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又派将军李广利出兵酒泉,下令李陵押解辎重随军北上。李陵不愿跟在别人后面,就赶到长安,向汉武帝禀报说:“我的部下都是英勇善战的精兵,养精蓄锐多时。臣愿以少击众,只率部下五千人,就可以直捣匈奴!”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动,终于答应。
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从居延北行军一个月。途中没有遇上一个匈奴兵,只是将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骑兵李步乐呈送朝廷,并申诉前时的冤屈,汉武帝大喜,认为自己用人得当,并封李步乐在朝中做了郎官。
当李陵遣走李步乐,自己也准备收兵返回的时候,突然被匈奴单于率三万大军包围。李陵急忙以军为营,列队布阵,前边将士手持枪戟盾牌,后边弓箭手引弓待发。等敌人临近,李陵一声令下,弓弩齐发,匈奴兵立刻倒下一大片,其余的回头就跑。李陵又下令擂起战鼓,将士们一跃而起,奋勇追击。匈奴单于并不罢休,又召集了八万骑兵追堵李陵。李陵且战且走,又杀死了三千多名敌人。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匈奴兵仗着人多,紧迫不舍,到了一片长满芦苇的沼泽地中,匈奴兵四处放火,想烧死汉兵。李陵索性叫士兵先点燃芦苇,以阻止火势。就这样好不容易走出沼泽,进入南山中。单于也驱马赶来,率兵轮番攻打。李陵拼死再战,转战于树林间,又杀了几千名匈奴兵。
单于见汉兵精悍凶猛,以一当十,围追了这么多天,不能消灭他们,又见他们不南退,不由疑惑起来,以为他们是汉朝派的精兵,诱使他们到汉匈边界处一举歼灭。他想撤兵,却怕为人所轻视,堂堂一国君主,统帅十万军马,竟然对付不了几千汉兵,这叫他日后如何发号施令?
正在单于左右为难之际,李陵的部队出现了一个内奸,这个内奸叫管敢,是个侦察敌情的探子,因为被上司责骂,怀恨在心,就投降了单于,说李陵死伤很多,没有援军,弓矢将尽,只要加紧攻击,肯定会把汉军全部消灭掉。单于大喜,打起精神,组织人马,轮番攻打李陵,箭如雨下,并让将士大喊:“李陵,赶快投降!”
李陵连日战斗,损失惨重,人马也剩下不多,且又多数带伤,弓箭全部用完了,情况万分危急。但李陵和所有将士毫不畏惧。他取下车辐,持在手中作为武器,与匈奴兵展开肉搏战,边战边退,进入一条山谷。匈奴兵立即封锁退路,并登上四面山崖,往下丢石头,李陵等人被死死困在山谷中。
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对左右将士说:“你们待在原地,我一个人去偷袭单于!”但是刚一出营,便见周围都是敌兵,自知无法杀出,返身长叹道:“此次定要败死此地了!”有个将士劝慰李陵说:“将军以少击多,威震匈奴,眼下天命不遂,何不暂寻生路,将来总有回去的希望。试想浞野侯曾为匈奴所俘获,后来返回,天子仍然厚待,何况将军?”李陵摇头道:“如何说这种丧气的话,我若不战死阵前,怎算是英雄?”
李陵命令毁旗砸车,并埋掉所有珍宝财物,悲壮地说:“我军若各人再有十几支箭,还能突围出去,现在手里没有器,用什么战斗?一到天亮,恐怕全要遭毒手。现在只有各自逃生,或者可以逃回去见到天子,禀报军情。”说完,命令每个人带两升干粮、一片冰,各寻生路,约定好了会合地点。到半夜时,李陵一马当先,冒死杀出谷口,但走没多远,又被追上重重围住。李陵只剩十几个人在身边,不由向南流涕,道:“臣此生再无面目见陛下了!”就投降了匈奴。他手下的士兵大都战死沙场,只有四百多人逃了回去,报告守边将帅,边将急忙派人飞奏朝廷。当时都不知道李陵的消息,全认为他战死了。
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朝廷一片哗然,武帝召见了李陵的妻母,大怒而责,李步乐自杀,群臣皆言李陵有罪。公卿大臣们纷纷谴责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挺身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下令处以宫刑。后来,汉武帝又派李广利与公孙敖再次出征匈奴,并希望他们迎回李陵。公孙敖出兵不利,无法回报,就捏造谎言,说李陵帮匈奴统兵,他不敢进击。汉武帝信以为真,遂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陇西士大夫都以李氏为愧。李氏的名声由此败落了。
李陵投降,原出无奈,并没卖身投靠,他准备一有机会就归汉。不料见汉武帝如此绝情,族灭全家,就死了回汉的心。
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以及与之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为右校王。
苏武出使被扣押后,李陵被派去以身说教,劝苏武投降,被苏武大义凛然地断然拒绝,羞愧得无地自容,叹息道:“您真是位义士,我和卫律可说是罪恶滔天了!”因此常在暗中帮助苏武。苏武荣归汉朝时,李陵设宴饯行,伤感地举杯祝贺道:“如今您荣归家乡,定会扬名于匈奴,显功于汉室,载书于青史,古往今来没有谁会超过您的。我虽然念念不忘手刃单于,报效汉朝,可亲人已没,我还能顾惜什么?只能怀恨而终了。希望您能体谅我的悲伤!异域荒远之人,向您永别了!”言罢,起身歌舞,自吟道:“经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击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毁。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何归?”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也许只有司马迁的那一番言论,才是历史对李陵的公正评价。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纷争不断,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要来长安朝见皇帝。汉宣帝送给他一套很好的衣帽、一颗用金子制成的大印、一辆上等的马车,此外还有许多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
呼韩邪单于穿戴打扮好,坐着新马车,跟着汉朝使者来到长安。汉宣帝亲自出城迎接,用高于诸侯王的礼仪接待他。当汉宣帝和呼韩邪单于登上渭桥,成千上万的人一齐高呼“万岁”。呼韩邪从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场面,文武大臣、各部落的酋长、各地的诸侯王以及老百姓多得数不清,他简直都惊呆了。汉宣帝请呼韩邪单于参加专门为他举办的宴会,两人互相敬酒祝福,关系十分融洽。
在汉朝待了一个月后,呼韩邪单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汉宣帝派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并给匈奴送去许多粮食。
郅支单于看汉朝皇帝对呼韩邪这么好,心里嫉妒,想攻打呼韩邪部。但是,他自己虽然打得过呼韩邪,但是汉朝力量大,汉朝一旦帮助呼韩邪,那他就不是呼韩邪的对手了,于是,他表示愿意同汉朝和好,主动向西搬迁。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即位。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求到长安来,想和汉朝结亲,好使两国关系更加亲密。汉元帝心想,这次和亲和前朝可不同,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便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他命令手下到宫中挑选一个又美丽又能干的宫女,并承诺如果愿意嫁匈奴单于,就把她像公主一样看待!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这就是王嫱,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那时候昭君还没有见过皇帝。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汉元帝命人教王昭君说匈奴话,给她讲匈奴的风俗习惯,还教她学习琵琶,王昭君学得非常认真,弹起琵琶来动听得连鸟儿都舍不得飞走。
元帝吩咐大臣选择吉日,到了成婚的那一天,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迎娶新娘。汉元帝给的嫁妆令人艳羡:金银自不必说,其中丝绸就有一万八千匹!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王昭君来到匈奴以后,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把汉朝的先进知识和生产技术传给了当地的人民。她帮助呼韩邪单于改变匈奴族以前单一的游牧生活,不再整日骑在马背上到处游荡。从此,匈奴人有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学会使用中原先进的农具,使自己的粮食有了保障,生活也稳定下来。
王昭君建议呼韩邪改革匈奴人的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学习汉族的文化。在王昭君的大力宣传与协助下,呼韩邪单于使匈奴族又繁荣起来,人口增长,牛羊也到处可见。
王昭君经常派人传递书信,询问中原的情况,还经常捎带一些特产给汉朝皇帝。当然,汉朝皇帝也不时地送一些贵重物品给匈奴单于。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昭君去世后,被埋在一块水土很好的朝阳山坡上,她的墓被叫做“昭君墓”。本来,那个地方靠近沙漠,很少有青草。可是昭君墓却始终长满了青草,所以,昭君墓又叫做“青冢”。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几十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辈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得到历代史家的好评。
史丹保太子
太子刘骜,小时候爱读经典,博学谨慎,为人宽厚,长大后却嗜好饮酒,贪恋声色享乐,元帝认为他没有才能。山阳王刘康很有才能,而他的母亲傅昭仪又深受元帝宠爱,元帝便想改立刘康为太子。
元帝晚年疾病缠身,不过问国家大事,喜欢音乐。元帝将军队里用的骑鼓放在殿下,自己则在走廊上倚着栏杆,将铜丸扔到鼓面上,敲出节奏紧密的声音。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里有音乐素养的人都做不到,刘康却能,元帝经常夸奖他有才能。
史丹向元帝进谏说:“所谓才干,是敏而好学,温故知新,太子就是这样的人。如果用演奏乐器衡量一个人的才能,那么陈惠、李微就比匡衡还高明,可以辅佐国家了。”元帝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后来元帝卧病在床,傅昭仪和刘康经常在床前侍奉,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少进见。元帝的病情日益严重,几次向尚书询问当年汉景帝废掉皇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的事情。
当时太子的大舅父阳平侯王凤担任卫尉、侍中,和皇后、太子都很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史丹是元帝亲近的大臣,可以直接进殿探病。等到元帝单独躺着的时候,他就直接进殿,在青蒲上叩头,泪流满面地说:“皇太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已经十几年了,天下百姓都知道他的,天下人无不归心,愿意做他的臣子。山阳王刘康平时很得陛下宠爱,现在外面传言纷纷,认为要改立太子。如果真是这样,三公九卿及其他官员,一定会以死诤谏,拒绝接受诏令。我请求陛下先赐我死,起到警示群臣的作用。”
元帝性格仁慈,不忍心看到史丹流泪,而且史丹的话又十分恳切,很是感动,于是叹气说:“我的病情日益严重,太子刘骜、山阳王刘康、信都王刘兴年纪都还小,心里难以舍弃!但我并没有改立太子的想法。何况皇后为人谨慎,先帝又很喜爱太子,我怎么能违背他的意愿?”
史丹马上后退,叩头说:“臣愚昧,轻信谣言,罪该万死!”元帝对史丹说:“我的病恐怕好不了,你要好好辅佐太子,不要辜负我的心意。”
史丹哽咽着起身告退。太子的地位由此巩固。汉元帝驾崩后,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
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对太子地位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赵飞燕祸国
汉成帝刘骜刚即位时,迷恋女色,不思朝政。刚开始他宠爱班婕妤。婕妤,是汉朝对妃子的一种称呼,班婕妤,就是指一位姓班的婕妤。班婕妤是一个颇识大体的女子,时常劝谏成帝做一个好君主。有一次,成帝在后宫想与班婕妤同乘一辆车游玩嬉戏,班婕妤推辞说:“从古代的图画可以发现,圣明的君主身边都有著名的大臣,而昏君身边才有宠妾,如今陛下想与妾同车,不就近似末代昏君吗?”成帝觉得她说的在情理之中,就没有那样做。王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夸赞班婕妤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啊。”
班婕妤贤惠,通情达理,为了让汉成帝满意,班婕妤还把自己的侍从李平进献给了汉成帝。班婕妤如此大度,但是汉成帝的好色程度一点都没有减轻。有一次,汉成帝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他见公主家的舞女赵飞燕楚楚动人,十分喜欢。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三夜拒绝成帝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成帝再也离不开她,就把她带进宫中,让她日夜侍奉自己。
赵飞燕不仅漂亮,心思也非常缜密,为紧紧抓住成帝的心,她又把容貌更胜她一筹的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成帝。赵合德的美貌令成帝惊羡不已,合德的柔情更令成帝神魂颠倒,成帝一刻见不到赵氏姐妹,便心神不安。成帝将赵飞燕姐妹俩都封为婕妤,十分宠爱她们。许皇后和班婕妤因此失宠。不久,赵飞燕就向成帝进谗言,说许皇后与班婕妤串通一气,用妖术诅咒后宫得宠的美人,甚至连主上也不放过。成帝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废黜许皇后,把她迁到昭台宫,处死许皇后的姐姐,其他亲属全被驱逐回原籍。
接着,成帝又派人审问班婕妤。班婕妤辩解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克己修身都没能得到幸福,倘若走歪门邪道,必有恶报。如果鬼神有知,绝不会听信小人的胡言;如果鬼神无知,向鬼神诅咒别人也无济于事。所以,用妖术诅咒的事,我绝对不会做。”
成帝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赦免了她。班婕妤为了避祸,要求到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成帝也便做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了她的请求。
成帝想立赵飞燕为皇后,但王太后嫌她出身微贱,表示反对。后经反复劝说一年后,王太后才默许了此事。成帝把赵飞燕的父亲封为成阳侯。谏议大夫刘辅对封后的事无比愤慨,便冒死上书说:“陛下纵情声色,迷恋贱女,俗话说:‘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这样的女子做国母,既畏于天,又愧于人,上天和百姓都不赞成的事情,必然是有祸无福。为臣痛心不已,不敢不冒死劝谏。”
成帝读完奏章,气得暴跳如雷,立即派侍御史逮捕刘辅,并将他押进监狱。不久,成帝正式封赵飞燕为皇后。赵飞燕之妹赵合德亦被立为昭仪,两姐妹专宠后宫,显赫一时。
汉成帝死后,赵飞燕姐妹无子,由定陶王刘欣即位,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太后。哀帝没过几年就死了,汉平帝刘衎即位,赵飞燕则被贬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