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45

第45章 阅人生百态—— 体味尘世酸甜苦辣

纷繁驳杂的三教九流,流落民间,逐渐演化为下里巴人的各色人群、职业和行当。他们中既有文人、官员、师爷、塾师、丹青,又有武人、镖师和农人;既有商贾、药铺、当铺,又有优伶、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和厨师;既有媒人、丫鬟、娼妓、宦官,又有赌博、帮会、恶棍。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绚丽鲜活而又五味杂陈的世态风情画卷。

文人——货文武艺与帝王家

“文人”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极重要极特殊的一群人。文人的范围很广,上至卿相权贵、下至布衣平民,都有文人的踪影;文人也不是一种职业,有做官的文人,有教书的文人,也有归农躬耕的文人。不过,自从科举制度产生后,大多数文人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衷功名,醉心科考。

■ 文人理想——学好文化去当官 ■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马多如簇。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理想;十年寒窗,孜孜不倦,战胜科场,当官做宰,成为中国文人的首选人生路。

文人们尊奉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教条,一心求取功名、获取利禄;君主则需要德才兼备的读书人来辅佐治理天下,双方兴高采烈地进行着学识与功名的交易。尤其是隋唐时科举制度出现之后,科举及第的荣宠更加强化了读书人的官本位思想,使得他们学好文化去当官的想法更加强烈。

自唐朝到晚清的1000多年中,各代的科举考试在大的方面相差无多,但亦有变化。到明朝时,考试的形式基本确定下来,共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由于在秋天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头名叫解元。

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每次录取300名,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定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进入三甲者统称进士。

士子的待遇

明清时代的秀才,即使一直未能考取举人,他仍然是社会上受尊敬的一员,官府和富人也必须“以礼相待”。秀才可以免缴田赋,见了县官老爷可以不下跪,还可以免挨板子。一个人只要中了举,就可取得朝廷固有的俸禄,还可以候补做官。至于进士及第,那更是备极荣宠,几乎人人都有高官厚禄。

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科举制度乃是政府网罗人才的一种手段。据说,有一次,他看到新选拔的进士们从皇宫端门列队而出,非常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历代统治者都确实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的有用之才。

不过,随着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僵化,文人的知识结构逐渐陈旧,很多士子竟然对程朱注疏之外的文化一无所知。如《儒林外史》中写道:范进中举后做学道,幕客中有人讲起几年前某个学道闹的笑话,说那学道听说苏轼的才名,于是“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范进听后,“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皱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一个举人,一个学道,竟然连北宋文豪苏轼的大名都没听过,可悲可叹!

科举制度还束缚了文人的个性和创造力,造成了文人阶层的人格萎缩;科举取士,如同固定的工艺流程,用同一模子去铸同一型号的物件,造了千千万万没有个性的士子。为求功名,他们不惜用一生作赌注,以致消磨了个性、失去了生命活力,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在醉心于科考的文人眼中,“科名”二字便是世界的一切,而科举及第就是一生最高的理想。于是,科场内外便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通过科举考试,极少数人平步青云,大多数文士却名落孙山,犹如坠入了十八层地狱,永世不见天日。

■ 文人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

在中国文人的诸多优良品格中,“崇尚气节,讲究忠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在这种品格的支撑下,文人们追求道义、献身理想,不屈从于暴力和压迫,也不受邪恶诱惑,洁身自好、特立独行,当真难能可贵。

不过,在一些文人的心目中,世界却显得很狭小,又是那样污浊。因此,当他们得以纵横驰骋之时,常将自己的意志看做天下万民的意志,强行而不近人情地去实现自我意志。当他们无力改变现实的非理想局面时,便会孤芳自赏,狂放出尘,将自己与芸芸众生隔绝起来。

晒书,晒肚子,还是晒傲气

魏晋风俗,人们常在七月七日曝晒书籍和衣物,以防虫蛀。有钱人家会将华丽的衣服和汗牛充栋的书籍摆在阳光下,趁机炫耀财富和藏书。东晋名士郝隆,却干脆在这天袒露着肚子躺在太阳下,人们问他这是做什么,他答道:“我晒书。”也就是暗示自己满腹经纶,着实有些不随俗流,也有些狂傲之气。

上述这种人虽然清高,不过是些“自了汉”。只有那些面对浊世,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斗争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汉”。他们是“疾风”中的“劲草,是“板荡”中的“忠臣”。特别是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文人们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常常有着坚贞不屈、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以及宗教般的虔诚。

1274年,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南宋都城临安。南宋一片混乱,年仅4岁的恭帝即位,谢太后临朝,下令各地起兵“勤王”。第二年,赣州知州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3万,开始了戎马生涯。不久,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500名义军经过苦战,最后大都壮烈殉国。

这年冬天,文天祥返回临安,准备与元军死战。后来,因为局势已经难以收拾,文天祥最终没能力挽狂澜。他被俘后,元朝以高官厚禄诱其投降,被他严词拒绝。他英勇就义,却留下了千古“气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著名观点。数百年来,这一思想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无数爱国的有识之士为了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奔走呼号、奋斗不息。

清末著名爱国诗人龚自珍爱国爱民,一身正气,留有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表达了他壮心不已的情怀,他虽然像一片落花那样飘零,弃官离开了京师,但绝不自暴自弃,即使自己化作春泥,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龚自珍一生并不得志,38岁时才勉强中了个进士。之后他也只做过小官,并不断受到当权保守派的排挤,他那些远大的抱负也无法实施。即便如此,他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国家的命运,一刻也未忘记为振兴国家贡献力量。

他曾撰文鼓励林则徐广东禁烟,满腔热情地期望禁烟成功之后,由一省之治,进而出现“中国十八行省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的局面。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已经丢官的龚自珍,仍然热切关注着林则徐能否打开新的政治局面,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爱国文人的气节。

■ 文人之奸——争权敛财胜常人 ■

“千钟粟”“黄金屋”,是大多数书生追逐的目标。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封官授印,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把敛财与揽权当成了首要任务。他们有文化、懂权谋,在权力斗争和聚敛财货上,比一般人更胜一筹。下面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大奸大贪的文人。

蔡京,宋朝人。他才华出众,不仅极擅书法,对吟诗作对、吹拉弹唱也很精通,但他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兴役扰民,是举世皆知的大奸臣。

最初,蔡京攀附王安石,冒充变法派。司马光主政后,罢黜变法派官员,蔡京又摇身一变成了“保守派”,并被提升为龙图阁学士。宋哲宗亲政后,准备继续推行新法,蔡京又到处钻营,重新加入变法派的阵营,成为朝中的显赫人物。宋徽宗继位后,蔡京被弹劾并罢职。后来,他通过宦官童贯把自己的字画送入宫中,博得了徽宗的好感,又被提拔为左相,重新登上政坛。

此后,蔡京把持朝政,铲除异己,笼络奸党,培植亲信,重用亲族,党羽心腹布满朝廷上下、皇宫内外。他还想尽办法,将徽宗诱导成纵欲无度、崇尚游玩的轻佻天子。他过生日,各地大小官僚必须向他送“生辰纲”,就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怨沸腾。

是“蔡京”还是“蔡襄”

据说,宋朝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是指“蔡京”。但是,由于他为人奸诈、贪婪,为世人所鄙薄,所以后来将其剔除而补上“蔡襄”。

明代大臣严嵩,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与蔡京一样,严嵩也是个大才子。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仪表非凡,疏眉朗目,玉树临风,声音洪亮,在文臣中有一流的风采。

严嵩精通口蜜腹剑、欺上媚下的“功夫”。当时的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了明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就拼命巴结、讨好夏言,很快成为了朝野上下的大红人。严嵩等到羽翼已丰,就开始攻击夏言,怂恿世宗罢黜夏言。随后,他在朝中遍置党羽,以巩固自己的实力。

严嵩当上内阁首辅后,提拔儿子严世藩协助掌权。父子二人狼狈为奸,权倾天下20年,坏事做尽,弄得民不聊生。许多忠直的大臣想扳倒他们,却大都丢官丧命。最终,一个道士的几句谶语,却让严世藩被斩首,严嵩也被抄没家产,还乡不久就病死了。

清朝大臣和珅,精通满、汉、蒙、藏文字,才学出众,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赏识。为了讨乾隆的欢心,和珅极力模仿乾隆的字体,几可乱真,以至于乾隆老年时要写的诗词、匾额多交由和珅代笔。乾隆喜欢作诗,和珅在这方面也苦下工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乾隆帝还把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之子,君臣结成亲家。和珅后来升为内务府大臣、衔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兼四库全书馆正总裁,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和珅倚仗乾隆皇帝的宠信,疯狂敛财。乾隆帝死后,嘉庆帝立即宣布了和珅的20条大罪,将他赐死并抄没家产。和珅财产之巨令人瞠目,府中白银数亿两,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数,有些珍品甚至胜过皇宫的收藏,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蔡京、严嵩、和珅都是极有才华的文人,可是他们贪于权欲,祸害百姓,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 讼师——社会下层文人的出路 ■

讼师,指古代专门替人打官司的人。他们做的工作,主要是代写书状,包括遗嘱、各种契约、呈状以及工商行政方面的申请,更多的是帮人写诉状。据说,讼师这个行当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末期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就是讼师的鼻祖,以“私造竹刑”而闻名。

虽然“讼师”很早就出现了,但法令中正式出现“讼师”这个名目却始于清代。在古代,普通百姓打官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大都没有文化,更不了解法律。清代对于诉讼当事人的盘剥很厉害,一个普通案件,原告就需交纳挂号费、传呈费、买批费、送稿纸费、出票费、铺堂费、踏勘费、结案费、和息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所以,百姓常请熟门熟路的讼师代为交涉。不过,古代官府并不欢迎百姓告状,他们希望老百姓能够自己解决争端。对他们来说,官府主要是维持朝廷统治的。为了息讼,官府常多方限制帮助百姓打官司的讼师。

“耳笔之民”

各地讼师的活动方式不完全一样,不过一般都是以一种身份为掩护,秘密活动。讼师有个别称,叫“耳笔之民”,就是在耳朵后面插根笔的人。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讼师平常不事生产,只靠三寸不烂之舌挑唆词讼,从中渔利。

例如,《唐律疏议》中规定,“教令人告”得实者赏,事虚者罚,对“为人作词牍加增其状者”和“受雇诬告人”的人予以严惩。《大明律》中特设“教唆词讼”一条,规定“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清朝统治者更是增加了诸种条例来限制讼师的活动。

为了谋生,讼师往往潜伏在衙门外不远的酒馆、茶社中,伺机而动,以求在第一时间得到生意。他们主要是代人书写告状和诉状,或者代替诉讼当事人与官差进行交涉。清朝有官方认可的从事代书诉状的人员,但他们也要承担如实书写诉状的法律责任。

讼师挑唆诉讼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多系以虚为实,以无为有,颠倒是非,播弄乡愚,因得售其奸”。他们还在暗中流传“讼师秘本”,秘本的内容多是举某种案情,虚拟一告(原告)一诉(被告),互相辩论。无论告方或诉方,都有某种诡辩取胜的办法。

在古代,“讼师”并非一个专门的职业,很多人只是想通过包揽诉讼能得到好处罢了。民间讼师良莠不齐,除了不第秀才外,还有退职官吏、地方豪强、市井无赖等。

■ 文字狱——对文人的文化专制 ■

文字狱盛行于明清两朝,指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一般来说,文字狱常由最高统治者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生,一旦被认为意在诽谤皇帝或讽刺朝廷,一字一句都能构成刑责。对于靠文字安身立命的文人来说,文字狱是令他们十分恐惧的。

明初,有人进谗言说“文人善讥讪”,朱元璋从此对天下的文章心生疑忌,大兴“文字狱”。当时,曾先后发生多起因上贺表、谢笺引起的文字狱。当时,一些官员上的表章中,有歌颂皇帝为天下“作则”等字样,被认为是在影射朱元璋做过“贼”,从而受到惩处。

一位臣子奏章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一句,朱元璋认为“法坤”与“发髡”同音,是讽刺他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是盼望“早失太平”,便将这名官员处斩。另外,臣子表文中的“光天之下”“望拜青门”等语,也被朱元璋认为是讽刺自己当过和尚,都被“诛其身而没其家”。

清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被判处死刑的有200多人,受到株连而被判刑的人更是不可胜数。在从康熙年间庄廷鑨的《明史》案开始,直到乾隆年间贺世盛的《笃国策》案这些案件中,文字狱的“罪犯”,既有官员,也有各阶层的文士和平民,上至朝廷大小官员,下至一般生员,以及江湖术士、轿夫、船工等。

“明史狱”

浙江湖州人庄廷鑨招集学人编辑《明史》,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而书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被人告发,庄廷鑨被戮尸,庄氏家属和为书写序、校阅、卖书、买书、刻字、印刷的人,以及地方官吏,分别或被处死刑,或流放盛京,与披甲人为奴。

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论、禁锢思想,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由于文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对文字狱留下了恐惧,而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把治学的兴趣移向远离现实的学术领域,从故纸堆中寻求精神寄托。考据学在清代中期兴起并风靡一时,与文字狱造成的政治高压密切相关。清代诗人龚自珍就曾在《咏史》诗中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的感叹。

清朝大兴文字狱,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清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入主中原之后,清廷对此讳莫如深。二是清以外族入主中原,许多汉族士大夫眷恋明朝,宣扬“夷夏之防”,不利统治。三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激化,雍正帝为了巩固地位,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反对势力。

同类推荐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热门推荐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
  • 极品妈咪之老公太腹黑

    极品妈咪之老公太腹黑

    她喜欢他八年,他摧毁她全家。她被迫沦为陪酒女,衣香鬓影,他拥着她最憎恶的女人参加订婚宴。-轮回再转一轮,命运就此翻盘。-蜕变归来,她成了全城最有名的夜总会老板。再相遇,她轻松微笑,他看着她脸上的温蕴笑意,犹如利箭穿心。如今她依附的是与他不相伯仲的商界巨子,亦是他的发小。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足拿走自己一生最华贵的衣服。-当千帆过尽,终要懂得,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为什么当老鸨?”“当然为了钱,不然累死累活干什么。”“嫁给我,一纸协议,半壁江山,很划算吧?”“把自己都搭进去了,才拿半壁,算了。”“所以才要顺便拿下我,连我都是你的了,还愁不能指掌天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KUSO学院COS社

    KUSO学院COS社

    生性古怪的翟晓羽一直坚信自己可以遇到“奇人奇事”,却因为误将一场COS舞台剧当成了“吸血鬼仪式”,不小心打破了KUSO学院的镇院之宝——KUSO神像。为了免遭神秘校长大人的雷霆之怒,整个COS社陷入了恐慌。翟晓羽和与她同行的慕亦扬也不得不作为苦力进入COS社还债。但是尽管这样,COS社的资金也只够维护KUSO神像暂时“完好无损”的假象,为了最终得到修理神像的钱,大家只能寄希望于参加全国Cosplay至尊大赛,并取得优胜者、获得奖金。就这样,翟晓羽、慕亦扬连同形形色色的COS社社员,开始了一场以夺得奖金、修复神像为目的的全国COS大赛征程。极度贫穷的COS王者之旅就此展开!
  • 商女嫡妃,诱拐断袖夫

    商女嫡妃,诱拐断袖夫

    穿越是一种时尚潮流,狗血是一种生活方式…当苏轻妍被古董砸穿成云蜜之后才知道,追赶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一睁开眼,面对一枚超级大帅哥,可惜丫的居然是“断袖”!伤!回到云府,遭遇各种阴谋和诡计,幕后黑手是亲生爹娘!靠!步入商界,花样百出到叱咤风云,揍兄姐反爹娘夺家产!斗!想借个种,千方百计选个优质男,洞房才知是那断袖狼!泪!*婚后生活,鸡飞狗跳,精彩不断,“断袖”夫君,好生威猛!◇◆◇看似:纯良白兔VS温柔小绵羊,友情万岁!实则:腹黑狐狸VS野蛮大灰狼,深情无悔!*【本文一对一,男女双强,身心干净,绝对宠文!】
  •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不灭生死印

    不灭生死印

    意外穿越异界神州的周天,身具逆天灵根却沦为卑微外门弟子。世人以灵根修武道,武道极致终究逃不过生死轮回。周天却偏要以武道修灵根,上古生死神印为法,逆天灵根为身,夺万物之灵,铸不死不灭之魂。自此闯人族圣地,斩妖族至强,踏上伐天之途。
  •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圣经的智慧》中,我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你们应当掌握更多的关于圣经方面的知识,但我又实在不清楚你们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知识。
  • 穷二代富二代2

    穷二代富二代2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有你的影子,也有我的影子;这是一个朴实的故事,生动、亲切,融入了你我的生活。  生动的叙述、实用具体的融合剖析、独到的心理描写,相信会给众多的有志青年点燃一盏心灵明灯。  相集,生活不会辜负有志者。只要努力、只要找到合适的杠杆和支点,你就一定能撬起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