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700000028

第28章 妈妈作出心理改变,走出教育误区(1)

我们不惜使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以期孩子能够最终成才。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我们改变一下原有的心理,走出教育误区,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76. 在教育问题上,与孩子的爸爸保持“统一战线”

京剧之中,一般正派好人会被描画成红脸,奸臣坏人则会被描画成白脸。后来,人们便将“唱红脸”比喻做好人,而将“唱白脸”比喻成当坏人。之所以说到这一点,是因为现在许多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的也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时候,爸爸妈妈的“红白脸”唱的是同一个方向,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统一战线”,当然这样的教育是可取的。但在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红白脸”却真的就是一个做好人,一个做坏人,这种从教育思想就“不统一”的教育方式,孩子也一定不会从中受益。

2009年9月25日的《楚天金报》上,就讲了这样一则因为父母教育不一致而导致教育失败的事例。

晓亮沉溺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但对他的教育,父母之间却存在很大分歧。爸爸对晓亮很严厉,教育方式简单而粗暴;妈妈却对他有求必应,甚至可以说是纵容。有一次,晓亮因为上网打游戏逃了学,老师向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妈妈竟然替晓亮撒谎说:“他生病了,正在家休息。”结果,晓亮对爸爸就异常冷漠,对妈妈倒还亲近一些。

就这样,晓亮的性格也变得越发暴躁起来,他看惯了父母的“这一套”,因此他们教育他的话他压根就当了“耳旁风”。直到后来,晓亮因为上网而和父母发生了争执,心急如焚的父母不得已竟然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他们原本希望依靠这样的“狠招”能让晓亮迷途知返,哪知道,就这样的“招数”对晓亮却依然毫无作用……

教育孩子的确不容易,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思想、行为,并不能由我们所控制。作为妈妈,我们当然想要将孩子教育好,但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并不够,所以我们需要联合家庭中另一个重要成员--孩子的爸爸的力量。

但是,借助孩子的爸爸的力量也不只是单纯地要求他“也要对孩子加强教育”就行了,我们一定要和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保持一致。否则,就会使孩子变成晓亮这样,不但没有得到教育,而且在他的心目中,父母的权威没有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鉴于此,我们该改变原有的那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联合孩子的爸爸,一起积极寻求一种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

▲ 与孩子的爸爸一起研究商讨教育方式方法

教育孩子要讲求“爸爸妈妈双方教育合力”,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时候与孩子的爸爸一起坐下来,就我们的孩子的特点来一起研究商讨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我们和孩子的爸爸都要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一下反思,看看之前的教育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检讨并尽快纠正;对于一些隐患,我们则要争取通过努力尽早消灭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不要强硬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孩子的爸爸身上;也不要没有主心骨,一切都听从孩子爸爸的安排,双方要商量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子方案。另外,如果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拿来借鉴。

▲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孩子的爸爸闹矛盾

如果我们和孩子的爸爸产生了教育分歧,我们不要立刻当着孩子的面就展开争执,否则孩子也会变得迷惑,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好。我们可以暂时先退让一步,并尽量冷静地劝说对方先暂时停止对孩子的教育。之后,我们再私下里进行协商,寻找更为合适的教育方法。

▲ 别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的爸爸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教育统一”不仅体现在与之面对面的时候,也体现在当他不在面前的时候。此时,我们不要对孩子说类似于“别听你爸的”、“你爸爸的话不对”、“他就是瞎说”这样的话。我们该帮助孩子的爸爸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并要提醒孩子听爸爸的话,同时我们还要尽量给他讲明白道理,让他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教育他。

77. 配合老师的教育,避免“5+2=0”的负效应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习了5天,知识、思想、行为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星期六加星期天,在家里待两天他就将学校里教的东西全“丢”掉了。原本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了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学会了自己动手、辛勤劳动,可一回到家,我们就将他“供”了起来,吃喝随便,玩乐随便,我们帮他做好一切事情;我们甚至会将老师教过的东西再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再教一遍。

结果,老师5天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孩子原本该在教育之下得以成长,可现在他却陷入了教育混乱之中,反而变得毫无长进--不良习惯依旧存在、良好素质总也培养不出来。这种“5+2=0”的教育负效应现在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了。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和孩子一人坐了一个座位,一位老人上了车,妈妈使劲搂着孩子的肩膀,并说:“好好坐着,这么多人挤着你怎么办?”

后来,记者将这件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结果这位老师却根本毫不惊奇,她说:“不就是‘5+2=0’吗?现在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之前我们在学校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他们小学生不要穿奇装异服。可转过天来,周六我去逛商场,一眼就看见了我们班上的两个小女生,不仅脸上涂抹着浓妆,衣着打扮也根本没有学生的样子。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可一回到家立刻就变了个人。如果我们的家庭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教多少东西也是白费啊!”

这位老师所说的,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难道我们希望孩子变成这种“两面派”吗?

很多妈妈虽然认同学校的教育,但同时却又不舍得放弃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且有的妈妈会觉得现在孩子在学校上学那么“苦”,好容易回家了还不好好休息一下,而且家里又不是不教育,学校的教育又不一定那么贴切……种种考虑之下,我们可能自己就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而且还互不相干。

曾经有研究显示,孩子在13岁之前,确切些说,是在4-11岁时,正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时期。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这种“5+2=0”的教育状态之下,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无效的,而且孩子也不知道会变成怎样。所以,这样的教育也是一种误区,我们该改变自己的心理,不要让自己成为教育的“破坏者”。

▲ 多向孩子询问学校老师都教了些什么

平常多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的事情,先从他感兴趣的事情说起,然后引导他自然而然地说出最近学校里的动态、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内容。当我们知道学校动态之后,就要在家中响应这个动态,以帮助孩子巩固所学。

比如,最近学校在强调品德教育,那么我们就要顺应学校的这个思想,在家时也要适当地对孩子增加品德方面的提示与培养。以此来避免孩子“学校学会了品德,回到家后反而忘记”的局面出现。

▲ 与老师加强联系

有时候孩子向我们反馈的内容会带有他的主观情感,也就是他喜欢的东西,他就愿意告诉我们;他讨厌的东西,也许他自己就替我们“屏蔽”掉了。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和学校老师的联系,这不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现,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和老师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

我们可以和老师多通通电话,或者不时地去学校面见一下老师,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学校的教育内容,我们还能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这将方便我们更好地对他开展恰当的教育。

当然,我们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去和老师沟通的是教育理念。在询问孩子情况时, 我们不能因为老师的话就回去训斥他,也不能向老师“打小报告”。否则,这样的家校沟通就会让孩子误解,他可能会认为我们对他“盯梢太紧”,并由此对家庭和学校产生不信任感。

78. 别唠唠叨叨,让孩子远离“心理慢性症”

唠叨,估计是很多孩子心中最不喜欢的一个词了。一提到这个词,孩子立刻就会想到这样的场景:妈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他都已经背会的话语,而且这些话语大部分又都与学习有关;妈妈会不分时间地点,只要抓住机会就开说,也不管他在做什么;妈妈的唠叨虽然已经听过千遍了,但还必须要认真听,如果不听就要被训斥是“不虚心、没礼貌”,等等。

2002年时,天津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曾经对千余名学生就“唠叨”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最终调查结果显示,98%的母亲都被孩子指责为“唠叨”。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许多让人极为震惊的事例:

一名13岁的女孩,因为无法忍受妈妈的唠叨,竟然买了100片安定,然后平静地递给了妈妈50片,并对她说:“我已经忍受不了您的唠叨了,我想我是您的累赘。唠叨的您要疯了,听唠叨的我也要疯了。这样,咱俩就都能解脱了。”

还有一个孩子,虽然平时学习成绩已经达到了每科95分以上,但妈妈却依然要求他放弃所有娱乐,在他看来,似乎只有读书才是他唯一的生命。而且,妈妈的唠叨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无论他怎么躲藏、哭闹,唠叨依然存在。后来,这个孩子甚至想要“永远离开”以得到解脱。

而另一位女孩则是经常在交友问题上被妈妈唠叨,妈妈不断地要她远离某某女孩,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警告她:“如果你再和她一起玩,我就拿菜刀砍了自己。”可听了这话后,女孩却先跑到了厨房,举着锋利的菜刀来到妈妈面前说:“假如您不愿意动手,我替您。”

……

这是一份2002年的调查,距离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可是这份调查所反映出来的事实却并不久远,甚至可以说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唠叨似乎已经成了妈妈的代名词,而因唠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远大于我们所期望的正面效应。

假如孩子经常听妈妈的唠叨,他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进而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逃学、和妈妈对着干、夜不归宿、打架,甚至厌学、离家出走。而且,由于妈妈的唠叨,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想要自残、自杀或者有杀人倾向。

我们可能会无法理解,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唠叨还不是为了他好?我们的唠叨不就是担心他有想不到的地方吗?我们如此为他着想,他怎么就感觉不到我们的苦心呢?

我们有疑惑,孩子也有烦恼。很多孩子在唠叨之下都患上了“心理慢性症”--孩子对某种反复出现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弱化的习惯性倾向。也就是说,我们对孩子的唠叨使他对我们的教育已经反应迟钝甚至不起反应了。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唠叨不起作用时,我们又会更加唠叨,孩子却反而更加没有反应甚至有了叛逆反应,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我们将“唠叨”当成是教育孩子的手段时,就意味着我们从心理上已经走入了一个教育误区;一旦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心理慢性症”,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亮起了警示红灯,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好好反省并纠正以前的行为了。

▲ 说话要避免使用同样的词语与内容

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同样的词语,更不要抓着孩子的一个错误反复说。我们完全可以变换一下说法。

比如,孩子没有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我们不要总说“你太邋遢了”、“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这样的话既刺耳又没有教育意义。我们完全可以说“来,我们让你的房间也变个脸”、“房间干净了,你也不会生病,怎么待着都舒服”之类的话,这样的说法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起到教育的效果。

▲ 学会“点到为止”

13岁前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他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我们不顾及他的这一点,还是不管不顾地非要点得很清楚,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然会对我们的教育感到厌烦。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点到为止,就是将某一件事情摆出来就好,不一定非要一字一句都“扎”到孩子的心上。我们简单地对他进行一下提示,他自然就会明白该怎样做。我们给他足够的自我发现与改正的时间,总要好过我们不停地揭他的丑。

▲ 适当时候要保持沉默

因为我们总是唠叨,所以孩子有时会产生“只要唠叨过去就好了”的想法,尤其是在他犯了错误时。此时,假如我们采用了沉默的方式,他的内心反而会紧张了,他就会自动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当然,这种沉默也要选择时机,不能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保持沉默,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但他却对自己的错误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就需要及时“点”他一下,让他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如果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觉无所谓,我们则更要提醒他,否则,他也许会将我们沉默的态度错误地理解为“纵容”,而未来他可能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 不翻孩子的旧账

同类推荐
  •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我们将两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的世界上最先进、最权威、最受父母推崇的三大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蒙台梭利育儿全书》集合成《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献给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你。这三本教育著作所阐释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和推崇,其内容涵盖教子的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教育孩子的精髓和新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相信能够给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以实际的帮助。
  •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假扮猫咪的孩子站在中间,其他孩子围绕着他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一个人召唤另一个人说道:“猫咪,猫咪,给我一滴水。”然后所有孩子跑着更换位置。
  •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美国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介绍了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很多欢笑和眼泪;它留藏着我们很多希望和憧憬。如果你珍视这个家,那就一定要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
热门推荐
  • 世界第一情深

    世界第一情深

    某一天,沈先生脱掉一身白大褂,一跃成为某神秘集团的总裁,某女愣住了,“所谓无商不奸,我是不是被你算计了?”沈先生笑而不语。别人都说:沈先生很宠她,宠到宁为天下敌也只要她,沈先生一定疯了。二十四岁的沈先生不是第一次遭遇爱情,但却是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去爱一个人,怎能不一眼,就终生?
  •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十年前,一场穿越时空,让江美美找到了真爱,但是无奈命运弄人,自己却又被迫离开爱人,回到现代。十年后,还是穿越时空,但却不是江美美一个,还附带一个拖油瓶儿子,寻找爱人的同时,这对宝贝却把江湖搞了个天翻地覆。十年前,莫御辰爱上了美丽可爱的现代女人。十年后,痛失爱人的他创立了势力强大的组织冷情山庄,却也想不到被一个九岁孩子搞得无可奈何。守候十年的爱情,如何再重圆,古灵精怪的天才儿童,如何玩转江湖。自由一番妙趣。***********晴的完结文:《丑颜魅绝色》晴的新文:《独宠罪妃》
  •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本着世界上最真诚的心,马银春编写了这本有关幸福的小书:《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如果你是个渴望幸福追求成功的人,那么请轻轻地翻翻这本充满温情的《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吧。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幸福的感觉,那么我的心也会由衷地欣慰。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方法,那么我会由衷地恭喜你。
  • 痞子皇后

    痞子皇后

    可是还没画几笔,另一头的声音高过了染修夜这边,画下最后一笔,染七七又闪到另一边。“小姐啊,你可不可以画完这边再画另一边啊,这样三心二意的能画好吗?”真难为她宝离一个还未出嫁的黄花大闺女了竟然跟着后面看这个。“哎呀,两边都很精彩我不想漏掉啊!”不然这可是大大的损失。眼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七七一一在纸上将这些招数画下。这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两边房中的人像是相互较劲一般,一下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家与经理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风云际会的弄潮儿,他们两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掣肘。本书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及其领导力与管理方法为核心,深入分析了做大企业的基本方法、提升管理质量的各种要素及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等,总结了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当学习与实践的12条商规。 在文后的附录部分,以小说的形式再现国企股权争夺战以及国企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的恩怨故事,值得仔细品读与赏鉴
  •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沂羽谷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本文已完结,本文小清新,小虐情,不女强,不喜勿进。简介:莫白:一头深蓝色的发,披散在身上,墨黑色的眸子,清澈纯净,宛如天上的月神,纯净如初生的婴儿,如梦如仙的轮廓美得让人觉得像蒙了一层雾色,看不真切,却依旧美到极致,妖冶的五官和冷漠眸子里的复杂表情,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烈炎:深紫色的发,看起来是如此的顺滑。他的眼睛是浅蓝色,如最蔚蓝的天空,是如此清澈。他额间的花朵让那张如谪仙般的脸,更多了丝女子的娇媚之气。姬夭天:火红的发像火焰般耀眼,他的轮廓很美很飘渺,他额头上朱砂红梅花图案透着神秘,花洛很喜欢。他的轮廓自然更是天神的杰作,完美至极。粉色的眸子拥有着魅惑人心的能力,不过最让花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笑容有种特殊的魔力,会将所有目光吸引。墨轩:绿色的长发,在发尾绑了一个青色的蝴蝶结。他看起来十分柔美,脸色一年四季都显得苍白,也许跟他本人的柔弱体质是很有关系的,浅绿的眼睛,很有灵气,是一个非常惹女人疼爱的类型。花洛,神界的花神,因痴迷冥界的曼珠沙华,经常浇灌最终爱上了冥王莫白,天神大怒,月神袒护,最终他们三人一同历劫,在她的历劫途中,究竟是谁住进了她心中,又是谁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的花神之路?
  • 梦幻之巅

    梦幻之巅

    <神秘未知的浩瀚大陆,奇幻纵横的远古大穹,犬牙交错的势力争斗之中总有着两大神殿的身影。无尽海洋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十大家族的争斗主宰着大陆,世界谁与争霸?凌风,修罗血族后裔,天生八系体质,如何踏上上大陆的巅峰,梦幻般的存在?-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绝宠毒医妖妃

    绝宠毒医妖妃

    苏琉贵为将军府嫡女,却遭深爱之人背叛,重生为王府贵女苏素。面对小娘责难,三皇子退婚,她临危不惧,以雷霆手段震慑府中庶出子女,寻访鬼医,修的一身毒术,更是妙手回春,治好卧病多年的生母。宫中妃子急症,她遭人设计,被迫入宫,却不想自此闻名、宫宴之上,多位王侯示爱,她一一谢绝,偏生找上以风流闻名的二皇子,以色侍君,迷惑他弑兄杀父,争夺王位,借二皇子之手生剐前世仇人谢言。她救出被困在北渊的南昭太子慕容凌,隐藏身份,助他平定天下,两人之间情愫暗生。天下太平,她随中毒已深的北渊二皇子归隐山林,却不料终于慕容凌偶遇。面对她的旧爱与新欢,她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