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课堂学习是门槛内的学习的话,那么课堂外的学习就是广阔的门槛外的学习。门槛外的学习是无穷无尽的,是自由度更高的学习,是更能拉开差距的学习。优等生们在课外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阅读,他们复习总结,他们休息,他们娱乐,他们处处留心,让学习无处不在。
优等生会在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的含义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叫“当天课程当天复习”。
优等生选择课后立即复习,这样才不会使时间和精力白花。假如必要的话,不管你想不想这样做,都应克服对复习的心理上的障碍,要马上自觉地去复习。这时候你所花费的复习时间(不会需要很多时间)会节省由于你没有复习一个章节而在以后重新学习时可能要花的大量时间。
当天课程当天复习。老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如果拖得时间过长、上过的课程已经忘了许多,再去复习,就多倍功半了。有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应该去巩固知识,而不是去修补已经忘了的东西。就是,说: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对你来说,这一点应当养成习惯,要做到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不受干扰。
为什么立即复习可以降低遗忘率呢?只是因为它给予你一个机会让你把章节中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一把它们拼起来,就像把七巧板的各部分拼起来就能看到图案的整体一样。这样,你不用记许许多多零碎的部分,就可以看到有关章节内容的一幅整体“图案”。
立即复习是很容易进行的。在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把章节内容学完之后便可开始。用一张纸将这一章节的第一页遮去,但留出边线外的笔记部分。用自己的话,把边线外的笔记或单独的笔记作为揭示,将课文中那一页上讲述的思想、事实和细节出声背诵。然后,将纸移去,来找出错误和疏漏之处。如果对这一章中的每一页你都能这样仔细检查的话,你就会觉得你已了解这一章所讲述的思想的顺序和它的脉络流向,于是便能将它们记住!
及时复习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加深记忆。因此,复习与前一节课的时间不要隔得太久,全都忘了以后再复习,这样的复习等于新学习。一般说来,复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学习后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个月后,分次进行。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即要合理组织复习和分配时间,不要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复习,这样做容易疲劳,收不到复习的好效果。开始复习时,次数尽量多些,时间间隔短些,内容可少些,以后再慢慢减少次数,延长时间,扩大复习范围。
课后复习可以分四步进行:尝试回忆,钻研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第一步: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这就是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这种方法称为“过电影法”。这样做有四点好处:
一是可以检查每天听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够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上课是有收获的,效果是好的,从而增强了认真预习和专心上课的信心。如果相反,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讲方法。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本,也可以先回忆后看书。为了使回忆专心,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具有专心和开动脑筋两个特点。学过的知识,回忆一遍就会巩固强化一次。
三是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每次尝试回忆后,必然有一部分内容想不起来,自然会很着急地去看书,翻笔记。这样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自觉性,主动地把忘了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四是培养了爱动脑筋的习惯。课后直接看书当然比尝试回忆省事,但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要概括上课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很费脑筋,一个经常回忆的同学,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第二步:钻研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该从头至尾逐句地去钻研教科书,因为教科书中写的是需要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认真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或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在钻研教材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重要部分、新的概念和容易忽略的部分勾画一下,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或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这样,有利于记忆,因为记上一些带提示性的只言片语,以便再查阅时从这些批注中迅速地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关键内容。
第三步:整理笔记。
笔记本不应当仅仅成为上课的记录本,而应当把它变成一份经过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与程序大致是:
①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②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简单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做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③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它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④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⑤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类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⑦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子上,或一本子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第四步:看参考书。
课后复习时还要适当看一看参考书。首先,要选好参考书。在老师的介绍下,每门课程可以选定一本主要的参考书,而其它作为一般参考书。其次,要首先看教科书,在对知识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参考书。其三,围绕中心问题看参考书。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或自己发现的疑问,都可作为看参考书的主要内容,先看主要参考书的有关部分,至于别的参考书的相应部分,也是大同小异,因此,对照起来看,也是很快的,不会占去很多时间。最后,要做好笔记,把参考书中的精彩部分、精彩题目,摘录进笔记本的相应部分里。
优等生的四轮复习法。
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
W=X+Y+Z。
式中W代表成功。等式右边X代表勤奋,Z代表珍惜时间,Y代表正确的方法。也许对于学生来说,勤奋和珍惜时间都不是问题,而正确、高效的方法却不是每人都已经掌握。每个人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当然不同的复习方法适合不同的人,优等生经常使用一种简单而高效复习的方法四轮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考试前的复习。
“四轮复习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告诉人们一个万能的公式:目标+计划+行动=成功,让学生根据人的普遍记忆规律和人类活动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轮复习法”具三大特点。
第一,“四轮复习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你建立知识网络,而不像传统复习法那样以记具体的题为目标。这种方法让你在知识网络中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考试时能按线索找到知识,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你解题,特别是做多项选择题,提供了条件。
第二,“四轮复习法”使人从整体上把知识通过四个轮次逐步深化理解和记忆,从而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而传统复习法由前向后的“渐进”式复习方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习边遗忘的现象。“四轮复习法”改“渐进”方式为分层次“递进”方式进行复习,每一个轮次的目标明确,让你的复习印象逐步加深,最后全面掌握知识。
第三,“四轮复习法”与四轮复习时间表相结合,定时、定量、定问题,限期实现复习目标。你每天学什么、学多少,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和混乱。
使用“四轮复习法”来复习功课,还要抓住要领复习。
在进行复习前,必须紧跟老师,将各科凡需要记忆的内容都要毫无遗漏地识记一遍,不管能记住多少,都要背一遍。
每一轮都要有所侧重。第一轮全面阅读材料、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第二轮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个人学习上的难点。第三轮侧重解题训练,除做一些模拟试题做考前热身外,还要针对自己在题型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单项训练。第四轮侧重对知识的记忆,以求在考试时仍保持“记忆犹新”。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潜力做些调整,第四轮15天应尽可能严格保证。
“四轮复习法”的复习技巧。
一是每科在各轮都要限时定量地复习,可把各科内容化整为零,每一部分限时,分期完成;
二是记忆量大的学科,在每一轮前一段少用一些时间,而在后一段多用一些时间,记忆量小的学科安排则与此相反;
三是各科交替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可将每天复习时间分成四段:早饭前、午饭前、午饭后和晚饭后,在每一段时间里复习一门课,这样可避免硬性交替,大大减轻两门功课之间的互相干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四是外语复习每天60分钟~120分钟,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前,或一早一晚两头安排各占一半时间。
优等生的阶段复习、系统小结法。
什么叫阶段复习呢?从时间来划分,如周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升学复习等,从知识上来划分,如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等,都可称作阶段系统复习。
阶段系统复习的任务。
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专家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留44%,两天后只剩下25%,可见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有的学者认为,经过学习,在大脑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那么就会慢慢消退,表现为遗忘现象。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复习,正是为了强化和完善这种神经系统。
理解了的知识便于记忆,这是对的,但理解了的知识还要通过复习才能真正记牢。优等生不仅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多次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抓紧复习的优等生,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时地得到补正,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是系统复习的中心任务。
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但这时你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的知识这时还是“半成品”,需要采取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这时,才能说完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任务。
阶段系统复习的准备工作。
阶段复习必须注意做好“三准备”,即主题准备、时间准备和材料准备。
①主题准备。复习之前一定要明确这次复习的中心内容,复习时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如果不明确中心内容,拿起课本从头捋到尾,不能称之为复习,只能算是一种重复,最多起到一个熟悉的作用,知识还是分散的,构不成体系,效果并不好。
②时间准备。由于阶段复习要看、要想、要查资料,还要写复习笔记,量比较大,因此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时间都必须相对集中,可以采取主动分配、被动安排两种方法。
时间的主动分配,即根据复习的内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两天复习一部分内容,若干天后全部内容复习完。
时间的被动安排,即复习的时间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计算一下从复习开始到考试一共有多少时间,需要复习的内容有多少。如果时间不够用,那就要根据时间的许可,调整复习内容,熟悉的内容略去,保证重点学科等。
这样,虽然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所剩的时间不多,但是由于时间安排得当,可以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③材料准备。当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一切与中心内容有关的课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都应当尽可能准备齐全,复习时专心思考,需要查阅时资料伸手可得。
阶段复习的程式。
第一步:先回忆后看书。
和课后复习一样,阶段复习进行时,也是先不看书,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回忆。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忙于翻书,先自己想想看,实在想不起来才去看课本。这样做,是逼着自己动脑筋,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先看题后做题。
阶段复习时对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必要再温习一遍。不过,不是一题不落地再做一遍,也不要一题也不做。看题是把书上的练习、日常的作业、阶段测验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看题的时候,只看题目,理清解题思路,会做的可以与原先的做法相对照比较,不会做的再看原先是怎么解的,自己这次“卡壳”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一遍。
除了看题之外,有必要选择部分习题做一做,尤其是选一些综合性习题做一做。因为平时学习所做的习题都是为了练习当时讲课的内容,都是个别的。而综合性习题则要运用本章或本体系的全部知识才能解答,因此,做一些综合性习题是阶段复习中用来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必要的方法。通过做综合题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步:先复习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