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500000028

第28章 最难转变的心理—固执(1)

在遇到与人争执的时候,我们是适时地采取放弃的政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合理的有时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它会被对方解读为冥顽不灵,也会被对方解读为坚持不懈。两种解读,两种朝向。一种是误区,一种是精神。当然,本书探讨的是心理误区,难免要对第一种解读多下笔墨。走入误区的固执是一种执迷不悟,是一种主观感受大于客观事实的过分固化,是要不得的一种心理状态。固执地想要维持自我的不合理的状态,试图改变难以改变的世界,最后受挫的绝对不会是自我生存的客观世界,而是主观自我。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固执?

固执是一种心理现象,从本质上来讲它暗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坚持己见,不懂变通,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执迷不悟、冥顽不灵;另一个意思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即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或观点,也就是人们常常讲的择善固执的意思。两个意思,两种性质。

执迷不悟的固执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和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心理咨询师认为,人本身对事物是有自己认知的,对事件的态度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如果一个人缺乏客观的认知态度,或者因自尊心太强而放不下面子,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行事,并过分地固化,就会产生执迷不悟。

读读这个小故事,感受下它富含的内在哲理,你会发现只需往后退一步,事实的真相竟是如此简单。

有个寺庙,寺庙的后院有个杂物间,杂物间里除了放置一些平常很少用到的物品外,也没有什么其他贵重的物品。杂物间平时的都是用插销插着的,一般人很少进去。

寺庙里来了个小和尚,也住在后院。小和尚每天从住处去佛堂的时候,都会经过这个杂物间。某天早上,小和尚和往常一样去佛堂,路过杂物间的时候,发现杂物间的门被人打开了。小和尚望望屋内,没什么异常,于是顺手就把房门关上了。第二天早上小和尚路过杂物间的时候,发现杂物间的房门又被打开了,小和尚很是奇怪,看了下屋内,也没缺少什么东西,于是顺手又把门给关上了。然而,一连好几天,小和尚关上的房门总会被人打开。小和尚怀疑是寺庙内的其他师兄弟欺负他这个新来的和尚,可是小和尚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平日里其他师兄弟与他相处都很和睦,对他很是照顾,而且每天早上也是他去佛堂最早,其他师兄弟总是在最后一刻钟的时候才会赶到佛堂。

小和尚很是好奇,究竟是谁故意捣乱,反反复复把杂物间的房门打开呢?这天,小和尚比平时早起了一个小时,等他快要走到杂物间的时候,他看见师父从住处走了过来。师父问小和尚,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啊?小和尚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回答师父的问话,只是傻傻地笑,没有做声。师父也没多问,就自顾往前走了。师父走过杂物间,顺手把插销拔了出来,把门推开。但师父并没有进杂物间,只是自顾往佛堂的方向走去。小和尚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天都是师傅打开杂物间的房门的。可是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和尚怀着好奇的心走进杂物间,突然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原来关了太久的杂物间会潮湿,会产生一股严重的霉味,并且会腐蚀屋内放置的物品。师父打开房门,就是为了散除这股霉味。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常常犯小和尚犯的错误,站在门外主观判断,主观猜疑,却不去从问题的内在本质探讨原因呢?每天关上房门的时候,小和尚总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于是天天重复着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却不知道真正执迷不悟的人正是小和尚自己呀!

缺乏客观的认知态度,会导致对事物的偏差理解。如果能够站在事物自身以外的角度理性地看问题,你会发现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就会不同。想象一下,当有人事先在你几个口袋里各装一个微型摄像头,拍摄你一天甚至几天的行程。之后再请你观看拍摄的影片,你会发现同样的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你所看到的,你所听见的完全不同。当你认识到这点之后,你还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吗?事实上,真正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如果放开自己的束缚,勇敢地去尝试,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很多时候,要多做换位思考: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做何猜想?有了这样的思考意识,执迷不悟将不会与你靠得太近。客观的认知态度完全可以习得,由这样的原因导致的固执的心理现象也可以不费劲地摆脱。

执迷不悟的固执最怕撞见的是那种明知是错误的还死不悔改的人。这种人自尊心太强,或许是因为自我安全感太过缺乏,因此他们往往比一般人的自我防护欲要高;或许是因为虚荣心太强,他们需要从这种执拗的状态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管是哪种方式,固执都从中得到了发展与巩固,进而妨碍到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只想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此外,自尊心强的人本身具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有种高估自己的优越感,但这种被高估的能力又不具有坚实的基底,或者从骨子里头固执的人就有自卑的情结。只不过自卑心理导致的寻求超越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需求。固执地坚持自我就成了维持自尊需求的一种手段,即使坚持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也在所不惜。这种类型的人很难从执迷不悟的漩涡中解脱出来,除非他们选择放弃高傲的姿态,虚心地接受现实中发生的一切。

《论语》有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不悬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老子也告诉人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就是说自以为清楚者不明白,自以为是者不正确,自己夸耀者必然无功,自高自傲者不会长进。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清楚或什么都正确,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也不要夸耀自己了不起或自高自傲,如此,才会有功,才能有所长进。

择善固执

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盲目坚持的固执外,固执还表现出另外的特质,即不屈不挠的固执,这是一种恒心与毅力的完美展现,不过前提是你所坚持的事情或原则是正确、可行的,坚持的标准也能为大众所接受,否则你的固执就会转化成死脑筋的固执,不懂变通的固执。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固执是择善固执,是一种精致的品质。

蔡康永,中国台湾地区“金钟奖”的获得者,被人尊称为华人世界里最能做访问的主持人,“总统”、知名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演艺红星等,没有什么是蔡康永做不到的,也没有什么风雨是他所不能坦然经历的。蔡康永兼具多重身份,大学教师、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员、专栏作家、时尚杂志编辑、电视台导演兼顾问,此外他还是资深广播人,他还给电脑游戏写过脚本和对白,当然,最为内地观众所熟知的蔡康永是一个非常红的主持人。有着这么多身份的蔡康永,被娱乐界内外的人视为“文化人”与“读书人”。这不是给他“戴高帽子”,而是他值得拥有这样的赞誉,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一个不屈不挠、坚持读书的人。

作为电视界内的红人,蔡康永却认为电视界内的一切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追寻人生的意义在于阅读。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放弃阅读,就等于自愿走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既错过了无数的风景,也错过了无数可以转弯的地方。”其实,蔡康永的固执不仅表现在阅读上,也表现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每个人选择生活的方式不同,但始终坚持如一的人并不多,而蔡康永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个。他常说,他的阅读不是很有水准,只是因为他不甘心,他老想多知道一点,每多知道一点他就会赞叹,那个人过得比他有意思多了。他用了个比喻,很恰当很形象的刻画了他对阅读的固执,即对人生意义追求的固执。他说:“有一个数学家得了全世界最大的数学天才奖,我要采访这个人。我很想看这个数学家是怎么一个人。他怎么活得下去,他做什么事情别人都不懂。我很想在我的人生中花两个钟头跟这样的人相处,然后看看我错过了什么,我一直相信我错过了一大堆东西。”

读书,在一些人看来就是该去履行的义务,当然如果你对她很有兴趣,很有激情,那么这个过程将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当然,对很多人来说,读书确实是一件苦差事,不得已只能在枯燥的心境下勉强为之。可在蔡康永看来,读书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意义。要完美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就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阅读。蔡康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如果有小鸟在森林里面唱了一段生命里面最好听的歌,可是当时没有半个人听见,然后这只小鸟死掉了,那它到底有没有唱过这段歌?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问题:没有人见证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到底存不存在?”

这个问题在娱乐圈是很好解决的。他说:“教授肯定跟你讲,拍了没人看,那等于没拍,你不但没拍,还浪费别人的钱。在哲学里面就很难讲,唱过,就是存在的,只是没人听见而已。”“这个时代,小鸟的歌声更不容易被听见,因为森林里大象拉一坨屎,犀牛也拉一坨屎,屎味满天,没有人管小鸟在唱什么歌。我不认为费里尼、黑泽明在电影圈还能像当年一样被珍惜。我跟自己说,需要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东西,我在这个年纪把它玩掉。等到我已经厌倦出现在众人面前,厌倦了五光十色的热闹的时候,还留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可以玩——比方说写东西,或拍一部自娱娱人并且不太浪费别人钱的电影。这是支撑我活下去的一个力量。”

讲这个故事,蔡康永有着谦虚的态度,却也赤裸地展现了现实的残酷。不过这个执着的男人并不惧怕现实的残酷,他有认真坚持下去的东西,他人生的意义并不会只停留在某个瞬间。

五光十色、星光璀璨却也是昙花一现的娱乐圈舞台上,坚持自己认为该坚持的东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正因为如此,蔡康永才被看成是一个怪才,一个叛逆者。

择善固执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看看我们身边吧。那些整天埋头做研究的人,追求科学的真理不放弃。在枯燥的实验室中,他们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不断地设计,不断地验证,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改写,这样地执着,只为两个字,科学。这些人,这些不屈不挠的固执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科学的真理。他们对实验与数据充满了热情,却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孜孜不倦、固执地验证着世间的一切神奇之所在。

坚持自己正确的观念未必会被别人坦然接受。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利益的冲突这些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如何正确地坚持自己的固执己见,这是一种沟通技巧。运用得好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个叫亚力森的推销员,他使了很大的劲,才卖了两台发动机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他决心要卖给他几百台发动机,因此几天后又去找他,没想到那位工程师说:“亚力森,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热得我的手都不能放上去。”

亚力森知道,跟他争辩是不会有好处的,急忙采用另一种策略。他说:“史密斯先生,我想你说得是对的,发动机太热了,谁都不愿意再买。你要的发动机的热度,不应该超过有关标准,是吗?”“是的。”亚力森得到了第一个“是”。“电器制造公会的规定是:设计适当的发动机可以比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是吗?”“是的。”亚力森又得到了的二个“是”。“那天你的厂房有多热呢?”“大约华氏75度。”“这么说来,72度加75度一共是147度。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热水塞门下面,想必一定很烫手,是吗?”亚力森得到了第三个“是”。紧接着他提议说:“那么,不把手放在发动机上行吗?”“嗯,我想你说得不错。”工程师赞赏地笑起来。他马上把秘书叫来,开了一张价值3.5万美元的订单。

一个出色的推销员一定要有固执的特质,但这份固执在商业中如何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呢。这需要一种机智。就像亚力森一样,当工程师拒绝买他的几百台发动机的时候,他冷静的机智为他赢得了最大的商机。亚力森非常清楚他们的发动机没有任何问题,绝对符合电器制造工会的标准。但他选择不去争辩,而是用一种提高对方自尊心,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的策略,最后成功地化解了危机。所以,在特定情况下,坚持很重要,但坚持的方式更重要。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做出很多的改变,有时候是一个小小的决定,有时候却是艰难的抉择。不管大与小,改变总归是个较为痛苦的过程。然而,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很落俗的老话,却又是那么的经典。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见得都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就好像我们在黑板上写字,不管如何努力,写出的每一行字不会是绝对的平行。人生就是这样,两条腿走路,就算是最好的模特,T台上成功的“一字步”也是不断超越自己才获得的。超越自己,改变自己,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很多时候,在面临改变、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自己本身的角度来寻求突破。人们习惯把目光转向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面对挫折困境时,人们总是抱怨,哀叹命运的不公,世界的黑暗。他们总是希望改变周围“混沌不堪的世界”,希望“改变后的世界”来容纳、接受自己,却忘了最容易使“世界”发生变化的是自己先改变,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世界太难。

感受一下下面的两则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是赤着双脚走路。有一次国王到某个偏远的国家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到刺痛之苦。但是国内的皮革远远不够铺满全部的路面,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耗费大量的金钱与人力、物力,筹到的皮革还是不够。铺路的人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做法,甚至是愚蠢的行为,可是因为是国王下的命令,大家除了执行也只能摇头叹息。

同类推荐
  • 做事细节全书

    做事细节全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事,必成于易。做事大而化之,不注重细节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小心谨慎,关注做事的每一个细节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生活中,我们除要正视自身的存在外,还非常需要且非常必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必须拥有快速读懂他人内心的敏锐洞察力。然而世事纷繁,人心不古,要想迅速看透他人实为一件难事。《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就是为了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本书从实际出发,按照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带你走出人生的误区,给你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与你共赴一场智慧、激情、快乐的青春盛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让你的成功一路坦途!
  • 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不但要买到质地最好的土豆,还给老板带回更多实用的市场信息。这个故事说明: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能交给老板满意结果的员工,才是老板最青睐的人。本书从这个买土豆的故事说开去,以精练的语言和睿智的案例来分析并阐述怎样增强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员工执行力等,同时融入最新最有效的培训理念,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员工培训图书。
热门推荐
  • 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

    迄今为止最权威、最经典的《动物农场》译本,超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李继宏倾心翻译。只要把人类推翻,动物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农场里的猪——拿破仑和雪球公布七大纪律,发动革命,驱逐统治者琼斯先生,实现动物自治,并在牛棚大战中挫败人类复辟进攻。之后,政治斗争开始了。拿破仑悍然篡改七大纪律,肆意杀害持有不同政见的动物。经过大清洗,拿破仑巩固了至高无上的独裁地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本书主要内容有:木兰从军、东施效颦、小山羊和大灰狼、伞的故事、小娇的蓬蓬裙、 地鼠之劳、 蛤蟆的友谊、 打开另一扇窗户、公主的胸针(上)、公主的胸针(下)、杜图瓦:美丽的金枪鱼、跳蚤和绵羊、蝴蝶与火焰、伪装成牧羊人的狼等。
  •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如果你还单身,在线交友绝对是必修课。当然啦,在线交友不可能是、也不应该变成你“脱光”的唯一手段,但要是你没有好好利用在线平台,肯定是一大损失,因 为单身人士都在线上!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到2012年间结婚的夫妇中,有1/3都是网上认识的,美国的成年男女中,1/10会每天在交友 网站上流连一个多小时。茫茫人海中,怎样让别人注意到你?这正是本书要解答的问题。30个实用小技巧教你博关注,内容包括:如何写出最佳交友信息?怎样与 陌生人建立联系?怎样仅仅更换一个词,就把回复率提高31%?
  • 自然探谜

    自然探谜

    把兴趣引进课本,使爱好代替讲台,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吸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探索精神,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创新素质,这就是本套全书的宗旨。
  • 宝贝宠你会上瘾

    宝贝宠你会上瘾

    “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我吻你,二,你吻我。如果你一个都不选,那么我就直接吃掉你。”他,是忘斯京贵族学院里最高贵的泉少,不把任何女人对他的感情放在眼里,却唯独只对她一片痴心。已经被他灌醉,并且带到床上的她,神志不清的说:随……便……你,还有,这衣服我穿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