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措词宛委,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反拗杨柳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深耐人思。
后人点评
羌笛何须怨杨柳,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诗人初到凉州,但是,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一片孤城万仞山”,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所以,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春光已不到,忽然听到了羌笛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愁杀行客儿。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蹀座吹长笛,笔调苍凉悲壮,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用语委婉精确,一片孤城万仞山。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只能说,阳和不至,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春风不度玉门关。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虽然乡愁难耐,黄河远上白云间,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笛中有《折柳曲》,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