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100000027

第27章 东海海盗——臭名昭著的“倭寇”(3)

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强权和用暴力抢夺他人财物成了道德规范,海盗行为被视为一种有利可图、值得夸耀的事业,西方人称之为海盗业。海盗被称为捕敌私船船主、劫敌船船主、海上走私者等。在中国历史上,沿海地区居民多倚靠海洋谋生,他们在经营海洋生产和从事抢劫活动的同时,也反抗官府和土豪,因此被称为海贼、海盗、海寇、洋匪、岛寇、绿客等等。

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海盗

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历来封建王朝都重农抑商,曾长期对外垄断“贡市”,禁止商民出海活动。明清王朝厉行海禁,严禁商民出洋贸易,下海出洋者被视为奸徒、海盗。纵观中国历史,许多所谓海盗,其实并非残忍好杀的海盗匪类,应该肯定他们是海上英雄豪杰之士。近年来,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海盗活动问题,这反映中国学者和文学家对过去的海盗有了新的认识。

当海禁放宽时,海盗就变成海商;当海禁加重时,海商就变成海盗。因为明朝的海禁很严,中国海上商业资本没有出路,所以就只能去做海盗。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明朝的政治、军事局势。而所谓的“倭寇”,其实就是在中国海盗集团指挥下的日本海盗。

清代袁昶诗云:“篙工柁师卧江沙,海禁久弛吞声哭。”意思是说:若非海禁久弛,哪有郑芝龙以及郑成功父子的成功?

明朝中叶的中国海盗和现在的海盗不一样,他们代表着商业的新兴力量,或者说也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萌芽。很可惜,这些商业力量并不成熟,郑氏集团到达台湾之后并没有继续发展商业,而是把金钱换成了土地,错过了建立海上商贸帝国的时机。

研究中国海盗史的意义

中国历史实际上是陆地的历史。二十四史所记录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内陆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偶尔涉及海洋,也只是视为海外诸国朝贡的贡道。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忽视海洋,致使海中岛屿经济、文化发展缓慢。

世界历史表明,一个海洋国家不重视海洋开发与经营,势必影响到本国的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被认为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成为“停滞的典型”,其原因就在于此。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研究海洋发展史,研究以海洋为舞台的海盗的活动历史,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中国的海盗史,从一定程度讲,就是中国的海洋史,涉及海洋渔耕、海上交通和贸易、海洋军事、造船史、国际关系史、华侨史等等。研究中国海盗史,可以推动多门专史的学术研究,一举多得。

中国海盗活动的范围

山东胶州湾至渤海:东汉至宋元时期,属早期海盗活动的主要海域。由于商业经济与海上贸易没有持续发展,海盗活动只得南移到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浙闽广地区:浙江富足。福建——“海者,闽人之用。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为盗,啸聚亡命,富者则以海商为业。”广东——海域广大,远离政治和军事中心。

日本和南洋各国。

3、一些关于倭寇的资料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所描写的倭寇

原来倭寇逢着中国之人,也不尽数杀戮。掳得妇女,恣意奸淫,弄得不耐烦了,活活的放了他去。也有有情的倭子,一般私有所赠。只是这妇女虽得了性命,一世被人笑话了。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好领赏。平昔百姓中秃发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是在战阵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饶的。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还有挨过几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凶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都尾其后而出,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

昔人有诗单道着倭寇行兵之法,诗云:“倭阵不喧哗,纷纷正带斜。螺声飞蛱蝶,鱼贯走长蛇。扇散全无影,刀来一片花。更兼真伪混,驾祸扰中华。”

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没处躲闪,只得随顺,以图苟活。随童已不见了,正不知他生死如何。到此地位,自身管不得,何暇顾他人?

莫说八老心中愁闷,且说众倭奴在乡村劫掠得许多金宝,心满意足。闻得元朝大军将到,抢了许多船只,驱了所掳人口下船,一齐开洋,欢欢喜喜,径回日本国去了。

原来倭奴入寇,国王多有不知者,乃是各岛穷民,合伙泛海,如中国贼盗之类,彼处只如做买卖一般。其出掠亦各分部统,自称大王之号。到回去,仍复隐讳了。劫掠得金帛,均分受用,亦有将十分中一二分,献与本岛头目,互相容忍。如被中国人杀了,只作做买卖折本一般。所掳得壮健男子,留作奴仆使唤,剃了头,赤了两脚,与本国一般模样,给予刀仗,教他跳战之法。中国人惧怕,不敢不从。过了一年半载,水土习服,学起倭话来,竟与真倭无异了。

倭寇的影响

明朝与高丽、李氏朝鲜都曾经对室町幕府要求取缔海盗行为。明朝甚至于与日本发展了勘合贸易。而高丽王朝的灭亡,与李氏朝鲜以倭寇根据地名义进攻对马岛,也是受到倭寇的影响。

八幡船

日本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海盗船通称为“八幡船”,这是由于倭寇以“八幡大菩萨”作为旗帜。

活动地区

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岛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学者研究亦证明,在台湾活动的倭寇,亦是漳泉一带与日本方面有贸易的著名海商或海盗,不是日本人。

在倭寇最强盛时,其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知名人物

孙恩、卢循、方国珍、陈祖义、王直、许栋、徐海、陈东、萧显、李旦、颜思齐、郑芝龙、蔡牵、张保仔;以及道可(松浦隆信)、曾一本、毛烈、叶明(叶麻)、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

部分史料

在韩国正史《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中,叙述“前朝之际,倭寇兴行,民不聊生。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之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太宗实录》又写“或时,假倭为寇”。明史《日本传》也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

纪录寇边的倭寇,其组成实以韩国人为主,以及一些中国人,他们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近年学者观点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于倭寇的性质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嘉隆间的倭寇是明朝严行海禁造成的。它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力的,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各阶层人民在内的,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海禁政策的进步斗争。这种斗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而不是倭寇为患。问题还在讨论中,尚无定论。

4、嘉靖朝倭患

明朝中期嘉靖以后,是倭寇活动加剧的时期。其原因有四:

(1)战争造成日本各阶层人士的大量破产和失业,遂多流为寇盗;

(2)由于日本商业的发展,大小藩侯的奢侈欲望愈益增长,对中国大陆各种物资和货币的需求更加强烈;

(3)日本室町幕府名存实亡,无力控制全国政局,诸侯各自为政,尤其是南方封建主,将掠夺中国大陆视为利薮;

(4)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则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嘉靖隆庆年间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这一时期倭寇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侨居日本的倭寇首领王直、徐海、毛烈、陈东、叶明(叶麻)、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即为此类人物。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川教授认为,16~17世纪明朝中叶时期,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就是一个海盗的世界。这里有中国海盗、日本海盗、朝韩海盗、葡萄牙海盗、西班牙海盗、荷兰海盗等。那时商、盗没有明确划分,有生意做的时候就是商(走私),没生意做的时候就是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就上岸抢。

他们伙同倭寇,在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袭用倭人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旗帜的八幡船,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大量财物。但此时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教,不问政事;严嵩专权,贪贿公行,致使吏治腐败,文恬武嬉,沿海士兵大量逃亡,战船锐减,海防设施久遭破坏,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使臣宗设、谦导与细川氏使臣瑞佐、宋素卿,因争夺对明贸易,在中国土地上相互厮杀。宗设格杀瑞佐,又以追逐宋素卿为名,大掠宁波、绍兴一带,杀掳明朝指挥刘锦、袁琎等,夺船出海而去,此即震动朝野的“争贡之役”。

此后,明朝政府要求日方惩办宗设及倡首数人,放回被掳中国官民,缴还旧有勘合,遵守两国所订之约,如此方许换给新勘合,继续贸易。日方没有答复这些要求,致使双方贸易实际中断。由是倭寇走私贸易猖獗,并伺机多方掳掠。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倭寇由瑞安入寇台州,攻杭州,侵掠浙江沿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许栋、王直等导引倭寇,聚于宁波境内,潜与豪民为市,肆行劫掠。倭寇在山东、南直隶(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大肆烧杀掳劫,江浙一带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人,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激起中国朝野上下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反抗。

在福建巡抚谭纶、戚继光、总兵俞大猷等领导下,东南沿海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俞大猷率精兵夜袭普陀山倭寇老营,重创倭寇;又在王江泾歼灭倭寇2000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等在台州九战九捷,痛歼入寇台州之敌。此后,戚、俞联合,基本肃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二军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寇最后荡平。

5、王直其人及其后世评价

眼下,对倭寇罪行翻案者有之,扼腕者不乏,同情者大有人在,故有人撰文《倭寇罪行始末辩——兼驳为王直翻案风》以正。

倭寇的出现

——明廷的海禁政策,是在倭寇疯狂侵略的非常情势下被迫提出来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保护国家安全和民众利益的防范性政策。不是海禁引来倭患,而是倭患导致了海禁。

倭寇的发生,以明代为最盛。“倭寇”一词出现于中国,最早见于《明太祖实录》一书,记载了洪武二年(1369年)倭寇劫掠山东、苏州、崇明的情况。但是,倭寇对于中国沿海的掠夺,绝非始于明朝。《元史·兵制二》记载:1308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这才是倭寇对中国最早的侵略。到明初,其规模已经很大了。

基于以上史实,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在其《关于明代倭寇性质问题的思考》中指出:“……所谓海禁是有条件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反对所有的海外通商,不是完全禁海,不是闭关,官方市舶贸易非但没有禁止,有时还很活跃,并于正德年间出现了由市舶贸易向海外市场贸易转变的趋势。只是为了防范‘奸民’(也就是王直这样的人)与倭寇相结合,防范倭寇乘虚而入,才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就是说,海外贸易是由官方来控制,而不是绝对禁止。用‘闭关锁国’来概括明太祖以来的海外政策是不准确的,所谓‘闭关锁国’引来倭寇更没有根据。”

同类推荐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热门推荐
  • 江南雨自默默

    江南雨自默默

    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亲手写下了一纸协婚公告,三十分钟后,他应征了。五年的相处,爱情大驾光临时,她却发现,他竟然是IT富豪榜榜首的魅瞳CEO,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答应倒插门?喻江南,谦和低调的CEO。顾自默,美丽青涩的女大学生。协婚下的蜗居......爱情的等待与徘徊,现实的残酷和美好,当爱情与责任狭路相逢时,是勇者胜,还是注定死亡?———————————————————————简介词穷,坑品保证,绝不弃坑,有点狗血的开场,却是最真实的生活!(蜗牛的QQ:1009577483)另推荐好友月缕凤旋新作:老公-我要离婚!http://m.pgsk.com/a/282044/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绝色帝妃武神

    绝色帝妃武神

    她曾为暗帝,执掌风云,威震天下为万民心底最为崇拜的形象。奈何一日睁眼却变成了边城小家族的庶出小姐。曾经的她,是活在黑夜中的王。现在的她,是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曾经的腹黑暗帝与现在的废柴小姐灵魂融合,将会掀起如何惊天狂潮?当庶出小姐退去废柴的资质,步步惊华,华丽的蜕变重生,再一次回到巅峰,倾城一笑,天下皆惊!一幕幕惊心动魄,谱写一段惊世传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奴

    爱奴

    投胎?当然是有钱人家!生活?没人疼爱,要学会找爱.三个姐姐如此艳丽,没有嫉妒,却是欣喜,好处多多.有哪多呢?钱多,人多,帅哥多.哪怕是个陪衬,也自甘情愿.只是,到底哪个黑心的家伙,竟然害我清白.拜托,他到底有眼力不?我可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丑小鸭.到底那个暗地里那夜跑到我房间的是谁?是大姐的男友?还是二姐的?或许是三姐的?谁那样恶劣...竟然想玩耨我?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推荐好友作品:伊图草希:禁爱冰冰七月:暴君,邪妃不予:这个奶爸有点酷http://m.pgsk.com?info/m.pgsk.com紫树叶子:包养老婆野人乙:我的天王老公海源蒙儿:爱我,请将我禁锢殷紫:哥,我爱你888888888888888888889999999999999999999999本文纯属于虚构.如有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还请多多见谅.
  • 庶香门第

    庶香门第

    苦读数年,终成硕士。一朝穿越,竟变庶女。前世名校优生,今生名门弱女。敛光华,藏锋芒,保生活,求清静,怎料这书香门第亦是纷争无数麻烦不断。姨娘暗害,嫡姐设计,身败名裂……反击,是一定滴!态度必须是温和滴!手段绝对是狠戾滴!她以温和的手段狠狠反击了一把,接下来就是……嫁人?嫁给谁?能不能自选?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 追杀死神

    追杀死神

    由于弟弟意外死亡,让主角黄茜对死神产生的仇恨,进而衍生出追杀死神的荒谬想法,可是就是这样荒谬的想法,让黄茜从此踏上了与鬼魂,恶灵,亡灵以及地狱使者还有死神打交到的旅程,而就是在追杀死神的道路上,黄茜失去了很多,却明白了很多。人只有一次生命,不要那么轻易的交给了死神……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