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0300000024

第24章 被出卖的新嫁娘(三幕歌剧)

(捷)斯美塔那

作曲: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作词:卡尔·萨比纳撰写的捷克语本,流行的德语本是由卡尔贝克翻译

首演:1870年9月25日(最后修订版),布拉格

人物:克鲁西伊纳(Kru?ina)——农民(男中音)

柳德米拉(Ludmila)——克鲁西伊纳之妻(女中音)

玛莲卡(Maenka)——克鲁西伊纳之女(女高音)

米哈(Micha)——地主(男低音)

哈塔(Háta)——米哈之妻(女低音)

瓦谢克(Va?ek)——米哈之子(男高音)

耶尼克(Jeník)——米哈与前妻婚生之子(男高音)

凯察尔(Kecal)——婚姻中介者(男低音)

喜剧角色(Principál komediant)——(男高音)

埃斯梅拉达(Esmeralda)——少女舞蹈演员(女高音)

扮演印第安人的演员(Indián)——(男低音)

少年二人——台词演员

时间:1860年前后

地点:波希米亚某乡村

创作背景

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的写作计划,是1861年就酝酿成熟了的,比他的第一部歌剧《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早了两年,但最后写成却是1866年5月30日了。

歌剧的捷克语脚本的作者是萨比纳,脚本完成于1863年7月5日,但斯美塔那此前的札记中,此剧的许多动机已经写好了。但此后作曲的进度却很慢,直到1866年5月30日才最后完成。当时上演的是两幕的轻歌剧形式,正是普鲁士与奥地利战争很激烈的时候,普鲁士已经逼近布拉格,人心惶惶,所以只演了两天就停了。再次上演,已经是当年10月27日了。这次演出是在欢迎弗朗兹·约瑟夫皇帝的仪式上,所以受到狂热的欢迎。此后,斯美塔那又不断地对作品进行修改。

这部作品的最后成型,是1870年完成的。把原剧由两幕改为三幕。

作曲家在世的时候,这部歌剧并没有走红,直到他去世以后,才名声大噪,为他赢得世界声誉,在一个多世纪中上演两千多场,成就惊人。

作者风采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ich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24年出生于莱托米希尔,父亲是酒坊主,但喜欢音乐。斯美塔那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和钢琴,六岁当众演奏并开始作曲。1844年到布拉格拜师学习,受李斯特的影响非常大,很快,他就被认为是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家了。

1848年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对斯美塔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创作了包括著名的合唱曲《自由之歌》在内的一批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同时,斯美塔那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振兴,创立并领导了布拉格音乐学校,组织音乐会演出。革命失败后,斯美塔那移居瑞典的哥德堡。在国外生活的五个年头,对祖国深切的思念,更加巩固了他弘扬捷克民族音乐的决心。

1861年,国内政治形势好转,斯美塔那回到捷克,即全力投入民族歌剧的创作中。斯美塔那一生共创作了八部歌剧。1863年,他创作完成了第一部歌剧《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这部反映13世纪捷克人民反抗勃兰登堡封建领主统治的历史剧,既表现了斯美塔那的爱国主义思想,塑造了捷克人民英勇不屈的形象,也展现了斯美塔那擅长清新优美的民族旋律的创作技巧,特别是体现了把波尔卡舞曲引入音乐创作中的独有的风格特征。1866年,斯美塔那创作了第二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这部喜歌剧是斯美塔那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歌剧,不仅标志着斯美塔那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而且成为捷克民族歌剧的象征,在欧洲歌剧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1868年,为支持和推动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斯美塔那与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筹建布拉格民族剧院。在奠基仪式上,他充满自豪地宣布:“捷克人的生活是在音乐中。”

1874年他不幸耳聋,仍继续坚持创作,写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1884年5月12日,斯美塔那在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逝世,终年六十岁。他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剧情简介

美丽纯洁的农村少女玛莲卡和青年耶尼克相爱,并暗定终身。但是,玛莲卡的父亲克鲁西伊纳因为欠了地主米哈一大笔钱,无力偿还,就想把女儿嫁给米哈后妻的儿子、蠢笨而又结巴的瓦谢克,他请媒人凯察尔去说合。玛莲卡不同意这桩婚事,她机智地在不认识她的瓦谢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瓦谢克果然上当,答应不和玛莲卡结婚。

媒人找到耶尼克,他劝说耶尼克,让他放弃玛莲卡,答应另外给他介绍一个美人,并且还可以得到一百元钱。耶尼克答应了,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玛莲卡不能与米哈的儿子以外的其他人结婚”。凯察尔认为米哈的儿子,当然就是瓦谢克,所以就答应了。

玛莲卡得知这一消息,非常伤心,也非常失望。耶尼克来找玛莲卡,准备向她说明真相,但玛莲卡不听,为了向耶尼克报仇,就当众宣布自己要和米哈的儿子结婚了。

这时米哈意外地认出了耶尼克就是自己多年前去向不明的儿子,大家都被这一消息惊呆了。原来,耶尼克早就知道自己是米哈的儿子,生母死后他被继母赶出了家门,所以才答应签订合约。明白真相的玛莲卡非常高兴,投入了耶尼克的怀中,凯察尔等人的阴谋破产了,一对有情人终于幸福地结合了。

剧情欣赏

第一幕

波希米亚某村落的广场,面对广场是一家兼营旅店的餐馆。

正逢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在开幕合唱《没有人会不快乐》的歌声中,村民们来到广场庆祝。

农民克鲁西伊纳的美丽女儿玛莲卡闷闷不乐,离开了人群。她的恋人耶尼克找到她,问她什么事情不高兴。玛莲卡告诉他,父亲命令她必须按照媒人的安排,嫁给地主的傻儿子瓦谢克,所以她感到无比烦闷。耶尼克少年的时候被继母赶出了家门,现在在别人家当雇工,他安慰她说:“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不会有问题的。”他们唱起了一段富有斯拉夫色彩的二重唱。大家也都来安慰她,说跳跳舞会使心情变开朗。玛莲卡还是叹息说:“一想到要和那个米哈的儿子相亲,哪里还会有心情跳舞?”但是耶尼克似乎一点儿也不担心。因此她更加误解,以为耶尼克如此若无其事,一定是另有爱人,于是唱起了咏叹调《你曾对我发誓》。她说由于耶尼克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过去,所以很挂念这件事,父亲不允许她跟耶尼克结婚,这也是一大原因。耶尼克说:“我的往事非常清白,本来是富裕家庭的儿子。母亲死后,受继母虐待并把我赶出了家门,于是我自力谋生。”

玛莲卡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两人便唱起优美的二重唱《犹如母亲的祝福》,希望获得真诚的祝福。他们唱完后发现玛莲卡的双亲来了,于是分由左右两边退去。这时媒人凯察尔、玛莲卡的双亲克鲁西伊纳和柳德米拉一起登场。

媒人凯察尔催促克鲁西伊纳赶快让玛莲卡和地主米哈的儿子瓦谢克成亲,柳德米拉的态度比较慎重,觉得应该尊重女儿的意愿。克鲁西伊纳也问凯察尔说:“米哈有两个儿子,你做媒的是哪一个?”凯察尔说:“米哈的大儿子已经失踪很久了,提亲的当然是小儿子。他是个很好的青年,而且家里很有钱。”克鲁西伊纳夫妇终于答应了这桩亲事。

玛莲卡回来,凯察尔和双亲都让她去相亲。她却明白表示:“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他叫耶尼克,我不能再和别的男人相亲。”她的话遭到双亲坚决反对。这时凯察尔取出与克鲁西伊纳夫妇约定把女儿嫁给米哈儿子的婚约证书,他说:“只要有这文件,你就没有拒绝的权利。”玛莲卡打掉他手中的证书,转身就离开了。

凯察尔看了目瞪口呆说:“这人世间已经变了样。”克鲁西伊纳说:“最好请米哈的儿子直接到我家谈谈。”凯察尔想出一个主意,设法让玛莲卡和瓦谢克在酒店中像偶然遇到一样相会,当然还得去跟耶尼克交涉交涉。

这时村民们陆续聚集而来,年轻男女开始跳舞,年纪较大的则走入酒店喝酒。大家高唱着《彼此把手扣在一起》,载歌载舞,跳起乡土色彩浓厚的舞蹈。

第二幕

乡下酒店的大厅里。

耶尼克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他们唱起歌颂啤酒和爱情的歌曲。

凯察尔来了,他不以为然地说:“钱才是幸福的基础。”大家跳起了捷克民间舞蹈。

等大家都离开后,米哈的小儿子瓦谢克登场。他是一个有点痴呆又口吃的青年,他奉母亲的命令到这里来和玛莲卡见面,他唱道:“妈、妈、妈妈要、要、要我娶、娶、娶个老婆。”这首口吃诙谐之歌,令人捧腹大笑,颇有喜剧效果。唱完,玛莲卡上场,她马上看出这个痴呆的青年就是要和她结婚的对象。一想到要嫁给这样的男人,她就心慌意乱,但急中生智,知道对方根本不认识她,于是走过去和他搭讪说:“你的准新娘是只母老虎,你如果娶她,一定会吃尽苦头,所以最好娶我比较放心。”瓦谢克看她长得很漂亮,马上就答应了,对她发誓说:“我绝不和玛莲卡结婚。”然后两人就分手走了。

两人退场后,媒人凯察尔和耶尼克登场。凯察尔热心地建议耶尼克娶一个名叫贝拉的有钱姑娘,并说如果他放弃玛莲卡,还可以得到一百元钱。这是他们两人的宣叙调《最好照我所说的去做》和二重唱《我认识一位姑娘》。耶尼克不感兴趣。不过他与凯察尔约定玛莲卡的婚约必须与地主米哈之子结婚,作为交易条件。接着耶尼克又增加了一个条件:“她和米哈儿子结婚的那一天,米哈必须把玛莲卡父亲所借的钱一笔勾销。”凯察尔觉得米哈的儿子不就是瓦谢克吗,马上就答应了。

其实耶尼克就是米哈再婚时那个被赶走的大儿子。他独自留下后唱起咏叹调《怎么做大家才会相信我?》。他说:“玛莲卡哟!我绝对不是把你出卖,在这个人世间,你是无人能替代的。”

这时凯察尔和村人们一起回来了,把准备好的笔和纸放在桌上,开始写契约书。克鲁西伊纳得知女儿的情人贪图金钱把恋人出卖了,马上轻蔑地说:“幸好没把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凯察尔把契约书写好,耶尼克马上在上面签字,克鲁西伊纳也签了字。村人得知耶尼克把情人出卖后,都来谴责他,唱起《出卖新娘的家伙》:“真是不知廉耻的东西!见钱眼开。”

第三幕

与第一幕同,村里的广场。

瓦谢克一个人出来,用迟钝的脑袋和不灵光的嘴,唱出想念不知名女人的烦恼。这就是极为奇特的瓦谢克咏叹调:“她、她……牢牢地,在、在我的头脑中盘旋。”

这时有一巡回马戏团登场。班主为群众介绍美女埃斯梅拉达和小丑们,展示着他们的技艺。小丑和舞女们展示着迷人的舞蹈。当瓦谢克傻乎乎地注视她们练舞时,埃斯梅拉达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请他今晚一定要来看正式的演出,瓦谢克当然答应了。

这时打扮成印第安人的马戏团团员慌慌张张地跑到班主处,报告说扮演狗熊的男子因喝酒太多,今晚根本无法上台演出。班主发现一直盯着埃斯梅拉达的年轻人,机警的埃斯梅拉达也亲切地跟他交谈。班主命令小丑们先回到小屋里。

马戏团奏着进行曲逐渐离去后,班主和埃斯梅拉达就问瓦谢克愿不愿意当临时演员。此刻被美丽舞女迷住的他,马上欣然应允,然后穿起用布缝制的狗熊衣服,开心地排练起来。

不一会儿,瓦谢克的父母米哈和哈塔在凯察尔的陪伴下也来到这里,找到儿子后要他在结婚契约书上签字。不料瓦谢克却执意说:“我不跟她结婚。”而且转身就逃走了。米哈等人预感到一定发生过什么事。

玛莲卡和父母一起上场了,她虽然听说耶尼克贪图金钱把自己卖掉,但始终不敢相信,于是凯察尔就把耶尼克签字的契约书拿给她看。克鲁西伊纳就问女儿:“你该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了吧?”她很伤心,但她认为如果真的必须和瓦谢克结婚,倒不如一生过独身生活。凯察尔把当时在附近的瓦谢克带过来,瓦谢克看到玛莲卡后,便说如果她是真的玛莲卡,当然很想跟她结婚。玛莲卡听了悲伤地大哭,后来,她请大家让她独自思考一下未来,于是其他的人就离开了。

玛莲卡实在不能相信自己真的被情人出卖了,这时她很悲伤地唱起了咏叹调《这场爱之梦,是多么的美》。

这时耶尼克出现,玛莲卡气愤地骂他是个负心汉、背叛者,一点儿也不听他的解释,但耶尼克还是坚持告诉她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最后玛莲卡赌气说,她决心嫁给那个瓦谢克。耶尼克听了反而咧着嘴笑起来,他再次恳求她听自己的解释,而玛莲卡还是不理睬他。

接着凯察尔来了,于是他和耶尼克、玛莲卡开始了三重唱《请别怀疑,姑娘》。凯察尔要玛莲卡答应嫁给米哈的儿子,玛莲卡说:“即使我死了也不会嫁他。”而耶尼克却说:“我如果说服她,你肯出多少钱?”听到这句话,玛莲卡瞪大眼睛说:“我实在不敢相信。”耶尼克又恳切地对玛莲卡说:“米哈的儿子确实很爱你,请你相信我的话。”

这时克鲁西伊纳夫妇和米哈夫妇都回来了。玛莲卡为了报复情人的背叛答应和米哈的儿子结婚。不料,耶尼克却走到米哈面前说:“父亲,我在外国待了很长的时间,刚回来不久。”然后表示,“这张契约书写的是和米哈的儿子结婚,而玛莲卡有权选择和我们兄弟中的任何一个结婚。”这时玛莲卡终于了解了真相,很高兴地喊着:“我选择你!”飞也似的投入耶尼克的怀里。

凯察尔被戏弄得晕头转向,村人们不禁哄堂大笑。这时瓦谢克穿上布缝的狗熊衣服,追逐着儿童们出现。哈塔很没有面子地带着儿子离去。由于克鲁西伊纳等人的调解,米哈同意了大儿子的这桩婚事,在众人的虔诚祝福中,幕落。

音乐欣赏

你曾对我发誓(玛莲卡的咏叹调)

这是第一幕中玛莲卡听说父亲要把自己许配给瓦谢克,她很着急,就去找耶尼克商量,不料耶尼克一点儿不急,还有点高兴的样子,玛莲卡产生了怀疑,带着爱和忧的心情,唱了这段著名的咏叹调。

这是一首三段体的歌曲。第一段g小调,节奏和旋律都不复杂,甚至感觉有点简单,但很好地表现了玛莲卡焦急的心情。第二段转到d小调,旋律起伏明显加大,表现了玛莲卡急于想知道真相的急切心情。第三段又转回到g小调,跳动更大,两次把情绪推向高潮。

版本推荐

西蒙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CHANDOS公司,片号:CHANDOS8412

CHANDOS是1979年在英国成立的一个小型的唱片公司,主要录制英国的音乐作品。公司虽然不大,但也录制过不少经典的CD作品,这一款由西蒙指挥的《被出卖的新嫁娘》就是其中之一。

肯佩指挥柏林广播电台室内合唱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38187226

这套唱片(2张),由洛伦格、冯德里希、弗里克用德语演唱,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

同类推荐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热门推荐
  • 学会推销36计

    学会推销36计

    在推销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既是生物世界的不二法则,同时也是推销世界的永恒真理。《学会推销36计》将告诉你学会推销的三十六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改变命运追求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现实的世界风起云涌,推销的王国波谲诡异,唯有那些掌握各种实用推销能力的人才能在各种残酷的现实之中脱颖而出,笑傲群雄,成就自己的推销事业,建立自己的卓越功勋。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推销能力,成为推销世界的王者,那就从阅读《学会推销36计》开始吧!
  • 喀什的魅惑

    喀什的魅惑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网游之幻界传说

    网游之幻界传说

    一款接近现实的游戏,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由于家族从小封闭的关系,却又不懂得感情交流的少年,创造一个个永恒的传说!
  •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爆笑庄园:异能小农女

    姨娘不爱,霹雳女警沦为庄园卑微的小农工,丫鬟来欺,主子来踩,爹娘不在,上头看她不顺眼,丫的,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只病猫吗?她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无论再奸诈狡猾的人在她面前只相当于一张白纸,她利用奸人弱点,一朝穿越,小人缺点,步步为营攀上高点,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让所有瞧不起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让无数美男为她折腰
  • 逆世狂女

    逆世狂女

    诡隐,21世纪顶级杀手,被组织抛弃后落入神幻大陆,附身在一个被父亲抛弃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废物女孩身上,不可思议呈现:不能修炼的废物在重生后不仅晋阶迅速还灵武双修,爆了名水家的大门还越阶杀了水家家主,契约各种强宠,以此凌虐各种生物。她强大的逆天,谁与争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刺杀

    刺杀

    抗战爆发,正面战场上节节失利,然而在敌占区,特工与抗日志士仍然在浴血奋战。三个最高特工组织的终极厮杀;两位执行绝密任务的顶级特工;一场抗日时期正义与邪恶的终极较量。是谁活埋了刑事庭庭长?是谁寄来了三颗子弹?是谁要刺杀执行绝密锄奸任务的特工?汪精卫为何对他连下三道密令?戴笠为何烧掉他的档案?真实宏大的历史场景;闻所未闻的绝密档案;意想不到的博弈结果——到底,谁是刺客?巅峰对决,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