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可以向朋友倾诉,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扇门。家人也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即使面对不很知心的普通朋友或陌生人,学会把心中的委屈不软不硬地倾诉给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阴转晴之效。当然,经济实力许可的情况下,经常找心理医生倾诉,往往能够更有效地调节情绪,有时还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指点。
除此之外,你还要修养身心。这往往要从爱好、品德和思想境界着手。
人无爱好,生活单调,而且与那些有着一两种令人羡慕的爱好的人相比,心中往往平添几分嫉妒与焦躁。除少数执著追求自己本职事业者外,许多人能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集邮、打球、钓鱼、玩牌、跳舞等都能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每遇到心情不快时,完全可全身心一头扎到自己的爱好之中。
善良、和顺是最能够有效消除心情不快的美德,往往能够防患于未然。
慷慨大方,多舍少求,不必斤斤计较。这就是专家提出的“非我”疗法。知足者常乐,老是抱怨自己吃亏的人,的确很难愉快起来。多奉献少索取的人,总是心胸坦荡,笑口常开。整天与别人计较的人心理不可能平衡。太多关心别人应该怎么样的人,也不可能有效放松。对别人能广施仁慈之心,包括当素不相识的路人遭遇困难时也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这样的人往往很少出现烦心事。
装傻、视而不见、难得糊涂用在对待这类既烦心却又无关紧要的琐事时,也是改善心情再恰当不过的好办法。
面对生活应激,你怕吗?
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也许会有很多人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头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
认知评价不同。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社会支持不同。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他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个性素质差异。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那么如何对付生活应激呢?1、做现实性的选择。有些事虽可认识却无法改变,客观地面对现实,择机处理。
2、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一个人去“包打天下”,懂得何时去求助他人。
3、向亲友倾述内心的忧伤。跟亲友诉说你的怒气,通过体力活动来消散你的怒气,或者干脆独自关在屋里大喊大叫,都是可选用的变通办法。
4、学会调息。保持放松、减轻应激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从头部到脚尖依次循序,全身肌肉放松伴有徐徐呼吸,全程为10到20分钟。
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动力。
劳逸搭配,干活不累。
比尔·盖茨说: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一种追求改变和学习的过程。尤其一个善用休闲时间的人,工作起来会更有成效。
比尔·盖茨提醒我们说: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业的人,只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默默无闻。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很多人说自己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娱乐”、或者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看电影”,这样抱怨的人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是位置坐得愈高的人,这个毛病愈严重。在很多时候,不是他真的没时间,而是自己放不开。这种人总是口口声声说“等我有时间”、“等我有空”……结果他一辈子都没等到时间,一辈子都没享受到生命。
比尔·盖茨认为: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会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与不要什么。
国外有个叫尼勃逊的人,通过对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调查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善于利用休闲时间去学习。
什么是休闲时间呢?休闲时间就是可以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余时间,也有人称之为“八小时之外”。严格地说,真正的休闲时间应该排除用于家务、饮食等方面的时间,即完全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是休闲时间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工作时间不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流向是基本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限制性,例如,在工作时间里,务工的不能从医,从医的也不能务工。然而,休闲时间却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行规定人们的去向,自由度很大,基本上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
在休闲时间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充分从事能够反映自我个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休闲时间的价值是很高的,它犹如编织知识网络的来回游动的梭子;对于发明创造来说,它是一种激发人的心理潜力的因素。
积极休息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谓“积极的休息”是因为这种休息有别于单纯的歇息,是为了保持工作效率而作的休息。即称为“积极的”,这种休息必须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时时都有一种疲劳感,那是因为他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得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肌肉疲惫。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着前屈姿势,那么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反方向的动作,使原本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得以畅通,使用过度的肌肉得以舒展。这些动作实在很有效。
疲倦的感觉是生理自然反映出来的警告。提醒我们身体某部位超过负荷。如果置之不理,将增加身体的负担。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信息,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正常,才是明智之举。
为了调节自己的疲劳感,可以来一次短暂的休息,但时间不易过长,一般设定为3分钟。把休息时间定为3分钟。虽然没有什么学理上的依据,但3分钟正好是很多事情最小的段落。电话一通、拳赛一回合等,都是以3分钟为一单位。因此,只要3分钟,就足够使疲惫的身体恢复原本的活力。如果超过3分钟,可能会因为中断太久,无法立即继续先前的工作。这一来,休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至于这3分钟的使用方法,可就因人而异了。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你可以放下手边工作,听听音乐,或是欣赏自己喜爱的画家的作品。
当然,3分钟不过只是大略估计而已。只要能达到效果,两分半钟或是两分钟也是可以的。自然也并不是每小时都得休息3分钟。只要觉得身心能保持最佳状况,一点儿也不疲劳的话,继续工作也未尝不可。如果硬性规定每工作1小时就得休息,说不定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
必要的午休是缓解身体劳乏所不可缺少的,但有时也不可忽视工作进行的情形,如果只因为时间到了就休息,往往会打断正进入状况的工作。所以,如果手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不妨在告一段落后再休息。
可以说提高效率的方式举不胜举,各种妙招、高招很多。
比如大脑与动作器官并用式。某个工人干钉木箱的活儿,他每敲一下钉子就背诵一个外语单词。一年过去了,他不但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毫不费劲地记住了5000多个外语单词。加州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3年的开车时间里收听节目。就可以获得相当于两年大学教育的训练。
再比如显意识与潜意识并用式。潜意识的活动往往觉察不到。在干某件事时,突然冒出其他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是一举两得。在睡眠中同样可以学习,流行于欧美国家有名的“超级学习法”就是在睡觉时收听外语录音,效果很好。比尔·盖茨说:“对任何事情不要急着做决定,只要睡上一晚,就会涌出好的智慧。”很多名人都爱用这个办法。睡前自己给自己下达指令,睡醒后难题往往都能找到答案,这叫“一边睡觉一边成功”。
比尔·盖茨说:我之所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其实没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如果说有的话,只不过比别人更善于利用时间、管理时间。
科学地安排休闲时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发式,就是把休闲时间作为开发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
2、结合式,休闲时间与工作时间是相互反馈、相互影响的,结合式实际上就是把闲暇活动作为本职工作的延伸与扩展,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
3、陶冶式,即在休闲时间里从事多种有益活动,以陶冶性情,增长学识;
4、调剂式,即闲暇活动与工作互相调剂,比如脑力劳动者在休闲时间最好是干些体力活儿,室内工作者在休闲时间最好到室外去,工作是逻辑思维的人休闲时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
调剂的另一层意思是做到紧松、忙闲、劳逸、张弛相结合。既不是只张不驰、张而忘弛,搞得很紧张,也不要弛而不张,弛而忘张,并力戒一味求闲,闲上加闲,提倡张弛结合,劳逸适度。
忙里偷点闲也无妨。
有一位猎人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玩说话游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生活也一样,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但是,如果天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最终这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也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于是,超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不可避免的疾患。
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所以患职业病、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甚至猝死等一系列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生活、工作及心理上造成无形的压力。
这时,需要换一种心情,轻松一下,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运动,以偷得片刻休闲,消去心中烦闷。有一位网球运动员,每次比赛前别人都去好好睡一觉,然后去练球,他却一个人去打篮球。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练网球?他说,打篮球我没有丝毫压力,觉得十分愉快。对于他来说,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休闲。
你每天行色匆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你说根本没有时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争时间、抢速度已成为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
小义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现在他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可搁下电话就搞不清是10点还是10点半;说好一上班就给客户发传真,可一进办公室忙别的事就忘了,直到对方打电话来催……小义感觉自从半年前进入公司后,陀螺一样天旋地转地忙碌,让他越来越难以招架,快撑不住了。“那种繁忙和压力是原先无法想像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帮你。我现在已经没什么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时想休假,可假期结束后还有那么多的活,而且因为休假,手头的工作会更多。”他无奈地向朋友诉苦。
在实际工作当中,类似于小义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在外企拿高薪的工作人员。
据有关统计,在美国有一半成年人的死因与压力有关;企业每年因压力遭受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员工缺勤及工作心不在焉而导致效率低下。
在挪威,每年用于职业病治疗的费用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在英国,每年由于压力造成1、8亿个劳动日的损失,企业中6%的缺勤是由与压力相关的不适引起的。
我们都有时间,并且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下班赶着回家做家务时,你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花半小时,慢慢步行,到公园里走走。或者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看看身边的景色,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去海滨、名山休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但学会忙里偷闲,作片刻休息,则人人都能做到。
你在为什么而奔忙。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时所骑的白马本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普通白马。此马本无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体健,耐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玄奘大师想:西天路途遥远,去时要当坐骑,回来时要负重驮经书,况且自己的骑术又不是很好,还是挑选一匹老老实实的马吧。选来选去,就选上了这匹磨坊里的普通白马。
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东土大唐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白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驴子和马围着白马,听白马讲取经途中的见闻以及今日的荣耀,大家羡慕不已。
白马很平静地说:“各位,我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幸被玄奘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间,大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你们是在家门口来回打转。其实,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们走过的路还是一般长,也一样地辛苦。”
众驴子和马都不言语了。是啊,自己也没闲着啊,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之士”,有荣誉有地位,自己还是老样子呢?我们不妨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个故事。
作为白马,它并没有因为跟随玄奘大师功成而返而表现出洋洋自得、高人一等。相反,它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和其他的马一样在奔走,并且走的路程一样长。这样的胸怀固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但是,其他的驴子和马的心态就没有可取之处了。每一个生灵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玄奘大师取经只能带去一匹马,如果它们因为自己不能成为幸运儿而自怨自艾,反倒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不妨像白马一样,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