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2600000025

第25章 刀光剑影——中华军事之最(1)

最早的虎符

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秦杜虎符便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秦杜虎符为铜质,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卷曲,背面有凹槽,颈有一穿孔。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这说的是杜虎符的来历和用途,用威猛的虎来鼓舞战士的斗志,可见古人的兵法远不仅仅只在书上。

该器1973年于西安郊区发现,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最早的青铜剑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剑,约在早商时期的前15世纪。

朱开沟遗址距今4200—3500年,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后进行多次发掘,出土有青铜短剑、青铜刀等北方青铜文化代表性器物,学术界命名其为“朱开沟文化”,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在此发掘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通长25.4厘米,剑身近似柳叶形,厚脊,双面刃,直柄,中间有两道凹槽,柄首略呈环状,柄与剑身衔接处的两侧有凸齿,剑身向下斜凸成锋,柄部缠绕麻绳。

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火铳,有时又称“火筒”,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火铳初创于中国元代,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

元朝制造的火铳最早始于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献记载,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元代火铳是至顺三年(1332)的制品,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火铳采用青铜器铸管,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因而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铳使用寿命长,能反复装填发射,因此,在发明以后不久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

最早的火焰喷射器

“猛火油柜”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种喷火器具,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焰喷射器。

猛火油即石油。约在西汉末年,中国发现并使用了石油。南北朝以后,石油被用于战争中的火攻。到北宋初年,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装备了一种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据《武经总要》记载,它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其构造部分及原理与现代火焰喷射器相似。

首次出土的明朝地雷

2001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在托克县境内发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考古学家说,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明朝地雷。

这次出土的地雷为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千克,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千克。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厘米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厘米~0.5厘米的圆型小孔,用以装火药和引爆火药捻。当打开已经锈蚀的小孔时,还能倒出里边的火药。火药均为黑色,其中有一枚较大的火药为土灰色,且部分火药呈米粒大小的颗粒状。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明朝早期地雷的出土,填补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且为研究元朝末期和明朝初期这一地区的军事布防、防御设备,特别是明朝地雷的构造、火药的配制等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早的手榴弹

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是中国云南哀牢山彝族独创的“葫芦飞雷”。这种火器在资本主义国家是20世纪初,日俄战争中才开始使用的,比中国晚了半个世纪。

早在18世纪,彝族劳动人民就将把火药装在葫芦里的“葫芦飞雷”用在狩猎生产上了,它是彝族劳动人民为发展狩猎、畜牧和农业生产而进行反复实验制成的。哀牢山有生产火药的重要原料硝石、硫磺、木炭以及铅、铁等矿物,当地又种植葫芦,这就为制造“葫芦飞雷”提供了物质条件。

19世纪50年代,哀牢山爆发了响应太平天国的各族农民大起义,彝族农民军便把打野兽的兜抛“葫芦飞雷”改变成手投的“葫芦飞雷”用来打击清军,在一些战役中发挥了克敌制胜的威力。

第一本军用通信密码表

在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本真正的军用通信密码表。它收罗了当时军事必用的40个短语,给它们分别编上相应的代码数字。例如:1.请刀,2.请箭……14.请添兵……18.请固守等。

当大将率兵出征对,先发给他一个密码本,并和兵部事先约定好,利用某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如:约定下面这首诗作为解码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战斗开始后,统兵将领请求固守阵地,这时,他查出“请固守”是第18号密语,而诗中的第18个字是“花”字,于是马上编发一首嵌有“花”字的普通公文,并在“花”字上加盖印章,以表示此字是个关键。公文到达后,主帅马上就可以破译出来。如果同意下属的指示,就重新写下这个字,把它夹杂在文章中,加盖印章发回;如不同意,就什么也不写,只盖上一个空印。这种通信保密方法,不仅敌人看不懂,就连送信人也不知。

最早的飞行器

清朝初年徐正明研制出一架能飞的“飞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人力飞行器。徐正明,江苏吴县人,他是一位聪明的车辆工匠,受古籍《山海经》中“奇肱国造飞车”故事的启发,决心制造一辆可以越过湖渠港汉的“飞车”。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徐正明终于制造出一辆外形如“拷栳椅”式的“飞车”。

这架飞车样子像一把圈手椅,在椅子顶上装着同竹蜡蜒一样的螺旋桨,下面装有传动机构,人坐在椅子上,两脚用力蹬击踏板,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顶上螺旋桨不停地转动,向下排压空气,结果这种圈手椅式的“飞车”,就慢慢地升起来了。由于当时没有理想的机械动力,只靠人力驱动,所以飞车只离开地面1尺多高,飞过一条小河的距离就落下来了。

一般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架真正载人飞行器是由俄国人莫扎伊斯基在1882年发明的,这已是在徐正明造“飞车”以后200多年的事了。

最早的机枪

17世纪中叶,正值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一种早期的连珠枪。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枪托,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

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欣然弃笔从戎,随军出征。他向杰书献上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

“连珠铳”的机关设计十分巧妙,可以将击发和装填弹丸两个步骤连动进行,从提高射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当然它无论从射速还是机构,都与机枪大大的不同,只能算是连珠枪,但还是比美国的斯宾塞连珠枪和温彻斯特连珠枪早了近两个世纪。

最早的弩

弩是古代的一种用机栝发射前的弓。由于它将张弦装箭和纵弦发射分解力两个单独的动作,使射手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进行瞄准,命中率比弓显著提高,并由于射手还可以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动力(如足踏张弦),所以弩可以比弓射得更远。

中国发明原始木弩的时间不晚于商周时期,最早的较完整的弩,如洛阳中州路车马坑中所出土的弩,是战国中期的,到春秋末期,实战开始用弩。《孙子兵法》中已提到矢弩的作用,南北朝以后骑兵大规模兴起,由于强弩不便在马背上使用,逐渐衰落。明朝以后,火器迅速发展,弩也就在战争中绝迹了。

最早的多级火箭

16世纪中叶出现的中国明代的“火龙出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多级火箭。

这种多级火箭,系用毛竹5尺,去节刮薄,两头装上木雕刻的龙头尾制成。龙口向上,龙腹内装火箭数支,龙头下面两边安装斤半重的火箭筒2个,龙尾两旁亦安装火箭筒2个。

这4个火箭筒的引信总会一处,并与龙腹内火箭的引信连接好。进行水战时,可离水面3.5尺左右点火,能在水面飞行达3里远。发射时,先点燃龙头和龙尾下面的4支火箭,推动火箭前进,待推动前进的火箭燃烧将完时,连接的引信已经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时,龙腹内的火箭即由龙口飞出继续前进。飞向目标,使敌舰船只着火焚烧。该多级火箭可水陆两用。

最早的水雷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乡在中国。

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船只侵袭。为了对付海盗的入侵,明军曾多次在海战中用水雷毁伤敌船。欧美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

最早的开花弹

明代中期,部分火炮的炮弹已由实心弹发展为爆炸弹。这是中国炮弹史上的一次重大发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开花弹。

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所造的毒火龙炮,是“熔铁为子,虚其子而实之药”,用母炮将飞弹打出200步外“炸碎敌人”。世宗嘉靖时减轻炮和炮弹的重量,制成铁棒雷飞炮,史料载,可用“以冲击(野战)或至空而震(炸)或至地而袭,或中人马而震,铁物之所曾击者,无不糜烂者”。《武备志》所载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龙云霹雳猛火炮、毒雾神烟炮等都发射爆炸弹,以炮弹的破片和喷出的毒火、毒烟杀伤敌人。

最早的兵种

从夏朝出现军队起,就有了车兵,这是我国最早的兵种。

车兵是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大多数国家军队中的主力兵种。当时一个国家拥有战车数量的多少,往往被用作衡量其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准。因此,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其国内的强宗大卿也被称做“百乘之家”。当两国之间出现军事对抗时,车兵弱小的一方总是畏惧战车部队庞大的对手,如平丘之会上,晋车四千乘,就使得齐人大惧,终于听命于晋。而拥有强大车兵部队的诸侯,也往往以此震慑他国,胁迫其臣服于己。如在平丘之会过程中,晋治兵于邾南,叔向放风说:“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地域与规模的扩大,步兵的地位迅速提高,车兵的位置逐渐降低,开始了由盛而衰的演变。这一过程递檀到战国时期,遂最终渐渐导致战车不复成为战争中的核心。

古代最早的海军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舟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军。古代的舟即船。当时,由于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工具的使用,促进了造船技术和造舰能力的提高。各大国均有造船业,其中以吴、越为最发达。吴国东靠大海,甚至被称为“不可一日而废舟揖之用”的国家。当时,吴国、越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异常频繁而激烈,为了防御水上进攻。一些近河傍海的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舟师的建设,都有一支颇具规模的舟师。据《左传》中记载:“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这时的舟师不仅要求其本身具有作战的能力,而且还要求有阶同作战的能力,不仅有单一的船队,而且有混合编组的船队。吴国的舟师还按陆军车战方式设置,其战舰分为大翼、小翼、突冒、楼船和桥船等种类。这些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的战船组成的舟师,就像今天由各个舰只组成的混合舰队。

当时舟师所使用的武器,除沿用陆军的刀矛弩矢外,已有了专门用于水战海战的长钩矛、钩拒、长斧等兵器。

古代最著名的改革军服的人

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位国君。他推行的胡服骑射,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春秋之前,主要是车战,进入战国后,各国诸侯纷纷放弃了笨重的战车,组织起骑兵和步兵,但作战方式仍以短兵相接的近战为主。地处西北的赵国,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全军皆胡服骑射。

所谓“胡服”,是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多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的差异。不久,赵国就建成了一支人数众多、兵力强盛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取代了赵国过去的车兵的地位,成为赵军主力。前306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这支新建的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取了中山的宁葭,最后取得驱匈奴,西抗强秦,东伐燕齐的胜利。

最早记载火药配方的人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记载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的是北宋的曾公亮。曾公亮(999—1078),福建泉州晋江人,任过宰相。他一生最大的建树是于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1040—1044)主编了《武经总要》,在这部长达40卷的军事科学著作中,记载了3种火药配方。

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对《武经总要》作了高度的评价,说这本书“提及火药的配方,较所有其他文明国家的记录为早。欧洲第一次提及火药的时间是1327年,或是1285—1290年之间,总之,是在1044年很久以后的一段时间内”。

日本兵器史学家马成甫在其《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一书中,也指出《武经总要》的记录充分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发明火药和首先使用水药的国家,比欧洲起码要早300年。

同类推荐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好孩子成才私房书。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一本习惯养成心灵书,陪伴孩子的快乐童年,播下好习惯,收获好人生。
  • UFO之谜

    UFO之谜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有关UFO的一些传说,很多见诸当年的报刊,诸如“空中奇遇”,“神秘的失踪”,“天外来客”等等。美国政府两次成立科学家小组,对UFO资料进行研究,民间也成立了许多UFO协会组强。无声无息,神出鬼没的UFO吸引了全世界所有人们的关注目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一些有关UFO之谜逐步被人类解开,但仍有许多UFO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如果您能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索UFO之谜,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古堡秘影的故事

    古堡秘影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成长,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榜样们的成长之路,也就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只要愿意学习与秉承,我们也会成长——像榜样一样成长;像榜样一样成功。
  •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海啸防范与自救

    海啸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出身矿山世家的韩风在清早听到了自家矿山发生灾难的消息,父亲葬身在矿山之中,而死难矿工的家属受到有心人的挑唆而前来闹事。在混乱中一些杀手打伤了韩风,老管家福伯竟然暴露出雄厚的实力,带着韩风远遁千里……
  • 重生之如锦

    重生之如锦

    『重生+宅斗+宠文,慢热型,女主慢慢变强,男主腹黑』◇◆——————“怨只怨你是那贱人的女儿!”当看到娘亲那张因愤恨而扭曲的脸,如锦才知,敬爱了十八年的娘亲不是亲的,亲近了十八年的姐姐不是亲的。当剧烈的毒药入喉,浑身抽痛时,如锦才知,当做亲人的奶娘不过是娘亲的爪牙。相爱三年的夫君冷漠待她,才知,他娶她不过是看中了她的家财。恨,只恨她识人不清,错别恶狼当亲人,被一张张伪善的面容所骗。重生?即再得命,她岂会再愚钝!◇◆——————“锦儿,我是真心喜欢你,你要如何才会相信?”“那便将你的心挖出来给我瞧瞧!”◇◆——————“锦儿,即使娘亲不是你的亲生母亲,可这十余年来,娘亲是真心疼爱于你的啊。”“是,娘亲疼爱锦儿,疼爱到想让锦儿自生自灭,想毁了锦儿的脸,想要了锦儿的命。”◇◆——————“锦儿,姐姐对不起你,原谅姐姐,帮帮姐姐,姐姐不想做一辈子寡妇。”“姐姐,你当初这般喜欢于他,理应为他守寡,妹妹帮不了你。”◇◆——————再世为人,只想查清身世之谜,报得前世之恨,却没想到会遇到他。冷漠腹黑的男人,三番几次助她,还要娶她。即是恩人,他要娶,嫁又何妨,她平淡度日即可。可是,没想到出了虎窝又进狼窝,这男人的家中竟比自家更难立足。最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竟又丢了心。好吧,即来之则安之,为了他的情,便助他一臂之力。斗二叔,除姨娘,讨好老太君,抢世袭之位。。。且看江南富家女重生而来如何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仙道阵神

    仙道阵神

    缘起缘灭,世事无常。原本的山村小野夫,快乐的生活在一偏远的小山村之中,那一天的灾难的降临,霎那之间惊醒了李林,山外有山,踏上了修真的路上,才发现报仇之路是那般的遥遥无期。直到那天因祸得福,得到了来自境外神秘阵宗传承,一步一步的踏上了强者的路。
  • 做最好的秘书

    做最好的秘书

    如今的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负责端茶倒水、抄抄写写的小人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他们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上下级沟通的桥梁纽带、公司和领导的门面与形象……身为秘书,如何快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如何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高品位女人正在成为潮流,高品位女人是永恒的经典。时代需要我们去塑造高品位女人,成就高品位女人,推动高品位女人,传播高品位女人,标榜高品位女人。本书通过全方位的解读,让你成为一个有高品位的女人。
  •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我们要以感恩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看这个世界,用心感动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本书精选了78则感动人心的小故事,分类编排,以简单的小故事说明人生的大道理,适合普通大众阅读。这本《感动》的诞生源于对生命的每次理解,和每次激荡起的心中的那份涟漪。不论你身边的是怎么样的人,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