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自幼博读兵书,志向远大,但他耿介拔俗,恃才放旷,不肯迎合世人,行为谈吐常有些怪异,因此不为凡俗之流所赏识。
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就前去拜访他。
当时王猛身披短袄,鬓发蓬乱,看起来貌不惊人,还有些寒酸。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其神态颇为自得。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将军不远千里深入寇境,到了离长安仅隔咫尺之地,却又屯兵不动了,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王猛的话,正说中桓温的心思。他盘算的是:如果真的消灭前秦,打下长安,司马氏的东晋朝廷就会派人来接收物产富饶的关中,而他桓温最多只能捞得个空头的威名;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桓温觉得王猛很有谋略,有心重用他,可是王猛没有下决心跟随桓温,便留在北方了。
晋升平元年(357年),前秦的东海王苻坚经人举荐找到了王猛,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甚是赏识他的才华。苻坚得到了王猛,就像当年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王猛立刻成为苻坚的主要谋臣。这年六月,苻坚杀前秦主苻生而自立,任王猛为中书侍郎,掌管机要。此后,王猛历任京兆尹、吏部尚书、司隶校尉、尚书令、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要职。
王猛抑制氐族贵族势力的手段是加强法治,使原先贵族们享有的特权纷纷丧失。苻坚即位之初,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多氐族贵族,苻坚便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刚到任,便不由分说鞭死了一名不法的官吏,使得贵族们纷纷上书苻坚,要求惩治这大胆的野夫。苻坚亲自审问王猛:“为政以德化为先,为什么刚到任便杀戮多人?”王猛答道:“治太平之国要用礼,治混乱之邦要用法。”苻坚听后点头,接受了王猛的法治主张。
王猛身居高位,得到苻坚的信任,那些皇亲国戚和元老旧臣无不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帮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马功劳,当众侮辱王猛,呵斥他说:“我辈辛勤耕耘,你这乡下野人却来坐享其成!”王猛面无表情地慢慢说:“不但要你耕耘,你还要给我烧熟了端来。”樊世闻言大怒,扬言要切下王猛的狗头挂在长安城门口。
又有一次,樊世和王猛二人在苻坚的面前吵了起来,王猛虽少言语,但他那轻视的态度、冷冷的眼神和农民般的举止却引起了樊世无比愤怒。樊世以粗陋之辞大骂王猛,令苻坚失色动容。苻坚于是认定樊世倚功欺人,将其斩首于马厩。
苻坚皇后强氏之弟强德是个无赖,常干些强抢民女之类的事,横行京城。王猛刚被任命为京兆尹,便下令逮捕强德,将一纸请求处决强德的呈文送至苻坚面前。苻坚还未及批复,他这边已将强德处死。数月之间,氐族权贵被杀被刑的已有二十余人。氐族权贵从此闻王猛名而色变,王猛抑制贵族势力的一系列举措也得以顺利推行。
王猛前后任相职十六年,死于前秦建元十一年(375年)。在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政治清明,任用人才,奖励农桑,兵强国富,战无不克,境内升平,国家大治。据《晋书》记载,当时关中一带秩序安好,百姓丰足。自长安至各州,沿途种植槐树、柳树,每隔二十里有亭子,供行人休息,隔四十里有驿站,供行人住宿,沿路还有商品贸易。
王猛日日夜夜为前秦的国事操劳,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苻坚见王猛病重,十分难过,经常亲自去看望他。王猛临死之前,苻坚问他以后的国家大事怎么办。王猛说:“东晋虽然偏处江南一角,但是它以晋朝的正统作为号召,民心还是归向它的。我死了以后,您千万不要急着去打东晋,而是应当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作长远的打算。”说完,他就死了,那年他五十一岁。
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他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世人简称“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苻坚牢记王猛的话,励精图治,同时努力发展军事,于王猛去世后一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古来多少俊杰因为缺乏“择主”之明,明珠暗投,结果宏才枉费,遗恨九泉!秦末项羽的谋士范增、汉末袁绍的谋士田丰,就是这样。而王猛则与张良、孔明同类,识英雄于草创之先,择明君于患难之时,因而取得了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从此,王猛就在十六国纷争、南北对峙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倾其文韬武略,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而苻坚呢,仅从他独识伟才、用才不疑这一点来看,已经够得上一位“英主”了!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十七万、羽林郎(禁卫军)三万,共九十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七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七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在北方的流亡移民当中选拔精壮者,加以严格训练培育出的一支军队,为东晋时期战力最强的主力军)八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十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十月十八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今寿县),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军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风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起来,军粮一天天减少,情况十分危急。
胡彬派出兵士偷偷送信给谢石告急,说:“现在敌人来势很猛,我军粮食快完,恐怕没法跟大军会合了。”送信的晋兵偷越秦军阵地的时候,被秦兵捉住。这封告急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派快马到项城去告诉苻坚。苻坚一连得到秦军前锋的捷报,更加骄傲起来。他把大军留在项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恨不得一口气把晋军吞掉。他到了寿阳,跟苻融一商量,认为晋军已经不堪一击,就派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你们赶快发起进攻,打败他们的前锋,挫伤他们的士气,就可以击溃秦军了。”谢石再三考虑,认为寿阳的秦军兵力很强,没有把握打胜,还是坚守为好。谢安的儿子谢琰劝说谢石听朱序的建议,尽快出兵。
十一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五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军。秦将梁成被晋军杀了。秦军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一万五千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派出朱序劝降以后,正在扬扬得意,等待晋军的投降,突然听到洛涧失守,像头上挨了一闷棍一样,有点沉不住气。他要苻融陪着他到寿阳城楼上去看看对岸形势。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晋兵了(即是“草木皆兵”)。苻坚有点害怕了,他转过头对苻融说:“这确实是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他们弱呢?”
打那以后,苻坚命令秦兵严密防守。晋军没能渡过淝水,谢石、谢玄十分着急。如果拖延下去,只怕各路秦军到齐,对晋军不利。
谢玄派人给苻坚送去一封信,说:“你们带了大军深入晋国的土地,现在却在淝水边摆下阵势,按兵不动,这难道是想打仗吗?如果你们能把阵地稍稍往后撤一点,腾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就在战场上比一比输赢。这才算有胆量呢!”
苻坚一想,要是不答应后撤,不是承认我们害怕晋军吗?他马上召集秦军将领,说:“他们要我们让出一块阵地,我们就撤吧。等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我们派骑兵冲上去,保管能把他们消灭。”
谢石、谢玄得到苻坚答应后撤的回音后,迅速整好人马,准备渡河进攻。约定渡河的时刻到来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来总攻。没料到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这时候,朱序在秦军阵后叫喊起来:“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后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只看到前面的秦军往后奔跑,也转过身跟着边叫嚷,边逃跑。苻融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剑,想压住阵脚,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后涌来,哪里压得住。一群乱兵冲来,把苻融的战马冲倒了。苻融挣扎着想起来,晋兵已经从后面赶上来,把他一刀砍了。主将一死,秦兵更是像脱了缰绳的惊马一样,四处乱奔。阵后的苻坚看到情况不妙,只好骑上一匹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飞来,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坚顾不得疼痛,继续催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喘了口气。
晋军乘胜追击,秦兵没命地溃逃,被挤倒的、踩死的兵士,满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脱的兵士,一路上听到风声和空中的鹤鸣声(文言是“风声鹤唳”),也当做东晋追兵的喊杀声,吓得不敢停下来。
谢石、谢玄收复了寿阳,派飞马往建康送捷报。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小儿辈已破贼!”)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经过这场大战,强大的前秦大伤元气。苻坚逃到洛阳,收拾残兵败将,只剩下十几万。但是慕容垂的兵力却丝毫没受到损失。不出王猛所料,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终于背叛了前秦,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后燕和后秦,苻坚本人也被姚苌杀了。
苻坚惨败淝水的主要原因在于:骄傲自大,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兵力分散,舍长就短,缺乏协同精神;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东晋军队的胜利,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知彼知己;得天时地利人合,发挥己军之长,坚决实施战略性追击。
人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事业的成功,切不可仗一时之势,逞一己之能,自以为是,认为谁也不是自己的对手。最后的胜利只属于那些具有全面的知识、全面的能力与全面的素质的人。
参合陂大捷
395年,北魏王拓跋珪进逼边塞地区一些依附后燕的部落。后燕武成帝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军八万讨伐拓跋珪。并安排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另外率领近两万步骑兵作为后援。
后燕的大军近在咫尺,北魏长史张兖向拓跋珪献计说:“后燕国这次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攻打我们,是由于受到滑台、长子两次战役胜利的影响。我们不妨假装疲惫衰弱,使他们更加骄傲。”拓跋珪支持这种做法,于是渡过黄河,迁移部落的人口牲畜财产,向西走了一千多里去躲避。
后燕军队到达五原,收降了北魏其他部落的三万多家百姓,收割一百多万斛杂粮。设置黑城,把大军开到黄河边,加紧打造渡河船只。拓跋珪派遣右司马许谦去向后秦搬救兵。
九月,拓跋珪开拔军队,到达黄河岸边。慕容宝摆开阵势,正要渡河与北魏交战,突然狂风大作,把他们的几十艘战船都刮到黄河南岸去了。船上的三百多名士兵全部被北魏俘虏。北魏将他们全部释放,遣送回后燕。
慕容宝从中山出发的时候,慕容垂已经患病。拓跋珪派人埋伏在从中山来的必经之路上,劫持后燕的使者,因此慕容宝等人几个月都没有得到慕容垂的消息。拓跋珪把劫持的后燕信使带到河边,让他隔着黄河告诉慕容宝:“你父亲慕容垂已经死了,为什么还不从速回去?”慕容宝等人担心害怕,士兵也惶恐不安。
拓跋珪派陈留公拓跋虔带领五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东岸,派东平公拓跋仪带领十万骑兵驻扎在黄河北岸,又派略阳公拓跋遵带领七万骑兵堵在后燕军队的南边。后秦文桓帝姚兴也派杨佛嵩带领军队前来支援北魏。后燕与北魏相持了十多天,后燕军中有人劝慕容宝撤退,慕容宝执意不肯。后燕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容嵩等人以为慕容垂真的死了,蓄意造反,拥奉慕容麟为后燕君主。事情败露后,慕容嵩等人都被处死,慕容宝与慕容麟彼此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