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女人小时候,娇嗲是与生俱来的。当她们犯了某种错误或者有了某种要求时,乖巧地笑一笑,拉着父亲的衣袖央求几声,大人们立即心软了,本来想斥责几句的,反而变成了轻声的安慰;本来不想答应的事儿,也遂了孩子的心愿。
撒娇如此奇妙,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竟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这项权利,尤其是到了40岁的女人们,更觉得那是小女孩的特权,自己早已经不再拥有了,或者认为撒娇和自己40岁的年龄太不相符了,难免会丢掉自己的尊严,让人笑话。其实,在婚姻中,别看男人们在事业中一路拼杀勇猛无比,其实在感情上他们也有着单纯的一面,柔弱娇媚的女人最能满足他们的大男人心理,此时的他们自觉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保护与怜爱之心也空前高涨。
苏老师是个40余岁的成熟女子,现在依然风韵十足。一天,因为她把家里决定要买股票的钱投了一份保险,丈夫和她发生了争执。依着大多数女人的性格,肯定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地跟丈夫讲道理。但苏老师却不是这样,她搂着丈夫的脖子说:“我都签了单子了,你就别生气了吗!下次听你的好不好?”虽然不像那些惯于撒娇的小女人表现得那么离谱,但是已经顺利感化了丈夫,他的眼睛里,闪着一层久违的亮光。苏老师因此一直享受着受丈夫娇宠的美好感觉,她决定把撒娇进行到底。
其实,撒娇和尊严没有关系,但是却和能力沾得上边。看那些在家庭和职场中都顺风顺水的女人,她们都非常懂得身为女人的力量。男人需要一个女人在自己的面前撒一下娇,而女人也需要有一个男人可以撒个娇,这是一件一拍即合的事情。有的女人就是看透了这件事情,所以她们就不继续扛着了,赏他个脸,自己也乐得放松一下。要知道,几乎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抗拒女人的撒娇,不管一个女人的年龄有多大,有时候任性或者“赖皮”一下,可以增加感情的“蜜”度。
在我们慢慢归于平淡的婚姻生活里,妻子适当地撒撒娇,是一种甜蜜的调剂。那些能把娇撒得可爱而不矫情的女人,会让丈夫和自己都沉浸在一种永远恋爱的感觉里。
不要担心自己不会撒娇,因为它是女人天生的武器,无须刻意去学,只要我们扔掉心里的包袱,将自己定位于一个需要宠爱的女人,自然就会唤起周围人的柔情。
“台湾腔普通话”被公认为最适合撒娇,“真的哩”“东东…”“就是……的嘛”诸如此类嗲味十足的语汇,有些人听来觉得矫情肉麻,可是在有情人的耳朵里,却是分外甜蜜。台湾名模林志玲就将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清脆的娃娃声、娇羞的表情,配合在一起,仿佛时时处处都在撒娇。
上海美女又被称为“嗲妹妹”,“嗲”字向来都和上海女子紧紧相联。这里的“嗲”也是“好”的同义语,充分而恰当地表现了上海美女让人魂牵梦绕的神情。这种嗲文化熏陶下的美女,大都表现得含蓄委婉、缠绵悱恻。不过有时候“嗲”也是外露的,尤其是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上海女人尤其“嗲”,为了让外人知道她多么爱自己的男人,也为了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风情。
撒娇不需要长篇大论,通常只要一两个简单的语气词就行了,例如“咦、嗬、哟、嘻嘻……”,说的时候再配合肢体的动作,身体要放软,声音要放轻,不能有做作的痕迹。
更高层次的撒娇,不仅仅表现在某个动作、某种言辞上,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气质。女性的温柔、情调、性情,都是她们表达爱、享受爱的贴身秘籍,再加上轻俏的姿态,流转的眼神,在男人眼里,就是世上最动人的图景。
发嗲一直是女人的特权,它虽是女人的小女人的一面,但也是很可爱的一面。嗲有时比静态的容貌更重要,一个语速平稳、语音硬朗的美丽女人的吸引力,往往比不过一个嗲声嗲气、相貌平平的女人。40岁的女人何不重新拾起自己的撒娇的特权,让自己在丈夫的宠爱中享受婚姻的幸福呢?
许多40岁女人都暗自感叹,在金钱和物质丰富的同时,感情的温馨和浪漫却在不断失落。在外劳碌奔波的丈夫,回到家之后就是吃饭睡觉,幸福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现在的男人都活得很累,而女人一样会感到疲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20余岁后步入婚姻,差不多这个围城里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便会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除了生活越来越麻木和低调,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忙些什么,回到家里,对妻子的辛苦劳碌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熟视无睹。激情在消退,疲惫在上升,以前的种种温馨和浪漫都随风而去,再也找不回它的踪影。对于这种情况,聪明的40岁女人不要抱怨太多,而是应该用你的柔情和爱意去唤醒丈夫疲惫的心,适当给自己的婚姻加油充电,想让今天的生活也增添一抹粉红的颜色,可以到共同的回忆中去寻找。
在那一个个丈夫翻报纸,妻子看肥皂剧的无聊夜晚里,我们可以偶尔共同回忆一下那些美好的过去,重新点燃爱情的火花。拉开幕布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开始:“还记得那个暴风雪之夜,停电了,我们紧挨着挤在炉火前取暖吗?”也可以用看得见的行动暗示——你关上电视,翻看着旧相册,欣赏品味着其中珍藏的记忆。
在美国人林达和比尔·麦考尼豪结婚时,他们做了一次穿越西部的野营旅行。他们结婚时只有很少一点钱,只好住在小帐篷里,吃罐头食品。林达在旅行日记里忠实记下了这一切。
15年后,他们带着孩子沿着同一条路线旅行的时候,住在旅馆里,在饭店里就餐。他们每天晚上都读过去的旅行日记。“哇!”儿子斯杜因听完他们在雨水浸透的帐篷里度过了一夜之后说:“你们能这样做一定是彼此真正相爱的!”
“我们是彼此相爱。”林达说,“那次旅行勾起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啊。”
有很多在结婚多年后吵吵闹闹,彼此都看不顺眼的夫妻,在当年初识时,也曾有一段难忘的日子。
我曾经和一对开餐馆的夫妻做邻居,那家的丈夫回到家里酒杯一端什么都不管,所有的家事都靠妻子一个人张罗。在一次闲聊中她抱怨道:“人家的老公这点不好,还有那一块优点,可他呢?浑身上下,就没一点让人可心的地方。”我和她很熟,也没什么顾忌,就问她:“他一向都这样吗?当初你怎么看上他的?”“当初?”她仿佛想起了什么,“他以前还是挺细心的。我刚和他处对象时,他也抽烟喝酒,但从不过分。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在长椅上休息,他本来坐在我左边,点了一支烟后,他不知想起了什么,‘腾’地一下跑到我右边去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风往那边刮,我怕呛了你。’”
说到这些,她的脸色平和下来,似乎消了不少气。
每一对夫妻之间,都拥有一些外人不知道的记忆。有时候,一个关爱的细节,一个默契的瞬间,都会给我们留下一种美好的记忆。这种记忆,就是以后漫长婚姻生活中的亮色,可以随时唤醒我们心底隐藏着的柔情。
如果你嫌这种记忆还太单薄,共同回忆一下属于你们青春时期的种种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调剂一下平淡的生活。
比如70后出生的人,有一些记忆是共同的。
小时候的第一个偶像是张海迪,也曾经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给老山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过慰问信,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们都看过《寡妇村》并且学会了说“少儿不宜”,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顾城、舒婷、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发现还是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我们都喜欢过苏芮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的《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春节晚会上费翔唱过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当你和丈夫你一言我一语,收集这些记忆的碎片时,少年时代的热情和活力,仿佛就在今天苏醒了,再看那个朝夕相对的人时,也比平时亲切得多,可爱得多。其实即使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也能找到一些让彼此感动的细节,因为曾经有过这种种美好记忆,才有信心互相陪伴着往前走。
生活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都存在着一些与自己内心深处不愿与人分享的人生经历和感受,有心理上的,也有经济上的,这是由一个人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决定的,与人的品质无关。即使共同生活过十几个年头的爱人也不例外,对此,40岁的女人对自己的男人应该深刻理解这一点。
常听说丈夫回家连手机也不敢接,生怕一点有感情色彩的短信和对话被妻子怀疑成暧昧的情人关系,这样的生活让人感到多压抑啊!只要婚姻不发生变数,我们每天都要朝夕面对同一个爱人几十年,谁能保证自己在对方眼中是最美的呢?适当的分开无疑为婚姻减了压,各自保留了新鲜感,为生活增添了乐趣。夫妻之间也该保留一点心灵空间,不应该全部“共享”。
在爱情中,需要的空间有两个,一个是心灵上的,一个是物质上的,两者都要求相对独立,彼此都要相互关心和尊重。
可以发现,现在的生活,不管你乐不乐意,越来越拥挤的生存空间快将人挤成零距离接触了,但这样的零距离接触却不能让人因此而变得亲密。每天泡在一起的朋友,不一定就是最亲密的朋友,有时只是出于某种需要;朝夕相处的夫妻,也不一定就是最有感情的人,有时只是出于对家庭和家人的责任,虽然也曾经是有感情的,只是这份感情已在岁月之河中冲洗得只剩下浅之又浅的颜色了。因此,零距离接触和亲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对常人而言,适当的距离却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走得更近。
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正是因为现实生存空间的拥挤和紧张,人们才更需要保持心灵上适当的距离,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的,他们用距离来缓冲这种拥挤和紧张,这跟过去的人更喜欢彼此间相互走动其实是一个道理。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存空间还很宽绰,生活方式也更接近自然缓慢的原始状态,所以,需要缩短现实中的这种距离,来加强彼此间的照应和扶持,共同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减少孤独与寂寞。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大小总是在相互转换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在婚姻生活,有很多人不允许对方有隐私,只要有隐私,就是对“我”不爱了,这是我们的传统思维。你不让“我”看你的手机,那你肯定就是有第三者,所有的短信“我”都得检查一遍,我们的婚姻缺乏尊重,文明程度还不高。婚姻中间也需要有一种理性因素,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美国文学作品看到他们真实的生活,美国的夫妻双方心灵空间保持是很大的,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引以为耻,这种教育是要逐渐渗透的。就算是夫妻,彼此也不是对方的附属品,各自仍然有权保留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夫妻间应该相互尊重,但是不应该垄断对方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有不少夫妻,一看到伴侣上网聊天,尤其是看到在网上真真假假地开玩笑,就如面临洪水猛兽,认为伴侣的心被别人占据了,精神出轨了。这个时候,心里吃醋可以理解,提醒一下未尝不可,恼羞成怒没有必要,行动制裁更是愚蠢。尽管你的行为是出于爱她,但是也不要用一个“爱”字紧锁住别人所有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有或多或少不愿旁人触及的秘密,婚姻中的夫妻如果一方能够给对方一片秘密的绿洲,就会使双方之间的爱情更朦胧、含蓄,变得婉约、细腻而令人回味,而且还能充分显示你豁达宽广的胸襟。这并不是戒备、提防的同义词,罗素说:“爱情中的提防,对于真正的爱情来说是致命的。”
40岁的王丽和志民结婚十多年了,可是一天志民却突然向王丽提出要离婚,理由是他觉得和王丽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说王丽平时不信任他。还说王丽平时喜欢跟踪他,回家晚了,问这问那,要检查他的头发、衣服、手机,即便是没事,电话也总是不断。志民说他受不了这种被人“偷窥”和“监视”的生活。王丽和志民大闹了一场,坚决不和志民离婚。王丽在一次大闹中,突然回头望见镜子中那个面目狰狞的自己,她被吓了一跳,她望着镜子里那个蓬头垢面,一副怨妇的样子,怀疑自己还是那个曾经被很多男人爱慕的女人吗?那是自己吗?她不敢相信,王丽感到很不甘心,她想着: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可如今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下场;自己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一份不错的工作,自己也曾是职场上的风云人物,但是这一切都在自己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后改变了;为了丈夫的发展,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做了一名家庭主妇,努力经营和照顾着这个家。可到头来,自己不但变成了处处惹人嫌的黄脸婆,还成了一个弃妇。
故事中的王丽所不知道的是,在婚姻中的另一方,是你深爱的人,而不是你的敌人,没有必要紧紧逼迫他,小到头发的颜色,双休日和谁在一起,大到公司里的人事安排,事无巨细。把对方的一切统统限制在你的管制范围内,时间久了,物极必反,对方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像生活在高压氧舱,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不如给对方一点空间,每周给他两天自由活动的时间,不必向你请示汇报,看看他还会不会深夜徘徊在街头不想回家。
常有人说,一对男女结为夫妻时,就成为一体了,两人之间也应彼此坦诚,心心相印;也有人说,夫妻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到底是亲密无间好,还是亲密有间好?从现实生活中说,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还得让彼此留一些自己的空间,一点心灵上的空间。
再看看下面这个丈夫的自白:
“老婆总是希望了解我的全部私人空间。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就是她最好的询问时间。后来发展到只要我的短信铃声一响,她就会急忙跑去抢着帮我看,还帮我跟我的哥儿们回信息。有时候,我的哥儿们跟我开一些男人之间的玩笑,老婆就要问半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开这样的玩笑,最后就发展成为对我的一番深刻的批判,什么心灵不纯洁,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了,等等。我有时候真想跟她说,男人世界的东西,无论怎么解释,女人都是没有办法弄明白的,你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保留一个男人的空间呢?”
夫妻双方过多地在一起,会使双方无法满足其心理上要求自由活动的需求,不论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都是如此。暂时地分开一下,会使双方都有机会去想一想自己的爱好、观察、认识、信仰和评价尺度。哪怕是自己一个人发呆,不用考虑别人的感觉,这种发呆也是一种放松。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那他也不会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