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000000049

第49章 去显用隐的智囊(1)

周武王征粮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戍守,同时又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粮食的人,就可以免服兵役。”百姓为求免役,纷纷捐出家中所有积谷,以免被征兵参加重泉之战。国家由此得到的粮食比原来增长了二十倍。

假设一个战争名目,利用老百姓害怕战争的心理,从而获得粮食。如果说这种方法是解决国家缺粮的权宜之术,那么作为圣王的周武王以权术来愚弄百姓是很不应该的。

《韩非子》记载:商汤王放走了粲是为了自立为王,但他又怕人说贪婪,就让给了务光,又怕务光真的接受,便派人告诉务光:“汤弑杀他的君主,却想将弑君的罪名嫁祸给你。”务光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就投河自尽了。另外,文王资助费仲,让他游说于纣王的身边,离间纣王与大臣的关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好事者可以制造出种种事端,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

智囊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的爱国将领。在他任陆军检阅使驻北平南苑时,一次宴请各国公使。他在门上悬挂了各国国旗,惟独没有日本国旗。日本公使大为不悦。

“为什么会是这样?”日方质问冯玉祥。

“是这样的,”冯玉祥不慌不忙地说,“自贵国提出二十一条后,敝国人们一直抵制日货,所以贵国国旗实在无处购买。真对不住!鄙意如果贵国取消二十一条,即可购买悬挂贵国国旗了。”

冯玉祥故意不在门上悬挂日本国旗,制造出“全民抵制日货,以至于日本国旗无处购买”的假象,对对方进行心理干扰,逼迫对方取消“二十一条”之不平等条约。

求人办事,实施草木皆兵术时,最关键的一步是制造假象,让这一假象与对方原有预测或心理承受力有较大的距离,以致对方一时无法适应,神经过敏,达到似乎不办此事就要处处受惊的心理状态,从而在精神上先战胜对方。

桓公服紫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全国上下争相仿效,都穿紫色衣服。在当时,五匹白绢换不了一匹紫布。于是,齐桓公对此情景非常担忧,对管仲说:“我喜好穿紫色的衣服,紫布贵得厉害,全国百姓都好穿紫色的衣服,这一现象制止不住,我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大王如想制止这一现象,何不从你开始试试不穿紫色衣服呢?请你对手下人说:‘我非常讨厌染成紫色衣服的味道。’在这时,如果刚好有穿着紫色衣服而进见的侍臣,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儿,我讨厌闻到紫色的气味。’”桓公说:“好吧。”于是桓公就照管仲说的办了。在当天,宫中侍臣就没有谁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国都中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没过几天,全国就无人穿紫色衣服了。

智囊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是上行下效的效果。“上梁”指的是上层、是头脑、是领导;“下梁”指的是下层、是基础、是群众。论廉政勤政,人们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古代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女人,结果全国女子都争相效仿,拼命节食,减肥束腰,因而造成了“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悲惨局面。在战争年代,一支军队,尽管是兵强马壮,设备精良,但一旦群龙无首,则会一溃千里。这么看来,“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很有道理的。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群众基础,不是从群众中来,而靠“领导者推动”和精神力量的感召,且不说力量是否微弱,就是实行起来也是一种被动的关系。所谓推一下动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我们从历史教训中也可看出,之所以出现一些重大的失误,是因为不是“从群众中来”、从基础中来、从实际中来而犯下的错误。因此,我们主要是要把基础打好,建立健全的群众基础和遴选机制,反映民声民愿、规范约束监督;健全稳固法律、制度基础,保证上下同归,依法治国。这才是我们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基础打好了,官刚正、士能为、兵则强、国则立。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谚语,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空中楼阁”、上下脱节的现象。因此,要求上梁之稳之健,则须从基础抓起。只有以基础之正、之稳,才能求得“上梁”之稳、之正。“下梁正”,则“上梁”自正。

反过来说,如果上梁正了,下梁自然也结实挺直。齐桓公的做法不啻给大家一个惊醒,一味地模仿讨好国君的爱好并不都是正确的。

齐桓公散谷与收谷

有段时间,国中大夫只顾积敛家财,不愿踊跃捐输;囤积米粮任谷粟腐烂,却不愿开仓救民,齐桓公非常烦恼,于是就向管仲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管仲说:“请您下令召城阳大夫来质问。”

桓公问:“这是为什么?”

管仲说:“城阳大夫府中的宠妾,个个身穿细葛布做成的华贵衣裳;所养的鹅鹜吃的都是上好的谷粟;日日笙歌夜夜舞榭。他的族人却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大王只要对他说:‘你口口声声说要对寡人尽忠,却连你自己族人的生活都不顾,能相信你会尽忠寡人吗。从今天起,寡人不要再见到你!’”

齐桓公听后就召来城阳大夫,摘了他的官帽,命令封闭他的大门,不得随意出走。有功受封的官宦之家见此情景后,立即争先恐后发放积存的粮食,送给远亲近邻。还有的功臣之家广纳城中贫病、孤苦和不能自力的穷人,分给他们救济粮。从此后,国中没有饥饿的百姓。这种方法就叫缪数吧。不但挫了城阳大夫宠臣的骄气,又能使大臣们散家财救助百姓。管仲短短几句话,却对齐国大大有帮助。

粮食价格下跌了,齐桓公深恐余粮流到其它诸侯国,想为本国百姓贮藏些粮食,又来向管仲问计策。管仲说:“今天我从集市上路过,见到新建成的两家大粮仓,请您以壁玉来招聘他们当官。”齐桓公听完管仲的话,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以贮粮有功的名义聘两家主人出来作官。国中百姓得知,纷纷建造粮仓仿效,每家藏了尽可能多的粮食。

周文王修筑灵台,埋葬枯干的乱岗人骨,便得六州人民都情愿归顺于他。句践利用怒蛙的鸣叫,来激励越军的士气。燕昭王拿重金买死了的千里马,各路人才知其爱才,纷纷前去投靠。齐桓公聘用粮库主人为官从而使国中各处冒出粮仓顶。虽然诚意与伪心很不相同,但几个事例都是以小到大,作用和道理是一样的。

智囊

真正的方法是在智慧中而生的;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智慧才能发挥无比的功用。没有智能而只强调方法,不仅于事无意,只是一场闹剧罢了。只有智慧而没有方法,则像驾车行船的人,在广阔的草原或海洋,一切好像得心应手,而且易于大风大浪或羊肠小道,就会束手无策。尺蠖的缩身,蜂拥刺刺人,麝的肚脐喷香,蟒蛇的蜕皮再生,都是动物生存的方法。动物有这些本能,何况人呢?

相传老子出关,化为胡人;仲雍南入蛮,断发文身。物质的人以为这是圣人的智慧也有行不通的时候;但智慧的人都能了解,圣人做这些权变的方法,无不来自真正的智慧。有时婉转而不直行,称之为“威蛇”;有时暂时隐匿不显,称之为“缪数”;有时诡谲而不失原则,称之为“权奇”。若不懂婉转,不懂隐匿,不懂诡谲,将会被环伺在外的灾祸加害。智慧的人,怎可不知运用智慧的方法呢?

管仲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散谷与收谷,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得恰到好处。管仲短短几句话,建议散谷,不但挫了城阳大夫宠臣的骄气,而且能使大臣们散家财救助百姓,对齐国大大有帮助。又是短短的几句话,建议收谷,既有效防止余粮流到其它诸侯国,又为本国百姓贮藏些粮食。这里运用的方法被称为缪数法。

丞相卖绢

东晋的王丞相善于管理国家之事。晋室刚刚渡江到南京时,国库空竭,没有银钱,只有几千轴丝绢。王丞相同诸位贤臣一同用白色的丝绢缝制单衣穿在身上。一时间,官员和读书人都比着要做这种衣服,于是丝绢银价很快就贵起来。王丞相此时令管事人把丝绢卖掉,每轴能卖到一两银子。这件事正好同齐桓公讨厌紫色相对照。

谢安的一个同乡被罢官后去拜访谢安,谢安问他回家的钱筹好了没有,他答:“我只有五万把蒲扇。”谢安从众扇中取出一把自己用,不久传了出去,读书人和一般老百姓都争着去买蒲扇,扇子的价格很快涨了几倍。这也是王丞相用过的机智。

智囊

法国把土豆从美洲引进后一直得不到推广。

有人说它是“魔鬼的苹果”,吃了会伤害身体;有人说它是“土地杀手”,种上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各种各样的错误说法层出不绝。

著名的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在一块众所周知的低产田栽培土豆,然后,请求国王派一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军队来看守这块土豆地。

人们互相打听着,猜测着,然后趁着士兵在深夜“疏忽大意”的时候来偷挖“专供皇室食用的‘天果’”,并把它们栽种到自己的菜园里。

原本无人问津的土豆就这样被迅速推广开来。

白白送人的东西往往一文不值,千金难求的东西往往价值连城。土豆刚被法国引进后,白白送人都没人要,反而招来一片非议声;等到被士兵“严防把守”后,人们反而冒着“生命危险”去偷偷地挖来栽种。可见,这人都有多么“贱”啊!

自抬身价,也叫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在求人办事时,当自身力量确实不够用时,不惜余力地将所有的“资本”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让对方从你这一点上的强大,对你的整体实力产生错误的评估,或者给自己所求之事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对方不敢也无法做出拒绝。

东方朔智劝汉武帝

汉武帝迷信方术之士,并让这些人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东方朔求见武帝说:“您让人寻找的是自然之中的药,这些药物是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唯独天上的药才能使人长生不老。”

武帝说:“可是,天怎么上得去呢?”

东方朔说:“我可以上天啊。”

武帝虽不全信,但也希望是真的,于是立即派他上天取药。东方朔辞去,刚走出门又回头说:“我说我能够上天,陛下您也许不信,您可以派人跟着我去作证。”武帝就派了一名方士跟他同去,约好30天为期。

岂知东方朔回家之后,天天饮酒赴宴,似乎忘记了上天这么回事。随行的方士多次催促,东方朔每次都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吧,不久后就会有神仙来迎接我的。”

一天,方士和东方朔都在睡觉,东方朔醒来后对方士说:“我喊了你那么久,你怎么不答应?好在你没误了看我上天的机会,现在我已经从天上回来了!”

方士不信,向武帝报告了这件事情的经过。汉武帝要办东方朔的欺君之罪。东方朔哭着说:“我这是第二次要死了!”

汉武帝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东方朔回答说:“玉皇大帝问我天底下的老百姓穿什么衣服?我说用虫子制的衣服。玉皇大帝又问是什么样的虫子,我说这虫子嘴毛乎乎的象马,颜色黄乎乎的象虎。天神大怒,认为我说假话,便派使臣到人间探问,使臣回来报告天神确有此事。有这种虫子,名叫‘蚕’。这样,天神才转怒为喜,免我不死。如今您如果认为我是在欺骗您,那就派人上天去问问吧。”

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们齐人就是狡诈,你原来是想让我不再重用方土呀!”

武帝听从了东方朔的建议,从此辞退了所有的方士。

智囊

为了制止汉武帝相信方士的愚昧行为,东方朔“以身试法”地做了一回方士,然后“演绎”了方士骗人的伎俩,东方朔直说不一定能劝得动武帝,然而这样委婉地劝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东方朔被武帝说是“狡诈”,但最后还是听从了他的劝告。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宜直说的情况,这时候打一个比方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对方从中主动明白我们要说的道理,成果往往更加明显,这样不会伤害他的感情,而且也达到了劝讽的目的。

张良的按嗣计

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孝惠王,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许多大臣向他进谏,认为废长立幼不仅有违传统,而且容易引发内廷动乱。但是刘邦注意以定,很难改变。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最为焦急和忧虑的莫过于孝惠王的生母吕后,可惜她一时束手无策,只能让吕泽去请留侯张良出主意。张良说:“这是难以用口舌争得胜利的。皇上有四个招不来的人,这四个人已经很老了。因为皇上待人轻慢无礼,他们逃入山中,不愿作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认为这四人不爱名利,很是高尚。主上想招而不可得,常常耿耿于怀。太子如果能够得到此四人辅助,或许会受益良多。”

吕后于是让吕泽持太子亲笔信,用卑谦的言词再三请求,把他们请入宫来。

汉十二年时,刘邦的病很重。这时他更迫切要换太子。叔孙太傅向他谈古说今,借机拼死相争,皇上假装同意了他的意见,而实际上还是想换太子。一次宫中举行宴会,太子亲自为四老斟酒,四老年纪都已八十岁以上,眉须雪白,衣着潇洒,神姿伟岸。刘邦奇怪地问他们是什么人,四位老人走上前各报自己姓名,原来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秀和夏黄公。皇上大为吃惊地说:“我找你们好几年,你们躲开不肯出山。今日为何自动跟随我儿呢?”

四人都说:“陛下您轻视士者,喜欢骂人,喜怒无常,我们义不受辱。听说太子仁慈孝顺,爱贤护才,天下有才之士没有不翘首以盼,想为太子效命的。所以臣等也来了。”

刘邦见此四人都愿意破誓辅助汉廷,以为太子羽翼日丰,地位牢不可破,废之不明智,从此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叔孙通在高祖面前,左一句会折寿,右一句福祚薄,再举古今历史上更换太子不祥的史实为佐证,想劝说高祖改变废黜太子的心意。唉,想那汉高祖是多么聪明的人,何须叔孙通举古今例证,才知道不可轻易废太子呢!举古今例证,必定会提到某君圣明,所以天下大治;某君昏聩,所以天下大乱。高祖时代天下治乱的征兆未显,就已断定高祖昏聩而非圣明,有谁会甘心承认自己是昏君呢?这就是叔孙通太拘泥儒家教训,致使谏言反而不为高祖所接纳。商山四皓愿意为太子效命,那天下人莫不争相为太子牺牲,因此日后治乱的端倪,已清楚的显现在高祖心中,既要为汉室千年天下着想,高祖还能顾及私情成全赵王母子吗?

弇州怀疑到汉朝廷上的四皓,认为他们并不是商山上的四位老人,果真如此,即使不说张良犯的欺君之罪,就说高祖,他的眼睛未免太昏花了吧?这是一个道义问题。商山四皓既然能为义坚持不为高祖臣,也就能为义不推辞太子的招抚。

还有一种传说,说张良练功辟谷后,跟从四皓到商山修仙去了,那么四皓与张良当然是一类的人,想来他们已默契相合很久了。假使张良不出来辅佐汉朝,那么四皓之中也必定会有人出来,他们不是要隐匿在山中直到老死。太子定位后,汉朝的宗社也就牢固了,此后,张良报效汉朝的心愿可以告终,到商山隐居的志向也可以得到满足。由此可说,四皓不独为太子来,也是为张良而来的。啊!千古之高士,岂是凡胎俗子的书生们能用规尺衡量出来的吗?

智囊

张良的按嗣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山震虎”。这是一种典型的迂回策略,当正面交锋或者直接陈述行之无效的时候,我们就要转变方向,抓住对方的特征或者弱点,从侧面入手,或借力大力,或旁敲侧击,以达到最初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三嫂子上山

    三嫂子上山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睡错魔王:飙悍娘亲惹不得

    睡错魔王:飙悍娘亲惹不得

    二十一世纪的头牌杀手,却因过于强大,而让家族毁灭,穿越而来莫名的就成了人这娘亲,却竟然不知道谁才是她家宝宝的爹爹啦!实在太坑爹了,谁来告诉她,她到底招谁惹谁了啊?
  • 神皇归来

    神皇归来

    之前将一丝灵魂附在神剑玄黄剑上,21世纪的现代,被大学生刘云所得,从此,一个融合神皇思想的强者诞生了……神秘的仙女,善良的魔女,恶毒的魔族,仙魔大战的秘密,一切从这里开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夜游者

    夜游者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谁砸了他的饭碗

    谁砸了他的饭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黄花涝

    黄花涝

    位于汉口北界、府河之畔的黄花涝村,早就名见经传。此地河湖镶嵌、风景秀丽、民居古朴,是武汉市境内至今仍显现原生态风貌的古老村镇。黄花村西的上万亩河滩湿地,每至暮春,一望无际的黄花,似锦似云,随风起伏变幻。无数水鸟飞禽在花丛中鸣叫聚散,蔚为大观。几场大雨过后,这片河滩顿成泽国,黄花全部涝于汪洋之中。黄花涝的景观也就成为村名。这一名称被收录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人们慕名游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