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万岁,尊重共荣
君主应该认识和了解人民,人民也应该了解君主。对于人民而言,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不断加深对国家的认识的过程。
——《序章》
一个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被人爱戴,还是被人畏惧?当然,最好是两者兼得。但兼得的前提条件就是,臣民与君主必须互相了解和理解,否则此君主必显昏聩。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想要真心交几个知己,就必须坦然,让彼此了解。互相了解的人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由于了解而产生互助性行为,在彼此的协作中更容易成事。
人们时刻提倡在集体当中要互相了解,事实上,互相了解不仅在人际、团队、组织中适用,也同样适用于家庭生活。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最需要的就是家人之间彼此理解并认同,如果总是相互计较和挤对,家庭形同坟墓。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都出身名门望族,原本家庭的优越应是每个人都感到自豪的事情,而这恰恰成为使托尔斯泰与夫人之间产生难以逾越鸿沟的罪魁祸首。托尔斯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备受人们爱戴,他的赞赏者甚至于终日追随在他身边,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快速地记录下来。
除了美好的声誉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财产、有地位、有孩子。他们的结合,似乎很美满,所以他们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希望能够继续赐给他们这样的快乐。然而托尔斯泰渐渐地改变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过去的作品竟然感到羞愧。从那时候开始,他把剩余的生命贡献于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和解除贫困的小册子。他曾经替自己忏悔,自己在年轻时候,犯过各种不可想象的罪恶和过错。他要真实地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训。他把所有的田地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去田间工作、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己扫屋,用木碗盛饭,而且尝试去爱他的仇敌。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剧,而拉开这幕悲剧的便是他不幸的婚姻。他的妻子喜爱奢侈、虚荣,他却轻视、鄙弃这些。她渴望着显赫、名誉和社会上的赞美,可是托尔斯泰对这些却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和私产是一种罪恶。
妻子时常吵闹、谩骂、哭叫,因为托尔斯泰坚持放弃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权,不收任何稿费、版税,她却希望得到那方面的财富。当托尔斯泰反对她时,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大喊大叫,倒在地板上打滚。她手里拿了一瓶鸦片烟膏,要吞服自杀,同时还恫吓丈夫,说要跳井。
本来托尔斯泰的家庭是非常美满的,然而从妻子开始吵闹的那一刻起,他的心灵从没一刻获得安静。经过48年的婚姻生活后,他已无法忍受再看到自己妻子一眼。在某一天的晚上,这个年老伤心的妻子渴望着爱情。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诵50年前他为她所写的美丽的爱情诗章。当他读到那些描述以往美丽、甜蜜日子的语句,想到现在一切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时,他们都痛哭起来。
在托尔斯泰82岁的时候,他再也忍受不住家庭折磨的痛苦,在1910年10月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脱离他的妻子,逃出家门,走向酷寒、黑暗,不知去向。11天后,托尔斯泰患肺炎,倒在一个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请求是,不允许他的妻子来看他。
托尔斯泰的妻子这时才对自己当初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悔恨。在临死前,她向女儿忏悔说:“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失声痛哭起来,她们知道母亲说的是实在话,她们的父亲是在母亲不断的抱怨、长久的批评中去世的。
如果托尔斯泰的妻子能够更理解丈夫的苦心,那么伟大的文豪也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人们总是感到生活充满不幸,却从未意识到大多时候不幸都是因为人们的心胸不够开阔而产生。了解是彼此理解的前提,而理解能增加人们之间的了解程度,继而使人们相处得更加和谐和温馨。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了解那些真心待我们的人,他们也一样不会吝啬对我们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