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0000000025

第25章 阶层矛盾(1)

$一、阶层划分标准与社会阶层分化

深入分析阶层结构的现状,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结构的客观需要,是调节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的实质是利益等级集团。阶层分化是社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并导致原有群体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的演化。

(一)阶层划分的标准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某方面具有相同的地位特征和类似的利益要求,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认同的社会成员群体,称为社会阶层。换言之,阶层是由占有同样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以及主观意识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群体。在西方社会学史上,马克斯·韦伯最早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分层理论。他认为,一个社会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基本秩序,因之产生了根据财富、权力和声望区分人群的基本系统。进而言之,社会阶层划分有三大依据和标准:其一,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中的生活机遇,或者个人用其经济收入和财富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二,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拥有实现自己意志的权力,这取决于个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以及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其三,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的声望。在韦伯看来,一方面这三个标准之间不能完全等同或互相代替,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互相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转变”成另一项,财富尤其可以很方便地被用来获得权力和声望。因此,在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贫富差别尽管不是社会分层的唯一标准,但是贫富差别是其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依据或基本依据。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影响很大,他所提出的三重标准是西方学界关于社会层次结构的研究基础。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从不同的视角也提出了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他把韦伯的三重标准简化为一维标准,即市场能力。每个阶层居有的市场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社会体系中居有不同的地位。他认为,社会根据三种市场能力划分为三个阶层,即掌握生产资料的市场能力的社会上层、具有教育和技能的市场能力的社会中层、具有体力劳动的市场能力的社会下层。这主要是从各阶层拥有的市场资源和主体能力来区分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来对社会阶层结构进行划分。马克思在其鸿篇巨制《资本论》第3卷第52章专论“阶级”。在这仅有的32行800多字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指出:“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虽然这基本上沿袭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在分析英国社会时曾经以地租、利润和工资三种不同收入进行经济分析,并发现了地主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三大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但是马克思进一步追问:“什么事情形成阶级?”“什么事情使雇佣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成为社会三大阶级?”他认为,看起来好像这三大阶级是因为分别靠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收入来生活,所以划分为不同阶级;实际上阶级的划分当然不是依其生活收入为标准,而主要是依据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来界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阶级社会,整个社会结构由两大对抗的利益集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构成,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这种最重要的物质财富。进而言之,阶级的产生基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关系的本质是剥削关系,剥削关系的基础是一部分人占有而其他人则很少或没有占有生产资料这种最重要的物质财富,从而那些占有并控制生产资料的人——奴隶主、封建主和资本家构成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主体,而那些缺少生产资料的人——奴隶、农民和工人则构成不同时期的被统治阶级主体。列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个定义进一步明确了社会阶级结构划分的标准,阶级是一个在一定生产关系体系中不同地位群体的经济范畴;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对生产资料这种最重要的物质财富的占有差别及其在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收入方式和收入数量的明显差异。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以及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划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分层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的精髓,强调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关系,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准是人们的经济地位,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在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和收入的方式与多寡。例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视角来对192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划分的。他认为,如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他们与小知识阶层——中小学教员、小事务员、小律师和小商人等都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属于小资产阶级。显然,这不是从职业因素来分析的,而是根据他们共同的经济地位来划分阶级的。这种划分标准在毛泽东1933年撰写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可以得到更为明确的说明。他在该文中指出:“工人(雇农在内)一般全无土地和工具,有些工人有极小部分的土地和工具。工人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细读其文,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工人五个阶级的划分都是根据对土地和工具等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以及对劳动力的出卖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阶级分析倾向于从对立论或者冲突论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分化现象,对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批判态度,比较强调群体利益的对立性,其政治立场较为偏向于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群。阶层分析倾向于从协调论或者功能论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分化现象,比较强调全社会价值认同的一致性,其政治立场更多地具有认同和维护现存体制的指向。在某种意义上,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层划分是在阶级划分的前提下,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社会结构进行具体的划分,即根据人们在职业、收入、权力、声望、教育等方面的同一性对阶级中的人进行综合分层。因此,相当于阶级划分的单一标准而言,阶层划分的标准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但是,正由于阶层划分是一种非生产资料关系划分,它涉及经济范畴,又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有关,因而阶层分析法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学意义,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协调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充分调动各个阶层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的学术界,虽然人们对阶级的感知以及用阶级分析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实际一直未曾中断,但是,十分流行用收入和职业等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层研究。一般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阶级的概念以及阶级分析方法更多地带有社会对抗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广泛运用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而不利于社会发展。另外,如果沿用阶级分析方法,也容易产生一些理论上的悖论。例如,沿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路径,就中国而言,国家实际上成为了唯一的土地所有者和最大的资本家,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实际上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相对分离,而不是有机融合。整个生产资料全部集中和掌握在抽象化的国家手中,全体劳动者成为国家的雇佣劳动者。马克思曾经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生产资料越来越同劳动分离,分散的生产资料越来越积聚成大的群团”,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仍然有待于解决马克思设想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高度结合的问题。与此同时,阶层划分标准仍然涉嫌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倾向。如果说在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这种区分依据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和继续发展,这种区分很可能掩盖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实际上杂糅和综合了上述阶级和阶层划分的标准。这样,既可以不忘老祖宗,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又可以与时俱进地满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加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进步。同时,如果要全面把握社会分层的状况,需要使用比较综合的标准而不是单一的标准。从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分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最为重要的标准;除了经济资源之外,文化资源一直是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标准;就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的现实国情来看,组织资源成为影响社会阶层划分的最为关键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经济、文化和组织三种资源的占用状况决定着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基本位置以及个人在社会体系由于阶级中的基本地位。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科层组织的发展,职业的分化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中日趋重要,它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与自然的视角来看,劳动的性质表现为体力与非体力劳动;二是从人与人的视角来看,在社会组织中人们从事的是管理还是非管理。有学者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拥有量和重要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形成了五种社会地位等级和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理论框架。另有学者以赖特的阶级结构范式作为分析工具,把财产占有关系、劳动过程的权力支配性和技术含量三个维度作为划分阶级阶层的标准。首先,根据财产占有关系把中国各阶级划分为有产阶级和受雇阶级两大类。其次,依据雇员人数,有产阶级包括三个阶层以及农民阶级,依据劳动过程的权力支配性和技术含量把受雇阶级划分为九个阶层。于是,提出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大阶级和十二大阶层的图式。

由于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社会中的不同成员予以区分,在私有制社会中,从阶级的角度看,社会是由利益基本对立的阶级组成的;从阶层的观点看,社会是由若干个阶层阶梯式构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在消灭了剥削阶级的情况下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成员的差别在于分工和职业的不同而形成了简单化的社会分层;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当我们更加尊重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的时候,就不能不坦然面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正视中国出现的新的阶层分化和演化以及阶层结构复杂化和动荡化。

总的说来,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韦伯等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一是在社会分层理论的目的上,前者的出发点是调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秩序,后者的出发点则是为了分清敌我,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二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术语和标准上,前者使用财富、声望和权力作为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后者使用人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准。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在历史经历了一个轮回之后,当代中国社会不能不认识到社会分层的目的已经转向了韦伯的立场,即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因而需要更多地利用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价值;但与之同时,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内核和精髓,因为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更为明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更为清晰地指明了社会分层的内在根源——人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从生产决定分配的理论视角来阐明生产资料对于收入方式和收入数量的差别的决定性意义,并进而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基本标准,相比之下,韦伯只是强调社会财富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而未能揭示社会财富的来源,因而其社会分层标准更为表象化。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重组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对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构成进行简单的历史性描述,以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后阶层分化的基本分期,并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特征予以概括,并进一步指认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实质与国家政治生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阶层分化可以归纳为三个较大的时间段。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社会阶级结构在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格局。

同类推荐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家庭文书的写作方法:书信文体写作第一节书信的含义和作用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
  •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得为读者讲述了什么是保险文书,保险文书写作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及样板案例,实用方便。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热门推荐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幸运小妻,老公超完美!

    幸运小妻,老公超完美!

    姚菍从没想过和楚聿衡这尊阎罗有任何交集,一场醉酒乌龙怎么就一生都和他绑上了?*一夜春风,不仅让她错失男友,也打破了他迎娶相处五年未婚妻的计划。奉子成婚,先婚后爱。姚菍,妖孽!名副其实!九岁之差,代沟挖了不只一条。在家上上房揭揭瓦也就算了!居然还酒吧热舞、浓妆艳抹!于是,一向淡定的他这次不淡定了!外套一罩,肩上一扛,果断打包扛回家!*谁说萝莉有三好,体柔轻音易推倒?我顶你个肺啊!撞见他陪前女友进出产检室,走廊转角处她暗暗的攒紧妊娠43天的单子……*姚菍就不明白了,当年搞外遇的是他,想要离婚的是他,现在死缠烂打的还是他!月黑风高的夜晚,这个高龄大叔飞檐走壁的跳进她家窗户是想怎样!
  • 简单省时一碗汤

    简单省时一碗汤

    《美食天下(第2辑):简单省时一碗汤》教你做出简单美味汤。无论您是上班族,还是宅家族,只要按着书中讲解下手操作,无需昂贵食材,无需费时费力,即使是新手的您,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做好属于自己的爱心靓汤啦!
  • 农门骄女

    农门骄女

    “唉……”一声满含怨念的悠长轻叹,这已经是阮芸自醒来后的第一百零八次叹息了。在这个穿越成风的年代,她好好一个现代女强人也终于赶上了这趟末班车,刚签下了一笔两千万的大单子,结果一眨眼间就穿到了某个封建时代的穷山沟里。环视着这间小小的空荡荡的房间,除了一个放衣服的柜子,还有自己身下这张简陋的床,其他竟然什么都没有了。天,这到底是一户多穷的家庭啊!……
  • 女汉子逆袭:皇后很嚣张

    女汉子逆袭:皇后很嚣张

    什么叫男女平等,什么叫女人不是盖的,既然都送上门来,皇上来了又怎么样?他要不听话,我就休了他!书友群:137709980,那就勉为其难的做皇后吧。皇上你可别给我搞三宫六院!其他的妃子,我看就没有必要留在宫里了吧!当皇后?可以,亲们来了可得好好的支持哈!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 丑颜弃妇闯情关

    丑颜弃妇闯情关

    ”穿越千年庆云国:“平凡,你让我无比厌恶。正想一掌打过去,现代某都市:“林夷如,他靠近她的耳畔说的下一句话让她彻底呆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激不起本王的半点兴趣,还想用这招;如果是个美人,我喜欢你,本王还可以勉强,不过,我们交往吧。”--情节虚构,”她早就火冒三丈,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
  • 游缘惊梦

    游缘惊梦

    一个总认为自己最强人品急待提高的小混混,一朝出山,进入到斗气盛行的修炼世界里,高手云集,各显神通。在被一次次狠狠的打击与羞辱之后,小混混开始了非人的集训,杀野鬼,收狐妖,打怪兽,一步步,终走向斗气之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