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400000044

第44章 杂论卷(7)

他说中国的文或话实在太不精密。向来作文的秘诀是避去俗字,删掉虚字,以为这样就是好文章。其实不精密。讲话也常常会辞不达意,这是话不够用;所以教员讲书必须借助于粉笔。文与话的不精密,证明思路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糊涂。倘若永远用着这种糊涂的语言,即使写下来读起来滔滔而下,但归根结蒂所得的还是一些糊涂的影子。要医这糊涂的病,他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在语言里装进异样的句法去,装进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句法去。习惯了,这些句法就可变为己有。

他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他说欧化文法侵入中国白话的大原因不是好奇,乃是必要。要话说得精密,固有的白话不够用,就只得采取些外国的句法。这些句法比较的难懂,不像茶泡饭似的可以一口吞下去,但补偿这缺点的是精密。反对欧化的人说中国人“话总是会说的”,一点不错,但要前进,全照老样子是不够的。即如“欧化”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欧化的词儿,可是不用它,成吗?

“归真反朴”是要回到现在的口语,还有语录派,更主张回到中古的口语,鲁迅先生不用说是反对的。他提到林语堂先生赞美的语录的便条,说这种东西在中国其实并未断绝过种子,像上海的衖口摊子上的文人代男女工人们写信,用的就是这种文体,似乎不劳从新提倡。他还反对“章回小说体的笔法”,都因为不够用,不精密。

他赞成语言的大众化,包括书法的拉丁化。他主张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他将中国话大略分为北方话,江浙话,两湖川贵话,福建话,广东话,主张地方语文的大众化,然后全国语文的大众化。这全国到处通行的大众语,将来如果真有的话,主力恐怕还是北方话。不过不是北方的土话,而是好像普通话模样的东西。

大众语里也有绍兴人所谓“炼话”。这“炼”字好像是熟练的意思,而不是简练的意思。鲁迅先生提到有人以为“大雪纷飞”比“大雪一片一片纷纷的下着”来得简要而神韵。他说在江浙一带口语里,大概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水浒传》里的“那雪正下得紧”,倒是接近现代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里说的“神韵”大概就是“自然”,“到家”,也就是“熟练”或“炼”的意思。

对文言的“大雪纷飞”,他取“那雪正下得紧”的自然。但一味注重自然是不行的。他主张语言里得常常加进些新成分,翻译的作品最宜担任这种工作。即使为略能识字的读众而译的书,也应该时常加些新的字眼,新的语法在里面。但自然不宜太多;以偶尔遇见而自己想想或问问别人就能懂得的为度。这样逐渐的拣必要的一些新成分灌输进去,群众是会接受的,也许还胜过成见更多的读书人。必需这样,大众语才能够丰富起来。

鲁迅先生主张的是在现阶段一种特别的语言,或四不像的白话,虽然将来会成为“好像普通话模样的东西”。这种特别的语言不该采取太特别的土话,他举北平话的“别闹”“别说”做例子,说太土。可是要上口,要顺口。他说做完一篇小说总要默读两遍,有拗口的地方,就或加或改,到读得顺口为止。但是翻译却宁可忠实而不顺;这种不顺他相信只是暂时的,习惯了就会觉得顺了。若是真不顺,那会被自然淘汰掉的。他可是反对凭空生造;写作时如遇到没有相宜的白话可用的地方,他宁可用古语就是文言,决不生造,决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

他也反对“做文章”的“做”,“做”了会生涩,格格不吐。可是太“做”不行,不“做”却又不行。他引高尔基的话“大众语是毛坯,加了工的是文学”,说这该是很中肯的指示。他所需要的特别的语言,总起来又可以这样说:“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成为四不像的白话。这白话得是活的,因为有些是从活的民众口头取来,有些要从此注入活的民众里面去。”

(原载北平《新生报》,1946年)

诵读教学

前天北平报上有黎锦熙先生谈国语教育一段记载。“他认为现在教育成绩最坏的是国文,其原因,第一在忽视诵读技术。……他于二十年前曾提倡新文学运动,也曾经提倡过欧化的文句。可是文法组织相当精密,没有漏洞。现在中学生作文与说话失去了联系,文字和语言脱了节。文字本来是统一的,语言一向是纷歧的。拿纷歧的语言来写统一的文字,自然发生这种畸形的病象。因此训练白话文的基本技术,应有统一的语言,使纷歧的个别的语言先加以统一的技术训练。所以大原则就是训练白话文等于训练国语。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这一段记载嫌笼统,不能使我们确切的了解黎先生的意思,但他强调“作文与说话失去了联系,文字和语言脱了节”,强调“诵读教学”,值得我们注意。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所谓“作文与说话失去了联系”,是指写作白话文而言。照上下文看,“失去联系”似乎指作文过分欧化,或者夹杂方言。过分欧化自然和语言脱节,夹杂方言是拿“纷歧的个别的语言”来搅乱统一的国语,也就是和国语脱节。欧化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般动向,写作的欧化是跟一般文化配合着的。欧化自然难免有时候过分,但是这八九年来在写作方面的欧化似乎已经能够适可而止了。照上下文看,黎先生好像以文法组织严密为适当的欧化的标准。但是一般中国文法书都还在用那欧语的文法做蓝本,在这个意义之下的“文法组织严密”,也许倒会使欧化过分的。这种标准其实还得仔细研究,现时还定不下来。可是我们却能觉察到近些年写作的欧化的确是达到了适可而止的地步。虽然适可而止,欧化总还是欧化,写作和说话总还在脱节。这个要等时候,加上“诵读教学”的帮忙,会渐渐习惯成自然,那时候看上眼顺的,念上口也会顺了,那时候“耳治”“口治”“目治”就一致了。

夹杂方言却与欧化问题不一样。从写作的本人看无论是否中学生,他的文字里夹些方言,恐怕倒觉得合拍些。在读者一面,只要方言用得适当,也会觉得新鲜或别致。这不能算是脱节。我虽然赞成定北平话为标准语,却也欣赏纯方言或夹方言的写作。近些年用四川话写作的颇有几位作家,夹杂四川话或西南官话的写作更多,有些很不错。这个丰富了我们的写的语言;国语似乎该来个门户开放政策,才能成其为国语。

我倒觉察到一些学生作文,过分的依照自己的那“纷歧的个别的语言”,而不知道顾到“统一的文字”。这些学生的作文自己读自己听很顺,自己读别人听也顺,可是别人读就不顺了。他们不大用心诵读别人的文字,没有那“统一的文字”的意念,只让自己的语言支配着,所以就出了毛病。这些学生可都是相当的会说话的;要不然,他自己读的时候别人听起来也就不会觉得顺了。从一方面看,这是作文赶不上说话,算是脱节也未尝不可。这些学生该让他们多多用心诵读各家各派的文字;获得那“统一的文字”的调子或语脉——,叫文脉也成。这里就见得“诵读教学”的重要了。

现在流行朗诵,朗诵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咬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神气。但是也许更着重在揣摩上。朗诵其实就是戏剧化,着重在动作上。这是一种特别的才能,有独立性;作品就是看来差些,朗诵家凭自己的才能也还会使听众赞叹的。诵读和朗读却不相同。称为“读”就着重在意义上,“读”字本作抽出意义解,读白话文该和宣读文件一般,自然也讲究疾徐高下,却以清朗为主,用不着甚么动作。有些白话文有意用说话体,那就应该照话那么“说”;“说”也是清朗为主,有时需要一些动作,也不多。白话文需要读的却比需要说的多得多,所以读、朗读或诵读更该注重。诵读似乎不难训练,读了白话文去背也并不难。只是一般教师学生用私塾念书的调子去读,或干脆不教学生读,以为不好读或不值得读。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是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下手,黎先生的见解是不错的。

(原载北平《新生报》,1946年)

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黎锦熙先生提倡国语的诵读教学,魏建功先生也提倡国语的诵读教学。魏先生是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为“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的事写信给我,说“台省国语事业与国文教学不能分离,而于诵读问题尤甚关切”。黎先生也曾说“训练白话文等于训练国语”,因而强调诵读教学。黎先生的话和魏先生的话合看,相得益彰。在语言跟国语大不相同的台湾省,才更见出诵读教学的重要来。国语对于现在的台湾同胞差不多是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新的语言,得从“说”入手;但是要同时学习“说”和“写”,就非注重诵读教学不可。

诵读教学在一般看来是注重了解和写作,黎先生的意见,据报上所记,正是如此。魏先生似乎更注重诵读对于说的效用,就是对于口语的效用。这一层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我们现在学习外国语,一般的倒是从诵读入手,这是事实。照念的“说”出来,虽然不很流利,却也可以成话。这可见诵读可以帮助造成口语。但是我们学习国语,一般的是从“说”入手。这原是更有效的直接办法。不过在台湾这种直接法事实上恐怕一时不能普遍推行,所以就是撇开“写”单就“说”而论,也还得从诵读入手。我猜想魏先生的意思是如此。

我因此却想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文学的国语”的问题。胡适之先生当年写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两个语。他说“文学的国语”要由“国语的文学”产生。这是不错的。到现在三十年了,“国语的文学”已经伸展到小公务员和小店员群众里,区域是很广大了,读众是很不少了,而“文学的国语”虽然也在成长中,却似乎慢些。就是接触国语文学最多最久的知识青年这阶层,在这三十年里口语上似乎也并没有变化多少,没有丰富多少,这比起国语文学的发达,简直可以说是配合不上。我想这种情形主要的是由于国语的文学有自觉的努力,而文学的国语只在自然的成长。现在是到了我们加以自觉的努力的时候了,这种自觉的努力就是诵读教学。

现在我们的白话文,就是国语文学用的文字,夹杂着一些文言和更多的欧化语式。文言本可上口,不成大问题;成问题的是欧化语式,一般人总觉得不能上口;加以非难。他们要的是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读起来顺口。这里是顺口第一;顺口自然顺耳,而到了顺耳,自然也就顺眼了。所以不断的有人提出“上口”来做白话文的标准。这自然有它的道理,白话本于口语,自然应该“上口”。但是从语言的成长而论,尤其从我们的“文学的国语”的成长而论,这个“上口”或“顺口”的标准却应该活用;有些新的词汇新的语式得给予时间让它们或教它们上口。这些新的词汇和语式,给予了充足的时间,自然就会上口;可是如果加以诵读教学的帮助,需要的时间会少些,也许会少得多。

语言是活的,老是在成长之中,随时吸收新的词汇和语式来变化它自己,丰富它自己。但这是自然而然,所以我们虽然常有些新语上口,却简直不觉得那些是新语。可是在大量新语同时来到的时候,我们就觉得了。清末的“新名词”的问题,就是因为“新名词”一涌而来,消化不了,所以大家才觉得那些是“新名词”,是不顺眼的“新名词”。但是那些“新名词”如“手续”“取消”等,以及新语式如“有……必要”等,现在却早已成了口头熟语了。新名词越来越多,见惯不惊,也已经不成问题了。成问题的是欧化语式。但是反对欧化语式的似乎以老年人和中年人为多;在青年人间,只要欧化得不过分,他们倒愿意接受的。

青年人愿意接受欧化语式,主要的是阅读以及诵读的影响。这时代的青年人,大概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就接触了白话文,而一般白话文多少都有些欧化。他们诵读一些,可是阅读的很多。高中到大学时期他们还是不断的在阅读欧化的白话文,并且阅读的也许更多。这样自然就愿意接受欧化的语式。只是由于诵读教学的不得法和无标准,他们接受欧化语式,阅读的影响实在比诵读的影响大得多。所以就是他们,也还只能多多接受欧化到笔下,而不能多多接受欧化到口头。白话文确是至今还不能完全上口。写好一篇稿子去演讲广播,照着念下去,自己总觉得有许多地方不顺口,怕人家听不明白。于是这里插进一些解释,那里换掉一些语式,于是白话和白话文还是两家子。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多少本有些距离,但是演讲或广播的语言应该近于写的语言,而不应该如我们的相距这么远。白话文像这样不能完全上口,我们的“文学的国语”是不能成立的。

现在我们叙述或讨论日常事项,因为词汇的关系,常常不自觉的采用一些欧化语式,但是范围不大。要配合着这种实际情形,加速“文学的国语”的成长,就得注重诵读教学,建立诵读的标准。如果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注重诵读,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不难上口。这班青年学生到了那时候就不但会接受新的白话文在笔下,并将接受新的白话到口头了。他们更将散布影响到一般社会里,这样会加速国语的成长,也会加速“文学的国语”的造成。诵读教学并不太难。第一得知道诵读就是读,不是吟,也不是唱。这是最简单的标准。第二得多练习,曲不离口,诵读也要如此。这是最简单的办法。过去的诵读教学,拿白话文来吟唱,自然不是味儿;因为不是味儿,也就不愿意多练习。现在得对症下药才成。

(原载北平《新生报》,1946年)

论诵读

最近魏建功先生举行了一回“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参加的有三十人左右,座谈了三小时,大家发表的意见很多。我因为去诊病,到场的时候只听到一些尾声。但是就从这短短的尾声,也获得不少的启示。昨天又在北平《时报》上读到李长之先生的《致魏建功先生书》,觉得很有兴味。自己在接到开会通知的时候也曾写过一篇短文,说明诵读教学可以促进“文学的国语”的成长,现在还有些补充的意见,写在这里。

同类推荐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读红楼,常感意难平,以手中拙笔,抒胸中块磊,纵横天上人间,也要给林妹妹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说什么天意如刀,不过是几个糊涂家伙的一场争斗…那神仙一般的人儿,怎忍心让她泪尽夭亡。纵有那天命难违,我也要逆天改命…她,林黛玉,万年寂寞里唯一伴我的一抹绿色,我保定了,那怕为她颠覆了这三十三层天,杀尽满天神佛…他,天界最神秘的仙人,为救我,不惜倾尽热血,为护我,不惜与天为敌,这份深情,又岂是滴水恩之比。为他,我愿舍弃一切,只为跟他并肩,天下地上永不分开…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步步惊心年羹尧

    步步惊心年羹尧

    这个可以和“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齐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家奴成长为雍正皇帝最当红的人?他又是怎么从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走向生死边缘的?这一切是他的咎由自取还是另有玄机?书中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通过查证大量史实,年羹尧,配合艺术加工,从感性的角度解读清朝悍将年羹尧短暂跌宕的一生。为读者解开围绕在年羹尧、雍正、纳兰性德等话题人物身边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迷
  • 神兵天降

    神兵天降

    精元问世,群侯纷争。魔族问世,腥风血雨。不幸坠崖,遇见奇人。家族之耻,怀恨在心。几年陈酿,登峰造极。本书讲述一位天才少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家族当中默默无闻的小子,慢慢崭露头角,最后为家族出人头地,以铁血佣兵团为复仇目标最后建立“神兵团”并且问鼎大陆巅峰的传奇人生。
  • 租妾

    租妾

    *风影湿热的唇紧贴着灼烫她的肌肤,锋利的齿狠命地咬下,一口又一口,一圈又一圈,直至三朵微斜的齿印小碎花成形,鲜血盛开,红得妖艳绝伦。他说刻上他的印记,这辈子就是他的人,可她等到的却是一具熟悉而又模糊的尸体……*他是她的相公费青帆,爱她疼她,却最终将她典租给王爷做妾,为期两年。“相公,两年到期后,请送我一份礼物,可好?”漫长的静默之后,她轻声问道。“娘子想要什么礼物?”“怎么,不舍得吗?”“自然舍得。”“那就好。”从他怀中轻轻挣出,她转身背对他,悲凉地合上眼眸,两年后,她就要他一封决绝的休书,从此再无恩怨,再无亏欠。*他是租夫九王爷,为她这样一个传言“残花败柳、不会下蛋、姿色平平、脾气极坏”的女子出手阔绰;他是一个过度认真的王爷,非但和一个临时的妾正式拜堂,还剪下彼此的一缕青丝缠绕收纳,意欲结发;他更是一个古怪的病弱王爷,明明体弱力微,却在夜半时分,俯在她的身上,不懈地索求……*租妻成妾,一生质变。原名《王爷的典妾》*我的其他完结文:《邪门女庸医》已经完结《三月新娘》已经完结《美人休》已经完结
  • 怒战苍穹

    怒战苍穹

    逆天征战,血染苍穹,九天之上的战歌是谁人的轻吟。战鼓未歇,烽烟还烈,往昔的袍泽可愿再战沙场。我有屠神技,腾云闯天关。骄傲的神明啊,寒冰的王座是否已经熄灭了尔等神辉。重拾战刃,星河之中你我大战三千年。可敢?
  • 无敌老师纵横录

    无敌老师纵横录

    因果新书《重为大圣》最无敌的老师带领一群学生纵横洪荒的故事!
  • 第一女相

    第一女相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将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为国捐躯,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女,受尽疼宠,一次偶遇,芳心暗许,原本以为会是托付终生的良人,可是.嫁为人妻,原本以为会是幸福一生,可是,谁又能想到,她竟然是一枚棋子,心伤,心痛,心哀直至心死,再睁眼,眼底尽显的光华无人能比。片断一:“羽相今儿个怎么如此沉默?”“百官嫌弃本相的话太多,因而,本相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从今日起,本相只要在这站着就好!”此言一出,身后的百官无不一颤,人人自危,谁人不知这羽相是皇帝心中的至宝,一个不小心,就是小命不保,果不其然,皇帝嘴角略挑,一片阴冷,“即是如此,那百官从今日起,也都站着就好,朕嫌你们话多!”“额……”百官干瞪眼!片断:某太子殷情诱惑:“羽相如此才能,理应居于更高之位,本太子许你太子妃一位,如何?”某羽不屑道:“本相不喜高位,这儿刚好,不高不低!”某宫宫主霸道道:“罗羽,本宫的宫主夫人只能是你,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某羽斜睨:“本相对霸道的男人,很是畏惧,为了娇弱的心肝,敬谢不敏!”某少年天子微笑对众男道:“朕已将羽相定下,尔等,有多远闪多远!”某羽嘴角微抽,满脸悔意,误上贼船、误上贼船啊!!!今生的罗羽殇,前世的落羽生!从此天下因她而乱!封闭心门的她,如何面对那些誓死追随的痴情男儿?最后,谁又能撬开并温暖她那已经冰冷坚硬的心房?
  •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她是M国颜值最高的美女少校,明明可以靠脸,却非要靠实力。一次机密任务,遇上了神秘莫测,唯我独尊,狂狷不羁的他。至此,一场纠缠不休的追逐战,拉开序幕…“东方未晞,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我都不要再遇上你。”他似笑非笑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怒火朝天的女人,绯红的薄唇无奈扬起,“那我只好委屈自己像上帝申请,让你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都遇上我,爱上我,嫁给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