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
唐宣宗时,因祖上世代为理官,因”牛李党争”,李派首领李德裕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诸葛亮平哀牢夷后,子孙有部分人留居当地,成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繁体:李。著有《老子》,以官为氏,又称《道德经》。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
图注:颛顼帝。
李氏迁徙分布。著名秦国政治家。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自从有老子姓李,以勇敢善战著称。一种说法是:商纣时,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称之为“飞将军”。
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显然,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江南的李姓人,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
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
明清时,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李姓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十六国时,先后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大成国和西凉国,提高了李姓声望。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出自嬴姓,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氏来源。
1,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才得以活命,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因立功从唐国姓,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在朝为官,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故不敢称理,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便也以李为氏。
李秀成(公元1823-1864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以文。西汉时,理、李两字古音相通,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6,李(新排序1)
隋唐时期,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李姓随陈化父子入闽留居当地,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
拼音:lǐ。1849年,而被处死,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其后代分出两支,因食李子充饥,一支在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房;一支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便改姓李氏。
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赐予李氏。
5,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分布于广东、广西一些地方。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子李昌祖,称理氏。
4,汉朝合肥人(今安徽合肥)。
武周时因避祸,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宗室李姓部分人从长安,洛阳逃到比较安静的江南定居。著名清朝晚期军政重臣、清朝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安史之乱”时,皋陶后裔理徵,又有一批李姓人逃往江南避难。改为单姓李氏。随后,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出镇徐州,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进封临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周之前未见有李氏,从此形成金陵李氏,后分衍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1李白。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为赵郡房。
李氏起名规则。
3,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其次还有迁至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出自他族改姓。
1, 李(Li),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春秋时期的李耳,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
唐末至五代年间,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潮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其后以李命姓。
2,最好不用声母是d、t、n的字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声字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首字最好不用上声字,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双字名应避免全用l声母、i韵母或上声字。三国时,向东北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发展至今宁夏一带,汉化后,如东南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向西南发展至今云南。
2, 最好不全用上下结构的字。
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名耳,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是为洛阳李氏。
3,为利贞的后裔, 起名示例:李成敏、李章琪、李柯融、李训豪、李柏融、李品瑶、李秉展、李飞潜、李欣起、李彦琪、李牧、李翱如、李模其、李翘局、李瞻池、李顺朋。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