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200000024

第24章 好大学生必须拒绝功利化(1)

当今有一部分大学生,显得非常功利。功利与世俗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功利是世俗的一个表现。

本章中反映部分大学生的功利化,比如:通过铤而走险、不合法的“高考移民”渠道,“暗渡陈仓”,成为大学里的“黑人部落”;读书的浮躁、肤浅,实用性、功利性目的过于明确;纯粹基于将来找工作的考虑,为各种证书而奔波,其实综合素质并没有上去;有些学生考研,也不是为做学问、搞研究,而只是出于功利性因素(取得留京入沪户口、就业好薪水高、能与男友或女友在一起等);有些攻读博士学位的,也并不想当学者,只是为了当官、从政,“光宗耀祖”;甚至还有参与违法乱纪、损人利己、取之无道的所谓“计划外高考招生”,大赚其钱,等等。

在中国,大学生曾几乎一度成了理想主义的代言人,他们曾经是社会上最浪漫、正义、不通世故的一个群体。但是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媒体看到,大学生的世故、势利,已经比社会上任何通过金钱关系维系的群体都毫不逊色。几年前,记者出身的作家张者推出了一本畅销书《桃李》,以中国最著名的高校为原形,描写了一群法律系高材生追求金钱与成功的生活游戏,其中的师生关系简直与赤裸裸的商业关系毫无二致(他们叫导师为“老板”)。

至于各媒体报道的校园中选学生会干部、加入社团组织、评奖学金、发放助学贷款、找工作等涉及利益的事情,更是几乎没有一件不持否定、批评观点。以至于,湖北某公司曾在当地媒体上发布一条招聘信息,其中竟有这样一句话:“欢迎对口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前来应聘(校、院、系学生会干部及班长除外)。”据报道:“该公司以前在招聘时,也会和很多企业一样,注明学生干部优先。但是,他们招来的学生干部工作较为浮躁,没有一般学生踏实,喜欢做表面文章。而且,和一般学生比起来,大学生干部更易跳槽。几年来,他们公司招聘了十多名大学生,学生干部基本上跳槽走了,一般大学生却很多都成了公司骨干……持相同观点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很多企业,在招来学生干部后委以重任,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另据某报道中提到,曾臭名远扬的“五毒书记”张二江,以前就是武汉某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张二江在学校时就“喜欢当官,爱高谈阔论,热心社交”。他在上学期间就表示了强烈的从政愿望,并在学生干部模拟政治操练中颇有建树,最后还当选为全国学联委员。但他最终却触犯国法,陷入囹圄,身败名裂。

如同世俗化的大学生一样,功利化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有前途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超脱功利性目的,专心、扎实、认真、全面、勤奋地学习,态度要端正,思想要单纯,目光要放长远,不要贪图眼前的一点点利益得失,不要为一些小恩小惠而迷失人生的奋斗方向,不要有太强的功名利禄思想,不要老是算计着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占便宜、走“终南捷径”,这才能学到真正有价值、将来真正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也才能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更有本事、更有出息。

1、“高考移民”请留步!

从高分考区进入低分考区参加高考,通过不合理手段(有些叫“高考移民”)来到各所高等院校就学的考生,本文称其为“大学黑人”。这是“象牙塔”中一个颇为独特、奇异、尴尬的部落。

高考与分数线

众所周知,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文化教育水平差别较大。为照顾一些落后地区与少数民族,每年一度的高考,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自划录取线。一般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个统一线;而其下属个别地、市、县还另有照顾。1990年湖南最后一届传统高考,文科重点线469分,而广西才432分,差了37分;理科大概差了50多分。其最低中专线,两省(区)差别更大,有60—80分。2004年,湘、鄂、鲁、苏等高分区,比藏、新、京等低分区超出100多分。

分数线不同,除了与其文教水平有关外,还与各个地区的高校数量、录取数量等有关。上海市高校多,升学率高,分数线自然较附近的江苏、浙江两省低。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大学密集,录取线在各省、市、区中排后列。据说,一个在山东连中专也没法上的考生,在京城能进一流大学。

当然,不能以高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京、沪分数线虽低,但其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比任何地方的学生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人之处。王伟上大学时,高考总分比本班的几个北京同学要高出100多分;但一旦上电脑课,他还得请人家教自己一些最简单的操作程序。

可是话说回来,升学毕竟是要靠分数:根据自己总分与录取线所作的比较,决定该进哪类院校与专业。要知道,高考被人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牵涉到千家万户,可谓“一分之差,命运悬殊”。所以,许多考生受升学、就业的压力,为家长所驱使,就在分数线上打起了主意。他们千里迢迢外出投考(即“高考移民”),名不正、言不顺地进了各所大学,当起校园“黑人”来。

“偷渡”外考,由高分区走向低分区,包括进入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那儿一般管理不严、尚未“曝光”。这种被戏称为“曲线救己”的地下活动,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全国各地一直程度不等地存在着。其大致路线,由东、中部发达区走向西、北部落后区,与过去人口迁移的路线惊人相似。因为,无论昔日迁居还是今日偷考,不都是寻求一条生路么?

2008年的青海高考“状元”就是一名外省“移民”,最后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没有给他投档,他填报的大学也不好录取他,虽然分数非常高,仍落得个榜上无名的结果。而2005年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因“移民”身份被清华大学取消录取资格后,竟拿了全额奖学金(44万元)进入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就读,倒是十分庆幸。

湖南省的分数线,素来高居全国前几位,考生长期有出外赶考的“传统”,南到两广,东往赣闽,西至云贵,北去陕甘,甚而远至新疆,唯求跳过“农门”。“风萧萧兮易水寒”,他们明知吉凶未卜,也“义无反顾”,场面悲壮得很。湖南中部的祁东、邵东等县,更是其中“典范”,每年都有不下100位应届或往届高中毕业生跑至外地考试,而侥幸录取者寥寥无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国家各级教育等部门,每年下达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县)的大中专录取线,是有个具体计划与规定的。所以,外地高分考生入埠,实际上就侵占了其本地生源的录取指标。但是,当落实到基层某个县、中学、班级时,他们为提高升学率,争取重点大学名额,给自己扩大“声誉”,便对外来考生“偷渡”之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暗地鼓励,甚至公开欢迎与笼络。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户口不在本地的考生,原则上必须回原户口所在地报考。即使暂时不能回去,也必在考试结束后,将档案及成绩调回户口所在地参加录取。户口在异地的考生,一般是因父母工作、家庭迁移、亲属交往等原因,只好外出求学。但根据规定,要在该地报考,除户口早已落实,还得学习至少3年以上,且只能报考当地高校,毕业后只能留当地工作。唯有从小学始就一直在该地念书、又解决户籍达10年以上者,才与本地考生一视同仁。

可是,所谓“大学黑人”,一般是于本地高考落榜后,方转移“根据地”。他们在报考地至多补习1年,甚至临考才动身。当地学校已为他们重新编造好假档案与简历(当地自己往届生也经常如此做),再加上他们父母为其花上数目不等(从500元到3000元)的费用,在当地派出所或乡(镇)政府弄到一个户口(或空白农业户口迁移证,或农转非指标),到时待分数与分数线公布,一旦录取,他们拿到通知书后,即可堂而皇之地迈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门槛。

湘西某刘姓考生,其叔父自上世纪60年代去了云南西双版纳农场支边,并在那儿成家立业。而他自己一直是在湖南老家中学念书。其叔父于1991年为他办理了过继手续(他有3兄弟,他叔父仅有1女,故他被过继给叔父为子)。1994年高考前夕,他方远去滇南参考。“黑色七月”于他而言却是辉煌灿烂的,一举成名,以532分(理科)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据他说,这个分数在湖南,只能进个地区师范专科学校而已。

另据报载,山东单县王西居,听说陕西省的录取线低,即于1994年秋前往该省岳庙中学就读,但1995年仍名落孙山。他便利用两地之间的高招分差,走上了短暂的“掮客”生涯。1996年高考时,他介绍15名山东同乡到岳庙中学报考,并向每人收取“劳务费”500元。同年9月,他冒名顶替这15名考生中的上线者之一王连国,成了湖南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名新生。继之,真正的王连国也来中南工大报名;王西居诡计败露,只好入狱。但是,真王连国与考上其它学校的另外12名考生,因系“偷渡”入学,亦落得了同样命运——劝退。

1995年广西富川的特大偷考案,在广西区内与区外多家报刊发表或转载后,引起了全国轰动。地处湘、粤、桂交界处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当年从邻近的湖南省入境100余名考生,大部分被各地院校录取;后遭到当地考生投拆,全部被清退回原籍。而广西自己的考生,又跑到附近的广东北部山区县市(连州市、连南县等)参加高考,因为那边的分数线还要低。

“黑人”种种

或因分数未上线,或为人告发而未被录取的,文中不再多说,这里主要想谈谈那些已在高校内就读的“黑人”的情况。

如系在报考地区所辖高校内就读,毕业后又愿意留下来作贡献的,与政策基本不相违背,也不赘述。王伟有个远房亲戚,多年前毕业后,即远赴新疆报考,每回成绩都很高(至少超过重点线50分),但当地就是拒绝录取他。直到1993年,经有关人士出面,他才进了新疆大学。值得高兴的是,该生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色,校方对其颇为器重,后来大学毕业,又在新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老家的父母也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黑人”从不正当渠道进入大学,难免有些心虚,恐怕被人查出来,劝退回家。比如:或因报考所在地教育部门得知实情,收回其录取指标;或因当地师生出于嫉妒、愤怒,给其现在所读大学写告发信。另外,他们自己也可能言多有失,隔墙生耳;或时露“马脚”,让大学同窗暗捅了一“刀”。所以,他们即使不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也总有些担惊受怕、谨小慎微,活得很压抑、很累。

从政策规定来看,大学生自进入高校、户口落下来3个月后,如不是其它情况(体检作弊被查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触犯法律、近几个月内突患重疾或遭身残等),一般不会清退回原籍。但也有例外。2004年底,北京某理工院校2002级的一名宁夏学生,经查系从陕北“偷渡”去考上的,尽管已念了1年半学,仍被除名。而那大量有惊无险、终于熬完4载大学时光的,又有几个不是始终惴惴然?

有些学生,并非害怕真相揭露后被人告发,但从开学来时,老师、学友们都知道他(她)是甲地人,如今却一下子变成了乙地人,大家会觉得其为人不够诚实可靠;迫于情势,只好将错就错,把谎撒到底。偶尔“露馅”,也许对方并不关心,他(她)本人倒成天惶惶不安,老想办法“补救”,又往往欲盖弥彰。某文友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籍鄂南,从四川考上来的。第一次人家就听出他口音不对,即大胆质疑。他当场满脸惊慌,瞪视对方良久,不发半言;待清醒过来后,迅速将对方拉至一僻人处,坦然承认,并请对方到他宿舍后千万给予“配合”。因为他不想让本室“好哥们”突然接受自己改变籍贯的事实。对方自然答应,但心里不免好笑:这不是掩耳盗铃么?他们也许暗中早就明白了呢!

“大学黑人”多属自寻烦恼。只要你在大学里表现不错,不生事端,学校一般来说不会太与你过不去。户口既然已定下来,只要报考地区不强令你退学,你就尽管安心学习就是。万一“噩耗”驾临,那也别无选择。你既用不着逢人宣扬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也用不着天天躲躲闪闪,举止猥琐,遭人讪笑。纵使“曝光”,相信大家也会谅解你。一个班级,数十名同学,你各方面情况又都不赖,则谁希望集体中损失一名成员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系有个从海南考来的湘籍女生,一到校就向班主任张老师反映了实情。张老师答应为她保密。他说:“我同情她。湖南学生的成绩本来就比海南学生好,我倒宁愿录取她。”

沉重的思考

“大学黑人”大多背负着无形的巨大十字架。从进入大学深造这一点说,他们的理想是实现了;但是,当初他们为此也付出了许多代价。时间、金钱、体力之外,尤其是精神!篡改自己历史、籍贯,强占他人名额、机会,总是令其内心难过不安。更为忐忑的是,一旦“东窗事发”,竹篮打水,白费功夫,被人谴责,无地自容。

各地文化教育水平与高考录取线不同,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也只有这么做。这种政策,肯定还得维持若干年份。违背政策、损人利己,必须坚决制止。可是,透过“黑人”现象的背后,不妨反思一下:高考的“指挥捧”作用,难道不也是一个长期、沉重的话题么?分数不能反映问题,但没有了分数又咋办?激烈的竞争、升学的重压、家长的迫使、复杂的社会关系……莘莘学子们何时方可从这种“巴赫怪圈”中超脱出来?

成功道路千千万万,进大学深造仅为其中一条。奉劝那些正在或准备“暗渡陈仓”,想当“高考移民”的各地高三学生,你们“可以休矣”!要走光明大道,别走危险小径。一旦背上“大学黑人”的沉重十字架,其滋味是难受之至的。

2、上大学不只是“为稻梁谋”

——读书就要非功利化

当今商海起伏,物欲横流。诸高校“围城”内,部分学子亦不再安静、安分,对功名利益表现出非常浓郁的兴趣,在读书上也是如此。几年前,《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当代大学生读书功利化》的文章,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批评。近期,《北京日报》(2004年12月23日)上也说,“大学生,今天你在读什么?”——在部分高校中开展的这项调查显示,应考书籍最为流行。在这份网上问卷调查中,有69%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实用有效的考试用书”。

在武汉大学《写作》杂志1998年第9期上,小小说《读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学生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红楼梦》,读到精彩处,不由得大声叫好。某“校园才子”模样的同学对他说:“读它有啥用?你还不如多读读《人民文学》、《星星诗刊》之类的新刊,这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本人能发表文章,就全靠它们。”某“勤奋守纪型”同学说:“你应多看教材、背笔记,考试、奖学金、找工作……《红楼梦》哪用得着?”某“校园小款”同学说:“还是多读些如何做生意、赚钱的书实在。”最后,“潇洒走一回”地进来一名同学,满不在乎地说:“你们活得太累了!读一些有意思的通俗报刊,岂不快活?”该生于是非常困惑:“大家众说纷纭,我究竟该读什么好呢?”

同类推荐
  • 沟通无极限

    沟通无极限

    本书避免了一般口才读物中常见的那些枯燥的理论教条,也没有罗列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口才奇迹,而是从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沟通无极限”这个口才理念,将一系列提高口才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在您的面前。这一过程遵循了“了解-学习-实践-应用”的科学学习步骤,并且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出的106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为每一位读者切实提高自己的口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有助于读者从中有所感悟,提高锻练口才的积极性。
  •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本书由美国最富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读者在职场如何利用个性,复制强大内在力,彻底告别职场低迷。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重点是启发读者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教会读者发掘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力量,而不是被大众的价值观洗脑。
  •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人生就像万花筒,充满了无数的未知与变幻,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未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改变人生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身处逆境的人,如果能够坚强面对,积极行动,一样可以突出重围、拥有光明的未来。《改变心态改变一生》从“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挫折、生活、自己、他人、家庭、事业、工作、财富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所例举的故事真实鲜活,以点带面,纵横深入,使读者于字里行间领悟心态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
  • 学会感恩,懂得包容

    学会感恩,懂得包容

    以一颗感恩与包容的心,释怀那些成长印记里的日子,将心事交给清风浮云,不再辛苦经营那份烦恼和秘密,你就会感觉生活原来那么轻松自如,幸福就在你的前方向你招手。经典的故事,柔美的文字,配以淡定的哲理,细细调和出一杯杯清新淡雅的心灵绿茶。
热门推荐
  •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本书是历史生存游戏的典范读本,是为人处世、行走社会圆润通达的指南。在独特阐释“潜规则”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知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就大事的心法。
  • 读者文摘精粹版1:幸福像花儿一样

    读者文摘精粹版1: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快乐。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获得幸福说起来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捷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上海是一袭华贵旖旎的袍,浪漫而又唯美。生活则是里面的丝线,阡阡陌陌,织成了万万千千个故事,也织出了乔家两姐妹的爱恨情仇……
  • 天才狂女

    天才狂女

    她是奴隶市场别具一格的美艳女奴,她的主人必须由她来选。他是黑道帝国首屈一指的铁血当家,认定此人便是一生一世。奴隶拍卖会,女奴紧紧地盯着人群中的男人,高傲抬头:“我跟你!”;男人微微挑眉:“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女人走到他面前,众目藈藈下:“主人,请买下我!”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宦官的忠犬宣言

    宦官的忠犬宣言

    一个刚刚进宫当上皇后就守活寡的年轻太后,执掌朝政十几年后,被羽翼丰满的小皇帝下令赐死。那时,只有她的太监总管为了她的一线生机慷慨赴死。重生一次,太后娘娘决定对他好一些。全才宫斗能手感情白痴年轻太后X暗恋主子一步步爬上高位阴冷变态偏执忠犬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