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24

第24章 宪问篇第十四(1)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孔子的学生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做官吃俸禄;国家政治混乱时,做官的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争强好胜,自我夸耀,怨恨别人,贪图私利,这四种行为都不做,算是做到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做到这些是很难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清楚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又注:“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朱熹注:“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士怀恋安逸,就不配称为士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张居正注:“怀,是思念。居,是意所便安处。孔子说:‘士志于道,则居无求安,为其所志者大,不暇为燕安计也。苟于意所便安处,即恋恋不能舍,或怀于宫室器用之美,或怀于声色货利之私。则心为形役,而志以物损,处富贵则必淫,处贫贱则必移,其卑陋甚矣,恶足以为士乎?’”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混乱时,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名家注解朱熹注:“行、孙,并去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

张居正注:“危,是高峻的意思。孙,是卑顺的意思。可见行无时而不危,君子守身之节也;言有时而可孙,君子保身之智也,然有国者而使人孙言以苟容,岂国之福也哉!”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名家注解朱熹注:“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张居正注:“德可以兼言,言不可以兼德,仁可以兼勇,勇不可以兼仁。自修者固当知所以务本,而观人者亦乌可徒取其末哉。”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这两个人都没得到好死。禹和后稷自己亲自耕种而拥有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啊,是君子!这个人啊,崇尚仁德!”

农山言志名家注解朱熹注:“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奡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张居正注:“南宫适,即南容。奡,是有穷国之君。异,是羿臣寒浞之子。荡舟,是陆地行舟。”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当中有不仁德的人,小人当中却没有仁德的人。”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仁者,心之德。心存则仁存,心放则仁失。然存之甚难,失之却易。如君子之心纯乎天理,固宜无不仁也。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人欲有时而窃发,天理有时而间断,间断即非仁矣。所以君子而不仁者尚有之也。若夫小人,则放僻邪侈之心滋,行险侥幸之机熟,纵有天理萌动之时,亦不胜其物欲攻取之累矣,岂有小人而仁者哉。’夫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则小人固当为戒。然以君子而尚有不仁焉,则操存省察之功,盖不可一时而少懈矣。”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实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劳,是劳苦之事。诲,是规谏之言。夫知爱之必劳,则为子者不可以惮劳,惮劳,非所以自爱也。知忠之必诲,则为君者不可以拒诲,拒诲,非所以劝忠也。君臣父子之间,贵乎各尽其道而已。”

14·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

名家注解朱熹注:“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张居正注:“命,是词命。裨谌、世叔、子羽、子产,都是郑大夫。草创,是造为草稿。讨,是寻究。论,是讲论。行人,是奉使的官。修饰,是增损其词。东里,是子产所居之地。润色,是加以文采。”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子产。孔子说:“他是一个仁慈的人。”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人才呀。夺取了齐国大夫伯氏在骈邑三百户的土地,使伯氏吃粗饭,却终生没有怨言。”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也。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概乎其未有闻也。’”

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名家注解朱熹注:“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

张居正注:“孔子说:‘贫者多怨尤之心,富者多骄肆之失,此乃人情之常。若处贫而能安于义命,无所怨尤,斯善处贫者也。处富而能收敛谦抑,不为骄肆,斯善处富者也。然贫为逆境,非心无隗怍,而真有所得者,必不堪其忧,故贫而无怨,实乃人之所难。富为顺境,但稍知义理,而守其常分者,便可以自制,故富而无骄,犹为人之所易。知无怨之难,则人固当勉其难;知无骄之易,则人又岂可忽其易哉。’”

1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孔子说:“鲁国大夫孟公绰做赵氏和魏氏的家臣绰绰有余,却没有能力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名家注解朱熹注:“滕、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

张居正注:“孟公绰,是鲁大夫。赵、魏,都是晋之世卿,最称大家者也。老,是家臣之长。优,是有余。滕、薛,都是小国。大夫,是任国政之官。人各有能有不能,任当其才,皆可以奏功;用违其器,适足以偾事。图治者,可不知人而善任之哉?”

14·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五乘从游译文子路问怎样可以成为完人。孔子说:“如果有鲁国大夫臧武仲那样的智慧,有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有卞庄子那样的勇敢,有冉求那样的才艺,再以礼乐来制约,就可以成为完人。”接着又说道:“现在的完人何必这样呢?能够见到利益先想到义,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久居贫困而不忘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完人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武仲,知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冉求,艺也。须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然而论其大成,则不止于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则又其次者也。”又注:“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礼乐,则无不正矣。”又注:“语成人之名,非圣人孰能之?孟子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如此方可以称成人之名。”

14·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卫人公明贾询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的为人,说:“有这样的事吗?老人家不说话,不笑,不索取?”公明贾回答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说过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的时候说话,别人不讨厌他说的话;他是到高兴了才笑,人们也不讨厌他的笑;他是先做到义然后索取,所以人们也不反对他的取。”

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他真是这样吗?”

名家注解朱熹注:“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张居正注:“公叔文子,是卫大夫公孙拔。公明贾,是卫人。厌,是苦其多而恶之的意思。夫不直言其非,而但致其疑信之词如此,圣人与人为善之心,含洪忠厚之道也。”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孔子说:“臧武仲以防这块封地来请鲁君立他的后代为鲁国卿大夫,虽然说不是要挟,但我不相信。”

名家注解朱熹注:“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

张居正注:“臧武仲,是鲁大夫臧孙纥。防,是武仲所封之邑。要,是有挟而求。夫人臣之罪,莫大于要君,武仲之所以敢于为此者,亦以鲁君失政故耳。使鲁之纪纲正,法度举,彼武仲者,其敢蹈不轨之诛乎?图治者,宜慎鉴于斯。”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奸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奸诈。”

名家注解朱熹注:“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张居正注:“二公他事,亦多类此,其优劣判然矣。然夫子亦就二公之事论之耳,推其心,则皆假借仁义,同归于谲而已,其于王者之道,岂可同日而语哉。”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死了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也殉国了,但是另一师傅管仲却还活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称为有仁德了吧?”孔子说:“桓公多次与各诸侯国盟会,不用兵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像他这样就是仁啊,像他这样就是仁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张居正注:“公子纠,是齐桓公之弟。齐有襄公之乱,桓公出奔于莒,召忽、管仲奉子纠奔鲁,以与桓公争立。桓公既返国,使鲁杀子纠,而缚管、召以与齐。召忽死之,管仲请囚。既至,桓公释其缚,用以为相。九字,《春秋传》作纠,是督率的意思。”又注:“齐世家,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以弟夺兄,于义已悖。是以忽之于纠,虽有可死之义,而仲之于桓,亦无不可仕之理,况实有可称之功彰彰如是乎。圣人权衡而折衷之,其义精矣。”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没有死,还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们的好处。假如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早就披散着头发,向左敞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他怎么能够像匹夫匹妇那样谨守诚信,自杀于沟壑之中而没人知道呢?”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桓公,兄也。子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征,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足赎哉?”

朱熹注:“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同晋升为国家大臣。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可以称他为文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谥法亦有所谓‘锡民爵位曰文’者。”

张居正注:“公叔文子,是卫大夫公孙拔,其后谥为贞惠文子。公,是公朝。臧文仲不荐柳下惠,则夫子讥其为窃位,公叔文子荐家臣僎,则夫子称其可为文。是可见,荐贤为国,乃人臣之盛节,以人事君者,所当知也。”

14·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无道,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没亡国呢?”孔子答道:“有仲叔圉为他管理接待宾客,有祝鮀为他管理宗庙祭祀,有王孙贾为他管理军队。像这样,怎么能亡国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三人皆卫臣,虽未必贤,而其才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

张居正注:“康子,是鲁大夫季康子。夫卫灵以无道之君,得人而任之,尚可以保国,况于有道之世,得天下之贤才而善用之乎?所以说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人主为社稷计者,宜知急亲贤之为务矣。”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说大话而不知惭愧,那么他实行诺言也很难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张居正注:“怍,是惭隗。孔子说:‘凡人放言易,力行难。故躬行君子,每切其言而不敢易。若或轻肆大言,高自称许,略无惭愧之心,这等的人,考其所行,必不能相顾,徒妄言以欺人耳。其为之也,不亦难乎?’所以君子贵夫实胜,而听言者又当观其行也。”

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上朝,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征讨他。”鲁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个大夫吧!”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国君却说‘去告诉那三个大夫吧’!”孔子向那三个大夫报告,他们都不肯出兵。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焚琴煮禾

    焚琴煮禾

    内脏器官外露者,勿进;四肢脑袋等有任何一部分不在原位者,勿进;流血不止者,勿进。我可不想每天做完生意,连饭都吃不下去。你以为谁都和司冥那变态一样,每天将十八层地狱巡逻一圈还能优哉游哉的喝两口小酒?”本神君守着一座城,做着起死回生的买卖,没事和司冥那厮抢抢生意,日子颇为舒心。直到——美人计?开什么玩笑?那大魔头残忍嗜血,捏死个神仙眼都不眨一下,让我去勾引他?去你妹的三界苍生,本神君不干!咦?这大魔头有点眼熟?打住!剧情发展怎么有点不对劲,这到底是谁勾引谁啊!你一个魔头长成这副模样诱惑本神君,老实说你到底有什么企图?男人勾唇浅浅一笑,“小离,挣扎总是徒劳无功的,反抗总是被镇压的。你就从了我吧!”
  • 赞加向左你向右

    赞加向左你向右

    没有人会站在原地等你,就算曾经对你爱入骨髓,在被你推开之后,一切都将归零。就是一个年少不懂珍惜,失去后各种后悔莫及努力挽回的故事。
  • 小故事大启迪

    小故事大启迪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爱情离我三厘米

    爱情离我三厘米

    本书里面那个可爱的女生李薇拉和可爱的男生宁不悔是多么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对同桌,不仅让每个人都会不由的回想起自己曾经和他(她)的同桌时光,也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有趣,或亦欢欣雀跃。这本书中有很多悬疑的地方,作者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丢些疑问,让人越看越爱看,一步一步细致的看下去,欲罢不能。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
  • 资本剑客

    资本剑客

    这个事,要从一次不大成功的相亲开始说起,暴发户李伯庸捡到了落魄大龄女青年杨玄,他觉得这个女同志有点缺心眼……在资本横流的商海里浮沉,各中新仇旧恨,实在一言难尽。曾经翻云覆雨的人一朝跌落,利剑也藏锋,隐于市井;即使笑到最后的人,到底是否落得满腹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貌不惊人的大龄女青年杨玄居然是几年前纵横金融圈的“资本剑客”,年少得志几经大起大落,疲惫归隐却被暴发户李伯庸意外拣走。而当纯情农民企业家先生捡到疑似落魄的大龄女青年;万花丛中过的花花公子对上外表妖媚内心二货的白领妹,奔向理想与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蓦然多了鸡飞狗跳。一时间苦辣酸甜俱全,才算是不枉此生路过。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男生一号肖小笑

    男生一号肖小笑

    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铁三角”中的老大,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肖小笑,幽默,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情节简单,班长,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苍生绝

    苍生绝

    当劫难降临,该选择逃避还是逆行?空间的大碰撞,另一个宇宙的侵略,六界至尊为保天下苍生,誓死捍卫亿万生灵,其间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
  • 废弃王妃弃王爷

    废弃王妃弃王爷

    我也潮了一把,开通了围脖...http://m.pgsk.com/1753154923欢迎大家关注哦~本文公众章节16w字···V部分正文仅需4.5元···不看是你们的损失哦~~~!一次失败的恋情让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命运的齿轮将她带到了古代。她有了新的身份:流沙国的七公主、和亲到紫鹰国的王妃——沈若离。她是王妃,亦是名存实亡的废弃王妃。她决定为自己好好的再活一次.王爷?我还不稀罕呢!重生后,一切都改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对他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观,会让她做怎样的选择?被伤害得遍体鳞伤后才不经意的发现,一直以来他对她的伤害,是源于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爱,太过沉重,不言放弃的执着却深深打动着她......温柔的他出现了,在知晓了她的身份后对她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爱,他是第一个想要珍惜她的人,面对他的温柔攻势,她会为之倾倒么他是一个邪魅的男子,似乎埋藏着太多的秘密,一直将对她的爱深深的藏在心中,当有一日一切被揭开时,她该如何抉择曾经让她爱的遍体鳞伤的楚律···对重生后的她痴心一片的楚岩···儿时便深深将她印入骨髓的雨澈···究竟谁才是陪伴她余生的那个人···谁都不是谁的谁,谁离了谁都不会活不下去。世界上的爱情究竟有不有先来后到?爱情的结局,究竟应该如何~~********************************************************插播广告:溪开新坑了···09巨献!且看现代版灰姑娘曲折的爱情故事(虐身虐心)总裁的弃妻“宇轩,其实从头到尾,你都没有爱过我,对不对?”“我这辈子做的最错的决定,就是和你结婚。”“你就这么讨厌我?”“是!我不想再看到你,看到你,只会让我厌恶!”“原来你真的不爱我,一点也不爱!宇轩,如果我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真的,这么狠心?”*“可馨,别离开我,没有你在身边,我会怕!”“傻瓜,我就在你身边,不是么?”“只有在你面前,我才会这么没有自信,我总会害怕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我了.”*她只不过是个很普通的女人,只是希望能有一份简单的幸福,可往往事与愿违。曾经一直坚持的爱,原来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遍体鳞伤后,她决定离开.心碎了,究竟还能不能再爱?痛彻心扉后,那人才悔不当初,可她,还会原谅么?一个,是她曾用全力去爱过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