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求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具体的东西等等。求人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口头提出的。大凡有求于人者,总是希望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既是这样,提出请求时就得有点讲究。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出来,所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求人还需巧开口。这里,我们谈谈求人时的“巧言”原则和几种具体的方法。
(一)顺推法
在向对方提出请求之前,先向对方提出一个事实,待到对方肯定后,再顺势推导出一个相应的请求来。例如:
甲:老王,你不是对我讲过,你有个同事在市医院工作吗?
乙:是的。
甲:明天我爱人看病,请你去打个招呼吧。
(二)暗示法
说话人在请求之前先叙述有关的事实,使对方领会到自己的某一请求意愿,从而促使对方主动将这件事提出来。例如:
甲:唉!别提了,倒霉,真是倒霉透了!
乙:出了什么事?
甲:我太不小心,在火车上把钱都丢了。
乙:已经丢了,就别再着急了。
甲:怎么能不急呢?我现在身上分文没有。这可怎么办?
乙:我身上带着35元钱。给,先拿着。
(三)分步法
当我们感到某个请求难于被对方接受时,可以将此请求分为两个步骤说出:首先提出一个一般性的请求,然后再提出具体请求。这时前面所提出的请求并无实在内容,对方难以拒绝,从而为后面提出的具体请求创造了条件。例如:
甲:喂!这位不知姓名的同志,我们来个公平交易好不好?
乙:公平交易?那当然好。
甲:你帮我推磨,工钱抵酒钱,怎么样?
乙:这个……
甲:怎么,你不愿意?
乙:不,我举双手赞成!
(四)假设法
在提出某个请求时,有时可以用一个假设的形式将某个作为请求理由的事实说出来,从而既不使对方感到为难,又不使自己提出的请求受阻。例如:
甲:如果你方便的话,我想请你送我回家。我家就在这附近。
乙:完全可以。
(五)反问法
当我们觉得对方应当去做某件事情,但对方却并没有去做时,可用反问句的形式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这时这个反问句的内容一般是询问对方这样做的理由。
例如,某校食堂管理员让老何去买肉,可他见老何在超市卖肉的地方转来转去,就是不动。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甲:老何,我等着急用呢。你怎么还不去排队啊?
乙:那儿人太多。
甲:别瞧那儿人多,保证你很快就能买到。
乙:哦,为什么?
甲:那个卖肉的老同志,服务态度很好。他能根据你的需要搭配肥瘦,速度也快。
乙:那好吧,我这就过去排队。
(六)预设法
所谓预设法,指的是说话时的出发点和说话的前提。比方说“今天又下雨了”,那么这个话的前提是“昨天下过雨”。运用预设法,就是在向对方提出请求时将它作为另一句话的预设表达出来,从而不知不觉地促使对方接受下来。例如:
甲:胡总管,今天可是年三十,你给予我们安排了什么好吃的?
乙:好,下午包饺子!
这时,甲说话的用意就是请乙在年三十这天给大家安排顿好吃的。按一般对话,这段对话的过程应为:
甲:胡总管,今天可是年三十,你给我们安排顿好吃的吧。
乙:好。
甲:你打算弄顿什么好吃的?
乙:下午包饺子!
(七)反益法
一般说来,在提出请求时时,受益者是请求人。对方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接受请求者产生犹豫。所以,在有些场合我们不妨采取这样一个策略:在向人提出请求时,同时也指出来某件事将给对方带来何种益处,而这件事则正是我们请求对方去做的。例如:
甲:(看鱼)不错,刚出水的,想要多少钱?
乙:咱俩还用争讲吗?城里的价你都知道。看着给吧。
甲:大伏天,你卖个方便。一块五一斤,咋样?
乙:你还能少给我吗?
(八)逼进法
就是事先设计交谈语势,堵住对方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有一次,某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大会,会议由书记出面。教务主任找到了书记,说:“×书记,我想将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利啊!”×书记听后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好好抓一抓。”教务主任便趁势说:“所以,我们学校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说完,这位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应允。后来据他透露,他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却,只得舍彼就此了。
(九)启悟法
这主要是指办事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障碍,求人者要运用合理的有力的语言让对方从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与利害。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你的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思想和领悟能力的人。某校教务主任为学校扩班置书桌的事找某领导交涉。起初领导一口回绝,给了他一个“钉子”,情急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您不能解决,我也只好找上面求援了。”没想到这句话竟引起了这位领导的注意,可以猜测这位领导当时的心理活动,他是怕上级领导“说”他。僵局很快被扭转了,这位领导也换了口气:“这点小事,你也没必要去找上面,让我想想办法。”没有多久,这位领导果然想出了好办法。
(十)动情法
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这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把对人的请求融入动情的叙述中,或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阐明自己所请求之事并非与被请求者无关,以使对方不忍袖手旁观。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位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的妻子——现在已是上了年纪的妇人,在领取政府所给的抚恤金400元时,被付款员勒索去了200元的“手续费”。一名律师知道这件事后震怒了,决定为她起诉,并决心唤起怕得罪人的知情人敢于出面作证。在开庭的时候,律师非常动情地述说了美国人民在当时受压迫的苦状,诉说一番战争的无情和困苦,勇士们如何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然后,他又义愤填膺地直斥那个勒索烈士遗孀抚恤金者的丑行,最后几句话是这样的:
现在事情已经成了历史,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现在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属,正站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雪冤。不用说,她从前也是美丽的少女,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幸福愉快的,不过如今已贫困无依,不得不向享受革命先烈所争取得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人道上的保护,试问我们能坐视无睹吗?
一番动情的话把听众都感动了,其中竟有流泪的和捶胸的。虽然要寻找证据非常不易,但是他们谁都愿意作证人,作保护人。当庭还有人愿意代那妇人出诉讼费。试想,如果律师只是像对待一般公务一样请大家“同情一下这个老太太”,就很难有这种效果了。
(十一)恭维法
即指在求助时向对方进行真诚的“捧”。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那种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就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巧开口的办法。例如,有一个大学讲师想请北京某文化名人为自己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题写书名。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一贯以幽默著称的名人笑着说:“是题字啊,可以。不过,现在讲究经济效益,请我题字是不是该付点钱啊?便宜一点儿吧,三百块一个字,怎么样?”这虽然是开玩笑,但年轻的讲师也听出了这位名人似乎对常有人打他的手迹的主意稍有些抱怨之意。于是,她说:“×先生,您这话可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得到您的墨宝,理当付钱。可是,您的字何止值三百块钱一个呢?比如说,我想要一件值三百块的衣服,这家商店买不着,还可以到别的商店去买呀,可您的墨宝只可能出自您的手下,天底下也别无他处可寻哪!那么,在我看来,您的那个字都真真的是无价之宝啊,我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呢。”几句话说得这位早已听惯了恭维之辞的知名人士竟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儿”,遂“欣然命笔”。
(十二)互利法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在求人时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不用担心这种承诺会成为空头支票,没关系,尽管说,因为大凡只要求人者有这种意识,被求者也就会对求助者多了一份好感;而且,并不是任何一件求人的事都真的必须回报。举个例子,A与B是关系一般的同事,A有一些重复多余的书,B想要,又不好直接表示,便说:“你的这些书怎么会同一样的有好几本呢?是多余的吧?是上个月你开研讨会时赠送的吧。看你就有这机会,我就没有,其实我还想买这书呢。”A明白了B的意思,但不很愿意痛快地表示赠送给他。B干脆就说穿了,同时也许诺:“我说××,你这多余的反正也是多余的,还占地方,就便宜处理给我吧?”A听了,仍没有赠送的表示,只是说:“我怎么好意思要你的钱呢?”B看出了A的心思,便进一步“做工作”:“那我也就不坚持要给钱了。不过,我有时也有多余的书,这样吧,以后要是我有书重了,我一定优先给你,好吗?”A听了这话,觉得这样倒是挺好的,便高兴地请B把书拿去了。
(十三)圆场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在求人时,善于抓住对方犹豫不决的心理,见机行事,帮他们为达到自己要求做的事打好圆场,使之自圆其说。某校迫切需要解决校舍维修资金,特选准乡长书记在一起的时候,将报告递呈了他们。书记看了报告说:“你们找乡长就可以了,他主管财政。”乡长看了报告是这样说的:“只要书记表态,我没啥说的。”细加揣摩,能发现两位领导的谈话中,有一种推让的态度。教务主任于是便从中打了圆场:“这样看来,两位领导没有什么异议了,那就请你们双双都签上大名吧。”当即他们便批下了报告。
(十四)迂回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顾左右而言他”,先造成一种轻松的氛围,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然后再逐步切入正题,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某学校与某工厂发生了纠纷,亟待区政法委有关领导出面处理。校保卫处长登门拜访时,互相聊了起来:“过去很多事情,承蒙您对学校加以关照,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很感谢。”对方说:“份内之事,不值一提。”保卫处长又说:“经常打扰麻烦,确实不好意思。”对方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这次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听了这话,保卫处长也便顺势将话扯入了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尽管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但这位领导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下来。
(十五)激将法
当你遇到某个最棘手的难题,也只有某人解决最好,但偏偏他又不大听你的话,你只有用激将法去作最后一试了。猪八戒请孙悟空收拾白骨精就是激将法成功的范例。
王志在某刊物发了一篇论文。不久,就收到该刊寄来的50本刊物要他代销。王志只好找一个有路子的朋友帮忙了。他登门第一句话就说:“老兄,我早就听说你的朋友遍天下,你有力量帮我销20本书么?”然后用探询的眼光注视他。见他犹豫着,王志又补一句:“如果你的朋友少,又无力帮忙,我就另找手眼通天乐意帮忙的朋友吧。”听了这话,那个朋友一拍胸膛就答应了。当然,这种方法要针对那种心直口快好胜心强的朋友最易奏效。
以上我们分析了交谈中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所经常使用到的最有效的方法。显然,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促使对方接受请求;一是能避免出现提出请求而遭拒绝的难堪局面。这两个目的达到了一个便是成功;两个全达到了,就是上上乘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