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600000030

第30章 “火星式”管理(1)

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火星人”马云总是以他的“火星式”风格给人意外,也给人奇迹。早期,马云被称为“疯子”、“异端”,但他坚持他那疯狂的梦想。他十分擅长打破常规,也擅长寻找打破常规的解决方法。

云式太极管理

台上,风清扬(马云)一身古装武侠打扮,步履轻灵地演练他的太极拳,人们常视这样的马云在“表演”和“作秀”,却不知道他正用太极推手与世界高手过招,以“太极智慧”推动阿里巴巴走向伟大。

以“太极智慧”进行管理

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的马云,在企业建设上,也是从“太极拳”的“虚实”、“动静”、“开合”、“进退”中寻找管理之道,把握着使阿里巴巴永续经营的“劲道”与“节奏”。

太极拳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阿里巴巴此时也处在这个“折叠”与“转换”的关键点上,每一步动作都将决定着其未来的“往复”与“进退”。此中“枢纽”,正是马云。

一个卓越的企业需要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来领导,但企业家的境界很容易形成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因此企业家的境界决定企业的高度。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说:“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容易走向失败,那是因为一个企业越成功,企业家越容易特立独行,越容易一意孤行,越容易最后众叛亲离。这是很多企业家都会掉进去的陷阱。”

因此,对于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最难的就是“突破自我”:保持反思的心态,不断自我提升,跟上形势的发展。在阿里巴巴的关键点上,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马云正在主动寻求自身境界的突破和阿里巴巴的超越之道。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想练成天下第一的功夫,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根基要稳。稳,主要体现在步法转换上。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也在于步。步法转换得好与不好,决定了武者所能达到的功夫境界。

于是,马云开始了一系列“步法”修炼——去重庆缙云山白云观禁语、抄经;去日本京都拜访稻盛和夫探讨人性、灵魂;去美国考察Google、微软、星巴克,拜会克林顿和索罗斯……从一开始就主张用“东方智慧,西方运作,全球大市场”思路做企业的马云,正在“内外兼修”,从古今中外寻找精神资源,探求实现自身与阿里巴巴的转换、超越之道。

马云还计划跟随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王西安,学习正宗的太极拳法。他说:“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对于功夫,少林小子可能会比画几下,但太极宗师才能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着手练太极。”

马云喜欢道家哲学,总在自己的车里放着《道德经》和《庄子》。他说:“人行走得太累,没有时间停下来看自己。然而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先停下来。”

马云讲过一个“杨露禅学太极”的故事:太极宗师陈长兴同意收杨露禅为徒,第一年,让杨露禅忘掉之前所学的一切招式;第二年,叫他体验生活中的一切细节;第三年,学习哲学思想,开始懂得太极阴阳之道;第五年才开始正式学武;第七年时杨露禅哲学境界磨炼到了一定程度,成为打遍京城无敌手的“杨无敌”。

难怪乎婚姻有它的“七年之痒”,也无怪乎,企业也有自己的“七年之痒”。回观自身,马云认为,自己在走过学习创业、学习企业经营发展两个阶段后,开始走向第三阶段——钻研哲学。

“自知”是最难的。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马云也在思考如何让他的团队认清自己。

在美国考察时的一天,马云和阿里巴巴的13个高管晚饭后,开展了一次互相点评的小活动,即“我如何看你,你如何看我”。结果,每个人都发现,自己以为的自己与周围的人看到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我们集体照了一次镜子”。

于是,马云发现,阿里巴巴人现在都需要照照镜子,“认识你自己”。当然,阿里巴巴也需要一面镜子,那就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曾有人问,阿里巴巴最大的对手是谁,马云不假思索地说:“沃尔玛。”一般人都以为马云是在商业形态竞争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而实际上,马云思考的是:山姆·沃尔顿将“服务顾客”变成了全体沃尔玛员工的共同目的。所有的策略和行动都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终于使得沃尔玛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伟大公司。沃尔玛每到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就会改善上升到中产阶级水平。

这也应该是阿里巴巴的使命。

用目标和使命指引未来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当作人一生的最高追求,“那些实现了自我的人,毫无例外,都是投身到‘非当下目的’的追求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受到使命的召唤”。

企业发展同样需要明确目的性。

马云常常自问:“我为什么要办企业?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带领大家找到这盏指路明灯。

在与一些世界伟大公司“照镜子”的过程中,马云日益发现“目的”的重要性。“优秀企业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目的。目的不一致,则无法做事。”马云认为,利润虽然重要,但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有超出赚钱之外的目的。他说:“如果企业不赚钱,那是不道德也不负责任的企业;但如果仅为了赚钱而活着,这样的企业存在的意义也不大。”

一个企业是不是伟大的企业,并不在于它有多大规模、能够产生多大利润、拥有多大的市值,而是这个企业是否有建立在崇高理想基础上的伟大目的,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目的”实际上是决定企业伟大与否的本质所在,是企业能否超越自我、实现基业长青的基点。

“目的”的核心是对“何为正确?何为价值?”的回答,它不是草草选定的,需要不断探索,更需要时间的考验。

“成功的目的来自你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深入了解,以及明了自己将要完成的使命。它需要用到情感上的自我认知和睿智的思想——需要动用你的全部资质、全部经验和全部信仰。目的是你信仰中的基因,是不经思考就能相信的东西。”尼科·默克基尼安斯如是说。

阿里巴巴能不能明确自己的目的,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能不能坚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思考和行动?能不能使这个目的成为企业走向伟大的根本?关键在于一盏明灯的指引。

企业越往上走,眼界越高,对社会影响越大,调集资源的能力越强。此时,梦想的基因便会在合适的环境下,由自发的、潜意识的变成显性的、自我驱动和自我约束的,目的和使命感也才会明确起来,从朦胧变得清晰,从自发变成自觉。

比如,每个人参加革命的原因都不一样,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需要经过一轮轮磨炼,把一个概念变成理想,把激情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勇气。

阿里巴巴建立之初,也有自发的梦想和激情。他们发现互联网很好,想利用它踏踏实实地为中小企业做些事,让大家生意好做一些,日子过得好一点,于是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口号。

但是,这个早已成为今天阿里巴巴人使命的口号,在2003年以前,并不是阿里巴巴清晰的企业目的。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客户、员工、股东三者的位置,一直纠缠不清。在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的“独孤九剑”时期,并没有把客户放在第一位,而是第九位。

2003年那次突如其来的“非典”,让阿里巴巴的这一使命变得清晰起来。那时,马云和全体阿里巴巴员工都明确了一个理念: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至今,在阿里巴巴新员工培训中,都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非典”时期,马云戴着口罩作出决定:全杭州500名员工全部回家办公,但是工作和客户服务不能停。家里没有电脑,把公司电脑搬回去。家里没有网络,IT人员把网络全部建起来。因此,“非典”期间,客户打进电话来都会有人应答:“喂,您好,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特别告诉自己的父亲:“爸爸,有电话打进来,一定要说:‘您好,阿里巴巴’!”

此后,马云便总结出阿里巴巴三条思想原则:第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第二,永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的;第三,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接下来的2004年,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从“独孤九剑”发展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被当作最高原则。

在阿里巴巴股东大会上,面对300名股东,对于什么是阿里巴巴的“企业目的”,马云回答说:“为客户创造价值。”对于什么是最伟大的公司,马云给出了自己明确的回答:“创造价值,员工开心,有良好的回报。”

学会尊重内行

见过许多IT界的青年才俊,看到马云的时候,总不能将他和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的CEO划等号。倒不是他其貌不扬的外表,而是发现在互联网世界游刃有余的他,对电脑竟然如此一窍不通。

比如说,马云用电脑只会做两件事,收发邮件和上网浏览。马云也声称,他是一个完全不懂计算机的人,但恰恰是这一点,却让他如盲人骑象般,在网络这头“大象”上颠簸了十几年,回头一看,自己不仅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

不知这是否像电影《阿甘正传》所讲的阿甘的故事,阿甘天生弱智,有点傻傻的。当他应征入伍去打仗的时候,每一次,在战场上他只知道做一件事,打不过敌人的时候,就拼命地跑,穿过枪林弹雨也不回头地跑。等战争结束时,他的很多同伴都牺牲了,只有他还活着。

对于马云来说,不懂技术的他永远不跟技术人员吵架。因为他始终认为,外行可以领导内行,但关键是尊重内行。技术不管多么伟大,多么复杂,都是为人服务的。马云没有海外留学背景,没有很高的学位,但他如今掌管的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上万名员工。

公司新开发的软件或新的产品,如果马云拿上来就会用,也就说明了80%的人都会用。如果马云不会用,这些东西就是“垃圾”。马云自嘲为:“我们的技术是为了帮助像我这样傻的人使用的。我们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对客户从来不说这是什么高科技,除了谈到税收优惠的时候。”

其实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

创业初期,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上,马云当仁不让:不做门户,也不做B2C,就做B2B!但究竟如何操作?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阿里巴巴的标识如何设计?阿里巴巴的页面如何制作?商人的买卖信息如何贴上去?如何进行信息核实和分类?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

当时阿里巴巴有三个负责写程序的工程师:吴妈、狮子、宝宝。不久又来了个香港小伙子名叫Tonny。Tonny当时只有20岁,但已算得上香港的IT高手了。Tonny的父亲是马云的朋友,是父亲介绍他到阿里巴巴应聘的。

公司初创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而是自由争论,平等决策。楼文胜说:“决定页面时,彻夜不停地争论;设计标识(LOGO)时,争论过20多个方案,当盛一飞拿出今天人们到处可见的那个字母a的变形时,大家一致认可。其实这个标识的人形就是孙彤宇的侧面像。”设计页面时,开始由宝宝做了个模板,这个模板做得很成功,有很好的扩展性;然后大家在这个模板基础上一起开发程序,狮子主要负责写Windows下的程序,很快阿里巴巴的页面就设计出来了。

马云说:“因为我不懂技术细节,而我的同事们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顶尖高手,所以我尊重他们,我很听他们的。他们说该这样做,我说好,你就这样去做吧。试想一下,如果我很懂技术,我就很可能说:那样没有这样好。我会天天跟他吵架,吵技术问题,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发展问题。”

尊重和不干预,马云对待工程师一直是这个态度。开始公司里只有三四个工程师时是如此,后来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发展到500人时,还是如此。马云一直把他们当作一个另类群体,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甚至给他们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并为他们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马云清楚,一个网络公司离不开技术,他时常为阿里巴巴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网络高手而自豪。在他不惜工本千方百计吸纳人才时,其中很多人都是像雅虎搜索器开发者——吴炯这样的技术人才。现在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分为P1、P2、P3三个等级,但成为了P3以后还可以发展。马云早就宣布过:工程师可以做技术副总裁,也可以做COO和CEO。阿里巴巴的现任COO李琪就是工程师出身。

但马云从创办网络公司的第一天起始终坚持: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第一位的,技术要为商业模式服务。马云虽不干预技术细节,但要干预技术设计的原则。

“有一段时间我就像公司里的技术检查员,有时候技术人员做出一样东西后说这样东西非常好,我一看我不会用,我说,因为我不会用,所以80%的人不会用,如果我会用这东西还可以拿出去。”“真正的高科技就是一摁一开,不要弄得很玄乎。我坚信一点,电子商务很简单,应把麻烦留给自己,不要留给用户。”

马云提出来的阿里巴巴设计原则是:简单。马云还和其他人一起干预了主页面的设计,“我们极其挑剔,仅一个主页面,我们就枪毙了16稿。”

尊重内行是成功的关键

一次,马云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他在演讲中透露他“不懂技术”,这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然而,实情就是如此。马云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之前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回国后就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9年又创办“阿里巴巴”,至今他的计算机知识也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

马云是技术上的外行,但他却是管理上的内行。

外行能否领导内行,这个问题向来存在争议。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外行领导内行,那不是瞎指挥吗?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如果领导者、管理者仅仅因为“在其位”,便理所当然地“行其令”,尽说些外行话让别人无法照办;或者担心被手下小看、瞧不起,不是内行却硬要冒充内行;或者事事喜欢大包大揽,对内行“干预”不当成了“干扰”……这样的外行领导内行,结果就可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而,倘若能像马云那样,首先,坦承并正视自己的“短处”。谁都不可能是“百事通”,领导者也不一定就是全才。借用韩愈的那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技术、业务上,手下不必不如领导,领导不必强于手下。其次,开阔胸襟,放宽气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不嫉贤妒能,反而心甘情愿地为内行搭建舞台、搞好服务,让他们一显身手、建立功业。最后,扬“长”避“短”,尊重内行。虚心听取内行的专业意见,放手让他们创新、创造,既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用人、管理上的长处。如此,外行领导内行,又有何不可?这样的事例史不绝书。比较典型的就是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子房;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吾不如韩信”。于是,“运筹帷幄”的事交给子房,“治国安民”的事交给萧何,“率百万之众”的事交给韩信,刘邦尊重内行,用好内行,不也一样成就了王业吗?

同类推荐
  • 沃尔玛零售业真经

    沃尔玛零售业真经

    沃尔玛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它在1990年超过位居美国折扣百货业龙头10年的凯玛特(K-Mart),成为美国最大的折扣百货连锁公司;1991年超越自二战后即名列全美第一的老百货业盟主西尔斯(Sears),坐上了全美零售业的第一把交椅。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

    本书从突围举措、行业结构、企业后劲等方面详细解读了50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重装突围”的应对之道,其中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不乏实际应对的改革措施,希望对目前遭遇企业创立以来最大困难的企业和所有有志于做中国最好企业的创业者有所借鉴、有所启发。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热门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茅山道士异闻录

    茅山道士异闻录

    清末民初,袁世凯窜权称帝,镇压革命,欺压百姓,民间苦不堪言,混乱世道更是妖魔鬼怪横行。茅山道长观天象寻找一位有道明君拯救天下苍生,于是带领徒弟下山,中途险遇各种妖魔鬼怪,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由此拉开序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恶夫恰妻

    恶夫恰妻

    第一部恶夫恰妻(已完结)指腹为婚?亏老妈想得出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奉行这个对方是黑道额你不是把你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抗议无效?老妈你也太专制了吧就算我老被人炒鱿鱼也用不着用这招来激励我上进吧不是玩笑,立马登记而且对像还是那个没品男上次要不是他把我丢在马路上我会被人炒鱿鱼不行,我要逃婚这两个没良心的竟然惧于老妈的淫威把我拐骗到婚礼现场这笔帐我先记着你看看这一大票女的全是来找我理论的可见这个男人有多花心老妈,为了女儿的幸福咱们毁婚吧不行,要我好自为之我不要啦推荐好友懒忽忽文文:穿越旅行团http://m.pgsk.com/MMWeb/m.pgsk.com来到陌生的世界,开始新的探索旅程,她是史上最倒霉的反穿者。什么?组织团队穿回我的故乡......总结:时代的流行,反穿、穿越人士刷的一大票。-------------------------吼一声:有点雷推荐好友茶茶文文:叫你勾引我
  • 别让生气毁了你

    别让生气毁了你

    生气是人类最危险的情绪之一。人在生气时,犹如一只发狂的狮子,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打破原则,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愤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克制。善于控制愤怒的人,总是将愤怒藏在心底深处,并慢慢将其转化成一种惊人的力量。
  • 春闺梦里人

    春闺梦里人

    “我不甘心,不甘心!即使是做鬼我也要生生世世诅咒你们,鹣鲽散,圆镜碎,鸳鸯各自飞!”执念不散,冤魂难离。季曼只不过是看本小说打发时间,却不想好像被扯入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境。她成了书中最恶毒的女二,角色出场重新开始,替被赐死的女二再走一遍故事的发展结局。宅院深深的侯府,圣母玛利亚一样的女主,无数恶毒的炮灰。皇家恩怨牵扯不休,后院争斗一人不留。她一个注定没有好下场的女二,该怎么扭转命运?斗天斗地花言巧语,骗老骗少满腹计算。看在她这么尽职尽责破坏男女主关系发展的份上,能不能给她一条活路啊?
  • 皇裔巨星

    皇裔巨星

    睁开双眼时,便是那张狰狞阴狠的娇柔俏脸和一声阴寒刺骨的咆哮,“唐潇潇,你为什么还不肯去死?!——只要你死了,我就是唐家真正的大小姐!唐家的一切财富都是我的!我会是真正的豪门骄女,我会是真正的唐家继承人!”一朝重生,睁开眼眸,已经物是人非,她已经成了那个集千万般宠爱于一身的豪门小公主,成了那个本应该惨死在阴谋和凶杀中的唐氏财团唯一继承人……而这场阴谋的罪魁祸首,居然是继母带来的拖油瓶妹妹!如此尚且不够,那个贱人——唐柔居然再次施手谋害!侥幸逃脱,她的眼底满是冰冷和傲岸,便不再是当年那个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小经纪人,也不会再是那个刁蛮任性的豪门纨绔女,——她只是她,为了成为众多豪门贵族中女王般存在的她!已经成为王牌经纪人、金牌导演乃至国际巨星的她,站在众豪门之巅,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只是这一次,——谁会站在我身边,与我并肩放眼这一世的权势荣华?——————————————————————————本文简介:她是本世纪世界娱乐史上的十大传奇之一!她是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女性,更是无数人道主义者尊重爱戴的女王陛下!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却在不经意间,以一个男人的身份,走上了那个陌生却璀璨的舞台,在非议和掌声中,踩过荆棘,踏上了第一偶像、娱乐之王的巅峰!剪断三千青丝,我愿化作男儿身,不管一路布满荆棘,踏上了至高偶像、娱乐之王的巅峰,给予每一个仰望我的人以幸福,给予每一个信仰我的人以温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