所有的钱。过了一小时,他听得厌烦,决定留下整钱,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半小时,他决定分文不给。等到牧师说完了,他不仅不给,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时间的补偿。这可以说是对说话冗长者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林肯的演讲词仅600字,从上台到下台还不到3分钟,却赢得了15 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辟,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林肯的演讲风采:
葛提斯堡演说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块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她孕育于自由之中,
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于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
孕育于自由并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能否长久生存。我们聚集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
大的战场上。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那些为这个国家的生
存而献身的战士,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恰如其分的。
但是,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奉献、无法圣化、无法神化这块土
地。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敢的生者与死者已经将这块土地圣化,这远不是我们
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全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讲
的话。但是,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勇士在这里做过的事。对我们这些活着的人
来说,倒是应该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以崇高的精神向前推进而尚未完成的事业,应
该把自己奉献于依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可敬的死者身上吸
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为之献出全部忠诚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最大的
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保佑下,使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
要让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的这次演讲十分简练,却给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演讲也因此成为后世精练准确演讲的典范。
不少演讲大师都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简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所以说,与其长而让听众生厌,不如短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要与听众形成精彩互动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演讲者一个人在那儿唾沫飞溅地讲,没有与听众的情感交流,没有让听众参与进去。那么毫无疑问,他的演讲是失败的。
圣弗朗西斯科的喜剧教练约翰·坎图建议,通过唤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参与到演讲中来。“有一些特殊事件对人有很多特别意义——他们的中学时代,他们的第一辆车,他们的第一次约会。”他说:“设法将这些事件引入到你的演讲中去。”这和让听众回想与他们约会的第十个人一样简单。“任何听你讲话的听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人。”约翰解释说,“他们会强烈地融入你的演讲。”
这里只有一件事需要注意——你必须澄清为什么你要让听众想这些情感上的东西。“它必须与你的讲话有关并且能够说明问题。”约翰说。幸运的是,这很容易做到。只要在你的演讲中找一些可以引起类似感觉的情况,然后将它与你要让听众想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就行了。想一下你的第一次约会,还记得你是多么兴奋、害怕,而又高兴吗?这就是我走进银行,申请贷款开公司时的感觉……
约翰·坎图还建议,通过唤起听众所有感官的记忆,让他们参与进来。他特意描述了一个运用所有感官的情况。“你还记得高中时吗?所有人都在大厅里走来走去,所有人都围着你讲话,那个地方闻起来像公共厕所。”“你不要过多地使用它。”他提醒说,“但是这可以帮助保持听众的参与。”
演讲中在适当的情境下进行提问可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创造宽松的气氛,利于演讲者处于主动。请看下段演讲:
“同胞们,敌人在践踏我们的领土,敌人在屠杀我们的乡亲,敌人在掠夺我们的财产,敌人在烧毁我们的房屋,敌人在蹂躏我们的姐妹,难道我们能容忍他们如此兽性大发,胡作非为吗?难道我们能让他们涂炭生灵,为非作歹吗?不能,绝对不能!怎么办?大家说怎么办?”强烈的情感鼓动点燃了听众对敌斗争的熊熊火炬,他们义愤填膺,异口同声:“与他们拼了!”这样,听众与演讲者心相连,语相通,一致说:“我们听你的。”
在演讲中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要适时而发
要在气氛很融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听众才能很好地同你配合。如当你讲到现实生活中机构臃肿,办事艰难,你的观点又引起了听众的共鸣时,你可这样发问: “朋友,刚才我说到的这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您碰到过没有?”
2.提问要视事而发
在听众有一种强烈的探讨欲、表现欲时可进行提问。比如演讲中讲到“金钱”问题时,这个问题一般人对它很敏感。可以这样问:“有人大声呼喊,‘世上只有金钱好,没有金钱不得了’,在座的诸位,你们说对吗?”
提问是最易使演讲掀起高潮与最易走向低谷的手段,一定要把握分寸。
3.要问得简洁
提问次数不能太多,每次提问要简短,问题的答案要能让听众在很短的时间内答出来,甚至在潜意识驱使下就能作答。切忌内容晦涩难懂,用词佶屈聱牙。要问得真诚。除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想通过提问来平息喧闹时,一般不要问得离奇、问得庸俗、问得莫名其妙,要示之以诚,发自真心。
让听众参与你的演讲,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给他们一个没有危险性的问题,让他们举手回答。这一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听众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
当众即兴演讲要抓住“题眼”
即兴演讲行为的产生,常常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场景、特殊的时境所引起的。这些刺激物触发了即兴演讲者,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例如,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参加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追悼会。本来并不准备在会上讲话,但是因为目睹了会场上一些歪戴帽子、戴墨镜的国民党分子抽烟笑闹,肆意扰乱会场,致使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最后一次讲演》的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没有准备时间,想到一个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就可以自由发挥。一般情况下,都是就近选题,即从眼前的情景、人物、言语入手。常见的方法有:
1.集会的主旨引出话题
即兴演讲最常见的话题,是从集会主旨中取其一点,形成话题,而且这一点恰恰又是自己最熟悉或关系最密切的,可以达到快速成型。
例如,某单位一领导出席基层举行的庆功会。他在即兴演讲时,就抓住体现会议主旨的一个“功”字,形成话题,用“劳苦功高”“功在大家”“功在不舍”“再立新功”为线索,很快地构思出一篇演讲的层次骨架。
2.从自己经历中引出话题
演讲者最了解的应该说是自己,围绕会议宗旨,联系个人的感受、经历、特点,也可以迅速形成话题。
例如,1992年新春伊始,安徽体育馆里举办音乐晚会,著名皖籍青年歌手解晓东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祝安徽的父老乡亲们新年好!1985年,我去北京那阵子,北京人见了我就问:‘安徽是不是很穷?’我说:‘人穷志不穷!’”(掌声)“北京人还问:‘安徽是不是出了许多保姆?’我说:‘咱们安徽人很勤劳,很能吃苦!’”(掌声)“如今不同了!特别是经过了去年那场洪灾考验后,北京人看到我总是远远地竖起了大拇指:‘安徽人真棒!你们面对洪水,奋力拼搏,保住了津浦路,保住了华东电网’……”(热烈掌声)
解晓东的即兴演讲就是从个人的经历和祖籍安徽这个特点出发,开展话题,通过答北京人提问的方式和内容,表示自己对故乡人的深情和真诚的赞美。他讲得很得体,合乎身份,很有技巧,自然与故乡人形成心灵的呼应,赢得了阵阵掌声。很显然,从个人的经历中找感受最深的话题是一条捷径。
3.以有趣的现象引出话题
在集会现场常常遇到有趣的现象,意外的巧合。比如,会议名称、人名、地名等,由此出发,也可以引出有新鲜意味的话题。
例如,在一个外国旅游团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团长在祝酒词中谈访华感受:“我们的观感可以用三个英文单词来表达,而这三个词,每个词都是以英文字母‘E’开头的,它们是:Exciting(激动人心的);Educational(受教育的);Exhausted(精疲力竭的)。当然,造成疲劳的原因,是主人盛情希望我们多看一些景点的美意。”
陪同翻译王连义译完祝酒词,刚想舒口气,没想到,热情的团长再次站起来说:“王先生是位有经验的翻译,陪过许多团,我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欢迎王先生讲话,请他讲一讲对我们团的印象,作为对我讲话的答词。”掌声响成一片。
王连义毫无思想准备,若不讲,就会冷却宴会的气氛。他站了起来,走到麦克风前,已经构思出了讲话:“谢谢大家给我讲话的机会,若问我对贵团的印象,我也想用三个英文单词来表示,而每个英文单词都是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贵团对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是Friendly(友好的);大家谈话的方式是Frankly(真诚的);我陪同贵团,向各位学习了很多知识,所以对我来说,这次陪同是Fruitful(丰收的),谢谢大家!”顿时,会场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从英文字头巧合重叠上,借对方形式而作,得体、精彩、洒脱、敏捷,充满机智。
一个个小小的措词,是我们说话演讲过程当中最微小的细节,但这些小细节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一场演讲能否取得成功。我们想要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些小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