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9000000005

第5章 缺爸少妈的日子很孤苦

■ 孩子来信

叔叔您好,我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一个可怜的“孤儿”。虽然我有爸爸妈妈,但我觉得自己除了不用去孤儿院,其实和孤儿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爸爸妈妈永远有比我还重要的事情,好像每时每刻都要处理事情,而我总是排在最后。在我们家最常发生的事情就是爸妈都在单位忙,留我自己在家。虽然他们不时地会问候我、嘱咐我,可是在冰冷的屋子里我却感觉不到一丁点儿温暖,有的只是一定会来的黑夜,和胆小却不敢将这一切说出来的我。

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总觉得寒假也特别长。在去年的寒假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使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可怜。那天早上妈妈临时从单位赶回来,说是要去广州出差。晚饭前爸爸说他单位有事情,叫我自己弄饭吃。那时候外面正下着大雪,看上去很冷的样子,于是我决定在家煮方便面。

这是我第一次动手为自己做热乎乎的晚餐(以前都是吃凉的或是用开水泡面),可是结果却很失败,因为我差一点把家里的房子点着了。我家用的是煤气,由于电打火不是很好用,所以要用打火机来点着。上次妈妈做饭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点了好几次也没点着,最后一次,终于点着了。可是火势大的超出了我的想象,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从燃气罩里喷出一个大火球,紧接着抽油烟机开始燃烧。我被吓懵了,愣了几秒钟才想起来用水救火。

虽然我并没有受伤,爸爸回来也并没有过多地责怪我,可是看着那像废墟一样的厨房一角,我心里竟是酸酸的味道,我只不过想吃一碗热热的方便面而已。

那个寒假我没怎么出去玩儿,我只想一直待在家里,这样爸爸妈妈一回来,就能看见我,我也可以多和他们待会儿。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趴在窗台上,看着楼下的行人,寻找爸妈的身影。很多时候,我看到的只是别的孩子同父母嬉笑着走过,这时的我总是很矛盾——既想看看这其乐融融的景象,看完了心里又不舒服。我不知道自己是羡慕他们还是嫉妒他们。

我常常幻想我的爸爸妈妈下岗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闲下来,可以不用每天为了自己的工作东奔西跑,可以有时间陪陪我。我真的很想和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聊聊天、说说话。

叔叔,您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说自己是孤儿了吧?我觉得孤儿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甚至有的时候我还不如他们。他们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我只能趴在窗台上一个人发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可怜,虽然有爸爸妈妈,却感受不到来自他们的关爱……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在孩子心里,有妈才有家

看到这封信,我想起了曾经在山东安丘采访过的一个女孩,尤其是她那封写给妈妈的长信:

亲爱的妈妈:

我想您!

睡不着觉的夜晚,我想您;生病不舒服的日子,我想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想您。生气的事想和您诉说,高兴的事想和您分享……妈妈呀,您知道我有多想您吗?

时间像小河一样匆匆流过,一转眼又是春种夏忙的时节。刚刚过完母亲节,儿童节就要到了。对于这两个节日,我既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因为有“母亲”这个词,“害怕”却是因为我的妈妈——您——远在千里之外,与您一起“过节”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奢望。

您为了这个家,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去挣钱。我更知道您的艰难,您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学校的时候,我还有同学、还有朋友。可是回到家,就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和冰冷的锅碗瓢盆。在无数个夜晚,冷冷清清的家让我心生绝望。要知道,我想念的家,不是这个空房子,而是有您和爸爸在的那个温馨的小窝,那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您了。妈妈,您好吗?

妈妈,您还记得吗?当初您离家的时候,我哭着想挽留您,但还是没有留住。我看见了您的泪水,我不再哭泣。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情,更不是您不愿意要我了……

虽然可以理解这一切,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愿回家了,甚至就连假期的时候也是这样。“妈妈”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开始慢慢变成银行卡上的汇款钱数和电话那头简简单单的问候。

我想念小时候,那时候,虽然生活苦难,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如今,我在慢慢长大,你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也在学着让自己坚强。但因为失去了心中的根,我的成长就如同风中的落叶,没有方向,飘忽不定……

亲情的维系仅仅靠电话显然是不够的,孩子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看得着摸得到的亲情。为了解除孩子的孤苦,抚慰孩子的心灵,家长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看到我们的身影,给孩子一个“妈妈”,就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缺少“父爱”的孩子像缺钙

当然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不仅要有妈妈,还要有那另外半边天——爸爸。

但是,在我二十几年间作过的大大小小近一千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多数时候仅为1:4;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们打来电话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通常境况下,都是母亲打来电话。

“爸爸不管孩子”——在中国,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爸爸们为什么这么不“热衷”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就是受到了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了很多年,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便是现在,女人和男人一样要在外面打拼,但是回到家,家里的一切依旧是由女人来打理和主持,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管孩子是母亲的事,父亲的主要责任就是挣钱养家,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给孩子安排好成长中的大事,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抱着这样的观点,父亲哪还会主动去管与孩子有关的那些“琐事”。

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孕育生命;父亲则该工作工作,该娱乐娱乐。从生命孕育到孩子降生再到一步步成长,如果父亲在照顾、养育方面不主动靠前、帮妻子分担,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孩子在成长时期根本不需要父亲的照顾,父亲们会认为,在孩子的成长初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养家,而真正发挥作用,则是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为他的人生大事出谋划策。

另外,一般父亲的工作相对繁忙些、应酬多些,没有时间参与到教育子女的事务中来。所以,家庭教育中,“父亲”总是缺席……

有些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需要,会长年出差在外,那么这些孩子就如同生长在单亲家庭里。有的父亲看了这话可能会有意见:我只是不管教孩子,不能就说孩子“缺少了父爱”啊!我也很爱我的孩子,正因为爱孩子,所以我才这么忙、这么拼命地赚钱,我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啊!

是的,没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您的确爱孩子,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您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孩子感受不到,那就是“缺少父爱”。

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而缺乏父爱的孩子也会感到焦虑和孤独。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孤独等情感障碍。

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劝说下刚刚入睡,听到门铃声就忽地跑出去喊:“是爸爸回来了吗?”妈妈告诉她不是,于是她又无限失落地回到自己的床上。此后一有声音,她就跑到门边,满怀期待地喊:“是爸爸回来了吗?”但是,每次的答案都很让她失望。最后,孩子在困倦无比时,带着遗憾睡着了……

当孩子缺少父爱到了一定程度,就很有可能会患上“父爱饥渴症”。即到了青春期时,缺少父爱的孩子会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因为得不到父爱而产生的失望与凄苦。于是,他们会盲目地去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性放纵或吸毒,以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一个健康、完美的家庭应该是由父亲、母亲和子女共同构成的,这三方就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只有相互连在一起,三角形才能牢固稳定。

实践证明,一个人降生到一个家庭之后,母爱不可无,父爱更不可缺。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在孩子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榜样、示范及教导作用。这种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因此,可以说,“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实在是家庭教育中的隐痛,是孩子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憾。缺钙的孩子体不健,缺爱的孩子心不爽。父爱的缺失是一种痛,对孩子的成长是终身难以弥补的痛!

只有父母合力才能为孩子构筑一个温情的成长乐园,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同类推荐
  •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收集了孩子身上最令家长头痛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并提供解决方案。每个词条都包括:释义——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解释;典型表现——列举这种行为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表现;多发情形——这种行为在怎样的情形下更加多发;错误成因——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具的实用药方;误区警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此种行为时需要绝对避免的做法。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产后的女性在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产后女性身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以及精神压力、产后调养不当等原因,新妈妈会遇到一系列的烦恼,诸如黄褐斑的出现、皱纹的增多、肤色的晦暗、头发的脱落、指甲的断裂及生育性肥胖等等。 为了帮助爱美的新妈妈重新获得昔日的风采,生育对女性的身体影响很大,我们从美容瘦身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帮助新妈妈锻炼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减掉多余的脂肪使新妈妈尽早恢复苗条的体型。愿本书能给您带来幸福和快乐,让您轻轻松松地告别产后的烦恼,漂漂亮亮、风风光光地做妈妈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热门推荐
  • 极品强仙

    极品强仙

    为得修仙宝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萧铮睁开眼来,发现自己竟成了一个被抛弃的私生子。懦弱?无能?书呆子?穷小子?让这些代名词统统见鬼去吧!他萧铮我行我素、弑佛杀神,为的,便是要在这繁华大都市中问道求仙,做这世间的最强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防灾避险我来学

    防灾避险我来学

    事实上,除了成年人的防灾避险和保护外,我们少年儿童也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及训练来掌握防灾避险常识,这不仅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更造福全家,终身受益。学生安全问题,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面对灾险,其实我们可以自行应急、转危为安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原来竹马是直男

    原来竹马是直男

    竹马竹马,脑袋门夹!明明是身娇肉贵的“太子爷”,偏偏关键时刻抽风,在老爷子定继承人的时候跑去弃商从艺,出道两年多成为红透整片天的偶像巨星。明星也是不错的,但是你绝逼不能走弯路啊!于是,在某青梅毅然而然走上了弯男掰直的征程,最后,他倒是好了,她却把自己整个儿搭进去了。
  • 邪少的怨灵宝贝

    邪少的怨灵宝贝

    他是绝色集团的少爷,人前邪肆张狂,人后恶趣味十足。抓了一只怨灵少女养,是他的独特兴趣。“怨灵少女吗?我喜欢。”新婚日,是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在所有人唾弃,那么狼狈不堪下。一个邪肆的笑容,一只伸来的手,说着他喜欢她的话。她恍惚,一个抬手附上,注定了他们两人纠缠不休的命运。背负害死母亲的罪名,原来真相并非如此,借他的力量一步步颠覆所有,邪少说了,“有我宠着,谁敢招你。有我善后,随便你闹。”怨灵不可怕,邪少才可怕,有事没事就让她的身心都超出本身预兆,可是,她笑了,看着他,轻软而语,“有你真好……”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本书所介绍的,正是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少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有趣的生命现象,揭示了世界上未解的生物之谜,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
  • 钢铁年代

    钢铁年代

    小说讲述了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祖国的钢铁事业,一群小人物扎根鞍钢,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顽强克服困难建设鞍钢的故事,还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发展的历史。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错综复杂,又爱又恨,争斗了一辈子……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立身于世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关键时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态度。它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小到一个人日常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它既包括获取物质财富的绝妙策略,也包括对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可以说无数成功人士都是精于做人之道的高手,他们纷纷将成就归功于做人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