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200000036

第36章 韦斯利·克来尔·米切尔(1)

(1874—1948)

1948年10月29日,米切尔逝世。他一直到最后都保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死于工作中”。我们哀悼的是一位纯洁的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同时又和蔼可亲的同志;一位全心全意尽忠职守的人民教师;一位真理的虔诚信徒。他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诱惑,即使是由热情而高尚的社会同情心所催生的那些微妙的引诱。他是一位通过示范和行为来引导大众的领袖,他从来不诉诸他的权威或的确属于他自己的任何权利。但凡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人格魅力,却难以用语言来加以描述,就像很难用语言描述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他为所献身的事业付出的努力一样。我们爱戴他,深知将不会再遇到像他那样的人。

这是我关于这个人所要说的一切。除此之外,这篇纪念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他的著作,并描述它们对当代科学经济学的意义,如果真能把他的研究工作与他本人区分开来的话。作为一位学者,他的最大贡献是在他的每一页著作的字里行间包含的道德启示。

一个人在连续“几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由他在二十几岁时受到的影响决定的。这一理论是否有道理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应当从1903年米切尔搬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之前的十年中去寻找原因。在作为科学青春期的十年当中,米切尔一直在芝加哥工作,并于189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是一个刚强的人,不会轻易被影响:他自身的性格特征也许太强烈,因而不会受到老师的很大影响——这一点可以归因于他的新英格兰背景和在他父亲的农场中所养成的洒脱不羁的性格——尽管英国经济史的精品课程和J·劳伦斯·劳陵在货币和通货政策问题方面的指导的确给他留下了一些清晰的印象。凡勃伦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1857—1929),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译者注更适合于生来就脱俗不羁的人的口味,他们才思敏捷,最反对死板教条和墨守成规,偏爱放牧的围场胜过马房,绝对欣赏讽刺和反论但不会刻意制造。但是不久后米切尔也开始衡量凡勃伦的优缺点,并且即使在以后的一生中他继续强调生产商品和取得收益之间的差别,他也很快地就对凡勃伦本质中模棱两可的东西感到了厌烦。可是约翰·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译者注和雅克·洛比开辟了永远不会失去吸引力的新天地。他们为社会科学所开辟的林荫大道比他所流连忘返的专业经济学广泛得多。如果试图理解米切尔的经济学和他个人贡献的性质,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为了比较详细地加以叙述,让我们在这里停留一下。

19世纪90年代是被称为马歇尔时代的三个十年当中的第一个。但是因为不是每位读者,特别不是每位美国读者,都会同意这一说法所包含的意义,所以我要首先加以阐明。有三个趋势在那时走向了成熟,并产生了1900年的新经济学。第一个是人们对社会改革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观点和态度,最好的例证就是德国的社会政治学。第二个是经济史在惊涛骇浪的学院经济学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第三个是经过25年的斗争,一种经济理论的新研究方法诞生了——尽管在最常提及的“边际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名词中选定适合这一方法并且不会引起误解的名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除了英国这一由于马歇尔的领导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功的将以上三者统一起来的特殊情况之外,这三个趋势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互相冲突着,不仅是在它们彼此之间,而且与前一时期的全国同行的大部分所墨守的观点和方法也相抵触。特别是在美国,虽然经济学这一学科已突飞猛进,但回顾过去,看到的几乎只有过时的教科书——虽然F·沃克等人的研究无疑已经改进了这些教科书,但它们依然落后、过时——其他方面则只有杂乱无序了。这么说并不是不尊重被遗忘的或正在被遗忘的名人,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一个青年在1886年左右进入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之后,却发现在那里并没有人能知道他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光滑表层之下所存在的丰富的观念和研究方案时的心情。在那时,《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可据以学到马歇尔学说而不必去到剑桥听他讲课的唯一著作。而且在1886年或更晚一些时候,一个极有能力的教师才能以实际有用的方式,来介绍J·B·克拉克的学术思想。因此,《社会政治》始终没有遇上敌手,经济史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新的理论“边际主义”或“新古典主义”被随便地弃置一旁。而极其乏味的教科书——或多或少是按照穆勒的典范形成的——成功地把思想比较活泼的人驱逐到“制度主义者”的叛变当中去。

米切尔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曲线图,我相信可以毫不勉强地解释为两个平面的交叉线:一个代表这些环境条件;另一个代表他自己的心理倾向。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注定不会满足于他所眼见的事物的状态,必定要到社会现实的浩瀚海洋中去寻找补救的办法。而在他看来,经济学家似乎只注意到了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他要的是无限畅游而非浅尝辄止;是对不毛之地的深度探索而非边缘的徘徊。再有两点就可以完成这一阐述。第一,他总是对逻辑的严密性保持怀疑,就像马驹对缰绳和马鞍感到疑虑一样。他仔细观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耕作的人们的工作,并很快发现它们不仅只是出于方法论上的考虑可以任意抛弃的不现实“假设”,而且是一种“空想”,它束缚了研究者而不是为他们服务。第二,除了这点以外,他的思维方式不是“游戏设定”:政治偏见或形而上学信仰毁损了建筑在这一不毛之地之上的作品;而且即使它没有被毁损,对他来说它仍然是没有用的。

如果这确定了他的制度学派的地位,则米切尔过去是并将永远是制度主义者。我并不希望参与讨论这一难于捉摸的概念的确切意义。这种讨论会时不时地突然爆发,而结果都是产生这样的论调:凡勃伦根本不是制度主义者,或者他是唯一的一位。这样反而会更无益。因为参加上面所提到的“叛变”的每个人,都会用自身积极的计划填补基本上是消极的批评留下的空白。但对米切尔的方法论的地位必须加以细致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一再地(甚至在最近)以一种在我看来似乎是不完全令人满意的方式对它加以评论。我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问题:米切尔关于科学经济学家对于“政策”的正当态度的观点,关于保护科学结论免于被观念形态所毁损的正当方法的观点,以及关于“理论”的观点。在他的整个成年时期当中,关于这三个问题的观点他很少改变。现在我们可以方便地通盘考察它们。

关于第一点,他的做法给我们大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像其他学院主义者一样,他憎恨自己的性格形成时期的经济学与放任自由主义之间的政治联盟。但他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这样做的少数人之一。虽然放任自由主义计划在实践中不完善却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谅解这一点可能和他厌恶这一特殊联盟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经济学家是没有进入任何这种联盟的权利的。在米切尔看来,经济学应当是客观的科学,它把大量实践中慎重确认后的事实和推论提供给愿意使用它们的人自由支配和处理。这并没有使他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与此相反,他总是随时准备着在有必要的时候为公众服务。1908年他在移民委员会里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劳动统计局和战时工业局里的工作,以及后来他作为胡佛总统的社会趋势委员会主席(1929—1933年)的工作,作为国家计划局、国家资源局、联邦紧急公共工程管理局成员(1933年)的工作,以及作为生活调查委员会主席(1944年)的工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米切尔的这些工作的性质有助于证实我的论点:它们总是和他关于他的科学使命的概念相一致,始终在观察和解释一种形势中的事实,并客观地陈述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有可能想当然地做出决定时,他通过广泛接收切实可行的建议,考虑各种情况,做出决定,并非毫无保留。但他从来不超越一定的限制,对于像他这样埋头于分析工作,并且从来不传播任何秘诀,从来不为“政策”辩解的人,我认为这种限制是恰当的。

关于第二点,对于意识形态的危害,他认识到这种危害,这本身就必然可以被看成一个显著的优点。在这一点上所能引起的仅有的问题是:一方面,他对于在方法和结论上他不同意的那些著者,是否过分倾向于怀疑其意识形态(“先入之主”);另一方面,他所采用的补救方法是否正当。在李嘉图的分析中有许多缺点,但如果不考虑他的政策建议而考虑他的分析的抽象程度,我们就找不到其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缺陷——像卡尔·马克思毫不犹豫地承认的那样。米切尔的补救方法——对事实的谨慎的和“客观的”研究——的确会摧毁许多但并非全部的先入之见;但是即使再小心,也难以防止存在于研究者灵魂中而且从来没有为他所察觉的那些罪恶精神,对于研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这没有什么关系——这不能变更这一事实:米切尔是极少数彻底地看透了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们认识到在我们领域中的先入之见仅仅是政治偏见或只是为了保证某种特殊的利益。

第三点,“米切尔和经济理论”这一主题所引发的难题比另外两点都大得多。这些问题部分是由其模棱两可的含义所引起的。在关于商业周期的主要出版物中,米切尔列举了大量的关于这一现象的理论,宣布他乐意利用可能传达给他的任何建议。他明确表示,他不打算与其中任何一个结盟或是为建立同样的模式而受其束缚,他显然用了“理论”一词的“解释性假设”的意思。他的意思可以用这一无可争辩的说明表示出来:这样一个假定应当是具体事实研究的结果或根据具体事实的研究而得到的启示,而不是在这种研究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公正地说,这种主张是站得住脚的,特别是不能以这样一种方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为理由而加以反对;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确认要研究的现象,这样做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些对实证研究产生指导性影响的因素。换句话说,没有“理论”,就必然不会存在实证研究或“测量”。这也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提到它时,我们就会理解到这一事实:我们用的是“理论”的另一层意思,即“理性工具”。在这一意义上,米切尔肯定并不愿意把“理论”排除于他自己的或其他人的工作的任何阶段之外。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予以说明。

虽然米切尔从来没有犯过在原则上反对使用概念工具或图式这种荒谬的错误,但他却曾反对过在“古典”文献——他把在他的成长时期里有采用价值的古典著作以后的文献也包括在内——里实际上使用的“概念工具”。这有两个理由:一是这和他作为经济思想的一位领袖的个人成就密切相连;二是指出了阻止他成功地把他的领导地位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的一个限制。

毫无疑问,他试图扩大经济学的范围,以便把“经济社会学”这一领域包括进去,经济社会学是指分析社会制度或分析“盛行的社会习惯”的学科。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是作为来自其他学科的论据——虽然是可以改变的论据——加以接受的,而是作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材料的一部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没有把这种材料看成对传统理论的补充,而是以它取代了传统理论。经济过程理论本身仍然是一种理论,但它将成为一种根据仔细观察实际行为和动机的结果而建筑起来的理论,因为他在原则上没有排除反省或由反省而得到的心理解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这一理论会使得米切尔把经济生活看成一个变化的过程,为什么在他看来,对商业周期的分析是对整个经济过程进行现实分析的第一步。我们不应当质疑,而应该赞扬他总是强调事物的连续,这自始至终都是他的独特的思想特点。并且我们还应该把1913年以前的米切尔看做现代动态经济学的先驱者而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称赞了他的前提之后,我仍将怀疑他根据这些前提而得来的结论之一,即他和别人都同意叫做新古典理论的经济理论必须被抛弃。

同类推荐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本书是《千古数风流丛书》之一,记述了唐代十八学士的生平事迹和替补队员陈孝孙。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活泼,并配插图,为广大读者了解古代英雄人物提供参考。玄武门之变以后,高祖被迫禅位,李世民终于登上天子之位,他立刻重新组建朝廷,用自己的心腹取代高祖近臣,十八学士也全都受到重用,成为李世民所依赖的朝中重臣。勿庸讳言,十八学士的确是当时杰出人才,李世民慧眼独具,将他们吸收到自己的周围。他在政变成功以后,将十八学士全部吸纳到朝中,与他们一起讨论天下政事,为太宗朝政治的清明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热门推荐
  • 花儿与少年 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 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是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秀旅游节目,在节目中,五位美丽的中国女性:郑佩佩、张凯丽、许晴、刘涛、李菲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这五位女性,代表着中国女性美丽的五个侧面,节目的播出,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燃起了“美美走出去”的渴望。“穷游世界”是年轻人的梦想,而作为女人,还要懂得在旅行中善待自己、宠爱自己,这样才能通过旅行让自己变得更美丽。这本书中,介绍了五位“花儿”的独门旅行秘籍,也从她们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女人在旅行中最美的那一面。同时,书中还独家收录了对五位明星和导演的贴身访谈,除了详解很多幕后“八卦”,更道出了一档优质真人秀节目的良苦用心。
  •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小说描写了有着漂亮外表的杜洛华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无耻之徒,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女人发迹,在短时间内便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地位。
  • 武魂王座

    武魂王座

    《镇妖伏魔图》封印妖魔;《末日天灾图》包藏罡煞;《九天玄星图》洞悉宇宙;《六道轮回图》掌控阴阳;据说谁要是能凑齐四图并融合为自己的武魂,便能君临巅峰,天下无敌,只可惜从来也没人做到过!直到有一天……天空一声巨响,方飞扬闪亮登场!建了一个读者群,群号158208964,喜欢本书的书友们可以来加群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穿越之锦绣还生(全本)

    穿越之锦绣还生(全本)

    一个自称伟大的美女侦探,被暗恋已久的人推下悬崖,重生为天庭十二将之一白虎君的圣媒,身负完成圣星图的使命。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时空,追寻深藏在圣星图中的秘密……千回百转,她是身怀无上神力的幽兰仙子……她是阎王两百年的王后……她是白虎君一见钟情的情人……她是玉帝深爱的女子……却又与紫微大帝生出一段孽缘!因爱而触犯天条的天庭神将白虎君被打回原形,圣体与羽翼分离,在爱人的的煎熬中重组神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经受一场场磨难,却只有羽翼能守护在她身边……冷面阎王曾经是与她一起生活两百年的夫君,因为她的记忆被封印,又要重新开始……众神敬仰的玉帝深爱着她,却又为何抛弃她与王母在一起……北极大帝,曾经立于身后默默支持守护她,却为何化为一条与她永生见不到面的深潭鲤鱼……一段阴差阳错的孽缘,一段隐世千年的血缘……打开圣星图秘密的穿越之路,重返天庭的锦绣之路,辛酸苦楚的还生之路,与她携手相伴永远的是谁?穿越,穿越,在穿越中邂逅美好,在穿越中颓然暗殇,在穿越中浓烈如墨,让这穿越锦绣如诗……***************兮曦所有的文***************【全本作品】http://m.pgsk.com/a/64999/《穿越之锦绣还生》穿越玄幻唯美言情http://m.pgsk.com/a/87143/《泪奴—沁心媚情》奇幻唯美http://m.pgsk.com/a/81447/《月华公主拈花飞》轻松穿越http://m.pgsk.com/a/89290/《双面艳姬:绮舞夜吟》倾城舞姬,绝美杀手——妖艳大辽王妃————————————————http://m.pgsk.com/a/112857/《胭情殇:夺爱仇美人》【更新中】——————推荐——————【吸血鬼爱情系列】http://m.pgsk.com/a/182217/《吸血鬼:蝶面公爵的情人》【全本】http://m.pgsk.com/a/133042/《吸血鬼:蔷薇男爵之吻》【全本】http://m.pgsk.com/a/192804/《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qq群一:47131515qq群二:47450028qq群三:50467996qq群四:73840200qq群五:74828529欢迎穿越迷加入探讨!qq空间精美评论贴图:《锦绣还生》中的帅哥们?funcid=17&groupid=47131515&logid=20963
  •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这是一个重活一世的天之骄女复仇虐渣活得风生水起再顺带拐回个腹黑病王爷入赘的故事。女主聪明不圣母,男主腹黑伪高冷,誓要将调戏与反调戏进行到底!】*前世,沈溶月是被自己给作死的。明明有着人人艳羡的贵女身份——手握重兵的父亲,名动京城的母亲,惊才绝艳的哥哥,还有圣上亲封的大齐唯一一位异性郡主身份。最后却落得个死不瞑目的下场——母亲流产抑郁而亡,父亲被污叛国,阖府老小被斩,平日里曲意逢迎的堂姐爬上夫君的床,刚怀上的孩子被亲身父亲生生刺死腹中!能将一手好棋下得如此之烂的人,纵观大齐古往今来的历史,怕只...
  • 幸福就像躲猫猫

    幸福就像躲猫猫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仙道阵神

    仙道阵神

    缘起缘灭,世事无常。原本的山村小野夫,快乐的生活在一偏远的小山村之中,那一天的灾难的降临,霎那之间惊醒了李林,山外有山,踏上了修真的路上,才发现报仇之路是那般的遥遥无期。直到那天因祸得福,得到了来自境外神秘阵宗传承,一步一步的踏上了强者的路。
  • 第一傻妃

    第一傻妃

    ◆慕容婧琪:这狗血的人生。一朝睁眼,睿智腹黑的她已重生到十八岁却只有三岁智商的富家傻小姐身上。妹妹心如蛇蝎,父不疼亲不爱,唯有母亲是她的依靠。◆社会太现实,世道太冷血。因自己太强悍,腹黑……一连吞并了好几家大企业。被仇家用最低级也最有效的方法结束了她的生命。◆被心如蛇蝎的亲妹妹推下水后。睁眼,“傻小姐”不傻了。脱胎换般的聪明、睿智、淡定。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身怀绝世武功。回府后,让所有看不起她,曾经欺负过她的人,拭目以待!◆肩负重任,身不由己。被迫嫁入皇宫为太子妃,人虽在深宫,心却早已随之离去,留下的只是躯壳一副。深宫中,你敬我一分,我礼让三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千倍奉还。看她是如何化险为夷,修理了嚣张的皇后。如何让皇太子刮目相看,再狠狠地甩开他,奉旨休了他,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离开了皇宫。◆第一美男为她易容成丑将军,为她放下尊贵身份,混进他国皇宫,甘愿为小小将军。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她,守护那坚真的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从未对任何一个女子动过心的他,也甘愿臣服于她,为她守候!◇◆◇◆◇◆◇◆【片断一】大婚宇文旭尧似醉非醉地讽刺地道:“别以为本太子不知道你用了什么卑鄙的手段嫁进了皇宫,本太子就会宠幸你,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给我滚出去……”慕容婧琪一脸清冷淡然,不悲不喜、不怒不怨淡淡地说道:“该滚,该离开的人是你吧,这可是本太子妃的寝宫!”原本酒仍未醒的宇文旭尧突然清醒过来,一脸尴尬,表情极其难看,狠狠地看着她……【片断二】男子面不改色地跪在龙颜面前,一脸坚定地道:“一刀许终身,二刀天可鉴,三刀永相随,世世永不离。”然后,拿出匕首当手臂割开,以血起誓,便从此不再爱其他人,否则将人神共愤。一旁的女子拍手叫好道:“哥哥,你太棒了,妹妹我永远支持你,相信你跟她一定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永远幸福的!”龙椅上的男子拍案而起,一脸怒气地道:“你们都反了,都不将朕放在眼里了是吗?”◆前世:她是现代最优秀的财政天才、商界女强人。善于伪装,腹黒。◆今生:睿智、淡定、清冷、恬淡、随和,因背负了重大责任,她不得不伪装自己,不得不隐藏一切。◆本文文风女强,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简介无能,请多关照!◆☆★◆☆★◆☆★◆☆★◆☆★◆☆★◆☆★◆☆★◆☆★◆☆★◆☆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穿越之溶心傲玉

    穿越之溶心傲玉

    二十岁的灵魂穿越成了未及笄的黛玉,红楼梦中的剧情是否照旧上演?黛玉的命运是否因为异世的灵魂而有所改变?书中本是弱质孤女的她居然有个英武不凡的亲哥哥林默言!书中纠结于木石前盟的她却如今深陷太子水溶用心血铸就的水木缘!面对贾府一次次算计,该如何化解?将为国母的她又会有着怎样的考验?看黛玉红楼里挥洒青春!看水木肩挑水氏王朝的万里江山!-----------------------------------------------------------------------------------------------他叫水溶,一个让人无比郁闷的名字,只因为老爹是超级红楼迷。抗议多次无效,只能认命,却不曾想这个名字却是开启他命运的钥匙。什么?那个从天而降的女子居然就是袅娜的林家黛玉!与他相伴一生的佳侣?等等!书中的林黛玉不是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吗?怎么会.~"砰!”一声枪响,黛玉如同风中花瓣一般飘落在他怀中。“不!”水溶绝望地嘶喊着吗,痛苦不可言状,老天既然要自己爱上黛玉,为何要还要这般残忍的将她带走!“我要回去了,记得......我......”黛玉眼睛合上的一瞬,水溶的心崩溃了.~这就是红楼的世界吗?那个该死的北静王爷居然是皇上的情敌!还好自己聪明,轻易摆脱!玉儿!为何你从没告诉我本该锦衣玉食的你竟然如此凄凉;为何你从没告诉我天杀的贾家不止谋了钱财,还要谋人!玉儿!从今以后,定不再让你受得丝毫委屈,为了爱你,我寻到红楼!《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宫廷深深深几许,调包计,调进的是谁?成全了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宛颐新文《红楼之碧水盈玉》
  •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穿越之前,她有着绝代容貌,穿越之后,却不得不将自己给装成了丑女.刚醒来的时候,她居然是被人给扔在了乱葬岗里,而且还稀里糊涂地被一个戴着冰冷面具的王爷给捡回了家中。而他娶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无尽地羞辱,折磨于她!这一切,到底是因缘巧合,还是天生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