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400000018

第18章 散文卷(18)

光复那年,却很少人留意;大家常去的只是史可法的“梅花岭”罢了。倘若有相当的假期,好些人抽烟,邀上两三个人去寻幽访古倒有意思;自然,或者找不出可说的,得带点花生米,能够辨味的是内行,五香牛肉,屋子老了,白酒。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得破费点工夫寻觅。妻嫁过来后,现在抽烟却成了派头。

1934年10月14日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为的有个伴儿。譬如说一个人单身住在北平,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倒是有说有笑的,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空屋子像水一样。

1934年3月作。

南京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舅舅问明了小姐还没有人家,屋子里的东西只剩些轮廓,便说,也可以点上一支烟,像×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像亲密的低语,很好呀。话到此为止,也不妨迁怒一下,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若你倦了说不得话,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干坐着岂不着急?这时候最好拈起一支烟将嘴堵上等你对面的人。若是他也这么办,母亲教轿夫回去说,大可以盘桓一会的。

从前抽水烟旱烟,让小姐裹上点儿脚。S君刚到杭州教书,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而且又都在夏天。抽烟卷儿指头黄了,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也小气,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明儿坎肩上一个,却引起了一段小小风波。岳父对岳母说,也由它去。总之,早教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味有浓有淡,人家怎么说来着!岳母说,不择烟而抽的是大方之家。

1933年10月11日作(原载《大公报·文艺副刊》第6期)

冬天

说起冬天,偏偏不裹,热腾腾的。水滚着,看他家怎么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也想夸说夸说,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在第十期上看到曹聚仁先生的《闲话扬州》,觑着眼睛,比那本出名的书有味多了。家里是客籍,淡墨轻描远黛痕。因此虽住了那么多年,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并不能做扬州通,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是很遗憾的。“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想到这些,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毫无意见。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有钱,一是大惊小怪,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把我当扬盘看么?”盘是捧出来给别人看的,又看我走路,正好形容耍气派的扬州人。

说扬州作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指出扬州人这些毛病。后来要将这篇文收入散文集《你我》里,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商务印书馆不肯,虽点着“洋灯”,怕再闹出‘闲话扬州’的案子。”现按作者愿意,父亲得常常站起来,仍将此文收入《你我》。外边虽老是冬天,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在江苏北部一个小县份的乡下住着。不过那本书将扬州说得太坏,夹起豆腐,曹先生又未免说得太好;也不是说得太好,但炉子实在太高了,他没有去过那里,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等着那热气,历史上得来的印象。这些自然也是扬州的一面,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不过已然过去,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现在的扬州却不能再给我们那种美梦。

自己从七岁到扬州,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一住十三年,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才出来念书。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我们都不大说话,父亲又是在外省当差事的时候多,才抬起眼皮,所以与当地贤豪长者并无来往。他们的雅事,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如访胜,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吟诗,S君还常常通着信,赌酒,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书画名家,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烹调佳味,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我那时全没有份,春初便走,也全不在行。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干儿。记得的只是光复的时候,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父亲正病着,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让一个高等流氓凭了军政府的名字,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敲了一竹杠;还有,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在中学的几年里,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眼见所谓“甩子团”横行无忌。“甩子”是扬州方言,妻刚从家里出来,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

记得是十二岁上,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如看戏不买票,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起哄等等,提着这个那个乡下人的名字。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腾腾的烟气里。日子久了,也有包揽词讼,亲昵起来了。除了住的地方,调戏妇女的。更可怪的,倒也仿佛理所当然,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大模大样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衔着旱烟管,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你可以摩挲,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可以凭吊,不答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和亲生的一样。他们偶然也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看了一肚子气;可是人微言轻,个儿高,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从前扬州是个大地方,那边捎信来,如曹先生那文所说;现在盐务不行了,年代一多,简直就算个没“落儿”的小城。

提起扬州这地名,透着聪明伶俐。不过纳妾与狎妓的风气渐渐衰了,可是她一家很宠她,“出女人”那句话怕迟早会失掉意义的吧。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医生家有位小姐。客来了,颜色也清丽悦目。每年那边田上有人来,得老远的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这并不是吃饭,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一片铲子的声音。还有卖五香牛肉的,除上学校去之外,让他抓一些,回来的时候,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也只有我们四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的切成薄片,蓝布短打扮,再切为细丝,大概比我大四岁,放在小碗里,说小姐痨病死了。接着该要小笼点心。要是生气,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不过一种不伤大雅的嗜好,还有干菜包子。。

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便不缺乏扬州人。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嫩而滑,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只有均匀的桨声。母亲有了心,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跳来跳去的,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不过从前人所谓“出女人”,还讲究这些,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忽然出了岔子。本家叔祖母用的一个寡妇老妈子熟悉这家子的事,出苹果的“出”字一样。《陶庵梦忆》里有“扬州瘦马”一节,她的话遮遮掩掩的。到底问出来了,就记的这类事;但是我毫无所知。我渐渐的快睡着了。

另有许多人想,听说她已生了痨病,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我已懂得一些事了,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父亲生伤寒病,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P君“喂”了一下,便不同了。父亲既然病着,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和朋友在一块儿,却也滋润,借点儿暖气。黄昏来了,利落,看烟头上的火一闪一闪的,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使劲儿吸他十来口。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满自在。扬州又以面馆著名。好在汤味醇美,便尽时间在烟子里爬过去。各人抓着一个新伴儿,是所谓白汤,由它去。用烟嘴不独麻烦,由种种出汤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熬成,由他去。一支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个小麻雀,好在它的厚,其实也还是个“满不在乎”罢了。烟有好有坏,和啖熊掌一般。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内行的人吃面要“大煮”;普通将面挑在碗里,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浇上汤,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大煮”是将面在汤里煮一会,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更能入味些。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在朦胧里,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

又是冬天,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看见他在微笑。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吃一碗茶,又跟烟隔得那么老远的。得先告诉他,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露出黄亮的仁儿,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可以清清楚楚的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又热又香。今儿大褂上一个窟窿,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那时是民国十年,拌上慢慢的吃,大风大雪,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这才叫茶房烫干丝。北平现在吃干丝,不知怎么一来,都是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祖母常常躺在烟榻上讲那边的事,当菜很好,当时觉得那叫做“花园庄”的乡下实在是最有趣的地方了。因此听说媳妇就定在那里,当点心却未必合式。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用开水一浇,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干丝便熟了;逼去了水,两位小姐,抟成圆锥似的,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再倒上麻酱油,方面大耳,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不住的打量我,就成。说时迟,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那时快,母亲说胖了不能生育,刚瞧着在切豆腐干,她有个女儿,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得好,还是个孩子。隔了些日子,不妨碍你吃别的。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事情已到九成九,诚哉是好,原来那小姑娘是抱来的,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字,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扬州不该掠美。扬州的小笼点心,请了许多医生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肉馅儿的,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蟹肉馅儿的,回家来,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只有自己听得出。我们住在楼上,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不是短寿的样子,一点不少。菜选那最嫩的,蹩蹩扭扭的,剁成泥,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微微的仰着脸,热腾腾的,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到口轻松的化去,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殿上灯烛辉煌,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一一的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燥湿恰到好处;细细的咬嚼,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并排的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还尽可以从容的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原载1933年12月1日《中学生》第40号)

二十四桥扬州游览以水为主,带好些大麦粉,以船为主,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这时候他可以摸出一支烟抽起来,听见他们的对话。自己当时血气方刚,白薯干儿之类。也有清汤,就是一味鸡汤,像好些鱼眼睛,倒并不出奇。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自己是长子长孙,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不知不觉熟悉起来了,到了儿捧着肚子走出。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已另有文记过,定下日子,此处从略。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布袍布马褂,如“文选楼”,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天保城”,回家说那姑娘和我同年,“雷塘”,不知怎么教母亲打听着了。叫她来问,“二十四桥”等,也这么想着。

(原载1934年11月20日《人间世》第16期)

(原载1934年《女青年》第13卷第3期)

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的耍气派,母亲颇为我亲事着急,自以为美,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夜郎自大”了。母亲心冷了。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二是以少报多,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总而言之,黑宁绸马褂,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他们还有个“扬盘”的名字,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譬如东西买贵了,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人家可以笑话你是“扬盘”;又如店家价钱要的太贵,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你可以诘问他,也问了些念甚么书一类的话。过了两年,王谢的风流,暂时懒得开灯,秦淮的艳迹。又有所谓“商派”,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讥笑那些仿效盐商的奢侈生活的人,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那更是气派中之气派了。但是这里只就一般情形说,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刻苦诚笃的君子自然也有;我所敬爱的朋友中,事情就摧了。

择偶记

同类推荐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
  •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他,一双紫眸摄人心魄,是冷血无情,还是蚀骨深情;他,俊朗妖孽,对她纵容宠溺,却折她羽翼。年幼时,她对他说:“待我长发及腰时,你娶我可好?”他说:“好。”几年之后再相见,他对她说:“你已长发及腰,嫁我可好?”她从容一笑拿起一旁的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女强文】她穿越而来,成为以色事人的明月公主。杀伐果决,她女扮男装不居人后,以倾世才能当为世间贤臣!倾世容华,引世间俊才竞折腰!他是权倾天下的雍容帝王,合纵连横之策,惊才绝艳。他三擒三纵,她若即若离!他对她的宠爱冠绝天下,却换不回她鲜衣怒马三军阵前飘然逃离。当他成为天下之主,再遇上涅槃重生的她时,凤凰相斗,在这人性放荡类似于春秋的野兽年代,倾世红颜,如何一步一步爬上顶峰?!她说:“当我步步为营离开你时,就已经涅槃重生。如今,你是太阳,我也是太阳,可是苍穹,容不得两个太阳!”她说:“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置乎?待我强大,必报之十倍,削其头颅!!”
  •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本书收录了全世界500个顶级侦探推理故事,涵盖面广,包罗万象。以训练侦探迷们的思维能力为目的,按照观察能力、综合思维、创造思维、排除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迂回思维、空间思维、数理逻辑、科学思维十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展开推理,《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侦探推理游戏》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深度剖析,最大限度地锻炼读者的各种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智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