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稳定自己情绪的人当不了领导。许多领导人物在人们看来似乎是冷血动物,实际上,他们只是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罢了。因为,领导需要的是理性的冷静,而不是感性的情绪波动。
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与人打一场官司。
对方的律师明显对洛克菲勒怀有恶意,他在质问的时候总是咄咄逼人,让人感到厌烦和愤怒。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还是非常冷静,他仍然不动声色,保持平和的态度。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律师粗鲁地吼道。那封信是那位律师写给洛克菲勒并质问美孚石油公司的,而在法庭上,律师没有权利这样质问洛克菲勒。但是洛克菲勒并不愤怒,他知道,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签收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回答,同时,他拿出那封信宣读了一遍。
“你回那封信了吗?”法官问。
“我想没有。”洛克菲勒答,然后,洛克菲勒又拿出许多其他信件,并宣读了一遍。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件都是你签收的吗?”法官再一次问道。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冷静地回答着。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法官有些疑问。
“我想我没有,法官。”沉着、坚定的回答再一次从洛克菲勒口中传出。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愤怒地咆哮起来。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洛克菲勒看了看那律师,不动声色地回答。那律师简直要发疯了,但是,冷静的洛克菲勒却面不改色,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结果,洛克菲勒赢得了那场官司。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对事物失去判断能力,由于受到情绪的干扰,他做出的决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判断,做出的决定才会客观、公正。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情来。”可见,冷静地审视自己,冷静地面对事情,才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对情绪的驾驭主要体现在孩子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无法驾驭情绪的孩子经常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所左右,无法自拔。这种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暴跳如雷或者抑郁寡欢。而情绪驾驭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仅能控制某种情绪的产生,而且还能对消极的情绪进行自我疏导,以保持平衡的心态面对生活。
让孩子学习驾驭情绪,父母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1、允许孩子自由发泄情绪。
有时候,孩子喜欢通过激烈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者是通过语言,或者是通过肢体。不管是哪种形式,对待这时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他们过剩的精力用到户外活动上,让他们到户外去大叫大嚷。只要父母因势利导,孩子的情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的。
在艾森豪威尔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行,但坚决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尔对此非常愤怒,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直到双手血肉模糊。
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了家中,但是,倔强的艾森豪威尔又倒在床上大哭了1个小时。后来,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扎上绷带。等艾森豪威尔平静后,母亲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母亲告诫艾森豪威尔,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
艾森豪威尔对此深有感触,在他76岁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经常会回想起那次谈话,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些“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的现象,父母不需要特别地控制孩子。
如果父母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的办法,孩子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很快烟消云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孩子的不良情绪不是太过分,对别人不造成伤害,不妨让孩子自由发泄,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最后,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很少发脾气。
2、纠正孩子错误的表达方式。
虽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发泄心中的不快,但是,有时候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些不当,从而做出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行为。
美国钞票公司的总经理伍德赫尔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他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提升,总是觉得这不对,那不好,愤怒、不满总是缠绕着他。
他说:“有一个时期,我这种感觉非常厉害,并渐渐扩大,以至我觉得不得不离去。但是在我写辞职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笔和一瓶红墨水—因为黑墨水不足以发泄我的愤怒—坐下来把我对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都写出来。我写得很不错,用了不少形容词。然后我把单子收起来,把我的忧愤说给一个老友听。”
当时,那位老友叫伍德赫尔再拿一瓶黑墨水来,把这些人的才能写出来,并要求伍德赫尔把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写出来,同时写一份在十年内如何提升自己地位的计划。
当伍德赫尔把写着红字和黑字的两张纸一比较,愤怒竟然都消失了!伍德赫尔一下子就冷静下来,决定继续留下来工作。后来,面对愤怒和不满的时候,伍德赫尔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伍德赫尔说:“以后凡是我忍不住的时候,我便坐下来把我所要说而不敢直说的话都写下来。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写完了之后,便觉得一身轻松。我把写的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给人看。一年之后,别人都感觉到我有一种自制的能力。我劝告那些管理别人的人,无论年轻年老的,都学着写这种红墨水纸条,以约束自己。”
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结果既伤着了自己,又伤着了对方。有些孩子喜欢顶撞父母、长辈和老师,有些孩子则习惯于通过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激烈的情绪。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当然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加以严厉劝告,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发泄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父母要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发脾气。如果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用一些不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方法来解决。
3、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遭受挫折或者失败时,孩子往往会沮丧、抑郁,甚至消沉。例如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考好,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要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害怕同学、老师看不起,同时也可能害怕受到父母的责怪,于是,他们会表现出沉默、紧张、回避等行为。如果孩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父母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情绪还是不好,父母就应该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另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情绪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稳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忧愁的考验。
(2)能给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3)开朗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或者郁结于心。
(4)自信乐观,有主见,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前途充满信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坚韧不拔。
(5)能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和接受现实,并能够按照社会要求行事。
(6)有理智,较少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恐惧或悲观情绪,很少有仇视心理或有不必要的罪恶感。
(7)尊重他人,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有适度的欲望,较少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夸奖,较少为荣誉、特权和报酬而焦虑。
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开创事业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离不开对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孩子没有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能力。所以,只有自幼对孩子灌输是非观念,孩子才会慢慢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小给孩子正确的美丑观念,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孩子分清是非。
也就是要丰富孩子的道德知识,使他们对是和非把握得很准。父母应积极丰富孩子的道德知识,提高孩子的道德知识水平。多给孩子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述古今名人从小养成良好道德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美丑观念,掌握正确的是非标准。
2、教孩子不要过于崇拜他人。
一个人有没有鉴别力,关键在于他能不能不受他人的影响独自去判断一件事情,自主地做出决定。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他人是对的,过于崇拜他人,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有主见的。当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鉴别与判断。
有一次,大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听讲的基本上是研究部门的学者。罗素登上讲台,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2+2=?
然后,罗素诚恳地征求听讲者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是,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主动表示愿意回答。每一位听众都在心里暗暗琢磨:黑板上的题目肯定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大哲学家是不是要借此说明他新发现的哲学观点?
尽管罗素诚恳地请求台下的听众将答案告诉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贸然”地回答。不得已,罗素只好请一位先生来回答。谁知,这位先生竟然面红耳赤地说自己还没考虑成熟。
最后,罗素坦然对台下的听众笑道:“二加二就等于四嘛,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计算题目呀!”
罗素幽默地告诉了人们:过于崇拜权威会使人迷信,束缚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扼杀自我的思想。由此可见,习惯于权威定势的人,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无法独立思考,一旦权威失去了依靠,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培养孩子的鉴别力,父母不要过于引导孩子崇拜某个人,当孩子崇拜他人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提醒孩子,崇拜不代表盲从,而是应该把他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要孩子树立正确的崇拜观,就不会出现一叶障目、盲目附和的情况。
3、父母不要对孩子太专制。
大部分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让孩子听自己的,并不断地向孩子强调:“你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事实上,孩子太听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的儿童,发现具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往往意志坚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而那些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成为缺乏自我意识,没有主见,只会依赖他人的人。
可见,过于专制的父母压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展,其判断力和鉴别力自然无法发展。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民主的父母,不要过于专制。
教育孩子应该讲道理,让孩子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如果以家长的权威压服孩子,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从而导致孩子的判断力失常。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后不知道为什么。
4、正确引导孩子。
当孩子的道德知识还不丰富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父母不应急躁,而应坚持正面教育,因势利导,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5、让孩子经得起诱惑。
缺乏鉴别力的人,总是会被他人的思维所引诱,总是无法抵挡各种各样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父母要让孩子有清醒的头脑,认清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能全面稳定地把握自己。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来熏陶孩子,让孩子对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
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能经得起诱惑,爱读书、有大志的好榜样。
范仲淹的家境十分贫寒,他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一锅稀粥,自己每天早晚各吃一顿。没有菜,他就挖一些野菜,用盐水腌了就饭吃。
一天,他的一位学生来看他,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清苦,心里十分感动。回家后,就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父亲马上让人给范仲淹送去饭菜。
可是,过了几天,当这位学生又来看范仲淹时,惊奇地发现他父亲送来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平时吃稀饭已经成了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在这里,好酒好菜显然对范仲淹是巨大的诱惑,而对好酒好菜的需求也是他本能的欲望,但是范仲淹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我本能的欲望,没有让它们左右自己。因此,范仲淹的远大志向从未动摇。
现在社会中诱惑孩子的因素很多。一些网站、报纸、杂志、电影、录像、图书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具有诱惑性,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经不起诱惑,那么,他就会沉迷于花花世界中,丧失自我。
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害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6、要积极支持孩子实践。
孩子的明辨是非能力是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父母应积极地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尤其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献爱心活动”、“保护环境活动”、“尊老爱幼行动”等等,让他们不断地通过对照和比较,发展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7、培养孩子的批判思考能力。
没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往往缺少对事物的兴趣,缺少对事物的思考,习惯于听从权威、听从众人,习惯于从表面看问题,习惯于做一些不用思考的事情。结果,他们思想陈旧、相信权威、服从他人、依赖他人、循规蹈矩。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做事果断,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种自主意识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得益于父亲的教育。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父亲要求玛格丽特帮忙站柜台,安排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玛格丽特独立自主的能力。父亲还告诫玛格丽特,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
上学后,玛格丽特发现其他同学总是可以自由地玩耍、做游戏、外出郊游,而自己却在帮助父亲干活。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谁知,父亲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去干这件事。你要自己决定你该做什么,不要随波逐流。”
玛格丽特不敢吭声了,父亲接着说:“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了父亲的话,玛格丽特不再想要去玩了,她主动地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