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900000037

第37章 小说(3)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3岁丧父,家道中落。1913年随长兄郁华到日本,先后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深造。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同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1923年,郁达夫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小说赞颂了劳动人民纯朴、高尚的品质,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后来出版的中篇小说《出奔》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本质。1925年到1926年间,他先后在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6年12月回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编辑《洪水》半月刊、《创造》月刊。1927年初,因发表揭露广州政府阴暗面的《广州事情》一文,受到创造社同人批评,8月宣布脱离创造社。1933年4月,国民党白色恐怖威胁,郁达夫被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1936年初,他应邀到福州任省府参议,这个时期的作品以游记、散文、诗歌为主。

郁达夫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在武汉成立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郁达夫应邀任设计委员。在武汉,他积极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并担任理事。1938年9月日寇进逼武汉,郁达夫愤而出国,决心到南洋从事抗日宣传。年底,他到达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兼任《华侨周报》主编。在新加坡三年多时间里,郁达夫写了不少号召海外华侨团结抗日的政论文、杂文和文艺评论。1941年2月4日,日寇攻占新加坡前夕,他与胡愈之、王任叔等抗日文化人一同撤离。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欢迎他们回国,只得进入苏门答腊,以开设酒厂为掩护,秘密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8月29日,因汉奸告密,郁达夫被日本宪兵部逮捕,9月17日遭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影响巨大的作家之一,他给人的印象,总体而言是一个始终忠于“五四”的进步作家印象。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自1928年开始,陆续自编了《达夫全集》、《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达夫所译短篇集》等等。这些作品中,以短篇小说《沉沦》、《薄奠》、《迟桂花》、《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最有影响。

二作品档案。

《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的抒情型小说独树一帜。作品往往谱写出一曲曲灰暗、沉重、凄凉的哀歌,无情地鞭挞旧中国黑暗的社会。

《沉沦》写于1921年5月,是1919年“五四”运动过后,新文艺运动的产物,也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广泛涉猎了西洋文学,从中接受影响。但几年的异国生活,郁达夫同那时许多留学或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一样,受过种种歧视、冷遇以至屈辱,从而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增强了他愤世、忧郁、感伤的思想性格。这些生活经历和思想状态在《沉沦》中都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沉沦》1921年刚问世,就震动了当时的文坛。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笔法,借中国一个留日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的刻画,抒写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的屈辱和冷遇,以及渴望得到纯真友谊和温柔的爱情,而又不能得到的感伤和苦闷,终于绝望而走向沉沦。主人公那难以排除的忧郁苦闷,反映了“五四”时期那些在重重压迫下,有所觉醒而又不知如何变革现状的青年共同的心理状态,具有时代的特征,表现了作家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三内容概要。

两年以前,他在哥哥的陪伴下,来到日本东京读书。然而,他认为课堂上的教科书,散发出呆板的味道,没有半点生趣可言。在同学中间,他没有一个能找到说话的同伴,他觉得他是孤独的。另外,每当他的那些日本同学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他总认为,他们是在拿他开玩笑。

结束学业后,他来到N市。他觉得,自己在N市生活得比东京还要孤独。他的忧郁症越来越严重了。为了驱走那份长期压抑在心头,挥之不去的苦闷,他每天早上躲在被窝里自渎。他也意识到这是犯罪,每次过后,他总是责备自己,并发誓不会有下次了。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又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在片刻的享受中得到身心的愉悦。

过分的孤独,畸形的自尊,他与外界一切事物发展到了几乎水火不容的地步。几个和他共赴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他的哥哥,成为了他的仇敌。幸好他住的旅馆里,还有一个主人的女儿,可以牵住他的心。在日本,他常常茕茕孑立,与世隔绝,孤冷得几乎到将死的地步。一个周末的晚上,他正一个人在楼上的小屋里看书,隐约听到外面有哗哗的流水声。他轻手轻脚地走下楼去,推开便所的门,从窗口向隔壁的浴室里窥视,他看到了一双雪样的乳峰,一双肥白的大腿!他全身颤栗了!他不小心弄出了声响,浴室里传出了娇滴滴的问话声:“谁呀?”他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他搬出了旅馆。

这一天,他乘火轮渡到海的对岸去。在河岸的边上有一个大院子,院门敞开,他看到里面的假山花草楚楚动人,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忽然有女人叫他进去的声音。他意识到这是什么地方,但为了显示自己是个男子汉,心下想道:“可恶东西,你们竟敢欺我胆小么?”便宣战似的向前走去。在一个十七八岁的侍女陪伴下,他喝得酩酊大醉,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身上盖着一条红绸被,被上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他付清了账,又拿出一张纸币给那侍女,那侍女推开了他递过来的纸币,他知道,她嫌少,但是,这张纸币是他身上最后的一张纸币了。他像做贼被人发现似的,落荒而逃。

他来到海边,想想白天的事,一遍遍地痛骂自己:“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他投海自杀了。

四主要人物形象。

他一个留学日本的知识青年,患有严重的忧郁症。身在异邦,受着歧视,有一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远望祖国的沦陷,企图得到情爱的慰藉。他孤僻自卑,意志脆弱,想爱又不敢爱,由性的压迫产生的变态心理,偷看少女洗澡,窃听男女私会,以致走上妓院不能自拔。一步步堕落、沉沦,一次次的自责、忏悔又不能清醒的主人公,最后只有在绝望中跳海自杀了。

“他”由个人的追求无法满足,而被迫走上一条苦闷沉沦自杀的错误道路,这使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的痛苦结局让人清醒认识到:弱国的青年,要想获得名誉、金钱、爱情,只有勇敢地拿起武器,和扼杀人性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才可能有出路。在邪恶势力面前,一味自怨自艾,自戕自害,沉沦声色是无济于事的,最终只能落得个葬身大海的惨局。

五精彩文段推荐。

他在海边上走了一回,看看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细浪中间,映着了银色的月光,好像是山鬼的眼波,在那里开闭的样子。不知是什么道理,他忽想跳入海里去死了。

他摸摸身边看,乘电车的钱也没有了。想想白天的事情看,他又不得不痛骂自己。

“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罢。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排挤我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

想到这里,他的眼泪就连连续续的滴了下来。他那灰白的面色,竟同死人没有分别了。他也不举起手来揩揩眼泪,月光射到他的面上,两条泪线,倒变了叶上的朝露一样放起光来。他回转头来看看他自家的又瘦又长的影子,就觉得心痛起来。

“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我的身子,虽然被人家欺辱,我可不该累你也瘦弱到这步田地的。影子呀影子,你饶了我罢!”

他向西面一看,那灯台的光,一霎变了红一霎变了绿的在那里尽它的本职。那绿的光射到海面上的时候,海面就现出一条淡青的路来。再向西天一看,他只见西方青苍苍的天底下,有一颗明星,在那里摇动。

“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故国。也就是我的生地。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啊,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

他一边走着,一边尽在那里自伤自悼的想这些伤心的哀话。

走了一会,再向那西方的明星看了一眼,他的眼泪便同骤雨似的落下来了。他觉得四边的景物,都模糊起来。把眼泪揩了一下,立住了脚,长叹了一声,他便断断续续的说: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节选自《沉沦》第八节。

六文学成就。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极有个性的大家。他倾向于浪漫主义,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沉沦》是我国第一本白话小说集。小说集出版后,立即引起文坛的震动。《沉沦》以他的独特的色彩和格调赢得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称赞。他那强烈的自我表现,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感伤情调,以及郁达夫式的坦白和露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家。

?《沉沦》取材于自己的生活,重在表现他自己的体验和心境,这是郁达夫小说的典型特点,人们因此把他的小说称为自叙体小说。?小说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真情实感,从个人的感受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后期创作的散文、小品、随笔等,在倾诉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反抗、苦闷情绪时,寄予了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具有真诚、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鉴于郁达夫为民族解放做出的杰出贡献,1952年,我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土”,并且在他的家乡建亭以纪念之。

七名家点评。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郭沫若。

《家》

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巴金。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31年。

一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现代作家。原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当过四川广元县县官,祖父是个专制家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巴金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他和三哥离家来到上海,后又到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五四”运动使巴金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作家曾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死去的太阳》。1927年开始旅居法国巴黎,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寻求中国的出路。192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并和鲁迅来往密切。这期间他完成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大,它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其中尤以《家》最突出。《家》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它五十年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至今仍有反封建的教育意义。

巴金。

巴金四十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此外,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他还编过不少刊物和丛书,翻译过不少外国文学名著。

解放后,巴金任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常务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从1950年起,他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五次访问苏联,曾参加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作品有散文、报名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编选十年来散文、小说,特别出版了《新声集》,次年又出版了《赞歌集》。1958年至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

在新中国,巴金历任五届人大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二作品档案。

小说《家》的写作年代是1931年,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

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家》的前身是《春梦》。1928年秋巴金在法国时就打算写这部作品了,不过那时他的设想是写杜大心(《灭亡》的主人公)的父母,并把杜大心的父亲,设计成一个苟安怕事的人,接连遭逢不幸,最后终于毁灭。从法国回到上海以后,他没有按照计划写《春梦》。

1931年春,一个偶然的原因促使他开始了《家》的创作。他在此时写的《(激流)总序》中,已经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主旨,他要写过去十多年的生活,要写那一段由爱与恨、欢乐与痛苦所组成的生活激流如何地在动荡,他要征服生活而不作生活的奴隶。作品在上海《时报》连载的第二天,巴金得到大哥的死讯,那时他正好写到第六章。这件事给巴金的悲愤和悔恨是很大的,他责备没有及时写出来让大哥看清前面的深渊,但也坚定了写作的决心,“而且使我感到我应尽的责任”。于是,一夜之间定下了未来章节的结构。《家》写作的时间用得不多。春天开始,冬天结束,而且其间还插入中篇《雾》《新生》和收在《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中的部分短篇小说。

巴金感悟:“《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请求今天的读者宽容地对待这本27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着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三内容概要。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玉手厨娘

    玉手厨娘

    内容简介一夜之间,她从高高在上的宰相千金,变成身无分文的小乞儿,而常在她家喝茶聊天的“叔叔”却一个个视她为传染病患者避之不及。她是堂堂女丈夫,一定会以自己的力量救出含冤的爹爹,什么?要救她爹就必须找到那个神龙教教主——当朝太子李昊亭?那个可恶的太子却要她先喂饱他的身,心才肯帮她!哼,她才不怕他呢,要知道,她可是煮遍长安无敌手的“玉手厨娘”!
  •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洪荒之星空不朽

    洪荒之星空不朽

    “掌棋之人,舍我其谁?”静立亘古星辰之外,帝苍淡淡一笑。重生洪荒星空,化身星空巨兽,坐镇亘古星辰,眼观天地沧海,以天地为棋,随手落下一枚枚棋子,开创一个个时代,博弈纪元至尊,求取超脱,证不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