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30

第30章 阳货篇第十七(1)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要见孔子,孔子不见,他送给孔子一头烹熟的乳猪。孔子趁他不在家时,便去他家拜谢,正巧在路上遇到了他。阳货对孔子说:“你来,我有话对你说。”阳货说:“胸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可以称为仁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想做大事却多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明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光流逝,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去做官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阳货之欲见孔子,虽其善意,然不过欲使助己为乱耳。故孔子不见者,义也。其往拜者,礼也。必时其亡而往者,欲其称也。遇诸涂而不避者,不终绝也。随问而对者,理之直也。对而不辩者,言之孙而亦无所诎也。”

张居正注:“阳货所言,皆讥讽孔子的意思。不知夫子抱拯溺亨屯之志,本未尝怀宝失时,而亦非不欲仕也,但不仕于货耳。故直据理答之,不复与辩。盖圣人之待恶人,不激不随如此。”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不过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相差远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朱熹注:“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张居正注:“夫以人之善恶,系于习而不系于性如此。则变化气质之功,乃人之所当自勉者也。岂可徒诿诸性而已哉?”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最上等的聪明人和最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能改变的。”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人性本善,有不可移者何也?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其质非必昏且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

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子游做城宰的武城,听到了弹瑟和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也听到老师说:‘君子学道就有了仁爱之心,百姓学道则容易指挥。’”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那些话是开玩笑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游所称,盖夫子之常言。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学。故武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嘉子游之笃信,又以解门人之惑也。治有大小,而其治之必用礼乐,则其为道一也。但众人多不能用,而子游独行之。故夫子骤闻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戏之。而子游以正对,故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也。”

张居正注:“武城是邑名,在今山东兖州府地方。莞尔是小笑的模样。偃是子游的名。君子是有位的人。小人是细民。”

17·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在费地兵变,召请孔子,孔子准备去。子路不高兴了,他说:“没有地方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说:“召我去的那个人,难道是白让我去吗?假如有人任用我,我不是可以使周代复兴吗?”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朱熹注:“道既不行,无所往矣,何必公山氏之往乎?”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道。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的人就可以成为仁人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呢?”孔子说:“恭谨、宽厚、诚信、聪敏、慈惠。恭谨则不会遭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使人信任,聪敏就会有成绩,慈惠就可以差遣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者。五者之目,盖因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

张居正注:“侮是侮慢。任是倚仗的意思。五者之效如此,汝能兼体而力行之,则天德流通,物我无间,而仁之体用皆备矣,可不勉哉?”

17·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颜哙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说:‘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依凭中牟地方起兵叛乱,你却要到那里去,怎么可以呢?”孔子说:“对,我是说过这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是说白色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怎能像匏瓜一样,只能挂在那里而不能吃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路恐佛肸之浼夫子,故问此以止夫子之行。亲,犹自也。不入,不入其党也。”

张居正注:“佛肸是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时为中牟宰。磷是薄。涅是染皂之物。缁是黑色。匏是大匏,味苦而不可食者。时晋室微弱,政在六卿。赵简子与范中行相攻,其家臣有佛肸者因据中牟以叛。”又注:“孔子前于公山之召,则以东周自期,此于佛肸之召,则以坚白自信,盖圣人道大德宏,故能化物而不为物所化。若使坚白不足而自试于磨涅,则己且不免于辱,何以能转移一世乎?君子处世,审己而动可也。”

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美德与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你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愚昧。喜好聪明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放荡。喜好诚信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被人利用而害了自己。喜好直率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闯祸作乱。喜好刚强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狂妄自大。”

名家注解朱熹注:“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广而无所止。贼,谓伤害于物。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

张居正注:“夫仁、智、信、直、勇、刚,六者,美行也,愚、荡、贼、绞、乱、狂,六者恶名也。人惟足己而不学,见理之不明,遂使美者化而为恶,而况其生质之不美者乎?于此见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是以古之帝王不恃其聪明绝异之资,而必以讲学穷理为急,诚恐其流于过中失正而不自知也。”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经》呢?诗,可以把人的意志、情感、艺术想象力激发出来;可以以此观察社会民俗与风情;可以教育感化人民,达到彼此和谐的作用;可以借此表达对时事政治的见解,达到针砭时弊的作用。所以,近可以以此侍奉父母,远可以以此侍奉君主,而且能从中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名家注解朱熹注:“人伦之道,《诗》无不备,二者举重而言。其绪余又足以资多识。学《诗》之法,此章尽之。读是经者,所宜尽心也。”

张居正注:“兴是兴起。观是观感。群是群聚。怨是怨恨。诗之为教,不但学者所当诵习也,《关雎》《麟趾》为风化之原,《凫鹭》《既醉》乃太平之福。《天保》以上,所以治内;《采薇》以下,所以治外,王道莫备于斯矣,为人主者,亦不可以不究心焉。”

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这两首诗吗?人如果不研究《周南》和《召南》这两首诗,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着而无法与人交谈呀!”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南召南,诗首篇名。所言皆修身齐家之事。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所谓的礼啊,难道就是指玉帛等礼物而说的吗?所谓的乐啊,难道就是指钟鼓之类的乐器而说的吗?”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如置此两椅,一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又如盗贼至为不道,然亦有礼乐。盖必有总属,必相听顺,乃能为盗。不然,则叛乱无统,不能一日相聚而为盗也。礼乐无处无之,学者须要识得。”

张居正注:“盖先王以礼乐教天下,皆本之和敬之实德,而发之于仪文节奏之间,后世徒事于文,而不求其本,故孔子叹之如此!”

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怯弱,这种人,以小人作比喻,就好像穿壁跳墙的小偷吧?”

名家注解朱熹注:“荏,而审反。与,平声。厉,威严也。荏,柔弱也。小人,细民也。穿,穿壁。窬,逾墙。言其无实盗名,而常畏人知也。”

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就是败坏伦理道德的小人。”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星空倒影

    星空倒影

    在历史的苍穹中,被选中的人会成为星辰,照亮整整一个时代,接受后世万代的景仰。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我不是英雄,我这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不过是在英雄的身侧,看他们亲手擦亮历史的夜空。或许我可以说,我是在那片星光闪烁的苍穹下,真实而微不足道的……一个倒影……(新作盟出品)
  • 沦落风尘的公主:倾国倾城

    沦落风尘的公主:倾国倾城

    一千年前的雪和一千年后的雪没有两样。一千年前的人却和一千年后的人大不相同。一千年前的她是皇宫内那个温婉如玉的女子,一千年前的他是笔端生花的画师。只是因了一次偶然的邂逅,这个女子便凝住在那画师的深情笔端……而这个女子也就此发誓——若有来世,请给我以轨迹,叫我寻到那位画师,给他以我的感激和回报……穿越千年之后,她能否找到那位她心目中念念不忘的人?……
  • 极恶皇后要御夫

    极恶皇后要御夫

    他的眼里看不到这些,通红的双眼散发出兽性的精光。玉钩高高挽着的帘帷,砰然落下。天,终于亮了。一位模样酷似晓月的女人冲进了屋,冲着晕晕沉沉的他俩低喊道:“我的苍天哪,你……你们竟然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你们,真是猪狗不如啊……”“姐……姐!我……我……”她从昏迷中醒来,带着一头一身的血污艰难地坐了起来,边抓被子掩住春光流泄的身子,边低喊道。……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狱之眼

    地狱之眼

    他却离奇失踪了,除了一枚埃及十八王朝的圣甲虫宝饰,但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而他的失踪也关系到一份丰厚遗嘱的归属问题,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准备将一具埃及的木乃伊捐献给大英博物馆,在人们试图从那具封存千年的木乃伊身上寻找伯林汉先生失踪的线索时,却发现触碰的真相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和阴谋……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英雄监狱

    英雄监狱

    有些人注定要相聚,哪怕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玫瑰监狱,现实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押着全球最顶尖的罪犯,带领这样一群人进入虚拟世界,会发生什么事情?英雄监狱,虚拟世界第一监狱!这里关着最传奇的英雄和魔兽,末日使者、远古妖皇、巨魔酋长、赏金猎人、甚至是强大的——神!随身带着这样一座监狱,会有多么强大?其实世界就是一座监狱,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要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