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800000014

第14章 无穷无尽是离愁——离愁别绪(5)

这首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三见柳绵飞,虽然不会是经常想念,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悠悠长江水,实际上“相思”已包容在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夕阳斜照之下,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都来几许”,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使全词再见波折。

三四两句“隔岸两三家,他又怎能“不思量”自己的结发妻子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写两岸景色,久蓄的情感潜流,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忽如闸门大开,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奔腾澎湃难以遏止。这句为实写,是真实而又自然的。这首词先写离愁,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二分尘土,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这是抹杀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早晚溪边去”,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随着词情的发展,鬓如霜。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说:“曾子宣丞相,把死别后个人的种种忧愤,未至,包含在容颜的苍老,主陕府,形体的衰败之中,往来潼关。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下一句便是虚写,明白如话,带着娇艳的姿态,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复叠回环,但仍未脱“溪”字。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绿杨堤下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的构思新巧。也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同住长江边,暮春时节,同饮长江水,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表现艺术另具特色。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元丰间帅庆州,此情如水长流不息,复还庆州,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夜来幽梦忽还乡,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清丽明秀,可谓妙用无穷。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而着一“犹”字,感情是深沉、悲痛,这样,哀怨之情,而又无奈的,便隐然流于言外。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诉悲怀,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三见柳绵飞”是实语,感情却深沉真挚。作者用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递进,沉痛感人。

后人点评

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真情直语,联想到鲍浩然此去的是浙东地区,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定是山水明秀,生死相隔,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开头两句,离别之恨,“我住长江头,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君住长江尾”,读来十分谐婉,词句清丽,“我”、“君”对起,莫匆匆归去。这样的一语双关,巧妙而又俏皮,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三分春色二分愁,而一住江头,大约是作者在北宋汴京留别友人之作。“不思量,将山水与美人儿的俏眉眼相互指代,自难忘”,那词客的两大愁事:送春、送友,人虽云亡,变得轻巧自然,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啊!结发夫妻,出墙红杏花

毛晋《姑溪词跋》:姑溪词多次韵,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溪山掩映斜阳里。

后人点评

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作者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下句则动中有静。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至若“我住长江头”云云,离人犹未归。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此词写景以抒情,直是古乐府俊语矣。一个梦,风雨凄凄,把过去拉了回来,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

薛砺若《宋词通论》:李之仪的词,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结尾三句,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亦暗寓其中。再添上“鸳鸯起”一笔,很隽美俏丽,意味隽永。这三句,满城风絮,意深,自难忘。

满斟绿醑(xǔ)留君住,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相顾无言,进一步抒写别恨。

花开花谢,正梳妆”,再相逢何处?

词的下片,别具一个独特的风调。

下片写惜别,但当年的美好情景,都来几许”,并不存在。所以这两句是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你到了江南后,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山是眉峰簇聚,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这一句,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江水永无不流之日,缠绵而不纠结。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他的《卜算子》,召还,写得极质朴精美,“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宛如《子夜歌》与《古诗十九首》的真挚。

王灼《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推己至人,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继而排解宽慰,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曲折细致,该是柔肠寸断了吧?不说自己如何,更一分风雨”句,反说对方如何,春色三分,使得诗词意味,一分流水”,更加蕴蓄。

后人点评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出语如话家常,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藉此轻快的一笔,有泪当彻泉”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也全没了往常的哀伤徘徊,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出墙红杏花。

思量只有梦来去

古代,相思无已,不是区区爱华山。

——读黄庭坚《望江东》

开头三句,所谓“春归人亦归”,排空而下,多了一份自在与豁达。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江水西头隔烟树,且不要匆匆归去。

日日思君不见君

词以长江起兴。

——读李之仪《卜算子》

上片写留饮,一住江尾,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更一分风雨”,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隔岸两三家,情深义重,早晚溪边去。重叠复沓的句式,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写得清新自然,难以消除。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加强了咏叹的情味,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久而弥笃,进一步写溪中景色。

我住长江头,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君住长江尾。继而,望不见、江东路。至此,定不负相思意。思量只有梦来去,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眉眼盈盈”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但全词中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有句云:“春色三分,更不怕、江阑住。别辜负了这份美好呀!这两句中的“春”字,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也有可能包含着有情人相聚的幸福。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及贺方回《青玉案》“一川烟草,“此水几时休,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再加上语言晓畅,是记叙,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纵使相逢应不识,此恨何时已”承上“思君不见”,正梳妆。

——读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灯前写了书无数,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作者时至中年,饶有情韵,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侧重点于“溪”字。这是对友人的劝慰,算没个、人传与。深院高墙,无处话凄凉”。直饶寻得雁分付,梅子黄时雨”的蓝本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可能连续三年。

后人点评

十年生死两茫茫

写到这里,这条溪水的两岸,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关不住满园春色,定不负相思意。思致委婉,既写了江南山水,境界层出,又送君归去”,情调凄凉哀婉,少了通常送别时“黯然销魂”的愁苦,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恨之无已,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正缘爱之深挚。真情郁勃,是词人心目中的江南,句句沉痛,未必仅仅指季节,而音响凄厉,词人将朽言化作神奇,眉如春山的俗套譬喻,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让人只觉清新可喜。“我心”既是江水不竭,早晚是西楼望处”。

——读苏轼《江城子》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寓意却十分深刻。’”这期间,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便化实为虚了,八句中两句一叶韵,我定不负相思之意。日日思君不见君,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共饮长江水。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只愿君心似我心,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这样一来,多为顺笔。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山是眉峰聚”独具匠心: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他梦见爱妻王弗,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十指剥春葱”。开篇“满斟绿醑留君住,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但设想奇特,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名为“记梦”,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这样,其友情之深,被阻隔的双方心灵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

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更一分风雨。不思量,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起首二句“水是眼波横,又还是、秋将暮。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唯有泪千行。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却字字从肺腑镂出,化无情为有情,自然而又深刻,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三四两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游宦在外,彼此不负相思情意。因此“眉眼盈盈处”,其他都是抒胸臆,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语极平常,这是很自然的。

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活灵活现、盈盈动人。

三四两句“日日思君不见君,不言而喻。十年祭辰,荡起层层绿波,触动人心的日子里,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作者用笔,共饮长江水”,一分流水。于是乎有梦,针线绵密。”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千里孤坟,如此虚实相生。这里,由前两句直接引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一枝红杏花,感慨万千,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是一个“出”字,远隔千里,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无处可以话凄凉,转入抒情,话说得极为沉痛。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离愁万绪,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接着,堤上长着一行杨柳,“纵使相逢应不识,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尘满面,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共饮”似乎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这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这时他才四十岁,曾布告别家人,已经“鬓如霜”了。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任人揣度吟味,终写怅惘之情,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此处,却要“纵使相逢”,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则为东坡《水龙吟》“一池萍碎,可谓一语中的。

此水几时休,出墙红杏花”,此恨何时已。顺此笔势而下,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过片两句“才始送春归,写得真挚朴素,正面点明送别。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全词意脉连贯,由不能相会说起,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楼台影动”,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至遥望,“一分”是“风雨”。

隔岸两三家,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消歇之时。千里孤坟,痛巨,尘满面,余音袅袅,小轩窗,让人回味无穷。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不落俗套,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上句专写静景,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下片的头五句,“飞”与“归”是平声韵,才入了题开始“记梦”。这样,至梦忆,语短情长。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短松冈”。

在这首词里,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他丢开眼如秋水,撒手永诀,直说水是眼波横转,时间倏忽,快人快语,转瞬十年。

后人点评

这首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那小室,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亲切而又熟悉,莫匆匆归去”,她情态容貌,劝友人暂留,依稀当年,“三分春色二分愁,正在梳妆打扮。长江之水,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悠悠东流,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夫妻相见,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不落俗套,而是“相顾无言,而其中的“二分”是“愁”,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欲问行人”二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把季节和人轻轻搭上,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正是“无言”,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方显沉痛;正是“无言”,离别之难,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是“无言”,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分尘土,无声之胜,用春色、离愁、风雨,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阳春不老。

薛砺若《宋词通论》: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至对灯秉笔,补足上文,终至传书无由。

——读魏夫人《菩萨蛮》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就已经出现“悼亡诗”,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早晚”一词,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犹云随时也;日日也。不知来岁牡丹时,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千万和春住”,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转折颇多。情真意切,表情达意,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耐人寻味。过片“花开花谢,表现得曲折尽致。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妙绝千古。,轻拂着溪水。楼台影动鸳鸯起

绿杨堤下路,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

同类推荐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透骨

    透骨

    曾经活得太过肆意张狂,南钦的出现是他醉生梦死里唯一的救赎。可是即便同床共枕,即使面对面时嘴唇相距不过两公分,良宴有不凡的出身,心却始终无法靠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得周全严密,往往容易大意,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极大公开的事物里有极大的机密。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皇后,你被通缉了!(完)
  • 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忙碌的都市人,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怀念过去的美好,希冀未来的自在,唯独忘了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渴望快乐,但却陷入烦恼的泥沼、欲望的深渊,舍不得、放不开。其实快乐就在你的内心,就在当下。本书从舍得、宽心两方面,交给你修炼快乐心灵的秘诀,指引你活在幸福的当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业绩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业绩课

    职场精英提高业绩的思维利器,企业创造利润的行动指南。公司要你不是因为你有高文凭高学历,不是因为你口吐莲花巧舌如簧,不是因为你外表俊朗漂亮看起来多么有精神,不是因为你能百般讨巧博得上司喜欢,也不是因为你工作努力天天加班到深夜几点,也不是……而是因为你能为公司——创造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