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26

第26章 宪问篇第十四(3)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名家注解朱熹注:“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张居正注:“夫观或人之言,非不近厚,而反不得其平;圣人之论,既得其平,而亦未尝不厚。诚权衡万事者之准也。”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会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知识而通达高深的学问。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注:“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朱熹注:“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

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告诉了孔子,说:“季氏孙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让他陈尸在集市上。”孔子说:“我的道德理想将会施行,那是天命决定的;我的道德理想将会被废弃,那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竂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张居正注:“公伯寮,是鲁人。想,是谗谮。子服景伯,是鲁大夫子服何。夫子,指季孙说。杀人而陈其尸叫作肆。圣人于得失利害之际,惟义是安,本不待决之于命而后泰然也,其言命者,特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然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者,即此亦可见其一端矣。”

14·37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孔子说:“贤良的人逃避乱世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别的地方而居,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脸色,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言论。”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张居正注:“孔子说:‘贤者之心,未尝不欲有为于天下,然时不可为,则不得不高蹈远举,避而去之。故有见世之无道,即隐居不仕,而终身以避世者矣,其次有见此邦无道,去而之他邦者,谓之避地,其次有见君之礼貌既衰而去者,谓之避色,其次有因君之议论不合而去者,谓之避言。此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也,世有此人,世道之衰可知矣。’七人,今不知其姓名,夫子叹之,盖深为世道虑也。”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在鲁城外门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开门的人说:“你从哪里来的?”子路说:“从孔大人那里来。”开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而还要去做的人吗?”

名家注解朱熹注:“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自,从也,问其何所从来也。”

张居正注:“石门,是地名。晨门,是管门启闭的官,盖贤而隐于下位者。奚字,解作何字。自,是从。夫晨门之言,盖亦士君子进退之常。但圣人道高德大,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特时君不能用耳,此又非晨门之所知也。”

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有心思啊,击磬以宣泄!”一会儿又说:“浅薄啊,硁硁的声音好像是说没有人理解自己啊!那么,你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没有人能理解你就算了吧。就好像过河,水深就踩着石头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过去。”孔子说:“说得好干脆啊!像那样就没有什么难处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圣人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人矣。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饥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所难矣。”

14·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哪里只是高宗呢,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各部门官员管理自己的事务,要听从宰相三年。”

名家注解朱熹注:“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己,谓总摄己职。冢宰,太宰也。百官听于冢宰,故君得以三年不言也。”

张居正注:“《书》,是《商书·说命》篇。高宗,是商王武丁。谅阴字,当作梁闇,是天子居丧之处。总己,是总摄己职。冢宰,是宰臣之长。”

14·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孔子说:“国君喜好以礼行事,那么也就容易使百姓听从了。”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礼,是尊卑上下的礼节。孔子说:‘有国者常患民之难使,然民之难使,由其不知礼耳。盖礼所以别尊卑、辨上下,其节文度数之间至严至肃。若为上的心诚好之,修之于身,而视听言动必以礼;达之于政,而教训正俗必以礼。则等威辨而纪纲振,那百姓们都安分循理,而无敢抗违。不假刑驱势迫,而趋事赴工之恐后矣,岂不易使乎?若上之人,先自畏拘检而乐简傲,则下皆化之,而僭逾凌迫,固其所也,岂民之难治哉?’所以说礼达而分定,有天下者所宜深念也。”

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可以成为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达到恭谨待人。”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以使别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以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以使百姓安乐,尧舜能够完全做到吗?”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

朱熹注:“圣人之心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已足’,则非所以为圣人矣。”

14·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叉开两腿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说道:“你小时候不懂礼貌不讲孝悌,长大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老了还不死,真是个害人精。”说完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名家注解朱熹注:“孙、弟,并去声。长,上声。叩,音口。胫,其定反。原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夷,蹲踞也。俟,待也。见孔子来而蹲踞以待之也。述,犹称也。贼者,害人之名。以其自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胫,足骨也。孔子既责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14·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夹谷会齐译文乡党的童子给孔子传递消息。有人问孔子说:“这是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正位上,看见他与长辈并排走。他不是求上进的人,是想赶快成人的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或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以宠异之也。孔子言:吾见此童子,不循此礼。非能求益,但欲速成尔。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长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非宠而异之也。”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二少追妻36天:盛世婚宠

    二少追妻36天:盛世婚宠

    爱情,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是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还是海枯石烂的一往情深?于童梦瑶而言,年少轻狂的爱情是她一直追求的天荒地老,然他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你这个该死的流氓,下流。”华灯初上,她甩了他一巴掌,自此,她和他结下了“孽缘”。司徒司宇,司徒家二公子,玩世不恭、桀骜不驯,他不信命运,但命运却让他遇上她。对他而言,童梦瑶的出现是一场意料之外,更是命中注定。于是,这一场爱情追逐賽拉开序幕……【宠文,先虐后甜,男主小气腹黑毒舌,女主美丽高傲,一场邂逅,一眼定情,情定一生。群号:123031463】
  • 幽明山西仙泽校

    幽明山西仙泽校

    玢霂是个性格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女孩。在她的身上有个迷。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录取到了本市的贵族学校,却发现该校的诸多神秘。两个男孩也是让她头疼的元凶。究竟谜底是什么呢?她在这间学校能够经历怎样的成长呢?敬请期待。。。
  • 穿越杠上暴君:独宠弃后

    穿越杠上暴君:独宠弃后

    秋依水无意中得到一本叫做《古书奇缘》的书,睡前翻看时正好看到懦弱皇后被无良暴君欺压嫌弃的一段,气愤填膺,怒而睡觉。谁知一觉醒来,她竟变成了那个懦弱的皇后,而且第一次与暴君见面,就同他杠上了。皇帝怎么了?她才不要在他面前示弱,就是龙须她也敢捋一捋。而随着她的变化,暴君看向她的目光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100万只猫

    100万只猫

    《漫画馆系列:100万只猫(合集精选)》是婉达·盖格的经典作品合集,不仅收录了《漫画馆系列:100万只猫》,还收录了《ABC兔子》《没了就没了》《妮皮和纳皮》《搞笑的凡尼》等多个故事。
  • 异界兽医

    异界兽医

    新书已经上传,书名《莲花宝鉴》书号181086以下是新书内容简介《葵花宝典》大家都熟悉了,《莲花宝鉴》呢?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是《葵花宝典》若未成功,帮你自宫!这才是《莲花宝鉴》,这是一个关于童子功的故事,一个可怜的男人,被人强迫学了一套阴毒的功法,神功大成之前不得近女色,不然《莲花宝鉴》便会‘咔嚓’一声帮他自宫!!至于如何才算成功,这就要靠某位可怜的男人拼命去做善事,行善积德,积攒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仙家愿力。于是,我们的主角誓要拼搏奋斗,做遍天下善事,助尽世间之人。于是,他的仙家愿力每天都多了那么‘一点点’。于是,某个混蛋加三级的家伙,有了个‘天下第一善人’的绰号,就是半夜踹寡妇门,也会被人当作是在做善事的那种…………………………直通车在下面哦
  •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恶魔女狂追绝色美校草

    恶魔女狂追绝色美校草

    乔茗儿感觉到两条热乎乎的“毛毛虫”从鼻子里哧溜哧溜地爬了出来……前一秒她还在呼噜呼噜地流着哈喇子做春秋美梦,可是当她睡醒之后准备推开柜子...
  •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通过大量的实例来了解复杂的人性,学会如何读懂你周围的人,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掌握处世的方略,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识别和防范身边的小人,本书全面介绍了识别人心的方法,识破别人的谎言,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学会如何与各种人和谐相处,进而掌控周围的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