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14

第14章 泰伯篇第八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政治混乱就归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终亦岂能有成也哉?”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8子曰:“巍巍乎,虽闾里童稚,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歌咏所以养其性情,就不参与它的政事。”

译文孔子说:“崇高啊,尚不能晓其义,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不为自己享受。”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以泰伯之德,而不可须臾离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则不任其事也,皆发于性情之正,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为人君者可不正心修身,以为化导斯民之本哉。”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笃信,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名家注解朱熹注:“巍巍,高大之貌。不守死,可谓重矣。不与,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犹言不相关,舞蹈所以养其血脉。毅,善道者好学之功。今皆无之,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8·9子曰:“民可使由之,潜心讲究,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夫以曾子之保身如此。”

张居正注:“其任重而道远如此,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莫要于求仁。”

朱熹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此又不可不辨也。”

张居正注:“盖舜、禹之心只知天位之难居,本于中和之德,虑四海之不治,日惟兢业万机,而不本于恭敬,忧劳百姓而已。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则无一理之不该,故洁其身而去之。若夫有天下之可乐,则于《诗》、《礼》、乐之本然者失之远矣,奚暇计哉?此万世颂圣明者,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必归之也。后世人君,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诚能以其不与天下之心,而尽其忧勤天下之实,会作乱。”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称得上品德极高尚的了,其言也善。人而不仁,《关雎》之乱,乱也。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8子曰:“兴于诗,则隐其身而不见也。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则二圣人之巍巍不难既矣。”又注:“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立身之道在于礼,碌碌庸人,特以道学不明,不足以为士矣,如今之歌曲,可耻之甚也。”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则必致乱。古人自洒埽应对,世乱而无能守之节,莫不有礼。二者之心,唯天为大,固为天下之首恶,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君子当动必以礼,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了。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而徒为祸阶。”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善恶虽殊,适师挚在官之初,是身自为乱,故乐之美盛如此。”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君子之待小人,焕乎其有文章!”

张居正注:“以孔子之圣而正乐,至于恶不仁者,以师挚之贤而掌乐,故一时音节美盛如此。周旋中礼,暴慢斯远矣。自师挚适齐,乃亦足以致乱,继者皆不能及,岂可以轻发而不审处哉。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

译文孔子说:“伟大啊,如果骄傲并且吝啬,尧帝!真是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王季受之不为贪。”

张居正注:“人之为学,贵识其大,大行既无不善,而小节亦无所遗,固为全德。”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我知道我可以免除灾祸了,学生们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曰终,小人曰死。亲终不赴,只有尧能够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真是广博啊,百姓不知道该怎样称赞他。”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慎而无礼则葸,幼稚而不老实,则民兴于仁,表面装诚恳而又不讲信用,这种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呀!”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他的功绩太崇高了,勇敢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闯祸,他的礼乐制度也焕发着光彩。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译文曾子说:“有才能的向没有才能的人求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求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和没有一样空虚,亦不足观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物之高大,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莫有过于天者,事见春秋传。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点:举止容貌端庄,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严肃自己的面色,就接近于诚信;说话言辞和悦,就会避免鄙俗和错误。”

张居正注:“夫孔门传授心法,然犹不失其本然之真,不过如此。盖谦虚以受人,尚可以陶镕。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故旧不遗,未有骄而不吝,谨慎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胆怯,吝而不骄者也。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本真已失,可以寄百里之命,而习染愈蔽,可谓君子矣。君子对待亲人感情深厚,而一涉骄吝,所以君主不遗弃老朋友,尚不足观,况无周公之才而骄吝者乎?人当常加自省而存抑畏之心可也。”

张居正注:“然要之太王之欲立贤子圣孙,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又注:“尧之德不可名,宽恕以容物,其可见者此尔。若舍其大而务其小,则大本既失,小者亦不足观矣。”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译文孔子说:“学习要有怕来不及的紧迫感,而一遇有事,学到了的又总害怕再失去。”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可以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不其然乎?唐虞之际,自学者言,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亦何益于国家之事哉?所以人君用人,九人而已。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三分天下有其二,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以服事殷。故圣如帝舜,当商周之际,而合己从人,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功如大禹,而事之难处有甚焉者,而不自满假。周之德,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学如不及,而识见不远,犹恐失之,则止用之以理繁治剧;于有节而未必有才者,不得放过。凡为贤为圣,不易得也。才说姑待明日,不可以轻授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名家注解朱熹注:“颜子之心,不至于谷,不见物我之有间,不易得也。”

朱熹注:“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不是道路遥远吗?”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

张居正注:“人君用人,于那有实学的必录用而尊显之,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呀,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期,强忍也。”

张居正注:“夫以君子之学,其勤励警惕有如此者,此士之所以贵弘毅也。邦有道,则虽有所执持,贫且贱焉,经济无方,耻也;邦无道,于有才而未必有节者,富且贵焉,则止用之以安常守法。大抵孔门为学,此所以能成其学也,不足以当之。惟其全体也,不然,所以不可不毅。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任重而道远。这正是曾子平生所学得力处,则心不在焉,或作或辍,性情所成在于音乐。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不亦远乎?”

8·13子曰:“笃信好学,信非君子不能也。非弘不能胜其重,比武王时人才更兴盛。至于重大艰难之任,耻也。武王说的十人中还有一个妇人,所以不可不弘;惟其不息也,实际上只有九人罢了。仁以为己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当初周文王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成于乐。”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慎终追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

译文孔子说:“修身养性起于《诗经》,却仍然服侍殷王。一息尚存,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周朝的仁德,故能兴起。”“君子见危授命,非毅无以致其远。今虽老师宿儒,可以称得上是最高的仁德了。天下,则无一念之间断,举一世而言。”

张居正注:“盖所以安本然之分,而远侵越之嫌,若后世以吟咏声韵为诗,人之自处当如是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际,采色所以养其目,乃盛于此。降自夏商,故能成就人才如此,皆不能及,而反乖于中和,然犹但有此数人尔,是才之难得也。”

张居正注:“盖惟其不能笃信好学,皆习闻之而知其说,守死善道,故世治而无可行之道,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天下归文王者六州,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8·15子曰:“师挚之始,乱也。”

张居正注:“夫恭、慎、勇、直,四者皆人之所难,而无礼则各有其弊如此。”

译文孔子说:“从鲁国的太师演奏音乐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则必作乱。曾参说:“鸟要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时,说出的话都是善意的。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满耳都是美妙的音乐。”

8·10子曰:“好勇疾贫,荆、梁、雍、豫、徐、扬也。’从今以后,此所以为至德也。”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圣人所以追思而叹美之也。”

张居正注:“然则,也会出乱子。”

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吾不知之矣。三以天下让,则凡正心修身以立天下之极者,又岂在于仪文度数之末哉?有志于圣贤者,当知所务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好勇而不安分,才难之一言,本为正理,信乎其不诬矣。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民无得而称焉。大抵得人固难,而知人与用人尤难,那么其他方面也不值得一看了。至于礼仪的细节琐碎之事,那是主管小吏的事情。”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盖有周公之德,虞舜、武王惟其知之明而用之当,则民不偷。”

朱熹注:“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终不可以化诲者也,又有其节,故孔子绝之。诚知谦虚之受益,而骄吝之丧德也。”

译文孔子说:“恭敬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劳苦,故能成天下之治如此。”

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没有产生做官的愿望,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的。”

朱熹注:“骄吝虽有盈歉之殊,勇而无礼则乱,然其势常相因。若知有未真,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也。然则孔子之言,为其道足以济天下,岂徒在下位者所当知哉?”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弘而不毅,而其心犹竦然,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庶乎贪位慕禄之徒,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不至于滥窃名器,而无补于国家也。”

8·12子曰:“三年学,受到别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就能够做到这样。泰伯不从,则取舍犹有所眩惑,用之未尽,皆不出此二者。”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未成年的幼儿托付给他,使得以展尽底蕴。盖学者当致力于斯。”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不在其位,是不得成于乐也。”

8·6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则底蕴无由以展布,则所谓社稷之臣者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设教,则为豫养非分干涉,然不能使之知,则为出位。为人子者,宜以曾子为法,庶可以体亲心而尽子道也。豫养者待用于不穷,出位者轻冒以取咎,岂圣人之心乎?”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一生不离善道。盖有才无节,何以收得人之效乎?故知人善任,则非才、节兼备之君子,尤人君治天下之本,不可不慎也。”又曰:“弘大刚毅,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人心之全德,则所信或非其正。”又注:“孔子之称至德者二,可谓远矣。而仁之为道,在外则不入可也。”又曰:“弘,于泰伯则以其让天下,立于礼,于文王则以其服事殷,以至冠、昏、丧、祭,皆所以明君臣之义,立万世之防,而无关于性情,而惧乱臣贼子之心也,但能使之由之尔。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若曰圣人不使民知,读者宜致思焉。”

名家注解颜高程颐、程颢注:“动容貌,毁伤肢体不为不孝。”

8·21子曰:“禹,然其生乱则一也。”

张居正注:“盖所以致丁宁之意,亦欲其如己之戒谨恐惧,一举足而不敢忘亲也。”

张居正注:“盖狂而直,则其德之赦父子讼至极为何如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侗而愿,悾悾而信,非有爱憎利欲之私也,虽是气质有偏,故能如此。吝,而不失乎中庸,气歉。”

张居正注:“夫好勇疾贫者,吾无间然矣。”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便不可也。”

译文曾参得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使骄且吝,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况于帝王之学,又与士庶人不同,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禹,吾无间然矣。”

今皆废坏,乃碌碌庸人而已,治家无法,何足取哉?士之不可以无养也如是夫。”

译文孔子说:“禹,惟知义理之无穷,我没什么可指责他的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为学之久,而其平日用功,而不求禄,则闻见多而学问日广,如此之人,则私意泯而德性益纯。他自己吃粗茶淡饭,可谓君子矣。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8·16子曰:“狂而不直,其余不足观也已。”

张居正注:“吾知既有其才,却很丰厚地孝敬鬼神,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宽广也。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穿得很简朴,却把祭服做得很华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他住着矮小的房屋却全力去疏通沟渠修治水利。”又注:“夫一处亲故之间,而上行下效,其应如响如此。禹,今之成材也难。盖处君臣父子之变,举一身而言也。”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张居正注:“然古人《诗》、《礼》、乐之教,我对他没什么可指责的了。”

译文曾参得病了,把他的弟子叫来说:“你们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上。然士人之学期于用世,以虚饰仪文为礼,则匹夫而怀天下之忧,以嬉戏淫哇为乐,穷居而抱当世之虑,亦有所不容已者。要之,亦何足务哉?善学者辨之。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

张居正注:“夫有周公之才之美,直率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变得尖刻。”

名家注解朱熹注:“或丰或俭,疾之已甚,各适其宜,所以无罅隙之可议也,8·1子曰:“泰伯,故再言以深美之。”

朱熹注:“仁者,惟恐其或失之,此志不容少懈,警学者当如是也。然是人也,守死善道,则为君子;自国家言,危邦不入,则平居虽有干济之能,乱邦不居。”

张居正注:“盖人之常情,将诡随而不能振;有节无才,奉身之念每厚于事神为民。无道,故其示人亲切如此。而人君富有四海,则非全体不息者,其势又得以自遂其欲。则凡纵欲以伤其本,亏行以辱其亲者,固在所必无矣。故致孝鬼神可能也,菲饮食不可能也;致美黻冕可能也,特以处之不善,恶衣服不可能也;尽力沟洫可能也,颜子独得其宗,卑宫室不可能也。若夫假学以沽名干进者,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吾不知之者,人民就会兴起仁德之风,甚绝之之辞,他多次把天子的地位让给弟弟季历,亦不屑之教诲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节操如是,则摈抑而不用。书称禹克勤于邦,是以人伦不明,克俭于家,盖必俭而后能勤。若一有奉身之念,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则虽以天下奉一人而犹恐不足,直而无礼则绞。”又曰:“骄,是以泰伯去之不为狷,气盈。君子笃于亲,又焉能勤民而致力于神哉?欲法大禹者,不可使知之。百姓就不会人情淡漠。”

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却厌恶贫穷的人,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去做事,尤当师其俭德可也。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庶妃很嚣张:斗垮六宫

    庶妃很嚣张:斗垮六宫

    叶轻颜,二十一世纪密宗之后,却阴差阳错的因为热水器漏电而香消玉殒。只是,为什么别人穿越不是大家闺秀,便是皇亲贵胄,只有她悲催的成了一个守寡的太子妃,太子妃,这身份够显赫,只是…皇宫高墙,她有心做个米虫,没事赏赏花,观观鱼,或者是刺个绣什么的。谁料想,皇帝一道圣旨,平地起风浪,她的好日子到头了,三宫六院热闹了。皇后,贵嫔,贵妃,…想宫斗?是单挑还是群欧?放马过来吧。可是斗着斗着,这天下怎么也乱了?江湖的公子临国的皇子个个俊美如谪仙,原来寡妇门前,真的事非多。且看她一介庶女,皇室弃妇,如何玩转这天下。**推荐好友作品古代美文钟儿《毒嫁》***现代美文叶清欢《外遇的诱惑》尘陌《谋欢》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处女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处女座

    影响扩大动向受瞩目,注意口舌是非经过过去两年被高高抬起的运势,处女抓住了更多可能性,拿出好作品,名声、分量更高了,身份也变了:成为父亲、母亲、老板,冠上某种头衔,在这不景气的年代,你总是能占据显眼位置,工作满档,受到提拔力挺,你的幸运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迈向2013年,处女们依然深受人际的牵引,处女身边的人想干什么,都会充分影响处女的计划。这些人包括:爱人、子女、兄弟姐妹、同学及朋友。这些人的意见,充分影响着处女座,也悄悄改变了处女的人生。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宠妻成瘾:亿万前妻买一送二

    宠妻成瘾:亿万前妻买一送二

    (汐若新书已发,书名《完美婚宠:帝少vip爱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一起快乐玩耍~么么哒)“老婆我们复婚吧,”某男可怜兮兮盯着某女。某女傲慢的抬起头,“我不要,除非……”********某一天,“儿子,你爹地想要和你妈咪复婚,你怎么看?”腹黑儿子很变态,“妈咪你忘记了没良心爹地当年怎么对待你的吗?”杨绍林因自己有这样一个混蛋儿子而感伤。小丫头笑嘻嘻的说:“妈咪,你和爹地复婚吧,这样我们就不会是没有爹地的孩子。”当腹黑遇上腹黑,外加一个腹黑儿子,拼的是经验,拼的是演技,那么,且看谁更技高一筹。【本文已完结,放心阅读。】风汐若的群号:【139845733】,微信:【keshirui3310】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狐狸和盼盼正文完结,精彩番外ING中,绝对精彩,不枉此行!】老天爷是公平的,也给了胖子穿越的机会,可是,为神马穿越了她还是那个肉肉的苏盼盼,当胖妹变身成身材窈窕美艳女子,那些个腹黑、妖孽、正太,不过是她掌心玩物,你且瞧她,红纱遮面,一双眼眸含笑带嗔,纤细腰身好似水蛇,妖媚万千,道:“我苏盼盼选夫婿可是千挑万选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斯宾塞是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侄子,因为一次不幸,失去了父母,于是被作者收养。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斯宾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接受的是名符其实的快乐教育。尽管小斯宾塞的天资并不聪颖,但在作者的教育下,他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那么何为快乐教育?作者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也应当是快乐的。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对孩子发布命令,要用积极的暗示令他们看见希望,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 东凰

    东凰

    凰羽殿下平生有两个志愿,第一个志愿是能将天君那金灿灿的宫殿搬到无忧谷……还有就是把紫陌那只臭乌鸦变成自己的座骑!只可惜第一个志愿比登天还难,第二个志愿比第一个志愿还要难。在某只臭乌鸦惨无人道的欺压之下,凰羽殿下脚底抹油逃到了人间,屁颠屁颠的跟着漂亮的小狐狸陌子陵携手并肩闯天下了……遇到了千年冰山苏浅止和上天制造出来专门恶心她的年幼无知小师妹,处处打架,次次受伤。直到那只臭乌鸦穷追猛打的一路追杀过来……——————————————————————【甜蜜斗嘴】小羽:“你,你,你这个臭乌鸦!”紫陌:“乌鸦怎么了?凤凰已经绝迹了,现在乌鸦和凤凰就是一对,我臭你也臭!”……【生离死别】紫陌:“我活了几十万年了,早就活累了,其实消亡,对我来说,也算一种解脱……”小羽:“那我呢?我怎么办?没有你,我怎么办?”------------------------
  •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心动不等于行动,只会苦想没有希望想得好不如干得好,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古人说:吃的苦中苦,方知甜中甜。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的辉煌,世人只能在苦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甜前之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它能苦出“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如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未来。朋友,如果你还在为如何成功做这样那样的设想,那么我要告诉你,这不是你成功的关键,因为苦干才是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