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300000040

第40章 九变篇(2)

到公元211年,孙权攻占了交州,实力得到扩大,便向刘备提出归还荆州的要求。刘备则以“等到取得了凉州以后,就一定把荆州还给东吴”为借口,拒不归还荆州。为了争夺荆州,吴、蜀一再发生小规模的战争冲突,但双方都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吴、蜀两国的矛盾日趋尖锐。

战事不断,使百姓叫苦不堪,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双方不得已罢兵议和,达成了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的协议。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拥有南郡、武陵、零陵。这个协议使吴、蜀之间复又出现了暂时和平相处的局面。但是,吴、蜀间的矛盾并未因此消除。

公元219年,西蜀荆州守将关羽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军在江北展开激烈战斗。孙权乘荆州后方空虚之机,派大将吕蒙攻占了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急忙率军回救,吕蒙设计大败蜀军,关羽在战斗中被杀,孙权乘胜夺得了整个荆州。荆州易主,关羽被杀,让孙权大为震怒,孙、刘两大集团的矛盾得到空前激化,生死决战在所难免。

魏文帝曹丕看到孙、刘联盟已经分化瓦解,非常高兴,并多方寻找机会,加剧东吴与西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坐收渔人之利。

公元221年,在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一个月后,刘备便大举进攻东吴,决心夺回荆州。当时,蜀汉的绝大多数大臣都看出曹魏政权的野心,纷纷对刘备建议说,大举攻吴对蜀并无利处,只会对曹魏有利,再三规劝其不要出兵。赵云指出:“蜀汉当前的主要敌人不是孙权,而是曹魏。如果灭掉了曹魏,孙吴则不攻自破。因此,当前应当利用曹丕篡夺汉朝王位的机会,出兵攻取曹魏占领的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完成匡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等人也同意赵云的说法,劝刘备兴兵伐魏。就连东吴南郡太守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也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魏和吴都是你的敌国。但首先对付谁,希望您认真考虑一下,再作决定。”可此时的刘备为关羽报仇心切,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

而孙权这边,事实上也不想与刘备再起纷争,因为他夺取了荆州以后的,想要巩固既得利益,如果再扩大吴、蜀之间的冲突,对自己的政权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此孙权两次派遣使者向刘备求和,但都遭到了刘备的断然拒绝。

同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大军数十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率先夺取了峡口,打开了进攻吴国的通道。攻入吴境后,在巫地打败吴军李异、刘阿所部,长驱直入,占领了秭归。此后,蜀军顺江而下,锐不可挡。第二年正月,蜀国吴班、陈式的水军占领了彝陵,屯兵于长江两岸。2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虢亭,建立了大本营。

此外,为了防范曹魏的进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利诱当地的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攻吴,配合蜀汉的军事行动。

孙权方面也积极部署兵力,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各部共5万人奋起应战,抵御蜀军。同时派遣使臣向曹丕称臣,以防止魏军乘机夹击,避免了两面作战。

面对蜀军的大举进犯,吴军的多数将领都要求立刻出兵迎战蜀军。但陆逊并没有这样做,他分析了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等各方面的情况,指出刘备锐气正盛,兵势强大,地理位置又居高守险,一时很难战胜,所以吴军应避开蜀军的锋芒,然后伺机破敌。

所以陆逊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实施战略撤退,他下令吴军全面后撤。一直退到夷道、虢亭一线,才命令军队停止退却,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进入了平原地区,这里易攻易退,在这里建营筑寨方便防御,可以遏制蜀军继续进兵。

果然,蜀军在彝陵以西一带根本无法前进,受到吴军的有力抵御,于是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这时,蜀军深入吴境已有五六百里。在吴军扼守要地、拒不出战的形势下,蜀军不得不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彝陵一线数百里的地区,先设立下几十座营寨,安顿下来,再做伺机调动陆逊出营决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备派一支部队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因为孙桓是孙权的侄儿,刘备料想一旦孙恒有难,孙权不会坐视不管,所以想要借孙恒引陆逊出战。果然,孙桓抵挡不住蜀军的猛烈攻击后,便派人请求陆逊增援。很多诸将纷纷要求陆逊出兵援救孙桓,解除夷道之围。但陆逊认为只要取得了同蜀军决战的胜利,夷道之围自然就会解除。为了不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避免了吴军过早地与蜀军进行决战,陆逊坚决拒绝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

于是从正月到6月,两军对峙半年仍没有决战。刘备急于与吴军决战,天天派人到吴军阵前辱骂挑战。陆逊沉住气置之不理,高挂免战牌。刘备又派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扎营,在山谷中埋伏八千士兵,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伏击消灭敌人。此计又为陆逊识破,就是不出兵。陆逊固守疲敌的策略,破坏了刘备倚仗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计划。长久相持使得蜀军将士渐生怨气,斗志开始涣散,刘备逐渐失去变主动为被动。

6月的江南,暑气逼人,蜀军在这种湿热的天气里,不胜其苦。出于无奈,刘备只好把山谷里的军队开进山林,将水军转移到陆地,在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修造军营,屯兵休整,准备等到秋后再发动进攻。这样一来,刘备的营寨绵延百里,兵力分散,加之蜀军处于吴国境内五六百里处的崎岖山地上,后勤保障变得十分困难。

陆逊见蜀军士气低落,同时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既定战略,认为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上书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登陆,处处扎营,从目前情况来看,其部署短期内不会再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一举击破蜀军,应当没有困难。”孙权同意了陆逊的策略。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之前,先派遣小股部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进攻。这次进攻不是为了得胜,而是为是了试探对方的情况。从这次进攻中陆逊找到了破蜀之法——火攻蜀军连营。当时正是江南炎夏,气候闷热,正适宜于放火,而且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构成,周围又全是茅草、树林,非常容易起火。

等到决战那天,陆逊命令吴军士卒每人持茅草一把,于夜晚来到蜀军营前,趁蜀军毫无防备的时候袭击蜀军营寨。陆逊一声令下,数万吴军一齐点燃手中的草把,顺风放起火来。顿时,火借风力,风助火势,大火吞食了蜀军营寨,出其不意的凶猛大火使蜀军阵营大乱,失去了战斗力。接着这个机会,陆逊乘势带兵发起全面进攻,先派朱然率五千吴军突破蜀军防线,插入蜀军后部,与韩当所部合围蜀军于涿乡,切断了蜀军退路,又派潘璋率部直攻蜀军冯习所部,之后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部队,在虢亭向蜀军主力发起猛攻,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很快,四十多座蜀军营寨被吴军攻破,蜀军死伤惨重,逃散者更是不计其数,车、船和军用物资全部丧失。蜀将张南、冯习及部族首领沙摩柯等战死,杜路、刘宁等投降了吴军。

刘备乘夜逃走,行至石门山,被吴将孙桓追逼,差点就被擒住。后来靠驿站人员焚烧溃逃士兵丢弃的装备,堵塞了山道,刘备才得以摆脱追兵,连夜逃回到了白帝城。此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正领兵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黄权的后路被吴军截断,不得已于8月率领部下向曹魏投降。

蜀军大败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主张继续追击蜀军,扩大战果。陆逊不赞成继续追击,他认为:“曹丕名义上协助吴军攻蜀,实际上是另有图谋,必须加以警惕。同时,蜀汉镇东将军赵云已率军抵达白帝城,我们要打败赵云还没有多少把握。”于是下令停止追击,决定撤兵。9月,曹魏果然攻打东吴,因陆逊早有防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

这一战,蜀军统帅刘备,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一意孤行,在作战部署上屡犯错误,终于葬送了蜀汉在战略上的全部优势,仓皇逃到白帝城,使蜀国的势力消减大半。而陆逊灵活机动,与强大的蜀军相周旋。熟知地利,也熟知九变之术,将自己的被动地位轻易转化为主动,最终赢得彝陵之战。

张学良处惊不变

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可大喜,也不可震怒,即使有了这些情感,也要放在心里,不能让敌人看出来,否则给敌人可乘之机,正所谓“将有五危”这五危的其中一个就是“忿速,可侮也”,如果我们太刚烈,太意气用事,就容易受敌人的挑衅而失去理智,引起战争失败,所以我们必须镇定,冷静,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少帅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个清醒理智的人。

1928年,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作战失败,由北京乘火车退往东北沈阳。由于当时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极为不满,决心除掉他。6月4日清晨,张作霖乘专列经过京奉路和南满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

然而天意弄人,这一天,恰巧是张学良的生日。当时张学良正和杨宇霆、孙传芳及军团部高级幕僚们在北京的寓所万宇廊聚会,当他接到奉天密电,得知父亲被炸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他深知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慌乱,所以在此后的十几天里他都表现得十分镇定,将处变不惊的的大将之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张学良首先同杨宇霆等人进行秘密商议,将所辖部队的撤退细节一一作了妥善安排,并把自己的军团部安全撤退到滦县。然后,他把军团的指挥权交给杨宇霆,自己则秘密地从滦县乘车,启程返回奉天。为了防止日本人再搞阴谋加害自己,他特地剃了发,换上灰色的士兵服装,化装成伙夫模样,以此掩人耳目,最后乘坐普通的闷罐军车,安全回到奉天帅府。回到奉天后,张学良见到父亲被炸的惨状,悲痛至极,号啕大哭。

但他知道,自己刚到东北,一切事情均未安排妥当,如果父亲被谋害的消息外露,肯定会引起动荡和混乱,这样更加给了日本人混水摸鱼的机会,决不能让日本人的奸计再得逞了。张学良忍住悲痛,决定密不发丧,对外只是谎称张作霖只是被炸受伤,并无生命危险。他每天仍令厨房给张作霖“开饭”,令医生给张作霖“换药”,为确保信息保密,他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张作霖卧室。这样做的滴水不漏,没出一点破绽。

日本人多次派人设法打听张作霖的消息,但都被张学良巧妙应付过去了。在此期间,张学良抓紧时间将各方面的事情作了精密安排,直到所有事情都走上正轨以后,张学良才正式给父亲发丧。此时已是6月21日,离张作霖真正去世的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7月4日张学良顺利继承父业,任东北保安司令。

本来,日本人本想通过制造皇姑屯事件,除掉对其已无大用处的张作霖,趁年轻气盛的张学良为父报仇,导致东北混乱之际,日本就可趁火打劫,出兵东北,用武力彻底解决问题,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哪知张学良竟能如此处变不惊,冷静地处理了这一突发事变,稳定了东北局势。

临变有制,通达权变,这是大智之人才能为之的事情。张学良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日军的阴谋,使东北摆脱危机的。在战场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突发事件。变乱临头,惊慌失措,绝对不是改变乱局应有的态度。面对变乱,首先要镇定下来,接受这种局面,然后再想办法扭转它。

良将周亚夫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就要懂得变通的道理。不然就会造成“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的结果。除了要通九变之外,面对上级的错误指示还要敢于违抗,一切行动只为得胜,因大义而舍小利,做到这些才算一个优秀的将领。西汉时期,汉王朝平定七王之乱的周亚夫就是这样一个将领。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决定采用封同姓子弟为王的办法杜绝异姓篡权的政策,希望借由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护自身统治。但随着势态的发展变更,原本用来巩固统治的诸王,却成了削弱朝政势力的一股很大力量。

朝廷规定,封地内的法令、军队由朝廷统一管理、掌握,而经济则由诸王自主支配。皇帝直辖的地盘不过十五个郡,而诸王的封地就有九郡,占了整个疆土的大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封国的财富日增,势力日强,朝廷对封国的统一控制逐渐被削减殆尽,诸侯国形成了割据状态。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国的割据势力几乎达到了要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许多忠于朝廷的官吏提出了削弱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张。汉景帝采纳了群臣的意见,先后削减了赵、楚、吴几国对赵常山郡、楚东海郡、吴会稽、豫章郡等几个郡县的统治权,将领地收归朝廷管辖。“削藩”政策的实施,让诸侯王的势力大大削弱,如此一来便加剧了各诸侯王对朝廷的不满。

公元前154年,诸侯王们和朝廷的矛盾激化到高潮,终于爆发了叛乱,这次叛乱由吴、楚等七个诸侯王联兵发动的,史称“七王之乱”。

吴王刘濞是此次叛乱的首领。刘濞依仗吴国封土广大,财力富足,早就蓄意谋取皇位。所以其实这次联合七国之兵发动叛乱,正是他阴谋篡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尝试。起兵之初,刘濞亲自去胶西,说服了胶西王出兵参加反叛朝廷的行动。接着又派遣使者游说齐、菑川、胶东、济南等诸王参加叛乱。吴王经过一番奔走游说、动员,胶西、胶东、济南、楚、赵等五国先后同意联盟起兵,反对朝廷。

刘濞见联盟已成,便开始部署战略,按照刘濞的计划,诸王的军队从南、北、东三面合击关中:越兵先攻战长沙以北地区,再西趋巴蜀、汉中;越、楚、淮南、衡山、济山诸王会同吴军西取洛阳;齐、菑川、胶东、胶西、济南诸王与越王先攻占河间(今河南献县)、河内(今河南武陟),再入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与吴军会师洛阳;燕王北取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后,再联合匈奴南下,入萧关(今宁夏固原江南),直取长安;吴、楚军主力先占荥阳,与齐、赵军会师,直取长安。总之,所有的计划重点都是在长安,因为长安是汉王朝的统治,刘濞认为只要攻下长安,那夺取汉王朝的统治权就不成问题了。

汉景帝得知七王发动叛乱的情报后,立即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进攻击吴、楚之军,同时派兵对付齐、赵的进犯。决心迎击叛军,平息叛乱。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周亚夫,没有因为战事紧急而慌乱手脚,相反,面对叛军压境,周亚夫十分冷静,他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兵力及特点,提出了“以梁疲敌”的作战计划。因为当时,野心勃勃的吴王亲率20万军队,从吴都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军一道西进,准备先攻打梁国。计划把梁国拿下后,再直捣长安。

同类推荐
  • 战略特战队

    战略特战队

    这是一部十个兄弟的故事,经历坎坷,成就自己的辉煌。看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苦路程。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将领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将领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世界经典的闪击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战役,等等,带你游走世界,观看闪击战。
  • 特种兵迎战天下

    特种兵迎战天下

    这是一个生死未知的战场,这注定是强者的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林子豪被父亲一脚踹着就当了兵,一步一步,成为特种兵,华丽蜕变,成为特种兵中的王者。迎战天下,我怕谁。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股市是充满智慧和富有挑战性的竞技场。如果你想在股市一显身手,甚至成为股市中的风云人物,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通过股票投资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中国股市跌宕起伏,投机性强,只要善于把握中线机会,波段操作,肯定会体会到投资盈利的喜悦。
  • 皇后很倾城

    皇后很倾城

    一场风驰电掣,雷霆万钧的无间道战役,她为国家光荣牺牲,葬身黑海。这个她可以忍受,可是为什么让她模糊的看到无数身穿白大褂,蒙脸的医师日在奋战抢救了了几十个小之后,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成一个襁褓婴儿,正被一个眉目刚毅,丰神俊朗的小男孩抱在怀中,只见他凝视着自己,剑眉一挑,面目天真,眼底却深邃的道:“她是朕的皇后?”皇后?靠,老天爷,你跟我开什么玩笑!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

    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

    所有的创业者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困惑不是个人的,是有共性的。除了自身去摸索着石头走路,他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从那些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的创业者身上学到经验、教训。这本书的主角——王兴,恰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出生于1979年的王兴,很早就创业了,2004他就开始和同学一块创业,2005年做出了校内网;2007年,他又做出了饭否网——这是中国最早的类似twitter的网站。2010年,他又做出了美团网。校内网、饭否网在王兴的创业路上都留下了遗憾,没有获得圆满的结局。在美团诞生的三年里,王兴完成了巨大的蜕变,从极客、产品经理到优秀的CEO、企业家。我试图在这本书里,寻找到王兴蜕变的原因。
  • 赢在细节

    赢在细节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细节决定成败,工作无小事。只要你拥有了注重细节、严谨负责、防微杜渐的职业品格,再加上用百分之百的热情追求每一件工作的尽善尽美,你就能成为金牌员工。
  • 地狱之眼

    地狱之眼

    他却离奇失踪了,除了一枚埃及十八王朝的圣甲虫宝饰,但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而他的失踪也关系到一份丰厚遗嘱的归属问题,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准备将一具埃及的木乃伊捐献给大英博物馆,在人们试图从那具封存千年的木乃伊身上寻找伯林汉先生失踪的线索时,却发现触碰的真相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和阴谋……
  •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一群很普通的人,他们在社会的底层忙碌工作与平凡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与挣扎,他们有自己的幸福标尺。微子、陈前、肖冬花三人围绕报社副总编的位子,微子争与不争的矛盾、陈前的费尽心机、肖冬花的不择手段。在名利面前,人性暴露无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 卿本公子

    卿本公子

    跨过万水千山好容易找到人家门前,孩子爹搂着小三,鼻孔朝着天:“这位大婶,你找谁?”尼玛!翅膀硬了!长本事了!敢抛妻弃子学失忆了!小奶娃撸着袖子说:“麻麻,我们去扁他!-----------------------------------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